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中国地理单元检测卷含解析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中国地理单元检测卷含解析

单元训练金卷·高三·地理卷(B )第十八单元 中国地理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本卷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荔枝口味鲜美,但极不耐储藏。

荔枝树的生长喜温暖,不耐冰雪霜冻,极端低温若低于-2 ℃,则来年基本绝收。

合江县位于四川盆地南缘三江交汇的河谷处,与岭南的荔枝主产区相距400余千米,是荔枝种植的一块“飞地”。

如下图示意合江县地理位置。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合江县荔枝主产区的冬季气温接近岭南地区,其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 A .大气环流 B .海陆分布 C .地形 D .纬度因素 2.合江县荔枝的市场售价比岭南同类品种高2~3倍,是因为( ) A .荔枝生长期长,上市晚 B .气温日较差大,荔枝甜度高 C .光热充足,荔枝品质好 D .灌溉水源充足,荔枝水分大3.唐诗曰“锦江(今成都市)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

但如今四川荔枝产业仅分布在合江县,造成该空间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A .市场需求的变化B .生产结构的调整C .饮食习惯的改变D .气候条件的变化2016年1月8日,黄河兰州段出现了河床“露底”现象(如下图所示),当地市民驻足河心滩拾捡石头,希望能从中淘到“黄河奇石”。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4.该河段河床出现“露底”现象,其原因可能是 A .下游内蒙段处于流凌状态 B .上游水库扩大了排水量 C .黄河兰州河段处于平水期 D .该河段泥沙淤积量增大5.黄河奇石最大特色是“类多、色多、形多”,主要是因为该河段上游 A .流速快 B .流域而积广 C .含沙量大 D .来水量少 6.图示河床水体清澈,主要是 A .该河段含沙量很小 B .上游植被恢复见成效 C .静水澄清作用明显 D .上游水库拦截了泥沙淖毛湖镇位于新疆哈密地区东北部,地处阿尔泰山脉和天山山脉之间,具有冬季寒冷,春季多大风,夏季酷热,全年干旱少雨的气候特征。

该地哈密瓜推迟到5月份种植。

是全疆最大的优质晚熟哈密瓜生产基地。

下图示意淖毛湖镇周边地形。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7.与哈密比,淖毛湖大风天气频次更多、强度更大的主要原因是( ) A .植被覆盖率低 B .受峡谷地形影响 C .气温变化更大 D .距冬季风源地近8.造成淖毛湖哈密瓜种植时间推迟的主要原因是( ) A .春季地温不足,成活率低 B .春季气温回升慢,热量不足 C .冬春风力太强,不利于栽培 D .冬春冰雪融化少,水源不足9.淖毛湖成为优质晚熟哈密瓜生产基地的主要优势是( ) A .夏季蒸发大,昼夜温差大 B .冬季寒冷,病虫害少 C .冰川融水多,地下水充足 D .晴天较多,光照丰富此卷只装订不密封 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2在干旱与半干旱地区,植物生长会影响土壤水分。

梭梭根区受树冠集流、蒸腾和遮阴作用影响,存在土壤水分相对富集区。

下图示意新疆北部沙漠中不同树龄阶段梭梭根区全年土壤含水率差异。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0.枯树根区含水率最高的原因是A .树冠集水作用强B .无蒸腾作用消耗C .树冠遮荫效果好D .土壤硬化下渗弱11.导致梭梭根区土壤的“湿岛”效应夏季较春季更明显的主导因素是 A .融雪 B .风沙 C .降水 D .蒸发12.若北疆梭梭树冠的垂直俯视面积为S ,正午树荫成熟中龄枯树裸地面积为S',S'与S 的比值为P ,则A .春秋分日P=0B .夏至日P=1C .全年P>1D .冬至日P<1雪线是常年积雪带的下界,即年降雪量与年消融量相等的平衡线。

下图是依据我国某山地众多山峰雪线的高度绘制而成的雪线分布模式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3.该山地可能是 A .秦岭 B .武夷山 C .南岭 D .横断山 14.27°N 附近亏线低,主要影响因素是 A .降水 B .纬度 C .坡向 D .植被 15.图中30°N 附近山麓地带可能为 A .湿热环境 B .干冷环境 C .千热环境 D .冷湿环境下图是1990—2015年间我国三大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变化情况。

目前,玉米不仅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也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农作物。

“镰刀弯”地区主要是指东北冷凉区、北方农牧交错区、西北风沙干旱区、太行山沿线区及西南石漠化区,在地形版图中这些地区呈现由东北向华北—西南—西北的镰刀弯状分布。

2015年11月,《农业部关于“镰刀弯”地区玉米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出台,文中提出了这些地区减少玉米种植面积的具体意见和措施。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6.读图可知,我国在1990年到2015年间( )A .玉米播种面积由占水稻的约2/3增加到是水稻的2倍多B .小麦种植面积的变化幅度最大C .水稻和小麦播种面积都经历了两个下降时期D .2004年后水稻增加的播种面积比小麦的略大17.近年来,我国玉米播种面积逐渐扩大的原因最可能是( ) A .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 B .政府补贴玉米种植 C .玉米需求趋向多元化 D .粮食缺口不断增大18.农业部指导“镰刀弯”地区减少玉米种植面积的原因是( ) ①这些地区生态环境较为脆弱 ②这些地区玉米市场偏小 ③玉米不适应当地自然环境④该地区的玉米单产较玉米种植优势区低 A .①② 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③“白色农业”又称微生物农业,是以蛋白质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为基础而组建的产业化工业型新农业,包含微生物参与的食品、能源、农药、肥料等相关产业。

人们在工厂车间穿戴白色工作服帽从事劳动生产,故形象化地称之为“白色农业”。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9.下列农业相关活动属于“白色农业”范畴的是 A .大棚栽种价值高的食用菌 B .种植长纤维品种的棉花 C .选育淀粉含量较高的水稻 D .养殖高蛋白的淡水鱼类 20.“白色农业”突出的特点是A .机械化水平高B .劳力投入大C .集约化程度低D .环保效益高2015年,我国某服装企业在卢旺达建立成衣制造厂,生产的服装20%在卢旺达销售,80%出口欧美国家。

2015年中国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在非洲投资的中国企业超过2 500家,其中民营中小企业超过70%。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该服装企业在卢旺达建立成衣制造厂的有利条件是 A .基础设施好 B .人工成本低 C .本地市场大 D .获取信息快 22.我国在非洲投资的民营中小企业较多,主要是因为其 A .工人素质高 B .融资能力强 C .适应能力强 D .研发能力强 23.要使走出去的我国民营中小企业强起来,需要 A .打造自主品牌 B .快速更新产品 C .增强售后服务 D .符合国际标准“建水紫陶”是云南省建水县的汉族传统手工艺品,始于元末明初,为中国四大名陶之一。

其主要用建水近郊五色陶土(红黄青褐白)制作成型,经过书画、雕刻、填刮、烧炼、磨光等工序。

“建水紫陶”是以心手感应的手工拉坯为成型工艺,其工艺以手口相传为主。

目前“建水紫陶”文化产业仍以个体作坊生产经营为主,并未形成产业化、规模化效应。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限制“建水紫陶”产业化、规模化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工艺复杂B.交通不便C.知名度低D.手工生产25.目前,限制建水县个体陶瓷作坊陶艺产品互联网销量的瓶颈是( )A.劳动力成本过高 B.互联网技术落后C.交通通达度较低 D.紫陶产品产量低第II卷本卷包括26、27、28四个大题,共计50分,考生根据具体要求进行作答。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6分)材料大庆市因油而生、因油而兴,然而近年来利润连年下滑,采油难度不断加大。

面对严峻的形势,不少人士认为依靠单一的石油消耗型发展不可持续。

2014年大庆市出台《促进光伏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力争用15年时间建成东北重要的光伏产业生产及应用基地。

下图为大庆周边地区略图。

(1)简述图示地区的地形特征。

甲河是嫩江左岸较大的无尾河流,也是中国第二大内流河,简析其成因。

(6分)(2)分析图示地区沼泽广布的原因。

(4分)(3)简析促使大庆市由“石油城”向“光伏城”转型的原因。

(6分)27.根据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6分)材料一据地质考察研究,倒淌河在1 3万年前流入黄河,而如今则注入青海湖。

材料二野生黑枸杞因含有丰富的天然花青素而成为延缓衰老、预防癌症的天然食品,其价格昂贵,被称为名副其实的“软黄金”,主要出产于青海柴达木盆地。

材料三西宁地区有一首歌谣“古城气候总无常,一日须携四季装。

山下百花山上雪,日愁暴雨夜愁霜。

”(1)倒淌河流向变化使青海湖湖水盐度升高,运用水循环原理分析其成因。

(6分)(2)根据黑枸杞分布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分析其生长习性。

(6分)(3)简述歌谣中描述的自然环境特征形成的主要原因。

(4分)2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18分)李克强总理在201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强生态系统保护修复。

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持续抓好国土绿化和水土流失治理是其重要内容。

下图为我国某生态修复工程试点区域的局部地形图。

该区域处于半湿润向半干旱区的过渡地带,水土流失严重,人们常用“穷山恶水”来形容当地恶劣的生存环境。

(1)根据图中等高线信息分析该区城的地形特征。

(4分)(2)依据材料分析当地被形容为“穷山恶水”的自然原因。

(6分)(3)说明把当地的“穷山恶水”变为“绿水青山”的主要措施。

(4分)(4)有人建议在当地河流上修建多座小水电站,你是否赞成?请表明观点并说明理由。

(4分)4单元训练金卷·高三·地理卷(B )第十八单元 中国地理 第Ⅰ卷(选择题)1-5 CADAB 6-10 CBCBB 11-15 DCDAC 16-20 CCBAD 21-25 BCADD第Ⅱ卷(非选择题)本卷共4小题,共50分。

26.【答案】(1)地势东、西、北三面高,中南部低;(2分)地势起伏小;(2分)中南部平原面积广,东部和西部有丘陵分布。

(2分)(2)来自河流中上游的泥沙不断在下游河道及河口地区淤积,造成河口淤塞,河水排泄不畅;(2分)失去河床,河水四溢,形成大片沼泽,成为无尾河流。

(2分)(3)该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丰富;(2分)地势低平,排水不畅;(2分)冬半年气温低,蒸发量小;(2分)冬季有季节性冻土,阻滞水分下渗;(2分)汛期时河水泛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