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单元备课教案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单元备课教案

第二单元单元概述寓言是生活的一面镜子,本单元以“寓言”为主题,依次安排了三篇精读课文,一篇略读课文,一个口语交际,一篇习作,一个语文园地和一个快乐读书吧。

《守株待兔》是一篇文言文,通过讲述一个宋人因偶然获得一只野兔,而心存侥幸,从此放弃劳动,期望再捡到野兔,最后却一无所获,还被大家取笑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心存侥幸,不能指望不劳而获。

《陶罐和铁罐》写了国王的橱柜里两个罐子的故事,告诉我们:人各有长短,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鹿角和鹿腿》讲的是在丛林里,一只鹿遇到狮子后奋力脱险的故事,告诉我们:物各有所长,各有所短,要正确看待事物,还告诉我们不能只注重外表,更要讲求实用。

《池子与河流》通过池子与河流的对话及它们的最终结局,告诉我们:人应在有生之年为社会多作贡献,还告诉我们如果只顾享受眼前的舒适,换来的将是毁灭。

口语交际的主题是“该不该实行班干部轮流制”,引导学生对班干部轮流制发表自己的见解。

习作以“看图画,写一写”为主题,意在锻炼学生根据图片组织语言,把画面内容写清楚的能力。

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四个板块的学习内容。

快乐读书吧的主题是“小故事大道理”,意在引导学生阅读更多的寓言故事,拓宽学生的视野,开阔学生的眼界。

1.掌握本单元中的重点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文言文读通顺,背诵课文《守株待兔》。

3.读寓言故事,了解课文内容,明白其中的道理。

4.能就寓言故事中的观点发表自己的意见。

5.看图作文,把图画的意思写清楚。

6.知道通知的格式,学会写通知。

7.积累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

8.有阅读寓言故事的兴趣,能完整阅读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等寓言故事书。

重点1.掌握本单元中的重点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守株待兔》。

3.能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4.积累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

难点1.感受寓言中的人物形象,结合生活实际,明白其中的道理。

2.能就寓言故事中的说法或观点发表自己的意见。

3.看图作文,把图画的意思写清楚。

4.知道通知的格式,学会写通知。

《守株待兔》1课时《陶罐和铁罐》2课时《鹿角和鹿腿》2课时《池子与河流》1课时口语交际:该不该实行班干部轮流制1课时习作:看图画,写一写2课时语文园地2课时快乐读书吧1课时5守株待兔这篇课文讲的是古时候有个种田人,偶然得到一只撞死在树桩上的野兔,从此他丢下农具,整天守在树桩旁边,希望能再捡到野兔,结果不但没有得到野兔,反而被人取笑的故事。

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心存侥幸,不能指望不劳而获。

学生在三上已经接触过文言文《司马光》,对学习文言文已经有一定的方法。

但是由于文言文的特点,学生还是会有一定的陌生感,所以,教学中,教师一旦发现学生有不理解、不明白的地方,要及时给予指导。

若学生不能借助注释读懂课文,教师可以直接讲解。

1.扎实字词教学。

对课文中学生不理解的字词,教师给予引导、讲解,并结合图画、视频让学生理解。

2.情境对话领会寓意。

在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讨论、交流“农夫为什么被宋国人笑话”,从而体会寓意。

3.拓展阅读激发兴趣。

了解课后“阅读链接”及其他的寓言故事,激发学生阅读寓言故事的兴趣,实现“教学不应局限在课堂”的目的。

【知识与技能】1.会认4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能借助注释读懂课文,说出农夫被宋国人笑话的原因。

背诵课文。

3.能说出“阅读链接”《南辕北辙》中乘车人犯的错误。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图画及视频引导学生学习字词,培养学生理解字词的能力。

2.借助注释读懂课文,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背诵课文,让学生积累更多的古文素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的心理。

重点读通、读懂课文,背诵课文。

难点懂得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的心理。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

1课时一、谈话导入,揭题解题1.你们读过寓言故事吗?谁能说说你读过哪些寓言故事,从中明白了什么?(学生发言)2.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则寓言故事。

(板书:守株待兔)请同学们大声齐读课题。

3.理解“守株待兔”。

4.介绍韩非子:战国人,姓韩名非,子是人们对他的尊称。

《韩非子》这本书是后人集结他的作品编辑而成的,书中记载了300多个小故事。

今天我们学的就是其中的一篇。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停顿1.字词教学。

(1)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认读。

(2)师范读:重点朗读学生刚才读错的字。

(3)打乱生字顺序,再指生读。

(4)指导写字,重点指导“株、耕、释”的写法。

2.朗读教学。

(1)出示易读错的句子。

①折颈而死。

(指名读)②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A.这句怎么读?(指名读)有没有不同的读法?指名说,适时评价。

B.读好断句。

出示: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③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指名读)A.句中的“为”读wéi ,表示被动。

B.你知道怎么读了吗?再读一遍。

(2)把这三句放到文中,好好地读一读。

(3)自由练读,指名读,读出韵味,读出节奏。

三、理解句意,感悟道理1.轻声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句意。

2.交流理解。

(1)出示:宋人有耕者。

田中有株。

①谁读懂了这两句话?(指名说)(宋国有个农民。

他的田地中有一个树桩。

)②齐读这两句话。

(2)出示: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①理解“走”字。

A.出示句子:“百兽见之皆走。

”“儿童急走追黄蝶。

”B.说说这两句话中“走”字的意思。

(跑)C.师小结:“走”在古代是跑的意思,与今义的差别很大,同学们要注意区分。

②谁能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指名说)(一只兔子奔跑时撞在了树桩上,扭断脖子死了。

)师过渡语:我们想一下,当这个种田人捡到兔子以后,会怎么做呢?(3)出示: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①请生结合注释翻译这句话。

②种田人为了什么放下手中的农具而守在树桩旁边?指名说。

(侥幸得到兔子)③看看书中的插图,仔细观察种田人的眼神和动作,想象一下,当他白捡到一只兔子以后,会怎么想?(指名说——补充说)④师:正因为种田人侥幸得到了一只兔子,于是他就放下农具,守在树桩旁边,希望再得到一只兔子,结果第一天过去了,第二天,这个种田人还是——(生读)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一个星期过去了,一个月过去了,他却依然(生读)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像他这样什么也不做,一心守着树桩,满脑子都是等着兔子来撞死的想法,我们能用一个词来形容——白日做梦。

教师板书:白日做梦师过渡语:他这样做,结果会怎样呢?引读第五句。

(4)出示句子: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①“笑”是什么意思?谁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②大家想一想,他为什么会被宋国人笑话?③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3.感悟道理。

生谈自己的理解,全班交流,师总结。

(做任何事情都不要心存侥幸,不要指望不劳而获。

)四、读读“阅读链接”,交流坐车人犯的错误1.学生速读《南辕北辙》。

2.全班交流:坐车人犯了什么错?3.你从中懂得了什么道理?指名学生回答。

(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看准方向,如果方向错了,那么有利条件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 4.由这个故事衍生了哪一个成语?(背道而驰。

)五、背诵课文指导背诵: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先自由背,再齐背,注意别把韵味丢了。

六、课堂小结回家把《守株待兔》这个小故事绘声绘色地讲给你的家人听。

并把《曾子杀猪》《老马识途》这两则寓言找出来读一读。

守株待兔白日做梦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教学本课时,我遵循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由字词到句子,由读通课文到读懂课文,从而顺利解决学生学习的难题。

在字词的教学中,我对不易理解的生字加以引导;在读通课文的教学中,我对于特别难读的几个句子逐一破解,并将句子断句,从而让学生真正读通课文。

在读通的基础上,我再引导学生读懂课文,理解句意,围绕“而身为宋国笑”,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进而感知寓意。

之后我让学生读读“阅读链接”,思考故事中的坐车人所犯的错误,进而感知寓意,意在让学生感悟寓言故事的共同点。

6陶罐和铁罐这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国王橱柜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

面对铁罐的傲慢无礼,陶罐表现出了谦虚、友善的态度。

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不复存在。

故事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本课人物形象鲜明,还有大量的神态和语言描写,学生读起来容易把握故事内容。

而且学生也非常喜欢进行分角色朗读课文,让他们通过分角色朗读,来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本课是一则寓言故事,内容生动有趣,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白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还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切身感受和见解,如要谦虚,不要骄傲,要多看到别人的长处,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等。

感受和见解言之有理即可,不要统一得过死,追求一致。

【知识与技能】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1个字,正确读写重点词语。

2.结合课文相关语句,了解陶罐和铁罐不同的性格特点。

分角色朗读课文。

3.默读课文,能说出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的故事,懂得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

4.能说出“阅读链接”中的北风和课文中的铁罐的相似之处。

【过程与方法】1.以读为本,在朗读中揣摩角色的语气和内心活动。

2.通过读“阅读链接”,逐步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懂得人各有所长,不要拿自己的长处去奚落别人的短处的道理。

重点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1个字。

2.知道陶罐和铁罐的不同性格。

难点明白课文所表达的道理。

教师:准备陶罐和铁罐的图片或实物,生字、词语卡片,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

2课时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1个字,能正确读写词语。

2.默读课文,说说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3.找出描写陶罐和铁罐神态和语言的语句,说说陶罐和铁罐性格的不同。

重点1.认读生字词语。

2.能说出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难点找出描写陶罐和铁罐神态和语言的语句,说说陶罐和铁罐性格的不同。

一、揭示课题1.出示陶罐和铁罐的图片,让学生看一看,说说它们各自的特点。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检查朗读情况1.学生轻声自由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同桌互相朗读课文,形式自定。

互相评议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

3.指名分自然段向全班展示朗读。

其他同学继续做评委,听后评议。

教师相机小结:朗读要正确、流利、有感情,不多字,不少字,不回读,不错读。

三、整体感知大意1.默读课文,说说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选词填空)出示课件:铁罐常常()陶罐,但多年之后,陶罐依然那么()、()、(),而铁罐早已()了。

光洁朴素美观无影无踪奚落2.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3.学生交流,教师小结。

四、比较思考1.细读课文,思考:陶罐和铁罐分别是什么样的性格?边读边标画出表示陶罐和铁罐神态、动作的词语,在书的空白处写出自己的体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