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简单机械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简单机械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简单机械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一、简单机械选择题
1.如图甲所示,是建筑工地上的塔式起重机示意图,它是通过电动机带动如图乙所示的滑 轮组起吊物料的.如果这个滑轮组把 6×103N 的重物在 10s 内匀速提升 l0m,绳索自由端的 拉力 F=2.1×103N,不计一切摩擦和绳重,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拉力做的功是 2.1×104J
力做功的功率是:P=W 总/t=6.3×104N/10s=6.3×103 W,故 B 错误;若不计绳重和摩擦,则由
F=(G+G 动)/n 可知,动滑轮的总重是:G 动 =nF-G=3×2.1×103 N-6×103 N=300N,故 C 正
确;拉力做的有用功是:W 有=Gh=6×103 N×10m=6×104 J,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η=W 有/W
有 1 个动滑轮(即动滑轮重更小),所以由 W 总=(G 物+G 动)h 可知,甲滑轮组做的总功
小于乙滑轮组做的总功,由 W有 可知,甲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高,故 B 正确,C 错误; W总
D.两物体被提升的高度相同,动滑轮的重力不同,根据 W=G 动 h 可知,甲、乙滑轮组所 做的额外功不相等,故 D 错误. 故选 B. 【点睛】 涉及机械效率的问题时,关键是要清楚总功、有用功、额外功都在哪,特别要清楚额外功 是对谁做的功,使用滑轮或滑轮组时,额外功为提高滑轮做的功、克服摩擦及绳子重做的 功.
B.4 个
不计绳重和摩擦,

C.5 个
D.6 个

,要使
,则
3.如图所示甲、乙两套装置所用滑轮质量均相等,用它们分别将所挂重物在相等时间内竖 直向上匀速提升相同高度.若 G1=G2,所用竖直向上的拉力分别为 F1 和 F2,拉力做功的功 率分别为 P1 和 P2,两装置的机械效率分别为 η1 和 η2(忽略绳重和摩擦).则下列选项正
11.下图所示的工具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A.
钢丝钳
B.
起子
C.
羊角锤
D.
镊子
【答案】D 【解析】 【详解】 动力臂小于阻力臂的杠杆属于费力杠杆,四幅图中只有镊子的动力臂是小于阻力臂的,故 应选 D。
12.如图所示,用一滑轮组在 5s 内将一重为 200N 的物体向上匀速提起 2m,不计动滑轮 及绳自重,忽略摩擦。则
力和提升的高度(斜面高),根据公式 W=Gh 可求重力做功,即提升物体所做的有用
功;(3)求出了有用功和总功,可利用公式 η= W有用 计算出机械效率;(4)总功减去 W总
有用功即为克服摩擦力所做的额外功,根据 W 额=fs 求出物体所受斜面的摩擦力.
6.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拉动水平地面上重 1000N 的物体 A,使物体 A 在 4s 内匀速前进了 4m,物体 A 受到地面的摩擦力 f=300N,所用拉力 F=120N,忽略绳重、滑轮重及绳与滑轮 间的摩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故 B 项不符合题意; CD.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
v绳 2v物 2 0.4 m s 0.8 m s
拉力 F 的功率:
P W Fs Fv 100N 0.8m s 80W tt
故 C 项不符合题意,D 项符合题意。
13.骑自行车上一个陡坡时,有经验的同学会沿 S 型路线骑行,他这样做是为了( )
A.绳子自由端在 4s 内移动了 8m
B.物体 A 重力做功的功率为 1000W
C.物体 A 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 480J
D.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约为 83.3%
【答案】D
【解析】
【详解】
A.由题图可知,承担物体拉力的绳子的股数 n=3,因此物体 A 在 4s 内匀速前进了 4m,则
绳子自由端在 4s 内移动了 s 绳子=3×4m=12m。故 A 错误。
5.在斜面上将一个质量为 5kg 的物体匀速拉到高处,如图所示,沿斜面向上的拉力为 40N,斜面长 2m、高 1m.(g 取 10N/k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沿斜面匀速上升时,拉力大小等于摩擦力
B.做的有用功是 5J
C.此斜面的机械效率为 62.5%
D.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 10N
【答案】C
A.缩短上坡过程中所走的路程
C.该杠杆的阻力大小为 0.5N 【答案】B 【解析】
D.动力 F 的大小为1.5N
【详解】
A、当动力在 A 点斜向下拉(与水平方向成 30°角)动力臂是: 1 OA= 1 ×4×2cm=4cm,故 22
A 错误;
B、阻力臂 OB,3×2cm=6cm> 1 OA,即阻力臂大于动力臂,该杠杆为费力杠杆,故 B 正 2
8.如图所示,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轻质杠杆上每个小格长度均为 2cm,在 B 点竖直悬挂 4 个重均为 0.5N 的钩码,当在 A 点用与水平方向成 30°角的动力 F 拉杠杆,使 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对该杠杆此状态的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杠杆的动力臂为 8cm
B.该杠杆为费力杠杆
【解析】
A. 沿斜面向上拉物体时,物体受重力、支持力、摩擦力和拉力四个力的作用,故 A 错误;
B. 所做的有用功:W 有用=Gh=mgh=5kg×10N/kg×1m=50J,故 B 错误;C. 拉力 F 对物体
做的总功:W
总=Fs=40N×2m=80J;斜面的机械效率为:η=
W有用 W总
×100%=
确;
C、该杠杆的阻力大小为:G=4×0.5N=2N,故 C 错误;
D、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G×OB=F× 1 OA,代入数据,2N×8cm=F×4cm,解得, 2
F=4N,故 D 错误。
9.如图所示,是自卸车的示意图,车厢部分可视为杠杆,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B 点是支点,液压杆施的力是动力,货物重力是阻力 B.B 点是支点,物体 A 放在车厢前部可省力 C.C 点是支点,物体 A 放在车厢后部可省力 D.C 点是支点,物体 A 放在车厢前部可省力 【答案】C 【解析】 【详解】
W有用 W总
100
0 0
1200J 1440J
100
0 0
83.3%

故 D 正确为答案。
7.如图所示,一均匀木板 AB,B 端固定在墙壁的转轴上,木板可在竖直面内转动,木板 下垫有长方形木块 C,恰好使木板水平放置.现有水平拉力 F 拉木块 C,在粗糙水平地面上 由 B 向 A 缓慢运动过程中,拉力 F 将
A.变小
B.不变
C.逐渐增大
D.先减小后增大
【答案】A
【解析】
【详解】
以杆为研究对象,杆受重力 G 和 C 对它的支持力 F 支,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得:F 支•l 支
=G•lG,水平力 F 由 B 向 A 缓慢匀速推动木块,F 支的力臂在增大,重力 G 及其力臂 lG 均不
变,所以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在整个过程中支持力在逐渐减小;由于支持力逐渐减 小,且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可知杆对物体 C 的压力也逐渐减小,根据影响摩擦力大小 的因素可知,C 和木板间、C 和地面间的摩擦力逐渐减小,拉力和摩擦力是平衡力,由力 的平衡条件可知,水平拉力 F 也逐渐减小.
总×100%=6×104J/6.3×104J×100%≈95.2%,故 D 错误,故选 C.
2.如图所示,利用动滑轮提升一个重为 G 的物块,不计绳重和摩擦,其机械效率为 60%.要使此动滑轮的机械效率达到 90%,则需要提升重力为 G 的物块的个数为 ( )
A.3 个 【答案】D 【解析】 【详解】
A.物体上升的速度是 2.5m/s C.拉力 F 的功率为 40W 【答案】D 【解析】 【详解】
B.拉力 F 大小为 400N D.拉力 F 的功率为 80W
A.由 v s 得体的速度: t v h 2m 0.4 m s t 5s
故 A 项不符合题意;
B.图可知,绳子段数为 n 2 ,不计动滑轮及绳自重,忽略摩擦,则拉力: F 1 G 1 200N 100N 22
B.拉力 F 的功率是 2.1×103W
C.该滑轮组的动滑轮共重 300N
D.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 80%
【答案】C
【解析】
由图乙知道,滑轮组绳子的有效股数是 n=3,即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是:
s=3h=3×10m=30m,所以拉力做的功是:W 总=Fs=2.1×103 N×30m=6.3×104 J,故 A 错误;拉
2
3
因为动滑轮重相同,提升的物体重和高度相同,W 额=G 轮 h,W 有用=G 物 h,所以利用滑轮
组做的有用功相同、额外功相同,总功相同;

η= W有用 W总
可知,机械效率相同,η1=η2;
又因为所用时间相同,由 P= W 可知,拉力做功的功率 P1=P2,故 B 错误,A 正确. t
故选 A.
4.如图所示,杠杆处于平衡状态,如果将物体 A 和 B 同时向靠近支点的方向移动相同的 距离,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50J 80J
×100%
=62.5%,故 C 正确;D. 克服摩擦力所做的额外功:W 额=W 总−W 有=80J−50J=30J,由 W
额=fs 可得,物体受到的摩擦力:f= W额 = 30J =15N,故 D 错误.故选 C. s 2m
点睛:(1)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受重力、支持力、摩擦力和拉力;(2)已知物体的重
由图可知车厢绕着点 C 转动,所以 点 C 为支点;
当物体 放在车厢的后部时,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因此省力,所以选项 ABD 都不正确,故答案 为 C.
10.如图所示,滑轮组的每个滑轮质量相同,用它们将重为 G1、G2 的货物提高相同的高度 (不计绳重和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同一个滑轮组提起不同的重物,机械效率不变 B.若 G1=G2,则甲的机械效率大于乙的机械效率 C.若 G1=G2,则拉力 F1 与 F2 所做的总功相等 D.若 G1=G2,则甲、乙滑轮组所做的额外功相等 【答案】B 【解析】 【分析】 (1)同一滑轮组提起重物不同时,所做的额外功相同,有用功不同,根据机械效率为有用 功和总功的比值判断滑轮组机械效率是否变化; (2)滑轮组所做的总功为克服物体的重力和动滑轮重力所做的功,根据 W=Gh 比较两者 所做总功之间的关系; (3)滑轮组所做的有用功为克服物体重力所做的功,根据 W=Gh 比较两者的大小,再根 据机械效率为有用功和总功的比值比较两者机械效率之间的关系; (4)根据 W=Gh 比较有用功的大小. 【详解】 A.用同一个滑轮组提起不同的重物时,额外功不变,但有用功不同,有用功和总功的比 值不同,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不同,故 A 错误; BC.若 G1=G2,且货物被提升的高度相同,根据 W 有=G 物 h 可知,两滑轮组所做的有用功 相等; 不计绳重和摩擦,拉力所做的总功为克服物体重力和动滑轮重力所做的功,因甲滑轮组只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