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合群的原因:
(一)生理遗传因素
孩子不合群,据调查跟先天气质有关,有些幼儿的父母或长辈中就有相关气质或性格的人,先天的遗传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之一。
(二)社会因素
1、科技、经济的发展
随着现在社会科技、经济地不断发展,幼儿有电视、影碟、电脑的陪伴,交往、交流的形式有了很多的形式,他们更多的是在享受一个家庭、一个人的游戏时光。
这就使孩子缺少了在生活中与他人实际交流、交往的时间和经验。
2、独生子女的现状
当今的家庭以“独生子女”的占多数,独生子女的环境主要的独特之处是“独生”,而由此引发出来教育上的许多问题,不合群就是其中之一。
由于只有一个孩子,父母把一切爱和希望都倾注在孩子身上,百般爱护,过分宠爱,又以孩子小老师不能照顾好,孩子送了幼儿园光生病等原由,迟迟不送孩子入幼儿园,孩子到了相应的年龄,缺少了伙伴,缺少了集体生活、交往的经验,久而久之,造成儿童怕生、孤僻、自私、不合群。
3、生活环境的变迁也会导致孩子不合群性格的形成
(三)家庭教育因素
引起孩子不合群的原因与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态度以及家庭环境有重要关系。
1、家庭氛围不良
家庭中父母关系不融洽,父母长期无法和孩子在一起生活,缺少亲子间的教育与交流。
这样的家庭环境极易导致幼儿缺乏安全感,她们渴望交往但又不敢与他人交往,长期发展幼儿会形成消极、孤单、内向的性格。
2、家庭教育意识的缺乏
由于成人不正确的教养态度以及对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的忽视,导致孩子问题种种的案例就在我们身边。
我们常说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在这里我想也包括父母,家庭教育意识的缺乏是最可怕的,他是很多问题的根源所在。
如“非智力因素培养的重要性”、“教会孩子爱父母爱长辈”、“合作游戏”、“分享
阅读”等,这些教育观念如果父母不了解的话,会挫伤多少孩子的心理与成长。
3、家庭家庭教育方式有误
孩子不合群的行为表现,与家庭教育观有关:
有些父母对孩子学知识过分关注,而对孩子在集体中社会性发展的内容基本忽略,认为不是很重要。
有些家长本身接人待物态度冷淡,有些家长送孩子入园缺乏坚持性,孩子在大人的影响下对集体生活、游戏保持着一种游离的状态。
有些家长替孩子包办很多问题,往往令孩子失去发展合群性的机会。
例如当孩子想接近其他小伙伴时,有些家长缺乏耐心地等待与引导,会急于帮助孩子完成任务,因为总是父母先开口,使孩子就不去想办法与同伴接近或寻求获得同伴喜欢的方法。
有些孩子的父母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孩子更多的成长,对孩子的教育停留在任其发展的要求上,认为孩子还小,大了就都好了。
孩子大部分时间在家里,把电视机当保姆,与玩具、游戏机和小人书等为伴,他们缺乏交往经验与交往的方法,如有调查表明,长时间看电视对孩子发展很不利,不仅影响孩子的身体、想象力、注意力而且会剥夺孩子交往的愿望、时间、经验。
有些父母教育孩子的方法单一,幼儿也学会了父母处理问题的方法,你看班里最爱打人的孩子,经调查父母在教育过程中也多半采用打他的教育方法比较多。
他学会的也是用这种方式处理和同伴的问题,这些孩子在班里不受欢迎,被同伴冷落,她们常常成为告状的对象,只好自己独自玩耍。
4、幼儿园教育关注不够
在幼儿园,由于幼儿从家庭走入幼儿园这个集体,很多孩子有暂时的不合群是可以理解的,如果教师对幼儿不合群缺少关注,缺少积极有效的指导方法和缺少对家长的反馈沟通,都会使幼儿不合群行为延长。
5、家园教育的不一致性
在幼儿园里老师会正面教孩子一些处理交往问题的方法,可是有些家长却在私下里要求孩子他打你,你也打他。
当老师提出让幼儿带玩具、图书到幼儿园分享时,有些家长会不配合,不尊重孩子的意愿,孩子往往会很孤单和自卑,长期对集体活动的不关注,就会使他们缺乏集体意识,情感冷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