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50201 学科门类:文学专业门类:外国语言文学授予学位:文学学士标准学制:4年适用年级:2016级所属学院:外国语学院专业负责人:王敏方案制订人:王敏方案审核人:程家才一、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以夯实语言基础、培养跨文化意识、适应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校校合作为主要路径,采取英语语言技能学习与师范技能锻炼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英语师范人才的需要,掌握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技术,掌握英语教学基本理论、方法与技能,具备较强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较高的教师职业素质,富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创业精神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毕业生主要在中小学及其他教育部门从事英语教育、教学、研究及管理等工作。
二、培养规格要求(一)培养规格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英语、教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接受相关学科理论与技能的系统教育和训练,掌握必备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具备从事英语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基本能力。
具体规格要求如下:1. 思想政治素质: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质。
2. 通识能力素质方面: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与科学素质;具有健康的体魄和一定的军事基本理论及基本技能,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和军事训练标准;掌握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文献检索等应用知识,并具有较强的应用能力;掌握一门第二外语。
3. 专业能力素质方面:掌握英语专业知识,包括语言、文学和英语国家社会文化及科技发展概况的知识,具有较强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掌握从事教育工作的专业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英语教学与测试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具有较强的师范专业技能,包括普通话、板书、教学活动设计、班主任工作艺术等,具有设计实施英语教学和英语教育研究的能力,能熟练地采用现代的、多元的和全方位的教学手段与模式,能根据社会与教育发展的需要,将新知识、新技术引入英语教学实践,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了解国家和地方相关教育政策,了解中小学英语教学现状与教师职业特点。
4. 综合能力素质方面: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诚信意识和团队意识;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文学艺术修养和人际交往意识;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具有良好的行为规范、教师职业道德和求实的敬业精神;具有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较强的创新创业意识和未来职业适应能力。
专业素质能力要求实现矩阵如表1所示。
三、主干学科外国语言文学、教育学、心理学四、课程体系1(一)专业核心课程:语音正音、基础英语、视听说、英语阅读、基础英语写作、高级英语、翻译理论与实践、基础教育学、英语教学法、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微格教学与示范课观摩(二)特色课程:基础英语、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三)课程体系如图1、图2、图3所示。
五、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包括课程设计(含学年设计、论文)、专业见习、实习实训、毕业实习(教育实习)与毕业设计(论文)等方面的内容。
实践教学体系如表4所示。
六、学制和学位(一)学制:4年,修业年限可为3-6年。
(二)学位: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七、毕业要求本专业最低毕业学分:161.5学分;其中公共基础课39学分,公共选修课5学分,专业基础课53学分,专业选修课30学分,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34.5学分。
八、必要说明1、专业方向课必须修读整个模块所有课程;2、任选课按课程类别不同由学生任意选择。
任选课学分需满足最低学分要求,按方案公布每学期所列任选课程,根据课程安排、所属类别等控制课程总量,然后由学生报名选课,根据选课人数最终确定所授课程(至少25人以上开班);3、为了强化英语师范生应用能力培养,第7学期开始安排毕业实习活动(含实习汇报、总结)、第8学期主要用于毕业论文写作与答辩、就业指导等;4、公共选修课由学校统一安排,最低修满5学分方可毕业。
九、专业核心课程与特色课程简介(一)专业核心课程简介1.基础英语学时:272学分:17开课学期:第1.2.3.4学期课程简介:《基础英语》是一门基础英语技能课,是传授系统的基础语言知识和训练基本语言技能的综合课程,是本、专科院校英语专业基础阶段的一门必修必考的主干课程。
本课程的修课对象为英语专业本专科一、二年级学生,它的具体任务是传授英语语音、语调、词汇和语法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的语言技能,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为学生学习其他课程服务。
教学方式:谈论式、归纳式、讲授式、重难点讲授法、实践活动式等。
评价方式:采取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期末有考核,其中平时成绩占40%、期末考核占60%。
考核方式为考试和考查相结合。
参考教材:1. 何兆熊.综合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2. 邹申.英语专业基础阶段语言技能训练指导[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3. 杨立民.大学英语教程教师手册[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2.高级英语2学时:108学分:7开课学期:第5.6学期课程简介:《高级英语》课程是面向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是对低年级《基础英语》课程的延伸和发展。
本课程内容广泛,涉及政治、经济、社会、语言、文化、教育、哲学等多方面的名家作品,旨在扩大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逻辑思维与独立思考的能力,对名篇的分析和鉴赏能力,巩固和提高学生英语语言综合技能,加深学生对社会和人生的理解,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方式:谈论式、归纳式、讲授式、重难点讲授法、实践活动式等。
评价方式:采取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期末有考核,其中平时成绩占40%、期末考核占60%。
考核方式为考试和考查相结合。
参考教材:1. 张汉熙.高级英语[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2. 杨立民.现代大学英语精读(5)[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3. 杨立民.现代大学英语精读(6)[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3.3. 英语阅读学时:64学分:3.5开课学期:第1.2学期课程简介:《英语阅读》课程是英语专业核心课程,主要通过英文原版文章和报刊新闻培养学生英文阅读技巧和阅读能力。
通过阅读训练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培养阅读兴趣,增强英语语感,不断积累各种语言知识,加深文化沉淀,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提高阅读速度,培养学生细致观察语言的能力以及假设判断、分析归纳、推理检验等逻辑思维能力。
学生能掌握略读、寻读、细读、评读等阅读方法;学会快速、准确地获取并处理信息;根据上下文判断生词的词义,扩大词汇量;能读懂简易的英文原著,并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抓住要点,用正确观点评价思想内容。
教学方式:研讨式、合作式、讲授式、问题式、实践活动式、课题式等。
评价方式:采取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期末有考核,其中平时成绩占40%、期末考核占60%。
考核方式为考试和考查相结合。
参考教材:1. 王守仁. 泛读教程[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8.2. 刘乃银. 英语泛读教程(第二)[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4. 基础英语写作学时:72学分:4开课学期:第3.4学期课程简介:《基础英语写作》课程主要传授英语写作基础知识,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和正确的学习方法,为高年级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
该课程力图通过有效的读写结合的手段,以语篇体裁分析为切入点,培养学生基础写作能力,锻炼学生相对应的英语词、句、段落和篇章的写作能力。
教学方式:研讨式、合作式、讲授式、问题式、实践活动式、课题式等。
评价方式:采取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期末有考核,其中平时成绩占40%、期末考核占60%。
考核方式为考试和考查相结合。
参考教材:1. 徐克容. 现代大学英语中级写作[M]. 北京: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2005.2. 明建平. 语法写作[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35. 视听说学时:236学分:13.5开课学期:第1.2.3.4学期课程简介:《视听说》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培养其良好的听力习惯和正确的听力方法,丰富学生社会文化知识,增强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扩大学生视野,提高英语水平。
听、说、读、写是英语学习的四项基本技能。
而视是辅助听说的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在视的同时进行听力则更有利于提高听的效率和说的动力;通过使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化教学工具,学习和欣赏外国原版情景剧、短剧和电影,增强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对原著英语文化、最地道英语的表达法的了解;以能够在真实环境下进行基本的会话交流。
英语视听说课的学习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也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教学方式:谈论式、归纳式、讲授式、重难点讲授法、实践活动式等。
评价方式:采取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期末有考核,其中平时成绩占40%、期末考核占60%。
考核方式为考试和考查相结合。
参考教材:徐钟,谢之君. 21世纪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M].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5.6. 语音正音学时:28学分:1.5开课学期:第1学期课程简介:本课程是英语专业的学科基础必修课,语音是构成语言的三大要素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正确的语音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个能力的前提。
本课程目标主要强调通过英语语音语调理论知识和发音方法的系统介绍,使学生掌握语音语调理论知识,并以此理论知识来指导其进行正确的语音和口语、听力技能的练习,使学生通过学习和大量练习掌握英语的发音、语流的规律、语调的功能,掌握听音辨音等英语实用能力,基本上能正确使用英语语音语调进行朗读、表达思想并进行交际。
基本上能正确使用英语语音语调朗读和有效的交际,为提高听说读写能力、为以后的从教、翻译等工作以及考研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方式:谈论式、归纳式、讲授式、重难点讲授法、实践活动式等。
评价方式:采取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期末有考核,其中平时成绩占40%、期末考核占60%。
考核方式为考查。
参考教材:1. 何善芬.实用英语语音学[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2.2. 王桂珍.英语语音语调教程[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7. 翻译理论与实践学时:72学分:4开课学期:第5.6学期课程简介:《翻译理论与实践》是本科英语专业和本科英语师范专业高年级专业基础课,课程内容主要涉及翻译的基本概念,英汉语言、文化对比,英汉、汉英词汇、句子以及语篇翻译的基本技巧以及翻译的基本流派和相关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