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浙教版科学八上神经调节word教案
浙教版科学八上神经调节word教案
【周围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以外的神经组织的总称。包括各种神经、神经丛和神经节。周围神经系统的一端同中枢神经系统的脑和脊髓相连,另一端通过各种末梢装置与身体其它器官和系统相联系。周围神经包括12对脑神经,31对脊神经和植物性神经。植物性神经又可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在周围神经系统,神经元集中的部位称神经节。周围神经又可根据功能的不同,分为传入神经、传出神经和混合神经。
【讨论】1、在步骤2中,眼(看),耳、参与了接受信息;神经传导信息;脑处理信息;手(运动器官)和皮肤作出应答性反应。
2、在步骤4中,用耳代替眼来接受信息。
二、信息的接受和传导
1、回顾人的感觉接受外界刺激
(1)眼的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能接受光的刺激
(2)鼻的黏膜上有嗅觉细胞能接受气味的变化
(3)口的味蕾中有味觉细胞能接受化学物质刺激
一、对刺激的反应
【实验】P110-111学生边实验边记录边思考,然后学生得出结论,教师总结。
【目的】让学生对刺激反应的快慢有一个直观的体验。
【结论】1、不同的人对刺激反应的快慢都是不一样的。
2、在对具体的刺激作出反应时,需要有许多器官的参与。
3、对刺激的反应过程是个接受信息->传导信息->处理信息->传导信息->作出反应的连续过程。
(4)更多,学生列举,如听觉,触觉……
【结论】上面提到器官里的细胞都是神经细胞,也叫神经元。
2、神经元(课件看图说明)
(1)神经元的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突起分为树突和轴突。每个神经元只有一个轴突,可以把兴奋从胞体传送到另一个神经元或其他组织,轴突(具体看名词解释)。
(2)神经元的功能,包括信息的接受和传导。
【讨论】P113分类见书上。人的脑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
大脑:分别具有管理人体不同部位的功能。
小脑:主要负责人体动作的协调性,协调肌肉的活动,如步行、奔跑等,并保持身体平衡。
脑干:主要控制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的运动,如呼吸、心跳、咳嗽等,它无须任何意识的干扰就能保持着生命活动功能的正常运行。
(3)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讨论】环境中温度变化的信息是如何被接受的?
通过人体皮肤细胞中的冷敏小体和热敏小体中的神经元接受。
三、信息的处理
生物在接受了环境变化的信息后,还需要能迅速处理信息、作出决定,并根据决定快速行动。
1、人的神经系统
人的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读图】P112 学生看图,讨论总结神经系统各部分的功能。
【中枢神经系统】 神经组织最集中的部位。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脑有大脑、小脑、间脑、中脑、脑桥、延髓。人体的反射活动表现在中枢神经系统。把不同空间和时间的传入冲动进行整合,神经元之间在机能上发生突触联系,使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表现为兴奋的扩散、抑制和反馈。突触在结构和机能上的特性,决定了兴奋传递的单向性,从而使机体对内外界刺激的反应更加协调准确。特别是大脑皮层的高度发展,成为神经系统最重要最高级的部分。
【脑】(英:brain,拉:encephalon)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部分,位于颅腔内。低等脊椎动物的脑较简单。人和哺乳动物的脑特别发达,可分为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1)大脑:为神经系统最高级部分,由左、右两个大脑半球组成,两半球间有横行的神经纤维相联系。每个半球包括:
1.大脑皮层(大脑皮质):是表面的一层灰质(神经细胞的细胞体集中部分)。人的大脑表面有很多往下凹的沟(裂),沟(裂)之间有隆起的回,因而大大增加了大脑皮层的面积。人的大脑皮层最为发达,是思维的器官,主导机体内一切活动过程,并调节机体与周围环境的平衡,所以大脑皮层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物质基础。
每课必记
课 题
第3节 神经调节
日 期
2003-12-6
教
学
目
标
1、了解神经调节的基本过程,说出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
2、了解人脑的结构与功能。
3、了解脊髓的结构与功能
4、了解反射与反射弧
5、进一步学会收集资料,关注脑科学的前沿进展。
重
点
难
点
分
析
重点:神经系统的组成
反射与反射弧
难点:神经系统的结构
课程资源的准备与开发
【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的基本单位。神经元是具有长突起的细胞,它由细胞体和细胞突起构成。细胞体位于脑、脊髓和神经节中,细胞突起可延伸至全身各器官和组织中。细胞体是细胞含核的部分,其形状大小有很大差别,直径约4~120微米。核大而圆,位于细胞中央,染色质少,核仁明显。细胞质内有斑块状的核外染色质(旧称尼尔小体),还有许多神经元纤维。细胞突起是由细胞体延伸出来的细长部分,又可分为树突和轴突。每个神经元可以有一或多个树突,可以接受刺激并将兴奋传入细胞体。每个神经元只有一个轴突,可以把兴奋从胞体传送到另一个神经元或其他组织,如肌肉或腺体。根据细胞体发出突起的多少,从形态上可以把神经元分为3类:
【名词解释】
【神经调节】(nervous regulation)通过神经系统而实现的调节机制,不仅使机体内部联系起来,而且使机体与其外部环境联系起来。神经调节主要通过反射来实现。反射就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发生的反应。
【神经系统】人体内由神经组织构成的全部装置。主要由神经元组成。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和遍布全身各处的周围神经系统两部分组成。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分别位于颅腔和椎管内,是神经组织最集中、构造最复杂的部位。存在有控制各种生理机能的中枢。周围神经系统包括各种神经和神经节。其中同脑相连的称为脑神经,与脊髓相连的为脊神经,支配内脏器官的称植物性神经。各类神经通过其末梢与其他器官系统相联系。神经系统具有重要的功能,是人体内起主导作用的系统。一方面它控制与调节各器官、系统的活动,使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另一方面通过神经系统的分析与综合,使机体对环境变化的刺激作出相应的反应,达到机体与环境的统一。神经系统对生理机能调节的基本活动形式是反射。人的大脑的高度发展,使大脑皮质成为控制整个机体功能的最高级部位,并具有思维、意识等生理机能。神经系统发生于胚胎发育的早期,由外胚层发育而来。
【结论】1、神经系统:传导并处理信息的系统。
2、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承担着处理信息的重任。
3、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脊神经和植物性神经,承担着传导信息的功能。
4、脑神经:12对,来自脑部,主要支配头部和颈部的各个器官的感受和运动。
5、脊神经:31对,来自脊椎,重要支配身体的颈部、四肢及内脏的感觉和运动。
A.经常使用和训练大脑
B注意大脑的劳逸结合
C加强大脑的营养
D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E防止有害因素对大脑的损害
【讨论】P114 1、脑和脊髓 2、植物人?
3、脊髓
(1)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低级部分,具有传导和反射功能;
(2)大脑对脊髓活动的控制:脊髓中有许多神经中枢,可以独立完成一些反射活动,但是,脊髓里的低级反射中枢,一般受大脑控制。
【脊髓】 中枢神经系统的低级部位。位于椎管内,呈扁平柱形,上端平枕骨大孔和脑相续,下端呈圆锥形。成人的圆椎末端在第一腰椎下缘,全长约45厘米,平均重30克,在颈部与腰部有两个膨大,与四肢功能有关。从横切面上看,中央为蝴蝶形灰质,周围由白质组成。灰质中央有中央管。灰质向后外突出的部分为后角,与脊神经的后根相连,内含中间神经元;向前方突出的部分为前角,内含运动神经元,其纤维构成脊神经前根;侧角内含植物性神经元。白质由神经纤维组成,按位置可分前索、侧索和后索。分别把脑和脊髓及脊髓内各段联系起来。脊髓的功能有两个方面:一是传导功能,来自大部分器官的神经冲动,先经后根入脊髓,后经上行传导束到脑,脑发出的大部分冲动,通过下行传导束传到脊髓,再经前根传至全身大部分器官。二是反射功能,脊髓灰质中有许多低级的神经中枢,可完成某些基本的反射活动,如排便,排尿等内脏反射和膝跳反射、跖反射等躯体反射。正常情况下,脊髓的反射活动都是在高级中枢控制下进行的。当脊髓突然横断,与高级中枢失去联系后,会产生暂时性的脊休克。脊髓损伤可中断某一水平的生理功能。目前由于医学进步,许多脊髓损伤病人已有可能恢复其生理功能。
3、刺激可以来自外界的,如敌害、食物,液可以来自体内的,如内脏器官发生病变引起疼痛性反射。
2)反射活动必须通过反射弧才能实现。反射弧的五个组成部分: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传出神经纤维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一起称为效应器。)
【实验】膝跳反射
膝跳反射在膝关于半屈和小腿自由下垂时,轻快地叩击膝腱,引起股四头肌收缩,使小腿作急速前踢的反应。此反射属于腱反射。其感受器是能感受机械牵拉刺激的肌梭。此反射通常受中枢神经系统的高级部位影响,其反应的强弱、迟速可反映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临床上用以检查中枢神经系统的疾患。
2.髓质:又称“白质”,位于大脑皮层内部,由神经纤维所组成。
3.基底神经节:在半球底部的白质中,由神经细胞集中而成。(2)小脑:在大脑的后下方,分为中间的蚓部和两侧膨大的小脑半球,表层的灰质即小脑皮层,被许多横行的沟分成许多小叶。小脑的内部由白质和灰色的神经核所组成,白质称髓质,内含有与大脑和脊髓相联系的神经纤维。小脑主要的功能是协调骨胳肌的运动,维持和调节肌肉的紧张,保持身体的平衡。(3)脑干:包括间脑、中脑、脑桥和延髓,分布着很多由神经细胞集中而成的神经核或*神经中枢,并有大量上、下行的神经纤维束通过,连接大脑、小脑和脊髓,在形态上和机能上把中枢神经各部分联系为一个整体。脑各部内的腔隙称*脑室,充满脑脊液。在人体,脑通常分为大脑、小脑、间脑和脑干(包括中脑、脑桥和延髓)四部分。
【脑神经】 亦称“颅神经”。从脑发出左右成对的神经。共12对,依次为嗅神经、视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三叉神经、展神经、面神经、位听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和舌下神经。12对脑神经连接着脑的不同部位,并由颅底的孔裂出入颅腔。这些神经主要分布于头面部,其中迷走神经还分布到胸腹腔内脏器官。各脑神经所含的纤维成分不同。按所含主要纤维的成分和功能的不同,可把脑神经分为三类:一类是感觉神经,包括嗅、视和位听神经;另一类是运动神经,包括动眼、滑车、展、副和舌下神经;第3类是混合神经,包括三叉、面、舌咽和迷走神经。近年来的研究证明,在一些感觉性神经内,含有传出纤维。许多运动性神经内,含有传入纤维。脑神经的运动纤维,由脑于内运动神经核发出的轴突构成;感觉纤维是由脑神经节内的感觉神经元的周围突构成,其中枢突与脑干内的感觉神经元形成突触。1894年以来,先后在除圆口类及鸟类以外的脊椎动物中发现第“0”对脑神经(端神经)。在人类由1—7条神经纤维束组成神经丛,自此发出神经纤维,经筛板的网孔进入鼻腔,主要分布于嗅区上皮的血管和腺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