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总复习 数与代数1.数的认识
总复习 数与代数1.数的认识
改写:加小数点,加单位;大小不变。 2050300020=205030.002(万) 或=20.5030002(亿)
省略:保留整数,加单位;大小改变用“≈” 2050300020≈205030(万)(四舍)
或≈21(亿)(五入)
北师大版
六年级
数学下册
第45-47页
的内容
北流市新圩中心小学
1、剪一张长方形纸条,以它的长度为单位测量周围物体的长度。
综合练习: 判断 1.小明的身高为165分米(×) 2.半径为2cm的圆的周长和面积相等( ×) 3.一千克铁的质量比一千克棉花重(×) 4.钟表上分针转动的速度是时针的60倍(×) 5.2008是闰年(√ ) ×) 6.小强的生日是2005年2月29日( 7.一年中有六个大月六个小月(×)
判断平年和闰年的方法 整百、整千的年:以能否被400整除为基 准,能被400整除的是闰年;不能被400整除 的是平年; 其他的年份:以能否被4整除为基准,能被 4整除的是闰年;不能被4整除的是平年; 例如1600,是一个整百的数,并且能被 400整除,所以1600年是闰年;1700不能被 400整除,所以是平年。 再如2004,应该以能否被4整除为基准, 因为它不能被4整除,所以是平年。
分母相当于比的后项,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
如:
3 5
= 3 : 5 = 3÷ 5
(3)商不变的规律与分数基本性质的关系。
商不变的规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商不变 如:30÷20=(30×10)÷(20×10)=(30÷10)÷ (20÷10)=1.5
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同时乘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分数值不变。
可以用小数或分数表示
1、分数、小数的产生。
用一个单位的长度进行度量时,出现 量不尽的情形,这样可以将1个单位再平均 分成几份,由此产生了分数。如果平均分 成10份,就产生了小数。
• 2、用尽可能多的方式解释“
3 ”的含义。 4
用平均分表示
用画图表 示
用除法表示 还可以用比 表示 3 :
4
• 3、结合具体的例子说一说。
你能说出4与5的不同吗?
平年、闰年的判断
1.2003年的第一季度有
2.2008年的二月有
29
90
天。
天。
3.1900年有
365
天。
4.一月的下旬有 11 天,闰年2月的下 旬有 9 天,四月的下旬有 10 天。 5.选择 下面的年份中( A )有365天 A.1999 B.2000 C.1996 D.2004
把下面的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 (百分数)
4.5 >
13 5 ﹥ 3 4 1 ﹥ -1 2
看一看,说一说。
整数
0
分数
正数或负数
1.认识倍数与因数的关系 4和8是32的( )数 30是5和6的( )数 ( )和( )是72的因数 45是( )和( )倍数 2.认识奇数和偶数 写出1-20的奇数( 写出1-20的偶数( 最小的奇数是( ),最小的偶数是( ) 3.认识质数和合数 写出1-20的质数( 写出1-20的合数( 最小的质数是( ),最小的合数是( )
两数之间的三种关系: 1.互质关系,两个数只有公因数“1”的。 分四种情况:①相邻的两个数 8和9。 ②两个不同的质数 3和5。 ③1和其它自然数 1和10。 ④一般情况 8和15; 2.倍数关系,如:4和8; 3.一般关系,如:6个9。
求最大公因数的三种情况: 1.互质关系(a,b)=1 3.一般关系 ①列举法(如上)
2.月的分类 1.
分类
大月 小月 2月
特点
31天 30天
月份
1、3、5、7、8、10、12月 4、6、9、11月
注意:2月既不是大月又不 28或者29天 是小月
2.每月可以分为上旬:(1—10日);中 旬:(11—20日);下旬(21—月底)。 练习: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举行, 91 那一年的第一季度有 天。
常见的题型:
能够正确的使用单位
1.一支铅笔长15
cm
.
. .
cm 3
L
2.一张课桌宽5 dm
3.一间教室的占地面积是35 cm3
4.一个火柴盒的体积是24
5.一种保温瓶的容量是1.2
.
.
名数的转化
填空 1.3.25时= 3 小时 15 分; 2.150秒= 2 分 30 秒= 1/24 小时; 3.4吨180千克= 4.18 吨= 4180 千克; 4. 1小时30分= 1.5 小时= 90 分; 5. 1小时30分= 1 小时 30 分; 6.1.6平方千米= 160 公顷= 160000 平方米; 7.7020立方分米= 7 立方米 20 立方 分米。
1.名数的意义:数字加上单位合起来 叫名数。 2.分类
分类
特点
举例
1米、30 单名 只有一个单位名称 数 天 复名 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 3吨50千 数 单位名称 克
2.名数的改写 把高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低级 单位的名数要乘以这两个单位的进 率;
把低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高级 单位的名数,要除以这两个单位的 进率。
• 日、时、分、秒、周
• 1世纪= 100 年;一周= 7 天;1日= • 1时= 60 分;1分= 60 秒.
24
时;
(二)长度、面积、体积单位及同类量之间的进率
1.长度单位:常见的长度单位:千米(km)、 米(m)、分米(dm)、毫米(mm); 1千米= 1000 米;1米= 10 分米;1分米=10 厘 米;1厘米= 10 分米 2.面积单位:常见的面积单位:平方千米、 公顷、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1平方千米=100 公顷;1公顷= 10000 平方米; 1平方米= 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 100 100 平方厘米。
) )
) )
巩固练习
1. 在19、-2、3.25、0、1、0.36、0.4747中,整数 有( ),自然数有( ), 小数有( )。 2. 最小的四位数是( ),最大的三位数是 ( ),它们相差( )。 3. 六成八用百分数表示是( ) 4. 把一根3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7段,每一段长时这 根绳子的( ),每段长( )米。 5. 用0、1、8这三个数字组成的最大的三位数是 ( ),最小的小数是( )。 6. 同时是2,3,5的倍数的最小三位数是( )
个位上是1、3、5、7、9的数是奇数。 2n是偶数,2n+1是奇数
素数与合数:
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是素数。
1既不是素数也不是合数。为什么?
除了“1”和“本身,还有其它因数的数是合数
最小的合数是4, 最小的素数是2 (也是唯一的偶数)
100以内的素数表:
2、3、5、7、11、13、17、19、 23、29、31、37、 41、43、47、53、59、 61、67、71、73、79、 83、89、97 (共计25个)
一、常见的计量单位及其进率
(一)时间单位和它们之间的进率
常见的时间单位:世纪、年、月、日、时、 分、秒、季度、旬、星期等。 1.年 年按照天数可以分为平年和闰年;平年365天; 闰年366天。 两者差在2月,平年的二月有28天,闰年的2 月有29天。 一年可以分为四个季度,1、2、3月为第一季 度,4、5、6月为第二季度,7、8、9月为第三 季度,10、11、12为第四季度。
数位顺序表:
从右往左、四位一级;数位、计数单位;改写、省略(四舍五入)
亿级 万级 千万 百万 十万 万位 位 位 位 个级
数位 计数 单 位
……
亿位
千位
百位
十位
个位 个 ( 一)
……
亿
千万
百万
十万
万
千
百
十
多位数: 20 5030 0020 读作:二十亿 五千零三十万 零二十
注意:读数时用汉字写。 读数时分级读,先按个级的方法读 再加上“万”或“亿”。 每一级中间的“0”要读,末尾的“0”不读, 连续中间的“0”只读一个“零”。
• 总结
“整数”复习
一、分类:
• 注意: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 为什么? • -2和-3哪个大?
二、易混的概念: (都在非0的自然数范围内考虑)
因数与倍数:
a÷b=c(a、b、c都是不为0的整数), 可以说成“a是b的倍数,a也是c的倍 数;b是a的因数,c也是a的因数。
判断:15÷4=3……3;1.6÷0.8=2 不是整除,不存在倍数和因数的关系。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第40-41页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和复习,是学生进一步理解整数、小数、分数等的含义, 把数的知识系统化。 2.培养学生归纳整理的能力。
重点难点
1.进一步巩固数的观念。 2.数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教具准备
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1).在小学阶段,我 们曾经学过哪些数?
正整数 整数 零 负整数
自然数
数 分数(小数)
(百分数)(比)
1.整数包括(正整数)、( 负整数)、和(
零
)
2.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没有最大的自然数。 最小的自然数是( 1 )
(2).我们可以用下图中的点表示所学的数。
3 1 -1 2 -2 -1 0 1 4 13 5 3 (2 5 ) 4.5
2
3
4
5
还能表示其他的数吗?
(1)小数、分数、百分数之间的关系。
小数:实际上是十进分数。
分数:既可以带单位表示一个具体的量也 可以表示两个量的倍数关 系。 百分数:表示一个量是另一量的百分之几, 不能带单位表示具体的量。
1 三者可互化如:0.25= =25% 4
(2)分数、比、除法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