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第一轮专题复习语言表达(一)——连贯一、考点分析语句的连贯指的是一个语段的各个句子之间,或者是一个复句的各个分句之间,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接得上、扣得紧,意思一贯而下,话题前后统一,合乎逻辑、事理,词句前后照应,搭配得当,脉络清晰,文气顺畅,能够准确、完整地表达一个意思。
考点一语句排序题语句排序题要求将一组句子按一定的逻辑关系重新排列,使之有序,主要有衔接式排序(新课标全国卷采用此形式)、嵌入式排序和无语境式排序三种形式。
[真题体验]1. 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当代艺术博物馆近日举办名为“风物”的展览,展出了几位画家、摄影师的作品。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启发我们发现身边的奇景和诗意。
①因此无论多么微不足道的事物都可变成艺术主题②展出的作品大都体现出用细节带出重点的风格特点③彰显出艺术独具的神奇力量④作品展示的都是他们在美国南部腹地、新西兰北岛旅行时留下的记录⑤内容从自然环境、建筑、各类标志,到人物、室内布置,覆盖面很广⑥而且带有叙事意味,每件作品都像日常世界的一个短篇故事A.②⑥⑤④③①B.②③①④⑤⑥C.④⑤②①⑥③D.④⑥⑤①③②解析:选C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注意第二个横线后面是句号,这表明前两个横线上所填句子按意思分成两层。
按照主语一致的原则,②④两句可做起始句。
②句介绍艺术风格,而④句介绍内容。
六句话中介绍内容的还有⑤句,所以④⑤两句可连在一起放在前两个横线处,由此可得出答案。
解题方法点拨——语句排序题用“3抓”1.抓中心一个句群,虽然由若干句子组成,却表述一个中心。
句序的安排必然围绕这一中心问题。
因此,抓住了句群的中心,就抓住了要害,对句序的认识就会由暗到明。
关键句——分析句子(如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解说句、观点句、材料句等)的性质和作用,是抓准中心的重要手段。
一个句群的中心,大多用一个关键句表达。
2.抓思路理顺句序,要尽可能多地确定出必然相连接的句子,找到“句链”。
这是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一般的排序题都采用此法。
3.抓标志(1)关联词语的呼应。
即关联词语之间的搭配关系,或并列,或转折,或条件,或假设,或递进,或因果。
关联词语是一一对应的,也有先后关系,从而确定上下句。
(2)暗示性词语的使用。
“换句话说”,表示等同关系;“与此同时”“与此相反”“反过来说”,表示相反、相对关系,中间不可插入别的词语;“首先”“其次”“再次”,表示主次轻重的顺序,不可倒置;“先前”与“后来”,“过去”“现在”与“将来”,表示时间先后;“总之”“综上所述”“由此看来”,表示要提出结论;“诸如此类”,表示综合;“所谓”表示有所解释;“例如”表示举例。
抓标志是解答排序题的基本方法。
(3)关键词语、相同句式的重复出现。
这些句子应是紧密相连的,也能确定句子的先后顺序。
(4)句子之间的对应关系(内容上、形式上),也往往体现语言顺序的一致性,肯定、否定的一致性。
(5)陈述对象前后一致,议论角度一致。
对于嵌入式排序、衔接式排序,我们还要注意所提供的语境。
迁移练习1. [嵌入式排序](2014·江西高考)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瓦尔登湖“波平如镜”,________。
________。
或许,一只燕子飞掠在水面上,低得碰到了湖水。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①或许,还会有一只鸭子在整理它自己的羽毛②其时,只有一些掠水虫,隔开了同等的距离,分散在全部的湖面③有时,全部的圆弧展露了,银色的圆弧④在远处,有一条鱼在空中画出了一个大约三四英尺的圆弧来⑤它跃起时一道闪光,降落入水,又一道闪光A.④⑤③②①B.①②③⑤④C.②①④⑤③D.①②④③⑤解析:选C解答本题要着眼于话题“波平如镜”,再考虑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
②句中提到“其时,只有一些掠水虫……”,说明在这之前其他动物都还没出现,所以②句应该放在最前面。
①句以“或许”开头,并且用了连词“还”,所以判断①句一定排在第二部分“或许,一只燕子……”这句之后。
③④⑤句都是描写水面的鱼的,可以看做一个小句群。
④句是鱼的出场,提到“鱼在空中画出了一个大约三四英尺的圆弧来”,这说明鱼儿跃出水面,并且⑤句代词“它”与“有一条鱼”相对应,所以应该紧承其后。
③句提到“全部的圆弧展露了”,说明不止一条鱼出现,应该放在特写的那条鱼后面。
所以小句群顺序为④⑤③。
最后综合句序为②①④⑤③。
2. [无语境排序](2014·广东高考)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然而,我们的大脑对音乐的感知却不是这样。
②所以要有交响乐,也正是这样的“和声”才使得我们这个世界充满趣味。
③例如管弦乐的合奏,音波虽然混合,但是管乐声和弦乐声仍然保持各自的特点。
④物理学家们长期热衷于研究的现象都是整体等于所有部分的加合,声音就是这样的。
⑤整体可以大于部分之和,这一事实现在对大多数人来说已经是显而易见的了,但是曾经让物理学家们感到非常窘困。
⑥虽然管乐声和弦乐声独立地进入我们的耳朵,但是这两种声音的“和声”对我们的情感所产生的影响却远远大于这两种乐器的单独作用。
A.④①③⑥②⑤B.④③①⑤⑥②C.⑤③④①②⑥D.⑤④③①⑥②解析:选D通读材料,可发现文段是“总分”结构,先提出“整体可以大于部分之和”的观点,然后举音乐的例子加以说明。
⑤“整体可以大于部分之和”直接提出观点,排在第一位,故排除A、B两项。
④紧承⑤谈物理学家窘困所在,并引出后文,故排除C项。
考点二语句复位题要求将从语段中抽出的句子放在语段中合适的位置上,语句复位题是定位选句,主要采用选择题的形式。
[真题体验](2012·湖南高考)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夏日西斋书事》一诗画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榴花映叶未全开,槐影沉沉雨势来。
________,满庭鸟迹印苍苔。
A.只道林间无人至B.小院地偏人不到C.门巷深深过客稀D.寒气偏归我一家解析:选B此诗的题目指明了季节和处所,这是做题的重要依据。
根据题目中的“夏日”和诗中的“榴花”,可排除D项;根据题目中的“西斋”,可排除A项;根据“满庭鸟迹印苍苔”,可排除C项。
解题方法点拨——语句复位题“6是否”1.事理是否相承逻辑关系——因果、条件、递进、并列、总分、大小、轻重、快慢、难易、表里、先后、动静、多寡等。
语段在表达一定的意思时,总会按照某种逻辑顺序或者符合一定的生活事理,而这顺序或者生活事理恰恰就是句子衔接的思路或特征。
2.话题是否统一陈述主体、陈述内容、叙述角度应保持一致。
在文段所提供的语境中,讲述的话题或陈述的对象应该保持一致,而不能彼此混杂。
3.前后是否勾连句子的重点往往在谓语部分。
形成句群或复句的分句之间明显有顺承、因果、并列等关系,从而使文段在表意上思维清晰、层次井然。
4.意境是否协调文段的画面、环境、情调、氛围、风格应和谐统一。
(或阴沉凄凉,或热烈欢乐,或直截了当,或隐晦曲折,或贬或褒)文段中所体现出来的情感、意蕴同其中的物象、景致高度契合统一,才能感染读者。
5.句式是否一致“一致”的内容比较多,像句子结构、关联词搭配等,贵在找出照应点。
语段中的信息前后吻合,彼此响应,才能在表意上形成一个完美的整体。
6.音节是否和谐要符合诗歌或语句在字数、句式、平仄、音韵等格律方面所特有的规定。
迁移练习1.为使上下文通顺合理,应填在文中横线上的一项是()虽然下着细雨,天空还是像帘幕低垂。
黄梅季节特有的感觉,________。
推开半闭的窗,雨丝就悄悄地飞进来,扑到脸上,送来一点并不愉快的凉意。
A.有如张着纱幕,远山巅水墨画似的逐渐融化,终于烟雨云融合作一处B.仿佛一只枝头的小鸟,叽叽喳喳地掀动着翅膀欢叫C.有如一个娇怯的小姑娘,刚探出头就又匆匆放下了窗帘D.仿佛一只触着蛛网的飞虫,身心都紧贴在那密密的丝缕上解析:选D抓住前后句出现的“雨”“帘幕低垂”“并不愉快的凉意”等词语作一番分析,如果选A,那么,“感觉”如张着“纱幕”,而后面的文字并不在陈述“感觉”,却转到其他意思上去了,显然A项不当。
如果选B项,那么B项中“小鸟……掀动着翅膀欢叫”在感情色彩上和前后文不一致,显然也不当。
如果选C项,那么用“有如一个娇怯的小姑娘”来形容“黄梅季节特有的感觉”则不大恰当,所以C项也不能选。
只有D项,从文字上看,“密密的丝缕”既和上文的“下着细雨”相照应,也和下文“雨丝……扑到脸上”相照应,而且从感情基调上看也是相一致的。
考点三补写衔接题补写衔接题是新课标卷最具特色,出现频率较高的一种题型,这是一种综合性题型,以考查语言连贯为主,兼考压缩、仿写和推断能力。
一般要求根据语段中心内容和具体情境在指定的位置填入合适的语句,使之上下贯通。
[真题体验]7.(2013·新课标全国卷Ⅱ)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0个字。
一提到根的作用,可能首先想到①。
这两项是绝大多数植物根系的本职工作。
然而,进化史上最早出现的根,作用却并非吸收水分和吸取养料,而是②,这种早期类型的根被称为假根。
③,是因为在这些根内部没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通道,它仅有的作用就是固定植株。
假根将植物固定在合适的生活环境中,会降低风吹和水流的影响,提高其生存几率。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根据“作用却并非吸收水分和吸取养料”可知,第①空应该是“吸收水分和吸取养料”。
根据“它仅有的作用就是固定植株”可知,第②空应该是“固定植株”之类的意思。
根据第③空前面的“这种早期类型的根被称为假根”及后面的“是因为……”,可以确定第③空应该是“之所以称其为假根”。
参考答案:①吸收水分和吸取养料②固定植株的位置③之所以称其为假根解题方法点拨补写衔接题答题“3步骤”补写衔接题,不仅要注意连贯性,还要注意题目提出的其他要求。
因为没有固定答案,连贯反而不是此处最重要的问题,答题时,最需留心的是题目暗示考生要写什么。
第一步:整体把握,明确中心整体把握语段中心,关注所补写的句子所处的位置及后面的标点,其前后句子的内容,尤其是前句的尾词语和后句的首词语。
第二步:总体考虑,先易后难补写时宜先易后难,如补写句字数太多,须有一个总体考虑与安排。
第三步:补后检查,意通文达补写检查,可默读一遍,看是否通畅、连贯,是否意思表达清楚,否则,说明答案有问题,需重新拟写。
迁移练习1.(2012·新课标全国卷)根据所给材料的内容,在下面画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
不得照抄材料,每句不超过20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