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文献检索与文献综述内容摘要:信息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人们追求知识的迫切欲望也日益增长。
生活在信息时代,科技创造出越来越多的方便,我们获取知识的途径也越来越多,从翻阅图书到上网搜索,在查阅知识的同时也在渐渐掌握更加便捷的方法,而文献检索就是一种重要的搜索手段。
学习文献检索可以让我们快速、有效地找到所需资料、文献,帮助我们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什么是文献检索,如何做到准确快速地查找所需知识,检索文献有哪些具体步骤等问题都是文献检索这门学科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文献检索检索步骤检索策略参考文献正文:文献检索课是一门以介绍各种文献信息资源的查找方法和技巧为主要内容的课程,要求学生掌握获取信息文献、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习、科研、社会生活中的现实问题服务。
随着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新的信息技术、网络信息资源、电子出版物的大量涌现,对读者自如地检索和利用各种(载体)文献信息的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积极探索文献检索课教学新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检索信息、获取文献的能力,具有现实意义。
首先,应了解有关文献检索的相关概念。
文献综述是对文献资料的综合评述,是在收集大量有关文献、数据的基础上,通过综合统计分析与评价,整理概括而成的反映某一专题的历史背景、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学术论文。
文献综述的内容是:一、概念理解、界定及背景简介。
描述研究课题及其相关的概念或事物以及它们的来源及产生背景。
二、已有的研究成果简述研究课题的发展历程及研究现状。
包括主要学术观点、前人研究成果和研究水平、争论焦点、存在的问题及可能的原因等。
三、本研究的意义。
简述研究课题在某一学科中的作用、应用及影响。
主要阐述研究课题所涉及的概念、方法、设计、研制等,将对本学科或相关学科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四、简要预测研究课题的未来发展趋势。
通过对研究课题近年来所涉及的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的综合评价,预测研究课题的发展前景等。
撰写步骤:确定选题与研究重点;文献资料的搜集、跟踪与积累;分析、评价资料价值,进行筛选;整理资料,使之系统化;撰写综述。
文献作为一个大类,又可按照不同的领域分成若干小类。
按学科领域分:社会科学文献和自然科学文献;按载体形态分:印刷型、缩微型、声像型、电子型;按文献内容和出版方式:十大信息源(图书、期刊、科技报告、专利文献、技术标准、会议文献、政府出版物、学位论文、产品资料、技术档案);按文献的形成、加工和传递:一次文献(专著、论文、技术说明书)、二次文献(检索类书刊和数据库,如:目录、题录、索引和文摘。
)、三次文献(综述、述评、总结等和参考工具书)。
现在,互联网的发展让搜索变得快捷方便,各种各样的搜索引擎出现在我们身边,全文搜索引擎是名副其实的搜索引擎,国外代表有Google,国内则有著名的百度搜索。
它们从互联网提取各个网站的信息(以网页文字为主),建立起数据库,并能检索与用户查询条件相匹配的记录,按一定的排列顺序返回结果。
而文献数据库,如知网、万方、维普等也是查找文献的途径之一。
当我们在利用这些搜索引擎和数据库时,针对确定的研究领域和研究内容,如何做到快速有效地查找国内外文献和资料是主要问题。
以下是几种有效方法:1) 分析课题,明确检索要求• a.课题所涉及的学科范围,选择恰当的分类号;• b.根据已知线索,如专业名词、术语、著者姓名等,选择恰当的主题词;• C.需查找的文献类型,图书、期刊论文等;• D.文献的语种、区域和年代要求。
2) 优化检索过程,确定检索策略a.选择检索手段。
如:手检、联机检索、光盘检索等b.选择检索方式(法)。
如:工具法、引文追溯法、交替循环法、倒查法。
其中倒查法和追溯法比较常用,也比较方便。
倒查法是指按课题的起始年代,由近及远逐年查找文献的检索方法。
这种方法适合于课题查新以及掌握研究动态和制定研究规划时使用。
采取这种方法可以及时把握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且检索的时间跨度可以灵活掌握,检索效率高。
追溯法利用文献后面所附参考文献查找到一批文献,又利用所查到的这批文献后面所附的参考文献追溯查找文献的方法。
使用这种方法检索文献时,可以收集到比较多的资料,可视作小型情报源。
c.选择检索工具。
注意:从时间和内容上,考虑检索系统和数据库对课题的覆盖和一致性。
d.确定检索途径。
如;分类、主题、著者e.确定计算机检索提问式。
3) 调整检索方案,筛选检索结果、索取原文•检索效果的评价标准:一是查全率;二是查准率。
•提高查全率的具体办法(1)选择范围更广的上位主题词;(2)同义词、近义词转换;(3)用“或”、“or”、“+ ”组配检索;(4)减少限定条件,少用副主题词组配;(5)用截词符号“?”、“*”等。
•提高查准率的具体办法(1)选择专指性较强的的主题词或下位词;(2)用“与”、“and”、“* ”组配检索;(3)用“非”、“not”、“- ”组配检索;(4)增加限定条件,用副主题词组配;(5)用位置检索。
一般来说,每种检索工具都为用户提供几种检索途径,归纳起来一般可以分为:分类途径、主题途径、作者途径、题名途径、号码途径和其他途径。
1、分类途径是指按文献信息所属的学科类别来检索文献的途径。
即根据检索课题内容的学科属性,将其与检索工具所采用的分类表的类目相对照,确定出所属的分类号,然后进行检索。
2、主题途径是指从文献信息的主题概念出发,按照相应的主题词检索文献的一种途径。
各种检索工具(含数据库)大多附有主题索引,检索时应注意根据检索工具所采用的主题语言的选词规定或说明来确定所检索课题的主题词。
3、著者途径是指通过已知著者(个人著者、团体著者)的名称来检索文献的途径。
大多数检索工具都编有著者索引。
查找原始文献是文献检索的最终目的。
根据检索到的文献线索,利用各种类型的馆藏目录,可查到文献原文(包括期刊和书籍等)。
总而言之,上述方法对所有的数据库都适用,只是稍微有点差异罢了。
另外,通过对信息检索的学习,更好的掌握了万维网信息检索与利用,Google信息检索与利用,Baidu学术搜索与利用,对我们的实际生活和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在我们阅读文献时,常常会看见文献中有许多标注,在正文中引用参考文献的地方加一个标记,称为参考文献的标注。
标注的方法称为标注法。
根据GB/T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中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和“著者出版年制”两种。
其中,顺序编码制为我国科技期刊所普遍采用。
顺序编码制是按正文中引用的文献出现的先后顺序连续编码,并将序号置于方括号中,同一处引用多篇文献时,只需将各篇文献的序号在方括号中全部列出,各序号间用“,”。
如遇连续序号,可标注起讫序号。
多次引用同一著者的同一文献时,在正文中标注首次引用的文献序号,并在序号“[ ]”外著录引用页码。
著录格式因文献种类不同而各异。
1.专著主要责任者.题名:其他题名信息[文献类型标志].其他责任者.编本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文页码[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途经.2.期刊论文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志].连续出版题名:其他提名信息,年,卷(期):页码[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途经.3.专利专利申请者或所有者,专利题名:专利国别,专利号[文献类型标志].公告日期或公开日期[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途经.4.电子文献主要责任者.题名:其他题名信息[文献类型标志/文献载体标志].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更新或修改日期)[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途径.参考文献中的第一个著录项目,如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专利申请者或所有者前不使用任何标志符号(按顺序编码制组织的参考文献表中的各篇文献序号可用方括号。
参考文献使用下列规定的标志符号:用于题名项、析出文献题名项、题名、其他责任者、析出文献其他责任者、连续出版物的“卷、期、年、月或其他标志”项、版本项、出版项、出处项、专利文献的“公告日期或公开日期”项、获取和访问路径以及“著者一出版年”制中的出版年前。
每一条参考文献的结尾可用“.”号。
用于其他题名信息、出版者、引文页码、析出文献的页码、专利国别前用于同一著作方式的责任者、“等”或“译”字样、出版年、期刊年卷期标志中的年或卷号、专利号、科技报告号前。
GB/T7714-2005;用于期刊后续的年卷期标志与页码以及同一责任者的合订题名前。
/用于专著中的析出文献的出处项前。
()用于期刊年卷期标志中的期号、报纸的版次、电子文献更新或修改日期以及非公元纪年。
[]用于文献序号、文献类型标志、电子文献的引用日期以及自拟的信息。
/用于合期的期号间以及文献载体标志前。
用于起讫序号和起讫页码间。
不同的文献类型标注方法与著录格式不同,这对阅读文献或今后撰写文献有很大的帮助。
计算机信息检索,实质上由计算机将输入的检索策略与系统中存贮的文献特征标识及其逻辑组配关系进行类比、匹配的过程。
由于信息需求本身具有不确定性,加之对数据库中的文献特征标识不能充分了解,以及系统功能的某些限制,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检索效果。
但是只要遵循一定的检索步骤,制定良好的检索策略,便可以减少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尽可能地使检索提问标识与信息需求和检索系统保持良好的一致性,从而在系统中检索出满足用户需求的信。
针对确定的研究领域和研究内容,确定和调整检索策略能提高检索效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检索步骤(1)弄清信息需求,明确检索目的信息需求是人们客观上或主观上对各种情报信息的一种需求。
这种需求是人们索取情报信息的出发点,也是联机信息检索时选择数据库、确定检索策略以及评价检索效果的依据。
不同类型的课题,其信息需求的范围和程度也不尽相同。
例如,申请发明、申报成果奖励、鉴定及立项类的查新课题,往往需要全面地收集某一主题范围的文献信息,这类课题具有普查、追溯的特点,应着眼于查全;而对于科研、生产中为解决某一特定问题的攻关课题,往往只要求检出的信息对自己的研究有所帮助,而对查找的文献范围不需要很广。
因此,这类课题则要求查准。
如何对信息需求进行正确的分析呢?不妨从信息需求的形式和内容两方面来分析。
有关信息的形式需求要明确的问题有:①明确检索目的。
检索是为了申报成果,还是为了了解学科的最新进展等等,据此以制定出符合查全或查准要求的检索策略。
②明确所需的文献量。
规定所需文献数量的上限,对以后确定检索策略和控制检索费用是一个很重要的参数;同时还需对检索课题可能有的相关文献量做出估计。
③明确所需文献的语种、年代范围、类型、作者或其他外表特征,这对限定检索范围也很重要。
关于信息的内容需求要明确的主要问题有:①明确检索课题内容涉及的主要学科范围,这对以后选择合适的数据库很重要。
②分析检索课题的主要内容,用自然语言来表达这些内容要求,这是联机检索中较为重要的环节。
(2)选择数据库,确定检索途径分析了信息需求后,可根据已知的条件来选择合适的数据库,这一步隐含了检索系统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