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外国社会保障制度复习

外国社会保障制度复习

国外社会保障制度复习一、国外社会保障模式(一)国家福利型特点:收入再分配、充分就业、全方位保证(普遍性、全民性)、不缴费或低标准缴费代表国家:英国、瑞典(二)自保公助型:自助特点:立法依据、强制性、覆盖面大;项目多;资金来源以个人和单位为主代表国家:德国、美国、日本(三)自我积累型特点:自我保障、积累模式、强调效率代表国家:新加坡、智利二、美国社会保障基本内容(属自助)社会保险:老遗残、失业、工伤、医疗社会福利:住房和教育收入补贴:失业救济、食品补助计划三、日本社会保障制度概况(属自助)(1)建立:1874年制定并颁布的《恤救规则》,是日本实施社会保障的开端。

(2)变迁:①重建阶段:从二战结束到20世纪50年代②扩展阶段: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为日本社会保障制度的扩展阶段。

1961年国民健康保险制度和国民年金(养老金)制度全面实行,实现了“国民皆保险,国民皆年金”的目标。

③改革阶段:一个时期是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前期,改革第一步是实现双层公共养老保险制度,第二步是实现全国养老保险制度;第二个时期是1994年至2000年,目标是维持代际间给付和负担的平衡,避免下一代负担过重。

第三个时期是2000年后,目的是控制将来一代人所负担的养老保险费的上升,保证养老保险基金财源的稳定和充足,保证养老保险制度长期稳定。

A.养老保险:日本养老金是由公共年金和私人年金组成的多层次系统,公共年金的保险人是政府,私人年金的保险人不是政府。

①国民年金保险制度②厚生年金保险制度③国民年金基金与企业年金B.医疗保险:日本的医疗保险制度由工薪族的行业健康保险和面向农民、个体工商户的地域健康保险(又叫国民健康保险)两大独立的保险体系构成。

①国民健康保险②政府掌管健康保险③组合掌管健康保险④疾病统筹保险C.护理保险:2000年4月,日本实施护理保险制度服务范围:一类是居家护理服务,另一类为设施护理服务D.失业保险:由失业津贴工程和就业促进工程构成E.社会救济四、社会保障水平概念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成员所享受社会保障的高低程度。

指标:社会保障支出占GDP的比重(总支出水平、分项目支出水平)。

五、 国外社会保障管理体制(一) 美国 特点:行政管理机构独立操作;社会保障基金运营与行政管理分离 基金管理美国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使用和发展机制已经形成了国家税务机关负责征收财务部门负责计划监督,社会保障部门负责审核发放的“三权分立”的约束机制。

美国社会保障税纳入“社会保障”信托基金管理。

社会保障信托基金由两个独立的基金——“老年和遗嘱保险信托基金”(OASI 基金)和“伤残保险信托基金”(DI 基金)组成。

管理机构:社会保障基金管理委员会 投资原则和方向:政府担保的利息有价证券(二) 英国 特点:政府承担主要管理职责;机构臃肿;社会保障立法内容全面,执法司法制度健全 基金管理:英国养老保险基金管理模式为由雇主或行业协会发起的职业年金管理模式。

(三) 德国 特点:政府管理与自治管理相结合;行业、地区相结合 基金管理:德国各种社会保险金统一由雇主交给雇员参保的医疗保险公司,由医疗保险公司按社会保险金的种类,分别转给其他险种的保险经办机构,联邦劳动(就业)部需支付医疗保险公司代办业务费。

(四) 法国 特点:政府不直接承担主要管理职责;强调社会自治;行政管理与基金运营分离 基金管理 (1)法国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和执行机构全国社会保险与家庭补助征收联合会和中央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局整个机构从管理层次上可划分为全国、大区和地方三个级别(2)社会保障基金的征缴与给付(3)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与监管(五) 新加坡 特点:政府集权与公司结构相结合的手段承担全面管理职责;行政管理与基金运营尚未分离 基金管理管理组织结构:特点:集中管理,运作成本低;共同管理,集思广益;多方制约,运作高效(六) 智利特点:政府参与管理较少;监管者和担保者基金管理:管理机构为退休基金管理公司(AEP )特点是私营竞争性管理,高成本高收益。

(七) 中国我国社会保障管理的一般原则: 依法管理原则;统一、效率原则;属地管理原则;与相关系统协调一致原则六、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制度保障项目 (1)退休保障:公积金提取、最低存款计划(2)医疗保障:医疗储蓄计划、自雇人员储蓄计划、健保双全计划、医疗基金(3)住房保障:公共建房计划、居住类财产计划、非居住类财产计划、多样财产计划(4)家庭保障:家庭保护计划、家属保护计划货币管理局(负责中央公积金对国债和银行存款的投资管理) 政府投资管理公司(负责把积累的基金投资于国内的住房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新加坡中央公积金社保制度的完善给中国社保制度有哪些借鉴?新加坡成功地运用强制性的中央公积金计划增加了国内储蓄;新加坡的经验表明,政府对一些中央的社会部门比如教育和卫生部门等进行资助而不至于减缓经济增长是可能的;新加坡社会保障制度表明了福利的慷慨给付和国际竞争是能够结合起来的;新加坡模式表明财富再分配而不是收入再分配对于公平发展来说是一个更好的策略。

1、加快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立法2、保持合理的缴费水平3、不断完善多支柱模式4、探索选择正确的投资策略,确保社会保险基金保值增值5、不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6、逐步做实个人账户,保持个人账户的合理规模七、智利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经验与启示?①社保改革与国家其他领域的改革要协调一致②国家偿还养老保险隐性债务方面责任清晰③国家不能包办社会保障的一切,个人责任要强④部分基金制与完全基金制利于解决日益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⑤利用个人退休账户的强制储蓄功能提高国内储蓄水平⑥引进竞争机制八、养老保险国际比较(一)养老保险的发展家庭养老国家公共保险多元(多层次)养老保险(二)多层次养老保险的几种模式1、国家公共保险+强制职业年金▲瑞典模式第一支柱:国家养老保险体系(国家养老金、收入养老金)第二支柱:职业年金第三支柱:私营养老计划▲荷兰模式第一支柱:公共养老金享受:65年以上的居民,居住六年以上标准:公共养老津贴规定统一比例,根据家庭人口的多少和住所而有区别缴费:17.95% 特点:雇员缴纳,雇主支付缴费补贴;均等给付第二支柱:职业年金特点:强制性;劳资共同决策与管理;统筹第二支柱:私营养老金特点:固定缴款;税收优惠结构:私营集体,私营个人▲澳大利亚模式第一支柱:政府提供的基本养老金特点:现收现付资金来源:税收,由政府财政支付领取条件:退休后收入达到全国最低收入水平并通过申请获家庭与社区服务部批准。

第二支柱:超年金特点:完全积累方式领取标准:依个人账户积累额计算,可一次性或按月领取。

第三支柱:个人储蓄养老金包括:雇主、雇员自愿缴纳额外的超年金;其他储蓄2、国家公共保险+自愿职业年金▲美国的多支柱养老第一支柱:国家公共保险联邦退休金(OASDI)标志:1935年《社会保障法》享受条件:65岁,10年缴费年限缴费:雇主和雇员缴纳6.2% 特点:捆绑式复合养老计划、统筹层次高、体现公平(养老金计发)第二支柱:私人养老计划特点:自愿建立;分为DB(待遇确定型)和DC(缴费确定型)DB计划的衰落与DC计划的增强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经济增长的波动性特征·人口流动性强,DB不具有很好的可携带性·从雇主角度,DC操作更简便,管理更容易,成本更低·DC主要投资于股票,在美国相对稳定的金融市场中获得了更好的利益DC计划的主要形式:利润分享计划、股票红利计划、403(B)计划、457计划、401(k)计划(特点:a.企业和雇员共同出资b.税收优惠c.自主性、多选择性d.机动性强 e.方便性)第三支柱:个人退休账户(IRA)三大类计划:传统型、Roth型及雇主支持型(三)部分国家养老保险制度概览▲日本养老保险制度发展:1942年《养老金保险法》标志开始推行养老保障制度1961年建立了基础养老金制度,实现“全民皆有养老金”内容:国民年金、厚生年金、共济年金财务机制:现收现付支付:工资浮动+物价浮动体系:双重构造资金来源:雇主、国家、职工管理组织:厚生省的年金局及社会保险厅(统一管理机构)都道府县厅和地方事务所(地方管理机构)▲德国发展:1889年《残疾和养老保险法》制度体系:附加制度(个人养老金支付)补充制度(职业养老金制度、公务员养老金制度)基本制度(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农民养老金制度、专业人员协会养老金制度、公务员养老金制度)养老金种类:受保人养老金(残疾养老金、老年养老金)遗属养老金资金筹措:现收现付保险费的缴纳:1997年法定养老保险的费率为20.3%,本人和雇主各承担一半改革:降低过高的养老金水平;改善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的框架条件;强调生育子女的义务九、国家卫生服务模式特点政府举办并管理;医保基金主要来源于税收;国立医疗采取预算拨款;免费或低收费医疗服务十、商业医疗保险模式代表国家:美国特点:参保自由、灵活多样;公平性差;政府仅负担老人和穷人等特殊群体的医疗保障框架:1、医疗照顾:住院保险(HI)——强制性,65岁以上受保人或养老金领取者辅助型保险(SMI)——自愿性,65岁以上公民2、医疗资助3、为雇员提供的医疗保险:蓝盾——门诊;蓝十字——住院十一、国外失业保险制度(一)模式强制型失业保险;非强制型失业保险;失业补助型;双重失业保险(①德国的“失业保险+失业救济”的衔接型②美国的“失业保险+企业补充失业津贴”的补充型③加拿大的“失业保险+特殊失业补助”的援助型)(二)启发1、激励就业:①拉大保险待遇的差距②提前就业科获就业补助③愿意从事低下工作给予工资补贴④增加保险给付条件2、抑制解雇3、支持培训:英国对参加受训并取得资格证书的失业人员,分别按资格等级增加失业保险给付;美国规定参加职业培训的失业人员,可适当延长失业保险金的领取时间。

4、发展第三产业5、建立就业服务体系:各类职业介绍服务;就业训练和转业训练服务;失业保险服务;补贴或免税服务;提供临时工作机会服务十二、德国工伤保险特点:预防优先(首先,规定了工伤预防作为工伤保险机构首要的使命与任务;确定了“先预防、后康复;先康复,后补偿”的工作原则;工伤预防体系实行双元制)康复优于补偿(医疗康复;职业康复;社会康复)十三、国外社会救助制度社会救助的分类(1)普通救助:为收入低于最低收入标准的对象提供的现金给付(2)类别救助:为特定群体提供的现金给付(3)转向救助:指实物或现金形式地特定的物品或服务,可再分为住房救助和其他专项救助社会救助体制的模式制度式/英国式;完全分化型/欧陆式;补缺型/北欧式;不完全分化型/拉丁式英国社会救助制度特点:政府是责任主体;项目多(“正常需要”通过经常性贫困补助的办法提供收入支持;“住房需要”则从支出角度提供支持,例如房租折扣、津贴、代缴房租、水费等;“特殊需要”则按照政府制定的需要目录提供实物或现金待遇,主要有:经常性项目,一次性的单项补助,一次性救助);申请复杂美国社会救助制度1、历史沿革慈善济贫时期政府主导时期:《社会保障法》强调个人责任时期:《公共福利修正案》全面改革时期《个人责任与工作机会协调法案》2、主要项目:收入补充保障医疗救助食品券一般救助住宅救助公共紧急救助抚养未成年儿童家庭补助(AFDC)3、特点:地位重要强调独立和自助德国的社会保险制度与其他发达国家的保障制度相比有什么特色?与其它西方发达国家不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实行的是社会市场经济模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