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公害高粱生产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无公害高粱的生产产地环境条件,生产技术,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技术及收获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孝义地区无公害高粱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GB4404,1粮食作物种子第一部分:禾谷类
GB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T8321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DB/T274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
NY/T1997除草剂安全使用技术规范通则
3、生产产地选择
3.1产地环境
环境质量应符合GB3095-2012二级标准要求。
3.2土壤环境
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GB15618二级标准要求
4、生产技术措施
4.1种子
4.1.1品种选择选择通过国家或省级认定并在当地示范成功的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高粱品种,并注意定期更换品种,种子质量应符合GB4404.1种子质量标准。
4.2种子处理
晒种:选用包衣高粱种子,播前连续晒种3-5天。
4.3选地
选择土壤深厚,排灌良好的地块,前茬选择未使用剧毒高残留农
药的小麦、玉米、大豆、谷子、花生等。
4.4整地
秋深耕:前茬收获后及时灭茬深耕或深松25-30cm。
春浅旋耙耱:做到上虚下实,地平土碎,深浅一致。
4.5施肥
4.5.1底肥结合播前旋耕,每666.7m2施优质农家肥2000-3000kg,施氮(N)10-15kg、磷(P2O5)5-10kg、钾(K2O)5-8kg锌(Znso47H2o)1kg。
肥料使用应符合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
追肥:根据高粱生长情况,8-9片叶时结合降雨每666.7 m2追尿素15kg。
4.6播种
4.6.1播种期
当5cm地温稳定在10-12℃、土壤含水量达到田间持水量60-70%时播种。
孝义适宜播期5月1号-5月10号。
4.6.2播种量
每666.7 m2播种量1-1.5kg。
4.6.3播种方式
采用机械播种或耧播,等行距(50cm)或宽窄行(宽行60-65cm,窄行30-35cm)种植。
4.6.4播种深度
播种深度以2.5-3cm为宜,播后覆土一致,覆土后镇压。
4.6.5种植密度
种植密度为每666.7 m2 6500-7000株。
矮秆,紧凑型品种,每666.7 m2 9000-10000株。
4.7化学除草
除草剂使用符合NY/T1997除草剂安全使用技术规范通则。
播种后出苗前用38%莠去津水悬浮剂每666.7 m2施用120-150g,兑水45-50kg,用机械化装备喷施,或用96%异丙甲草胺乳油每666.7 m2
孝义市地方标准讨论稿
施用100-150ml,兑水45-50kg进行土壤喷雾封闭。
5、田间管理
5.1定苗
幼苗长到5-6片叶时定苗。
5.2中耕培土
拔节期进行1-2次中耕,孕穗期在宽行内进行一次中耕培土。
5.3浇水
有水利条件的地方,在孕穗期、灌浆期遇干旱及时灌水,在多雨季节及时排水。
6、病虫害防治
6.1防治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优先采用农业措施、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措施,合理安全高效使用化学农药。
农药使用应符合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和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6.2防治方法
6.2.1农业措施
针对当地主要病虫害,选用适应性和抗病虫性较强的品种,实行合理轮作倒茬,及时拔除田间病株。
6.2.2物理防治
合理适时采用频振式杀虫灯或诱虫板诱杀害虫。
6.2.3生物防治
保护及利用自然天敌,合理使用生物农药防治。
6.2.4化学防治
6.2.4.1丝黑穗病
用6%戊唑醇悬浮种衣剂6 g~9 g兑水10 kg,拌种100 kg;或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以种子重量0.2%拌种;或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以种子重量0.3%拌种;或12.5%腈菌唑乳油100 mL兑水8 Kg,拌种100 kg。
6.2.4.2地下害虫
每666.7 m2用3%辛硫磷颗粒剂3 kg~4 kg加少量沙土撒施地面后进行翻耕,或用5%毒死蜱颗粒剂2 kg加少量沙土撒施地面后进行翻耕。
6.2.4.3蚜虫
当100株蚜虫量大于1 000头或有蚜株率达到15%时,用10%吡虫啉乳油1 000倍液喷雾防治;或用3%甲拌磷颗粒剂10 g~20 g撒施。
6.2.4.4玉米螟
每666.7 m2用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100亿活芽孢/g)150 g~200 g加细沙土在心叶期投施;或0.1%高效氯氟氰菊酯颗粒剂,使用时拌10倍细沙颗粒,每株1 g~1.5 g。
7、收获
高粱籽粒达到蜡熟后期进行人工收获或高粱籽粒达到完熟期、叶片枯死后进行机械化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