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一中研究性学习活动关于淄博一中校史的研究2010级……班第8研究小组组员:……指导老师:……课题名称:关于淄博一中校史的研究。
课题组成员:……研究背景:淄博一中建校86周年,有深厚的历史底蕴。
不仅代表着本学校的发展历史,也代表着本地区的教育历史发展状况。
作为一个一中人,了解淄博一中的历史,能激发同学们的爱校热情,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学习,还能培养同学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精神等。
有助于学校历史被同学了解,有助于同学们能力的培养。
研究过程:寒假第一周:主要工作是通过图书馆查阅资料及网上搜索资料,基本了解学校的发展历程,搜集学校历史的客观资料,为以后整理工作打好基础。
主要负责人员有:……。
搜索成果:学校发展史1924年建校,时名为博山县私立颜山中学。
淄博第一中学1936年,更名为博山县私立洗凡中学。
1948年9月,淄博中学甫建,与洗凡中学合并为山东省立博山中学。
1955年,定名为山东省淄博第一中学,同时被确立为省属重点中学。
2000年8月,淄博一中与淄博三中合并组成新的淄博一中。
学校文化校训:博爱,博学,博雅。
学校精神:严谨,求实,团结,进取。
管理理念:以人为本,科学发展。
教育理念:为学生发展负责。
育人目标: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
校风:治学严谨,学习扎实,生活丰富,文明充盈。
教风:严谨善教,敬业爱生。
学风:诚,勤,恒,悟。
领导作风:勤于学习,善于管理,严以律己,公以待人。
价值观念:有作为就有地位。
教师形象:慈爱,博学,谦逊,文雅。
学生形象:诚实,自信,乐学,懂礼。
历任校长王寅轩:1948年至1955年6月张陶村:1954年至1966年5月耿超:1980年8月至1984年8月杨运德:1984年8月至1998年7月云震华:1998年7月至2004年9月陈贞凯:现任校长学校成就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学校形成了艰苦奋斗,勇于改革,创新发展,追求卓越的个性,以丰厚的文化积淀,托起一个亮丽的品牌。
共培养高初中毕业生6万余名,以我国驻印度特命全权大使周刚,著名歌唱家吴雁泽,国家开发投资公司总经理王文泽,清华大学土木工程专家、教授崔京浩,文学评论家博士生导师杜书赢,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人大代表、优秀农民企业家孙启玉,山东大学教授、国家有突出贡献青年专家程林,国家知名青年作家张宏森,中华名医全国自强模范岳恒学,中央电视台《大家》栏目著名主持人曲向东等为代表的一大批老中青校友,在国家建设各条战线上,以优秀的素质和显著的成就,展示着“一中人”的风采和学校品质。
近年来,先后被表彰为全国“五讲四美、为人师表”先进集体,全国“活跃的中学生活”先进学校,全国冬季体育锻炼先进学校,全国依法治校示范校,山东省德育工作先进集体、教育先进集体、儿童少年工作先进单位、城镇学校校改优秀单位、财会工作先进单位、卫生工作先进单位、师德建设先进集体、绿色学校、学校民主管理先进单位等,学校党组织被山东省委表彰为先进基层党组织,自1986年起,连年保持了省级文明单位的称号。
被树为淄博市高中学校唯一样板学校。
寒假第二周:通过走访调查的形式,访问老师,了解老师对于学校历史的看法,了解老师眼中我校近几年发生的重大事件,组织的重要活动。
为材料组织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验证第一周所做的工作的真实性,为定稿做好铺垫。
主要负责人员有:……。
访问成果:2010年正值淄博一中建校85周年,学校举行了盛大的庆祝活动,以下为当时的纪录:85年耕耘不辍桃李芬芳;85年风雨兼程薪火相传。
10月18日,淄博一中隆重举行建校85周年庆典活动。
省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曹怀杰,省教育厅副巡视员杜希福,教育部校长培训中心主任、教授江文彬,省商会常务副会长司志柏,市委常委、团市委书记魏艳菊,原山东工程学院党委书记、校友张福信,市人大副主任王世庆,市里老领导韩其诰、关玛莉、王颜山,山东理工大学副校长贺连春,区委书记、区人大常委会主任王树槐,市政府副秘书长、应急办主任刘新胜,北京大学教授、山东招生组组长于年才,省教育厅基教处调研员梁斌言,市计划发展委员会主任李树民,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张洪亮,区委副书记、区长:刘荣喜,淄博日报社总编辑任传斗,区政协主席崔振德,区人大党组书记、副主任宋元爱,市农机局局长许子森,市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王长春,副区长段迎春等领导和国际友人、名誉校长、荣誉校友、学校顾问、学校“爱心基金会”名誉会长、校友代表、学校老领导、教师代表、学生家长代表、友好单位代表近百人在主席台就座。
前来祝贺的各界友好、新老校友和全校师生8000余人参加。
校友、央视著名节目主持人曲向东和校友、山东大学团委副书记马晓琳主持庆典仪式。
学校党委书记司志宏宣布庆典开始,全场起立,齐唱国歌。
校长陈贞凯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随后,教育部校长培训中心江文斌教授、日本国关西语言学院院长松尾英孝、韩国亚洲大学国际协理部部长李东烈、社会各界代表、淄博市第一医院院长宋晓东、兄弟学校代表、青岛二中校长孙先亮等嘉宾致贺词,校友代表——人大原副主任关玛莉、青岛金晶集团董事长刘同佑,在校学生代表、校长助理徐姮,教师代表、全国优秀教师贾爱华也相继发言,名誉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薛其坤,博山区委副书记、区长刘荣喜、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张洪亮,中共淄博市委常委魏艳菊和山东省教育厅副巡视员杜希福作重要讲话,共同祝贺淄博一中建校85周年。
庆典仪式上,教育部校长培训中心向淄博一中赠送了锦旗,校友刘同佑、校长陈贞凯为同佑大讲堂落成揭幕。
同时,在85周年校庆之际,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山东省教育厅、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山东省红十字会、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淄博一中海外校友会、湖北黄冈中学、山东省实验中学等共计200余家学校、团体、机构发来贺信贺电,表示祝贺。
当日晚,淄博一中还举行了主题为“多情的土地”庆典晚会。
寒假第三周:通过对前两周所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形成学校的历史发展进程表,对资料进行分类整理,便于以后进行查找,对形成成果做资料整理准备。
主要负责人员有:……。
整理的结果为:学校历史:1924年建校,时名为博山县私立颜山中学。
淄博第一中学1936年,更名为博山县私立洗凡中学。
1948年9月,淄博中学甫建,与洗凡中学合并为山东省立博山中学。
1955年,定名为山东省淄博第一中学,同时被确立为省属重点中学。
2000年8月,淄博一中与淄博三中合并组成新的淄博一中。
寒假第四周:对前三阶段工作进行整理,主要依据学校历史主线进行整理,形成校史记录。
主要负责人有:闫煜琳、袁雪莹。
学校历史简介:1924年建校,时名为博山县私立颜山中学。
淄博第一中学1936年,更名为博山县私立洗凡中学。
1948年9月,淄博中学甫建,与洗凡中学合并为山东省立博山中学。
1955年,定名为山东省淄博第一中学,同时被确立为省属重点中学。
2000年8月,淄博一中与淄博三中合并组成新的淄博一中。
学校的历任校长有:王寅轩:1948年至1955年6月张陶村:1954年至1966年5月耿超:1980年8月至1984年8月杨运德:1984年8月至1998年7月云震华:1998年7月至2004年9月陈贞凯:现任校长附录:成员心得:……这次活动经历了很多困难。
困难不会只有一个,家中的父母也是一个关。
如今的我,已面临着考学的压力。
父母看到我常为研究而花费时间,下了最后通牒,如果成绩下降就停止研究。
我还是坚持我的理论:研究对生活学习有利无害。
遇到这样的事不仅我一个,大家都有,然而我们都坚持过来,尽管只是一个人的精彩,我们坚信会看到成功。
就算这次研究性学习结束了,我依然会记住这个团体,记住我们的一点一滴,记住我们的欢声笑语。
最后,希望我们的努力不会白费,我们研究的这个课题能够得到别人的认同。
……进入高中以来,开设了一门新的科目——研究课。
研究,研究,顾名思义即为对你所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进而阐述自己的观点。
期间自然要对你的这些进行记录,观点进行总结。
那么也就需要写论文。
当然通过一个学期的研究,我自己对这方面感触也颇深。
首先,在写论文前先要确定好你所要研究的课题。
这一步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之后所要做的工作都要围绕这一主题展开的。
课题的深度与否同样也间接影响着你的研究论文的深度与否。
课题确定好之后,先不要忙着开始研究。
而是因该先拟定好一个大纲,把你所要进行的研究步骤一个个写下来。
这样做可以做到心中有数,也不会秩序颠倒而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接下来就该开始收集资料。
收集资料,获取信息的方法有很多。
我在进行资料的收集时主要通过三种途径:第一则是去图书馆,阅览室,翻看有关书刊。
因为在这里有着许多分类的书刊,而且讲得都十分清楚。
如果碰巧这儿没有你所要得具体内容,那么不妨试一下第二种途径:上网。
网络世界是一个新兴的产业,在这有着无穷无尽的信息,相信你一定能找到你想要的内容。
当然其中必不可少的要进行记录或复制到自己的盘片上。
如果在上述两种途径中没有可以诠释你的问题的信息时,那此时第三种途径就很管用了。
去询问有关专家或老师。
我在研究“二战”时就产生过许多问题,而前两种途径都没办法帮助我解决。
后来我去问历史老师,这才豁然开朗。
这期间的确让我体会不少。
此外,网络的信息量之大,通过我亲身进经历过,也使我真正领会到正在高速发展的网络时代的魅力。
这里值得指出的是并不是所有的资料都要,你要进行适当地删除,加工。
我在学写论文时就做了大量的工作。
当然,在你对资料进行分析时,最好也要加入一些自己的观点,这样才能体现出一点你自己的东西,才能使你的论文不落俗套,有新意。
这些观点因该要大胆,不拘束于某些东西,但都因该是积极的。
最后,才开始动笔写论文。
当你的第一篇通过自己研究而写出的论文完稿时,那种喜悦的心情真是难以形容,这又是我的另一个体会:只有由自己亲自劳动所得到的成果才是最甜的。
……研究型课程这一名词在前几年中还未听到过,可是在2000年里,教育局提出要开办这一课程。
上了一个学期的研究课,它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它所涉及的范围很广。
首先,我觉得这课程的开设培养了我们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往的学习,偏重于对概念或理论的字面理解,而缺深一层次的疑问。
通俗点说就只为了应试,而忽略了能力的培养,而这一门课程恰恰是填补了我的这一不足之处。
研究性学习必须包含对资料的搜集、编辑与整理,还包括实验的没计,数据的记录等等。
使我们必需要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久而久之,这种能力被训练出来了。
其次,这一课程的开设,培养了我的动手能力。
研究性学习的每一项学习内容,方式,都要求有自己来解决。
而当我对我自己感兴趣的一个课题进行研究时,不管是记录数据;或是做一个有关这一课题的模型时,都非常投入,无意识地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
而一个动手能力强的人是很容易立足于社会的,我们这一代的青少年缺乏动手能力,我虽然没有“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但是,也接近于这一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