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赵州桥》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赵州桥》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赵州桥》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整体感知师:上课,同学们好,欢迎你们来到语文老师的课堂上玩,玩可要玩出名堂哦,有没有看过这样的电视节目,智勇大冲关(冲关我最棒)。

老师这里为你们准备了两道冲关题,第一题“规范隽秀默字关”请准备铅笔本子听写:坚固、美观、设计、洨河、石拱桥。

(1学生写词语。

2同桌对照屏幕互批。

顺利过关的同学请在课题旁给自己画一个小五角星)第二题抢答题:“遣词造句温故知新关”师:你能用这些词语来说说你上节课所了解到的赵州桥吗?二、阅读文本,探究学习师: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文章写了赵州桥的哪两大特点?学生回答并板书:坚固、美观师:请同学们看看文章的哪段讲了赵州桥坚固的特点,哪段讲了赵州桥美观的特点?生:第二自然段写坚固,第三自然段写美观。

师:我们先来看看赵州桥的坚固。

(一)坚固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读完后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生1:我知道了赵州桥长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宽,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

师;这样的长度、宽度与现代化的大桥相比,不算什么,但是赵州桥建造在一千四百多年前,那时候没有吊车,也没有托车,在没有任何现代化工具的情况下,建成了长五十多米,宽九米多的赵州桥,感觉非常雄伟。

这里还用了两个数字:五十多米、九米多,使得赵州桥的长和宽更加具体。

生2:我知道了赵州桥的样子。

师:我们先看图说一说。

生:赵州桥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

师边听边画。

师:我们再看看课文中是怎样写的?师生齐读: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

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

师:河水从大桥洞流过就可以了,为什么还要设计这四个小桥洞呢?这四个小桥洞有什么作用呢?生:平时,河水从大桥洞流过,发大水的时候,河水还可以从四个小桥洞流过。

看课件。

师:赵州桥设计上的最大独特之处就是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

这样的设计有什么优点?请同学们分组讨论。

学生分组讨论。

小组汇报。

师:你们的讨论结果是一样的。

a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

(坚固)b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师:两个优点,我们可以用一个关联词来连接:既…又…这个关联词在什么时候可以用呢?同时存在的两个优点或者同时存在的两个缺点或者同时发生的两种情况都可以用它来连接。

这两个优点可以交换位置吗?读一读,看看意思有没有改变?学生读句子,想一想句子意思有没有改变。

师:两个优点的位置交换了,意思改变了吗?生:没有改变。

师:你们能用这个关联词说说句子吗?生:小华既爱学习又爱劳动。

生:冬天没有月亮的夜晚既冷又黑。

生:洗衣机洗衣服既省时,又省力,真是妈妈的好帮手。

师:我们再到课文中把完整的句子读一读,注意将“既、又”读出重音。

师生齐读。

师:这种设计,具体指什么样的设计?生:这种设计指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在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

师:这种设计以前有过吗?生:没有。

师:是谁第一个设计出来的?生:李春。

师:课文中用了哪个词语来点明?生:创举。

创举就是从未有过的举动或事业。

师:多么了不起的设计呀!让我们怀着无比自豪的情感把这一段读一读。

师生齐读。

师:从赵州桥的设计上,我们知道了赵州桥很坚固,还可以从哪儿看出赵州桥很坚固?生:时间上。

到现在已经有一千四百多年了。

师:赵州桥在这一千四百多年中经历了许多的风风雨雨,而它仍然屹立在河上,可见它是多么的坚固。

(二)美观师:赵州桥仅仅只是坚固吗,它还很生:美观。

师:我们一起朗读课文,说说你从哪儿感觉赵州桥很美观?生:栏板上的图案很精美。

师:有哪些精美的图案呢?生:有的刻着两条互相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观看课件生: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观看课件生: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

观看课件师:这些图案真的很美。

你想把这美丽的图案深深地记在脑海中吗?用你们自己喜欢的方式去理解。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理解后小组汇报。

一小组表演,一小组朗读。

师:从你们精彩的表演与有表情的朗读中老师感受到了图案的美。

师:长50多米的桥面上难道仅仅只有这三幅雕刻吗?展开想象,用自己优美的语言向大家介绍栏板上更多的精美雕刻。

生:龙在大海里游玩。

生:龙在天上施雨。

生:龙在天上互相追逐。

生:龙在龙宫里休息。

师:你们的想象力真丰富。

现在我们就一起到赵州桥上走一走,看一看。

哇!栏板上刻着许多精美的图案,有的…有的…有的…有的…有的…生:有的刻着两条互相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生: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生:有的刻着双龙戏珠;生:有的刻着龙在大海里游玩;生:有的刻着龙在天上施雨;生:有的刻着龙在天上互相追逐;生:有的刻着龙在龙宫里休息。

师:走着走着,看着看着,感觉所有的龙…生:似乎都在游动,像活的一个样。

师:你们能不能试着将龙的活灵活现的感觉读出来?学生读课文。

(三)不但而且师:我们已经知道了赵州桥的特点:坚固、美观。

课文中有一句话将这两个特点连在了一起,是哪一句呢?请同学们画一画。

学生在课文中画出句子。

师:它在课文中有什么作用呢?师:说桥“坚固”是哪一段说的?生:第二自然段。

师:说桥“美观”是哪一段说的?生:第三自然段。

师:这一句既承接了上面的内容,又引出了下面的内容,像桥一样将二、三自然段紧密地连在了一起。

我们在写作时,也可以用上这样的句子,这样文章就能更连贯、通顺。

(三)这样一座坚固、美观的大桥,是由谁建造得?生:李春和广大劳动人民一起建造的。

师: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生:他们很聪明。

生:他们很能干。

师:是的,坚固、美观的赵州桥表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让我们大声地赞美一下这些劳动人民吧。

师生一起大声赞美劳动人民。

三、激发感情,朗读体验师:我国的劳动人民用他们的智慧和才干建造了坚固、美观的赵州桥,但他们只建造了一座赵州桥吗?生:不是。

师:我国的劳动人民用勤劳的双手建造了许许多多像赵州桥这样世界闻名的建筑物。

(观看课件)师:你有什么想说的吗?生:这些建筑物非常雄伟。

生:这些建筑物很美观。

生:劳动人民非常聪明。

生:劳动人民非常能干。

生:他们真了不起。

生:我感到很自豪。

生:我觉得很激动。

师:让我们带着自豪、骄傲、激动的心情将课文完整地读一遍。

四、小结课文,指导观察师:作者在向我们介绍赵州桥时抓住了它坚固、美观的特点,我们在朗读课文时,赵州桥似乎屹立在我们眼前。

那我们在向别人介绍某一事物时,也要注意抓住它的主要特点。

下课后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一下学校的教学楼,看看它有哪些特点,并写下来。

教学反思:这是篇说明性的课文,向我们介绍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和美观。

这篇文章从建筑艺术这个侧面,介绍了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

教学目标:1、通过体会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

2、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导学生复述或尝试背诵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

教学重点:了解、体会赵州桥的坚固、美观和设计上的特点。

教学难点:为什么说“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如何根据教材提高学生语文整体素质出发,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和谐发展,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呢?我的做法是:一、化难为易,为学生把握课文重点,选择最优教学手段。

我把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做为课文的重点。

限于学生的阅历和知识水平,让学生了解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是比较困难的,在学生默读课文后,我要求学生对照图说说赵州桥的样子,初步了解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

再对照课文中的句子,进一步理解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

在学生了解赵州桥设计特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说出这种设计是以前没有过的,是李春第一个想出来的,充分理解了“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

理解赵州桥在建筑上的美观,是学生学习课文的另一个重点。

对几种雕刻图案做抽象讲解是比较困难的。

我先让学生初步说出三种龙的图案,运用课件,引导学生仔细看图。

再让学生在小组内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理解。

学生采取的学习方式是表演和朗读。

在汇报交流时,通过小组的互相补充和教师的适时指导,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在这里我再进一步追问学生“栏板上还有哪些龙的图案?”,这样可以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同时也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环环相扣,为突出训练重点巧作安排。

一开始,我就让学生说出对赵州桥的总体印象:坚固美观。

为了突出对第二段的理解,抓住“设计”一词探讨他的雄伟坚固。

在讲解第三段时,结合表演、朗读、想象,帮助学生理解栏板上的图案。

又如在课文和板书的结合上,为了突出训练重点,我首先板书“坚固、美观”,引起同学注意,接着把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以简笔画的形式画了出来,让学生对赵州桥的设计特点一目了然。

三、抓住重点句子教学“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这句话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前面讲的内容是“坚固”,后面讲的内容是“美观”。

课文用这种表达方式,使文章显得眉目清楚。

教学时,让学生明白“这句话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一节课上下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特别高,学得也比较深入。

同时,也确确实实地感受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以生为本”,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基础上,让学生主动地改变学习方式,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