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大型海岸工程对水流和泥沙运动的影响研究
大型海岸工程对水流和泥沙运动的影响研究
近年来 , 随着沿海地 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 大型海岸工程建设正面临一个崭新的局面 。 自然条件较好 的岸线已基本开发完毕 , 剩余岸线中淤泥质海岸 占有较大比例。 淤泥质海岸水浅坡缓 , 受风浪作用明显 , 水沙
运动复杂。 为 了开发 利 用淤 泥 质海 岸 的深水 岸 线资 源 , 通 常做法 是 修建 环抱 式 防波 堤 , 而 且需 要 突 出于海 岸 线 一 定距 离才 能满 足港 区防浪挡 沙 、 防淤 减淤 的 目的 [ 1 ] 。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 0 5 — 2 0 ; 修 回 日期 : 2 0 1 3 — 0 6 — 2 0
基金项 目: 国家高技术研 究发展计 ̄ J ( 8 6 3计划 ) ( 2 0 1 2 A A1 1 2 5 0 9 ) 作者简介 : 张玮 ( 1 9 5 8 一 ) , 男, 山东省青 岛人 , 教授 , 博士生导师 , 主要从事港 口航道工程研究 。
张 玮 , 刘 燃 , 钱 伟 , 李 泽 , 张 婧
( 1 . 河海大学 港 口海岸与近海工程 学院, 南京 2 1 0 0 9 8 ; 2 . 上海市水利工程设计研究院有
限公 司 , 上海 2 0 0 0 6 1 )
摘 要: 在淤泥质海岸建设大型海岸 工程 , 会对周边海域 的水沙环境产生一定影 响。 文章 以连 云港为例 ,
趋势 。
关键词 : 大型海岸工程 ; 水沙环境 ; 工程影响 ; 近岸 区 中图分类号 : T v 1 4 2 ; 0 2 4 2 .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5 — 8 4 4 3 ( 2 0 1 4 ) 0 1 — 0 0 0 1 — 0 7
பைடு நூலகம்B i o g r a p h y : Z H A N G We i ( 1 9 5 8 一 ) , m a l e , p r o f e s s o r .
2
水
道
港 口
第3 5 卷第 1 期
1 研 究 对 象 概 述
连云港地处江苏省北部沿海 , 所在海域的潮汐受制于南黄海驻波系统 , 为正规半 日 潮型。 外海潮流呈逆 时针旋转流特征 , 向岸逐渐向往复流过渡 。 海 区波浪以风浪为主 , 常浪向为偏东北向, 强浪 向为偏北向。 海域 泥沙平均粒径 0 . 0 0 2 ~ 0 . 0 0 4 m m, 为淤泥质海岸 。 近岸水体多年平均含沙量一般在 0 . 2 1 — 0 . 2 4 k g / m , 泥沙运动 以悬沙为主 , 呈“ 波浪掀沙 , 潮流输沙” 特点。 在研究计算 中, 考虑连云港 区、 徐圩港区和灌河 口双导堤 工程均 已建成情况( 图1 ) 。 其中, 连云港 区旗 台围堤与旗 台防 波 堤 均 已建 成 , 港 区 口门位 于 一 5 . 0 i n ( 理论 基 面 以下 , 下同 ) 等 深线处 ; 徐圩港 区 口门宽度 1 . 2 k m, 位 于一 5 . 0 m等深线 , 大环 抱 防波堤 突 出于原 岸线 9 . 0 k m, 顺 岸宽 度 8 . 0 1 2 . 0 k m, 围海 面 积超过 7 0 k m 。 ; 灌河 口双导堤延伸至一 2 . 0 m等深线处 , 东西导 堤分别长 1 1 . 0 k m和 8 . 4 k m, 导堤为半潮潜水堤 , 堤顶高程为
第 3 5卷 第 1 期
2 0 1 4年 2 月
水
道
港 口
V0 l I 3 5 No . 1
J o u r n a l o f Wa t e r wa y a n d Ha r b o r
F e b .2 0 1 4
大 型 海 岸 工 程 对 水 流 和 泥 沙 运 动 的 影 响 研 究
应用波浪潮流泥沙数学模型 ,模拟计算 了连 云港海域大型海岸工程实施 后对 于水流泥沙运动的影响。 研
究结果表 明: 连云港 区 、 徐圩港区以及灌河 口双导堤工程实施后 , 工程 区以外 的大范围海域潮流场和含沙 量场基本没有改变 , 变化主要集 中在工程 区和工程区附近近岸海域 , 总体 呈现 出动力减弱 、 含沙量减少的
对于近岸海域修建大型海岸工程所引起 的水沙环境变化和冲淤演变 , 前人 已做过不少研究。 程琪等 _ 2 ]
对 比分析 了连 云港 西大 堤 工程建 成前 后港 内水 域 自然条 件 , 提 出工程 后海 湾 内潮 流运 动 和 回淤量 明显减 弱 。
李孟 国等 _ 3 ] 模拟 了温州 中心渔港防波堤建 造前后 的潮流场 , 分析了防波堤修建对潮流场和冲淤变化 的影 响。 王义刚 从三沙湾潮流数学模型人手 , 计算泥沙冲淤隋况 , 研究了围垦工程对湾内深水航道 以及有关 区域 的影响。 陆永军等 应用二维泥沙数学模型 , 研究 了曹妃甸港区围垦方案对水 动力环境和底床冲淤的 影响问题 。 李孟 国等 _ 6 就连云港港扩建对 田湾核电站 已建取排水工程的影响进行 了研究 , 提出扩建工程将 使附近水域水动力条件减弱 , 成为泥沙促淤环境 。 王林素等…建立了二维潮流泥沙数学模型 , 研究 了围垦工 程的实施对温州近海及河 口悬沙场分布和海床冲淤演变等方面的影响。 解鸣晓等 建立波流共 同作用下的 泥沙数学模型 , 研究了连云港 口门防波堤建设对年平均含沙量场及进港航道回淤的影响。 张玮等 采用经 验公式对灌河 口拦门沙整治工程后的岸滩演变进行 了预报 , 结果发现东导堤根部和西测海域 回淤较大。 张玮 等『 】 0 ] 利用杭州湾海域潮流数学模型和海床冲淤计算方法 , 分析了工程对潮流运动的影 响, 预测了海底输油 管线沿线海床 冲刷的发展趋势。 但是 , 上述这些研究主要针对单个工程对周 围海域的影 响, 对于多个工程对 周围海域水沙环境的综合效应鲜有报导 。 本文以连云港海域为例 , 利用二维波浪潮流泥沙数学模型 , 模拟计算连云港 区、 徐圩港 区以及灌河 口双 导堤工程等大型海岸工程实施后连云港海域 的水流泥沙运动情况 ,分析多个大型海岸工程对于周边海域水 沙环境的综合影响 , 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