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气象局信息化项目解决方案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福建有限公司漳州分公司目录1项目背景 (3)1.1集团客户概述 (3)1.2客户信息化现状 (3)1.3集团客户发展存在的问题 (3)1.4集团客户信息化需求分析 (4)2项目整体解决方案 (4)2.1方案概述 (4)2.2方案功能介绍 (5)2.2.1GPRS无线气象数据采集系统功能介绍 (5)2.2.2短历时气象灾害预警系统功能介绍 (5)2.3系统结构图 (6)2.4集团产品及终端应用情况 (7)2.5项目总体资费 (8)2.6项目应用业务模式 (8)2.7项目总体进展及推广前景 (8)3项目整体投资估算及成本回收分析 (9)3.1项目投入资源情况 (9)3.2项目投资回收分析 (9)4项目合作模式 (9)4.1项目总体合作模式介绍 (9)4.2移动公司在项目合作中的定位 (10)4.3合作单位简介 (10)4.4集团客户、移动公司及合作单位的收益及责任分工 (10)5项目支撑及售后服务流程 (11)6项目优势及创新点 (11)7项目宣传推广 (12)1项目背景1.1集团客户概述漳州市气象局地处漳州市芗城区,成立于1958年,根据国务院和省政府的规定,漳州市气象局既是福建省气象局的下属机构,又是漳州市人民政府的工作部门,实行上级气象部门与地方政府双重领导的管理体制。
负责全市气象业务、气象服务及气象科研的组织实施和全市气象、防雷、人工影响天气等的行业管理,还是提供24小时大气探测数据的国家气象基本观测站。
200X年,漳州移动分公司和漳州市气象局间达成合作关系,并将其分类为A 类集团。
1.2客户信息化现状近两年,漳州市气象局利用遥感、遥测等先进探测技术和手段,建成现代化程度较高的气象综合探测网,实现大气探测自动化,增强对天气气候、气象灾害和生态环境的监测能力;建设、完善与维护气象信息网络,运用Internet技术,建成一个覆盖信息通畅、高效可靠的气象信息网络系统,实现气象信息高速传输和信息资源共享;充分应用现代诊断预测技术,提高气象信息分析预测能力,以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为核心,延长预测时效,提高质量,实现预测预报产品系列化,气象预报准确率和时效有明显提高;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不断拓宽气象服务领域,初步建成了现代化的气象服务体系;把气象服务建立在因特网上,使之成为气象对外开放的第一窗口。
同时还要展开气象科研与科技创新,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报与防治相关技术的开发和推广应用。
1.3集团客户发展存在的问题气象信息的采集是漳州市气象局的工作重点,在信息采集的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严重防碍了气象部门工作的开展:工作量大,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物力资源:气象信息的采集是由各气象观测站利用气象采集设备自动完成采集,各气象采集点按照设定的时间间隔采集区域内的各种气象信息资料,但是为求达到信息收集的全面性和完整性,就需要在全市范围内建立大量的气象观测信息采集点,其通信成本的投入和人力、物力资源的消耗都是非常巨大的。
✧自然灾害的监控、预警工作过分依赖人工职守方式:目前漳州市气象局的各气象观测站依旧依赖人工职守,通讯网络也只是单一的有线座机,这限制了周边地区乃至偏远山区的监测工作,无法实时、有效的对自然灾害进行全面监测、预警。
✧部门间数据的发布与传递缺乏信息化手段:单一的有线通讯方式限制了气象部门间的数据联动程度;另外在自然灾害最为高发的偏远地区,由于通讯网络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灾情发生时紧急疏散等工作的开展。
1.4集团客户信息化需求分析✧更为优质的通信服务网络:气象信息采集对网络要求较高,只有无缝覆盖、信号优良才能满足应用。
✧更为高效的气象信息采集与灾害监测系统:通过移动GPRS无线网络来实现气象信息采集与灾害监测工作的无人职守自动化,以达到更准确、更及时的要求。
✧更为快捷的信息流转:气象信息的流转效率直接关系到国家、人民财产的安全,基于短信及GPRS网络的信息发布渠道用以提升气象信息的流转效率。
2项目整体解决方案2.1方案概述结合市气象局的信息化需求,漳州移动首先利用先进的GPRS无线专网技术为漳州市气象局建设了气象数据采集系统系统,该系统是在漳州移动为市气象局提供广域的无线IP连接,在GPRS专网业务平台的基础上实现气象信息采集点气象资料的的无线传输在数据采集、监测的基础上,漳州移动还利用稳定、高效的SMS技术,与市气象局共同建设了短历时气象灾害预警系统。
该平台方便了我市各级政府及时掌握突发重大灾害天气信息,遇有重大天气,市气象局可通过该平台1分钟内将气象信息发送至全市名各级领导干部手中,解决了定向重要人员的气象预测信息发布需求。
同时,将邮件服务器与移动邮件代理网关相连,建设市气象局手机邮箱系统。
邮件代理网关自动收取服务器上的邮件,并推送到市气象局指定的内部职工手机上,以便内部职工随时阅读邮件,全面加快单位内部信息的流转和处理、提高了市气象局的办公效率。
通过该整体方案的运行,以上系统相结合,涵盖了气象部门的信息采集、信息传输、信息处理和信息发布四大功能模块,更加完善了我市气象工作,为我市气象部门提供了闭环的工作模式。
2.2方案功能介绍2.2.1GPRS无线气象数据采集系统功能介绍1)气象信息采集点:通过GPRS无线调制解调器,接入移动公司为气象局提供的专用的GPRS网络,进行实时气象数据采集及处理。
网络对气象信息采集点的接入地点、时间、数量没有限制,可以随时增减。
可以满足山区、偏远地区和跨地区接入的需求。
2)气象中心站:漳州气象局(局域网)通过2M传输中继电路连到移动公司的GGSN上,安装在数据采集终端上的GPRS模块,通过移动GPRS网络与气象局信息中心系统相连,GPRS网络作为承载通道,实现气象信息的实时采集。
当气象信息采集点数量增加,中心不用扩容即可满足需求。
为了加强在灾害时期气象数据快速发布,气象中心站在这一时期利用我司提供的信息机与平台结合向相关人员及时传送气象数据。
2.2.2短历时气象灾害预警系统功能介绍短历时气象灾害预警系统采取是“市气象局的信息机终端设备+移动的梦网网关(行业网关)”的模式。
“企业信息机”提供了基于Web的操作方式,简单友好、维护方便;“企业信息机”通过提供通用的业务配置平台、API等多种接口方式,便捷、灵活地与企事业单位现有的办公、应用系统紧密的结合,生成业务方案;“企业信息机”提供了网络级、应用级、系统级的安全结构,保障了企事业单位的业务集成和运行;“企业信息机”提供了基于电信级的消息处理能力、存储转发机制和自动重连等稳定可靠的性能;另外,“企业信息机”还不断扩展移动业务种类,通过短信SMS、彩信MMS、USSD等多种移动业务媒介进行信息收、发的双向传递和交互式传递,满足市气象局信息化、个性化、移动化的业务需求。
漳州市短历时气象灾害预警系统通过手机SMS技术以及网络平台的结合建设一个各级气象部门发布信息的多功能系统。
该系统是按照目前漳州市气象工作体系建设的,具有层次清晰、操作简单及信息发布及时等特点,并结合漳州移动公司农村信息化的基础上,完善该体系的落地,进一步将该体系延伸至普通大众,尤其是农村,将为漳州市各级气象单位提供重要渠道,为气象单位提供准确、快捷的信息发布系统。
该系统主要针对漳州市、县的气象局、站台等内部人员、领导及各级政府重要领导进行气象预测信息发布。
稳定、高效、灵活管理的定向气象预测信息发布系统功能主要包括实现信息通信录多级分组管理、定时定向发布气象预测信息、气象局及各级领导内部重大气象预测决策信息定向发布、预警气象预测内部通报。
·2.2.3手机邮箱系统功能介绍漳州移动在市气象局内安装移动代理服务器(MAS),通过端口耦合,开发MAS平台上的电子邮件应用和手机客户端应用,把需要的信息推送到内部职工的手机上,并可从手机录入信息,及时上传服务器。
内部职工操作智能手机,通过专门开发定制的手机客户端软件,连接中国移动GPRS 网络,随时访问系统查询、上报的各种气象数据,并可利用手机进行邮件的查阅及公文的审批。
通过此套系统的实施,使市气象局成为一个信息化系统的整体,内部职工不再受到时间及地域的限制,出差及外出时间亦可使用信息系统办公,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并将逐步降低工作成本。
2.3系统结构图2.4安全与性能设计✧ 本技术方案中气象中心站到GGSN 之间采用了GRE 隧道技术和端到端加密技术,基站和GGSN 之间也是使用经过加密的隧道技术,通过在GGSN 上单独为气象中心站设立APN 接入码,并建立指向气象中心站VPN 的路由,非该APN 的用户将不能获得访问气象中心站VPN 的路由,最大限度的保证了网络和数据的安全。
✧ GPRS 网络自开通以来,一直处于稳定的工作状态,各项技术指标均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GPRS VPN 实时在线的特点使数据传输时间分布均匀和实时传送,不会出现峰值流量,能够保证系统工作状态的稳定。
✧ 手机邮箱系统采用手机端到服务器端的安全加密通道(SSL )方式传输,具有最高的信息安全性,并采用中国移动专用GPRS 接入点、服务器企业自行管理、手机端安全密码设置、手机丢失后发送指令短信清除信息等方式,系统化的保障企业信息的安全性。
2.5集团产品及终端应用情况产品名称 项目终端捆绑类型 使用领域 无线气象数据采集系统 专用行业应用终端办公系统短历时气象灾害预警系统 PC 协同工作客户端 营销服务 手机邮箱系统手机+客户端办公系统c m m a i lE m a i l S e r v e r邮件代理网关 邮件推送 网关G P R S 手机邮箱客户端 E R P 客户端漳州市气象局中国移动专用A P NE R P S e r v e r2.6项目总体资费2.7项目应用业务模式✧BTM:气象中心站利用专线接入漳州本地的CMNET接入路由器,通过中国移动的IP骨干网络CMNET接入GPRS网络的业务支撑接点SGSN,最后接入GPRS网关支撑接点GGSN。
✧BTE:通过手机邮箱与内部工作流的结合为市气象局内部职提供信息化服务平台,有效整合了市气象局内部的办公通信,提高了办公效率。
✧BTC:通过手机SMS技术以及网络平台的结合建设一个各级气象部门发布信息的多功能系统,打造“市-县-村”一体化信息数据联动平台。
2.8项目总体进展及推广前景目前无线气象数据采集系统已在全市范围内建成60多个信息采集点,计划在08年上半年完成全区112个无线数据采集点的建设,市气象局通过短历时气象灾害预警系统向各级政府部门共发送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五十多万条,产生约三万元收入,同时,市气象局内部已开通十余部手机邮箱。
对于该信息化应用的是SMS及GPRS无线网络方式,对于地域的限制较小,可广泛应用在漳州各级防灾减灾部门,如防汛办、海洋渔业局等政府职能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