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参的故事
约于1670 年左右,法国牧师雅图斯来我国辽东地区传教,从当地人们的传说中听到许多有关人参是神草的故事,引起他的兴趣。
他以《鞑靼植物人参》为题叙述了长白山中人参的形态特征和药用价值,并附绘制的原植物图,发表在英国皇家协会会刊上,被在加拿大蒙特利尔的法国传教士法朗士·拉费多看到,他在当地印地安人的帮助下,在蒙特利尔地区大西洋沿岸丛林中找到了与中国人参相似的野生植物,经送法国巴黎植物学家鉴定,认为同属五加科植物,但不同种。
他们为了与中国的人参相区别,就把这种采自大西洋沿岸丛林中的神奇植物命名为" 西洋参" 。
十七世纪九十年代,康熙皇帝为了表示对满清祖先发祥地的崇敬,曾诏令禁止在长白山采伐森林,一草一木都不准动。
如有违抗,轻则充军,重则处死。
禁令造成了人参供应的紧张,从而使得朝鲜的高丽参、日本的东洋参以及北美的西洋参得以相继流入我国。
西洋参经贩运到中国可换得大量的黄金,因此,西洋参在北美一直有" 绿色黄金" 的美称。
西洋参传入后,清太医院的御医们对西洋参进行了集体研究鉴别,并按中医药学理论研究了西洋参的性味、归经、功能和主治。
在《本草备要》中将西洋参列入新增的第一种药,称" 西洋参,苦甘凉,味厚气薄,补肺降火,生津除烦,虚而有火者相宜。
" 这是中外古今首次将西洋参收载于医药文献中。
在以后的《本草纲目拾遗》、《药性考》等医药学古籍中都有对西洋参的详细论述。
认为西洋参性凉、味苦、微甘,入肺、胃二经,功能补阴、生津、止渴。
认为中国红人参属温补,西洋参属凉补,疗效各有长短,可视病患实际需要酌选应用,不可简述孰好孰差。
陈亚珍今年103岁。
而今生活在上海金山区朱泾镇敬老院里,安度着晚年。
老人眼不花,背不驼,思维清晰,精神矍铄。
让人称奇的是,目前她仍然是一头黑发,皮肤有光泽,很少长老年斑。
平时走路不用拐杖,经常独自一人外出买东西。
谈到健康,陈亚珍回答得很朴实:身体还行,从不看病。
她说自己信仰明代养生学家吕坤的一句话:“从容者,气初也。
事从容有余味,人从容有余年。
”老人受此言影响,年轻时候就心平气和,办事稳稳妥妥,从不急躁焦虑。
在敬老院生活后,与院里老人们相处得很好。
院里的护士说从来没听说过她为一些小事生气。
老人生活很规律,早上6~7时起床,晚上6~7时睡觉,每天午睡1小时。
其他时间则看看电视。
饮食从不挑食,早上牛奶冲麦片,午餐和晚餐都是各吃一两饭,配上一荤一素。
她还很注意进补,坚持吃西洋参,每逢冬天,一直吃敬老院发的十全大补膏。
老人说,她信一句俗语:冬天进补,春天打虎。
我能长寿,与长期进补有一定关系。
约于 1670 年左右,法国牧师雅图斯来我国辽东地区传教,从当地人们的传说中听到许多有关人参是神草的故事,引起他的兴趣。
他以《鞑靼植物人参》为题叙述了长白山中人参的形态特征和药用价值,并附绘制的原植物图,发表在英国皇家协会会刊上,被在加拿大蒙特利尔的法国传教士法朗士·拉费多看到,他在当地印地安人的帮助下,在蒙特利尔地区大西洋沿岸丛林中找到了与中国人参相似的野生植物,经送法国巴黎植物学家鉴定,认为同属五加科植物,但不同种。
他们为了与中国的人参相区别,就把这种采自大西洋沿岸丛林中的神奇植物命名为 " 西洋参 " 。
在以后的《本草纲目拾遗》、《药性考》等医药学古籍中都有对西洋参的详细论述。
认为西洋参性凉、味苦、微甘,入肺、胃二经,功能补阴、生津、止渴。
认为中国红人参属温补,西洋参属凉补,疗效各有长短,可视病患实际需要酌选应用,不可简述孰好孰差西洋参与中国慈禧服西洋参:据清代宫廷医案记载,光绪二十一年前后,慈禧太后患有慢性腹泻,宫中的太医为其诊治时,需用人参补气健脾,为了防止人参药性温燥,而将处方中的人参改用西洋参。
西洋参被称为“绿色黄金”:在17世纪90年代,康熙皇帝为了表示对满清祖先发祥地的崇敬,曾诏令禁止上长白山采伐草木,上山采挖人
参的也少,造成了人参供应的紧张,于是从国外进口西洋参。
西洋参经贩运到中国可换得大量的黄金,因此,西洋参在北美一直有“绿色黄金”的美称。
西洋参与中国人参市场:据史料记载,中国人参是在宋代经阿拉伯商人传到欧洲。
1642年,塞姆德?阿尔活龙根据商人的描述撰写了关于人参的报告。
1697年,鲍德伦教授在法国科学院首次宣读了关于中国人参医疗作用的论文,使欧洲人认识到人参的药用。
法国牧师雅图斯在我国黑龙江省宁安县曾见到人参,以“关于远东植物人参”为题写了一篇论文,发表在1714年英国皇家协会会刊上。
论文记述了中国人参的外部形态和用途,并附有人参图。
论文传到一位住在加拿大魁北克的法国传教士拉弗多神父手上,他仔细研究了从中国寄去的人参植物标本,认为当地森林与远东地区人参产地的自然环境相近,应当有人参存在。
于是雇用印第安人到加拿大南部蒙特利尔的森林中去寻找人参,于1716年终于发现了与人参类似的植物。
这种植物就是西洋参。
不久在加拿大东南部、美国东部也找到了野生的西洋参。
受东方市场高额利润的吸引,一时掀起人工采挖西洋参的热潮,并大量投入市场买卖,与我国人参市场竞争。
西洋参在我国栽培成功:西洋参原产加拿大、美国,1948年江西庐山植物园曾从加拿大引种过西洋参种子,并试验成功,但未能扩大发展。
真正的引种驯化工作始于1975年,由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在全国进行多点试验,取得引种试验成功。
1980年吉林集安收获了4年生引种西洋参。
此后,吉林、北京、河北等省市建立了西洋参
种植基地,使引种产量逐步扩大。
国产西洋参现已引种于吉林、辽宁、黑龙江、北京、河北、山东、陕西、云南和福建等地。
栽培西洋参一般5—7年收获。
药材商品有两种:原皮参——不去外皮,粉光参(去皮参)——刮去外皮。
吉林省的栽培西洋参还有红果(吉洋1号)、黄果(吉洋2号)等新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