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机械工程材料第三章

机械工程材料第三章


软位向:凡滑移面和滑 移方向处于或接近与外力 成45º的夹角的晶粒必先滑
移,处于这种位向的晶粒 为处于软位向。
硬位向:滑移面或滑移 方向处于或接近于与外力 平行或垂直的晶粒,处于 硬位向,则难以滑移。
如图所示,以A→B→C 的顺序分批滑移。
图3-4 多晶体金属塑性 变形不均匀性的示意图
在外力作用下,金属中处于“软位向”的晶粒 中的位错首先滑移,产生变形,但是这种变形要受 到邻近尚未产生滑移的晶粒的制约。这些晶粒要以 弹性变形来协调,所以,多晶体中“软位向”晶粒 的位错运动所需的外力较单晶体所需的外力大 另外,分正应力组成一力偶,促使晶粒发生转动, 所以随着滑移的发生,软位可转移到硬位向,硬位 向可转到软位向。
一般说来:滑移面总是原子最密排面,滑移方向也 总是原子最密排方向。
(因为在最密排面上,原子的结合力最强,而面与 面之间的距离却最大,所以最密排面之间的原子间 的结合力最弱,滑移阻力最小,因而最易滑移;同 理,滑移方向也总是原子最密排方向。)
几种常见金属的滑移面和滑移方向:
③取金属单晶体试样,表面经磨制抛光,然后进行拉伸, 当试样经适量塑性变形后,在金相显微镜下观察,则可在 表面见到许多相互平行的线条,称之为滑移带;如进一步 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便会发现任一条滑移带实际上是由 许多密集在一起的相互平行的滑移线所组成,这些滑移线 表现为在塑性变形后在晶体表面产生的一个个小台阶。
图3-3 位错运动时的原子移动
3.1.2 多晶体的塑性变形
多晶体金属的塑性变形与单晶体的本 质是一致的,即每个晶粒的塑性变形仍 以滑移方式进行,但多晶体是由许多形 状、大小、取向各不相同的晶粒组成。 所以,多晶体的塑变过程又比单晶体的 相对复杂许多。
3.1.2.1 晶界对塑性变形的影响
晶界原子排列较不规则,阻碍位错运动,使变形抗力增大。 晶粒小 → 晶界多 → 变形抗力大 → 强度,硬度↑(细晶强化) 晶粒小 → 变形分散,应力集中小 → 塑性↑,韧性↑
多晶体的塑性变形总是逐批滑移,从不均匀变 形逐步发展到比较均匀的变形。
3.1.3合金的塑性变形
按组成相不同,合金主要可分为单相固溶体合金和 多相合金,它们的塑性变形又各自具有不同的特点。
一. 单相固溶体合金的塑性变形
单相固溶体合金和纯金属相比,最大的区别在于单 相固溶体合金中存在溶质原子。溶质原子对合金塑性 变形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固溶强化作用,提高了塑性变 形的阻力,此外,有些固溶体会出现明显的屈服点和 应变时效现象。
滑移的实现 —— 借助于位错运动
图3-2 晶体中位错运动产生滑移过程示意 图
实测的τK 远小于理论的τK 的原因:位错虽然移动了
一个原子间距,但位错中心附近的少数原子只作远小 于一个原子间距的弹性偏移,而其他区域的原子仍处 于正常位置,所以这样的位错运动只需一个很小的切 应力即可实现,故,实测的τK 远小于理论的τK 。
或 断裂
(b)
切应力τ 使晶格发生 弹性歪扭 或 塑性变形(c)
大量晶面的滑移,最终使试样被拉长变细
(d)
塑性变形的实质 —— 原子移动到新的稳定位置
总结
①滑移只能在切应力的作用下发生; ②一些概念: 1、滑移面:发生滑移的晶面,叫做滑移面; 2、滑移方向:晶体在滑移面上发生滑移的晶向; 3、滑移系:一个滑移面和此面上的一个滑移方向 结合起来,组成一个滑移系。 (它表示金属晶体在发生滑移时滑移动作可采取的空间 位向,滑移系越多,滑移时可供采用的空间位向也越多, 所以该金属的塑性也越好,而且滑移方向的作用大于滑 移面的作用。)
单晶体的变形有“滑移”和“孪生”两种方式,我 们重点研究滑移方式。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滑移:在切应力作用下,晶体的一部分相对于另一部分 沿着一定的晶面(滑移面)和一定的方向(滑移方向)发
生相对滑动的过程。
由图可知: 外力P在一定的晶面上分解为两种应力: σ ; τ (a)
正应力σ 使晶格发生 弹性变形(由c—c’,a—a’)
1. 固溶强化 影响固溶强化的因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固溶体中溶质原子的含量越高,强化作用越大 (2)溶质原子与基体金属的原子半径相差越大,强
第三章 金属的塑性变形和再结晶
第一节 金属的塑性变形
1.单晶体的塑性变形 2.多晶体的塑性变形 3.塑性变形对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3.1.1 单晶体的塑性变形
当应力超过弹性极限时,金属将产生塑性变形。为 了方便起见,我们首先研究单晶体的塑性变形,而 多晶体的塑性变形与各个晶粒的变形行为相关联, 掌握了单晶体的变形规律,将有助于了解多晶体的 塑性变形本质。
对于每一个晶粒而言,变形也不均匀,晶粒中心区域 的变形量大,晶界及其附近区域的变形量较小,出现所 谓的“竹节”形变形。
3.1.2.2 晶粒取向对塑性变形的影响
在多晶体金属中,由于各晶粒的位向不同,则各 滑移系的取向(滑移面和滑移方向的分布)也不同, 所以在外力的作用下,每个滑移系上所受的分切应 力就不同。如果:在受拉伸时,滑移系与外力P成 45º,则τ为最大;滑移系与外力P 平行或垂直,则τ 为最小。
④晶体在滑移的同时,由于正应力组成的力偶的作用, 会推动晶体转动,力图使滑移面转向与外力方向平行。
图3-1 滑移带与滑移线的示意图
⑤滑移的位错机制:若晶体中没有任何缺陷,原子排列 得十分整齐时,经理论计算,在切应力的作用下,晶体 的上下两部分沿滑移面作整体刚性的滑移时,此时所需 的临界切应力τ K(即滑移所需的最小切应力)与实测 相差十分悬殊。(例如:铜的理论计算值τ K =6400N/mm2,而实测值τ K =1.0N/mm2),为此,导致 了位错学说的诞生。
理论与实验都已证明,在实际晶体中存在着位错,晶体 的滑移是通过位错在切应力的作用下沿滑移面逐步移动的 结果。如书P45图3-2所示,一个刃型位错在切应力的作用 下在滑移面上的运动过程,就象接力赛跑一样,位错中心 的原子逐一递进,由一个平衡位置转移到另一个平衡位置, 通过一根位错线从滑移面的一侧到另一侧的运动便造成一 个原子间距的滑移。当位错线移到晶体表面时,就会在晶 体表面上留下一个原子间距的滑移台阶,因而造成滑移线 的产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