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温病学三焦辩证

温病学三焦辩证

阳明热炽证
病理:胃经热炽津伤 辩证要点:壮热,汗多,渴饮, 苔黄燥,脉洪大
中焦证
症候:日晡潮热,或有谵语,
大便秘结,或热结旁流,腹部
硬满疼痛,舌苔黄黑而燥,脉 沉实有力 病理:肠道热结,传导失司
阳明热结证
辩证要点:潮热,便秘,苔黄
黑而燥,脉沉实有力
中焦证
症候:身热,烦躁,胸脘痞满, 腹痛,大便溏垢 如败酱,便
上焦证
邪犯肺胃证
肺热壅盛证
湿热阻肺证
热陷心包证
湿蒙心包证
病理:卫受邪郁,肺
病理:邪热壅肺,肺
病理:湿热阻肺,肺
病理:邪热内陷,机
病理:湿热酿痰,蒙
气失宣
辨证要点:发热,微 恶风寒,咳嗽
气闭阻
辩证要点:身热,咳 嗽苔黄
失清肃
辩证要点:身热不扬, 胸闷,咳嗽,苔白腻
窍阻闭
辩证要点:神昏,舌 謇,舌绛
蔽心包
邪热犯肺重症
临床表现:喘促鼻扇,汗出如涌,脉搏散乱,甚则咳唾粉红血 水,面色反黑,烦躁欲绝
上焦证
症候:恶寒,身热不扬,胸闷, 咳嗽,咽痛,苔白腻,脉濡缓 病理:湿热阻肺,肺失清肃 辩证要点:身热不扬,胸闷, 咳嗽,苔白腻
湿热阻肺证
上焦证
症候:身灼热,神昏,肢厥, 舌謇,舌绛 病理:邪热内陷,机窍闭阻 辩证要点:神昏,舌謇,舌绛
肾精耗损证
下焦证
症候:神倦肢厥,耳聋,五心烦 热,心中憺憺大动,手指蠕动或
瘛瘲,舌干绛而萎,脉虚弱
虚风内动证 病理:水不涵木,虚风内动 辩证要点:手指蠕动或瘛瘲,舌 干绛而萎,脉虚
03
三焦的传变与相互 关系
三焦的传变
即温病初起,病邪始犯手太 阴肺卫,传至中焦阳明胃腑 的过程。
特点:以脏传腑,预后较好
顺 传
三 焦 的 传 变 形 式
特点:病情突变,来势凶猛, 以脏传脏,预后较差 即肺卫之邪不下传于胃, 而内陷心包,称逆传心包
逆 传
谢谢 观看
温 病
发展流传
• 三焦辩证理论源于《黄帝内经》,发 展于温病学派,为清代医家吴鞠通所 倡导
发展流传
《黄帝内经》
“上焦出于胃口上,并咽以上,贯膈而布胸中”“中焦 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 “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
《金匮要略》
“热在上焦者,因咳为肺痿;热在中焦者,则为坚;热 在下焦者,则尿血,亦令淋秘不通。”
阳明热结证
湿热积滞搏结肠腑证
湿热中阻证
胃经热炽津伤
肠道热结,传导失司 辨证要点:潮热,便秘, 苔黄黑而燥,脉沉实有
湿热积滞搏结肠腑 辨证要点:身热, 腹痛,大便溏垢,
湿热困阻脾胃,升
辨证要点:壮热,
汗多,渴饮,苔黄 燥,脉洪大
降失司
辨证要点:身热, 脘痞,呕恶,,苔

苔黄腻或黄浊

中焦证
症候:壮热,大汗出,心烦, 面赤,口渴引饮,脉洪大而数
湿重热轻——身热不扬,舌苔白腻,或白苔布满,或白多黄少 热重湿轻——高热持续,汗出而热势不衰,湿热扰神可见烦躁 不安,舌苔黄腻
下焦证
症候:低热,神疲萎顿,消瘦无
力,口燥咽干,耳聋,手足心热
甚于手足背,舌绛不鲜干枯而萎,
脉虚 病理:邪热久羁,肾阴耗损 辩证要点: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 口干咽燥,舌绛枯萎,脉虚
下不爽,舌赤,苔黄腻或黄浊,
脉滑数
湿热积滞搏结肠 腑证
病理:湿热积滞搏结肠腑
辩证要点:身热,腹痛,大便
溏垢,苔黄腻或黄浊
中焦证
症候:身热不扬,或高热持续 不为汗衰,或烦躁,胸脘痞满, 泛恶欲呕,舌苔白腻,或白厚,
或黄腻
病理:湿热困阻脾胃,升降失
湿热中阻证

辩证要点:身热,脘痞,呕 恶,,苔腻
湿热中阻
温病学
三焦辩证理论
1
发展流传
write your great title here
2
三焦的症候与病机变化
write your great title here
目录
3 4
三焦的传变及相互关系
write your great title here
三焦辩证表
write your great title here
辩证要点:神识昏蒙, 舌苔腻
上焦证
症候:发热,微恶风寒,咳嗽, 头痛,口微渴,舌边尖红赤,舌 苔薄白欠润,脉浮数 邪犯肺胃证
病理:卫受邪郁,肺气失宣
辩证要点:发热,微恶风寒,咳 嗽
上焦证
症候:身热,汗出,喘咳气促, 口渴,苔黄,脉数 病理:邪热壅肺,肺气闭郁 辩证要点:身热,咳喘,苔黄 肺热壅盛证
《卫生宝鉴》
刘把三焦作为温热病的分期 罗开温热病运用三焦分部进行辩证施治的先河
《温病条辨》
创立三焦辩证, 三焦辩证的临床意义:明确三焦所属脏腑的病理变化; 区分三焦不同症候类型;掌握病程阶段
添加标题
此处添加简短文字说明。
02
三焦的症候与病机变化
• 三焦辩证将温病分为上,中,下三类症候 • 上焦——手太阴肺与手厥阴心包 • 中焦——阳明胃、肠及太阴脾 • 下焦——足少阴肾及足厥阴肝
热陷心包证
热陷心包
夹痰——痰热互结 证见:神昏,喉间痰鸣,舌绛苔垢 夹淤——邪热与瘀血互结 证见:神昏谵语或神志如狂,唇黑甲青,舌质紫晦
上焦证
症候:身热,神识昏蒙,似清 似昧或时清时昧,间有谵语, 舌苔腻,脉濡滑数 病理:湿热酿痰,蒙蔽心包 辩证要点:神识昏蒙,舌苔腻
湿蒙心包证
中焦证
阳明热炽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