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历史微课教案

初中历史微课教案

初中历史微课教案
【篇一:八年级历史微课教学设计】
微课教学设计
【篇二:初中历史微课策略探究】
龙源期刊网 .cn
初中历史微课策略探究
作者:刘改霞
近年来,微信、微博、微电影、微小说、微营销等阵阵“微”风刮来,占尽我们眼球的同时,也让我们感觉到“微时代”的到来。

科技的进步,让我们的教育、学习方式也一次又一次地发生改变,当前一种
新的教学形式正在风靡,它就是——微课。

微课是一种全新的教学形式,是一线教师快速提升课堂教学能力的
捷径之一,再加上目前许多教学比赛活动大多采用这种形式,因此
了解什么是微课,怎么上好微课成为一线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和相关资料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什么是微课
“微课”也就是“无学生的课”,就是教师模拟讲课情景,在没有学生
的情况下,用自己的语言把课堂教学的内容描述出来。

微课是常规
课的浓缩版。

它是将个人备课、上课实践与教学研究有机结合在一
起的一种教学活动。

二、微课的特点:短、精、小
“短”主要指讲微课的时间短,一般微课规定时间为15分钟左右,
15分钟完成平常40-45分钟的教学任务。

教师怎样短时间内完成任
务并能体现自身较高教学能力与水平,那就要在“精”字上懂脑筋,
在“小”字上下功夫。

“精”包括两个指向:一是活动要精致,精致可以分为四个方面:理
解概念,归纳特征,把握结构,感悟规律;二是教师要精讲,精讲
有四个要求:内容要精当,语言要精炼,问题要精巧,讲述要精彩。

“小”包含两层含义:第一是指提出的问题梯度要小,给学生思维预
留足够的空间,梯度小,课堂就不会“冷场”;第二是指提出的问题
切口要小,给学生讨论预设足够的话题,切口小,讨论就不会“卡壳”。

三、微课与说课的区别
第一,微课是教师展示自己的教学情景,是一种“仿真型”状态,属
于评价范围,重点是“我”怎么做;说课是教师介绍教学设计或设想,是一种虚拟的状态,属于教研范围,重点在于“说”,是“我”准备怎
么做。

第二,两种形式都没有学生在场,微课要展示课堂提问、师生互动,根据教师的展示来判断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目标达成情况;而说课说
出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设计即可。

【篇三:初中历史导学案与微课教学整合】
龙源期刊网 .cn
初中历史导学案与微课教学整合
作者:方志俭
初中历史导学案与微课教学整合的课堂实施要在课前发放导学案,
上传微课视频;学生自学导学案,难点问题观看微课视频;结合导
学案和微课形式进行达标检测。

本文提出了将导学案与微课教学整
合在一起的教学方式,提出了可行性的建议,具体的实施策略以及
需要注意的相关问题。

导学案与微课教学整合可行性
初中历史新教材重视对学生历史知识的传授,并转变了传统的教学
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主,并以课堂教学为主
要方式,增强趣味性、生动性和启发性。

这一教学宗旨下可以尝试
将导学案和微课教学整合起来,全面推行素质教育。

首先,导学案的教学模式经过教师的集体研究,将所学的知识难点、重点在学案之中展现出来,然后让学生主动学习,并形成明晰的自
主学习思维路线图。

在这一过程中,导学案依然是以书面材料为主
组织自学,学生缺乏直接有效的动态化学习指导,而微课教学模式
的出现则给这一自学模式带来了全新的思考方向,能够让更多的学
习者有直接的接触学习要点的机会,同时也为导学案的教学模式增
添了有趣的色彩,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其次,微课的教学模式属于新型教育方式方法,将信息技术引入其中,围绕某个知识的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
讲解、演示等全过程,属于教师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的学习资源包
含的学习
材料,具有可暂停、快进、反复使用的特点。

微课就要强调一项“微”,因此有短小精悍的表现形式,也不可能将所有的知识点都罗
列出来,这样就成了整堂课的录制了,因此微课虽然精致,但是知
识不够全面,与导学案结合起来能够互相弥补,取长补短,让初中
历史学习有更多的自学空间。

导学案与微课整合的课堂实施
课前发放导学案,上传微课视频历史教学前要给学生发放导学案,
并在学生群里上传微课视频的相关内容。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让学
生有自学的空间和机会。

导学案发放之后,学生能够主动进行阅读,结合教材内容整理历史学的知识点。

例如:教学《科举制的创立》
的过程中,教师针对科举制度的创立历史线路,按照时间线索进行
展示,学生了解起来更为迅速,然后根据导学案之中提出的问题进
行拓展训练,探索“科举制“的成功与否?在这一过程中,单纯进行
时间线索的查阅记忆,学生往往缺乏兴趣,因此要借助微课的力量
进行辅助学习,教师可以从《百家讲坛》中截取一段视频,让学生
了解科举制度的创立进程。

这一系列的设计可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探索精神和自学能力,切实做到了“先学后教,问题教学”。

久而久之,使学生由“学会”到“会学”,也能使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乐趣,更
加乐于学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