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肿瘤基础知识

肿瘤基础知识


1.临床分期法:分为0、I、Ⅱ、Ⅲ、Ⅳ期
临床分期法主要根据大量病例研究及随访结果,按病人的生 存率进行归类分期。 2.国际抗癌联盟(UICC) TNM 分期系统 TNM不对肿瘤的病理类型鉴别,只对肿瘤的严重程度和侵犯 范围作出客观判断。 原发肿瘤:取英文Tumor的字头“T”; 淋巴转移:取英文Node的字头“N”; 远处转移:取英文Metastasis的字头“M”。
(四)诊断-内镜检查
病理形态学检查 肿瘤诊断的金标准 肿瘤的病理分级根据肿瘤细胞和组织分化程度、异形程度、 核分裂像等分级,可表明肿瘤的恶性程度,为临床治疗及 预后提供依据 • G-组织病理学分级 GX:不能判定分化程度 G1:高分化 • G2:中分化 G3:低分化 G4:未分化 体液自然脱落细胞 细胞学检查 黏膜细胞 细针穿刺涂片 病理组织学检查 腊块,术中冰冻切片
影响恶性肿瘤预后的因素
• 心理素质; • 癌症恶性程度的高低:表现在其组织学上的分型,是决定 其预后的另一重要因素; • 发现早晚决定治疗效果和存活时间; • 年龄也是决定恶性肿瘤预后的因素之一;
(四)诊断
两大步骤: • 定性:即确诊是否患恶性肿瘤,并明确其组织学类型及分 化程度 • 分期:明确病变范围,了解癌症浸润转移情况,以初步判 断预后,并决定治疗原则。
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归
恶性肿瘤临床表现 • 局部表现:肿块、疼痛、溃疡、出血、梗阻 • 转移症状:区域淋巴结肿大、骨转移疼痛或病理性骨折等 • 全身症状: − 良性肿瘤:多无全身症状 − 恶性肿瘤:发热、盗汗、消瘦、贫血、乏力及恶液质等。 − 特殊部位的肿瘤: 嗜铬细胞瘤 高血压 甲状旁腺瘤 骨质改变 颅内肿瘤 颅内高压、神经定位症状
(四)诊断-影像学检查-CT
疗前
疗后
放疗野内
放疗野外
(四)诊断-影像学检查-MRI
胶质瘤:侧脑室旁占位,呈长T1长T2信 号,侧脑室明显受压移位
(四)诊断-其他影像学检查方法
• 超声显像:判断囊性与实性 • 乳腺X线片-钼靶 •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PET):功能显像,反映组织对 葡萄糖(18F-FDG)的利用率;
肿瘤学基础知识
韩莉 2011年1月20日


(一)肿瘤的基本概念:定义、分类和发病情况 (二)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归 (三)诊断:病理学诊断和影像学诊断 (四)治疗及预后:原则、方法、治疗进展 (五)国际组织介绍及其对全球肿瘤临床治疗策略 的影响 (六)仍然存在的问题
肿瘤基本概念
定义: 肿瘤是由机体细胞而来的,不是外来的。 肿瘤是一组细胞在多种外因(包括物理性、化学性、生物 性)及内因(遗传、营养、内分泌失调、细胞免疫缺陷和 长期过度应激)的长期作用下发生了质的变化,从而具有 异常过度活跃增殖的特性。 细胞组织的异型性、浸润和转移是其基本特征。 肿瘤分类 按良恶性:良性、恶性、交界性; 按发生部位:肺癌,乳腺癌,消化系统肿瘤,生殖系统 肿瘤,泌尿系统肿瘤等; 按肿瘤的形态分为:实体瘤和血液肿瘤。
国际通用的TNM分期法
• • • • • • • • • • • Tis 原位,无浸润(局限于上皮内) T1 原发部位较小 T2 原发部位较大 T3 更大和或浸润超过了原发器官的边缘 T4 非常大和(或)浸润到邻近器官 N0 没有淋巴结转移 N1 局限性淋巴结转移 N2 广泛的淋巴结转移 N3 更多远处淋巴结转移 M0 无远处转移(血道转移) M1 远处转移(血道转移)
肿瘤病人一般状况标准
WHO分级 0 1
2
Karnofsky评分
一般状况
正常生活,完全不受限制
剧烈活动受限,无需卧床
90-100
70-80 50-60 30-40 10-20
无需卧床,生活可以自理,不 能工作,占非睡眠时间的50%以上
生活自理受限,非睡眠时间的50%
3 4
以上为卧床或半卧
完全丧失活动能力,生活不能自理
体检 • 全身检查: • 局部检查: 肿块:部位、大小、外形、质地、边界、活动度、表面温度等 区域淋巴结和转移灶的检查 实验室检查 • 常规化验:血、尿、粪常规,血沉 • 肿瘤标记物检测:由肿瘤组织自身产生可反映肿瘤存在和生长的一类 生化物质。可分为蛋白类、糖类、酶类、和激素类肿瘤标记物。 • 蛋白类肿瘤标志物 甲胎蛋白(AFP) 肝癌、胚胎肿瘤 癌胚抗原(CEA) 胃肠道肿瘤、肺癌等
(四)诊断——定性
• 病史、体检和实验室检查 • 影像学检查 − CT,MRI,PET-CT,B超,X线 • 病理形态学检查:金标准
(四)诊断-病史
家族史或遗传史:胃癌、大肠癌、乳腺癌等癌前期病变史或相关疾患史 乙肝 肝癌 EB病毒感染 鼻咽癌 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 胃癌 人乳头状病毒(HPV) 宫颈癌
良性肿瘤的膨胀性生长 乳腺纤维腺瘤
恶性肿瘤的浸润性生长 肺癌
肺内血道转移癌
淋巴节转移癌
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归
侵袭:是指恶性肿瘤细胞侵犯和破坏周围正常组 织,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 转移:是指侵袭中的癌细胞迁移到特定组织器官 并发展成激发性癌灶的过程。 侵袭性和转移性是恶性肿瘤的重要标志。 侵袭为转移的前奏,转移是侵袭的延续和发展。
正常细胞和肿瘤细胞增殖过程
S G0 G1 增殖周期 G2
M
化疗—药物分类
• 根据抗癌药物对细胞杀伤的特点及作用于细胞周 期不同分两类: 一.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CCNSA): • 对增殖周期各细胞都能起杀伤作用,选择性不强 ,有的对G0期细胞也有作用(如:氮芥) • 烷化剂及抗肿瘤抗生素多属此类
化疗—药物分类
• 毒性反应: 1.常见的毒性反应: 血液系统毒性、胃肠道毒性、脱发 2.特殊的毒性反应: 蒽环类药物的心脏毒性 顺铂的神经毒性及肾脏毒性 5-FU的手足综合症 CPT-11的迟发性腹泻等
恶性肿瘤的临床分期
分期诊断有两个目的: • 提示治疗的纲要 • 估计预后 分期是以解剖学为基础,反映病变的大小和扩散方 式。 制定统一和规范的分期标准,有利于判断预后,有 利于制定治疗方案,有利于人们在同一标准下选择 病人进行临床试验,评价疗效和进行学术交流。
恶性肿瘤的临床分期
常用的分期方法有两类:
发病机制
获得性环境因素 化学致癌 物理致癌 病毒致癌 激活促进 生长的癌基因 灭活 肿瘤抑制基因 体细胞基因组突变 遗传基因突变 遗传因素
改变后的基因产物的表达 和调节性基因产物的丧失 肿瘤从本质上说是基因病 恶性肿瘤发生
转化和演进过程 多克隆增生 单克隆增生 异质性
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归
肿瘤的发生:潜伏期 癌前期阶段 亚临床阶段 临床阶段 肿瘤的生长方式:膨胀性生长、外生性生长、浸润性生长。 肿瘤的扩散: 1.直接蔓延:是指恶性肿瘤连续不断的浸润、破坏周围组织器 官的生长状态。 2.转移:恶性肿瘤细胞从原发部位侵入淋巴管、血管或体腔, 迁徙到他出而继续生长,形成原发瘤同样类型的肿瘤。 淋巴道转移:上皮组织源性恶性肿瘤多经淋巴道转移; 血道转移:恶性肿瘤细胞侵入血管后可随血流到达远隔器官继续 生长,形成转移瘤; 种植性转移:当肿瘤细胞突破体腔器官表面时,瘤细胞可以脱落 体腔,种植在体腔内各器官的表面甚至侵入其下生长,形成转 移瘤。
局部疗法
系统疗法 局部疗法
手术
外科手术是治疗肿瘤的最古老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目的:彻底切除肿瘤,争取达到治愈,并提高生存质量。 良性肿瘤:如皮下脂肪瘤、纤维瘤、甲状腺瘤、胃肠平滑肌瘤、子宫肌 瘤、肝腺瘤、乳腺纤维腺瘤等,手术切除则可以获得痊愈。 早期的恶性肿瘤:如I期的子宫颈癌、乳腺癌、食管癌、胃癌、大肠癌、
免疫组织化学 (Immunohistochemistry,IHC)
• 免疫组化是应用免疫学基本原理——抗原抗体反应,即抗 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通过化学反应使标记抗体的 显色剂 (荧光素、酶、金属离子、同位素) 显色来确定组 织细胞内抗原(多肽和蛋白质),对其进行定位、定性及定 量的研究,称为免疫组织化学技术immunohistochemistry) 或免疫细胞化学技术(immunocytochemistry)。 •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按照标记物的种类可分为免疫荧光法、 免疫酶法、免疫铁蛋白法、免疫金法及放射免疫自影法等。
综合治疗的原则
• • • • • • • 局部与全身并重的原则 分期治疗的原则 个体化治疗的原则 生存率与生活质量并重的原则 不断求证(循证医学)的原则 成本与效果兼顾的原则 中西医并重的原则
肿瘤治疗的形式

手术治疗 化学治疗(化疗) 放射治疗(放疗) 辅助治疗(术后) (adjuvant) 新辅助治疗(术前) (neoadjuvant) 免疫治疗(生物治疗) 姑息治疗(palliative) 联合治疗(combined) 个性化治疗
甲状腺癌、喉癌、舌癌等,根治性切除术后5年治愈率都可达90%以上。
进展期癌瘤(II-III期)通过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五年治愈率>30%。 晚期癌瘤(Ⅳ期)亦常需要作姑息性手术或减积手术和减状手术,以作
为综合治疗的一部分,达到减轻病人痛苦、延长寿命的目的。
恶性肿瘤的手术特点与其他手术不同,操作不当可能会造成肿瘤的播散, 这与肿瘤本身的生物学行为及其免疫状态有关系。
化疗——临床应用的四种方式
• • • • 一.晚期或播散性癌症的全身化疗 二.辅助化疗 三.新辅助化疗 四.特殊途径的化疗
化疗——临床应用的四种方式
一.晚期或播散性癌症的全身化疗
1.诱导治疗:晚期或播散性癌症患者除化疗外,通常缺乏其
他有效方法,常常一开始就采用化疗,近期的目标是取得
缓解。
2.补救治疗:如开始采用的化疗方案治疗失败,需换用其他 方案治疗,称之为补救治疗。
• 肿瘤的流行病学: • 发病率:据国家卫生部门统计,20世纪90年代我 国肿瘤的发病率上升为127例/10万人。近年来我 国每年新增肿瘤患者160万-170万人,总数估计在 450万人左右。 • 死亡率:在第18届国际抗癌联盟大会上,世界卫 生组织发表一项研究报告表明,今后20年癌症新 患人数将由每年1000万增加到1500万,因癌症死 亡人数也将由每年600万增至1000万。 • 原因:人口老年化、工业化发展、农村城市化 、不良的生活习惯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