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诗三首》(饮酒、行路难、游山西村)学案

《古诗三首》(饮酒、行路难、游山西村)学案

《古诗三首》学案主备人:刘家军【学习目标】1.学习课文,培养鉴赏古诗的能力。

2.研读品味,体悟诗的表现手法。

3.反复阅读,领会作者意志和情趣。

【学习重难点】1.整体把握和感悟诗的表现手法。

2.语感的培养和诗歌表现手法的学习。

【自学天空】1、查阅各首诗诗人的相关资料。

①陶渊明:②李白:③陆游:2、结合课文后面的解析和注释,自己理解各首诗歌的主题思想。

①《饮酒》②《行路难》③《游山西村》【自我检测】一、阅读陶渊明《饮酒》诗,完成下面题目。

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己忘言1.第一句中虚词“而”表关系。

2.本诗中纯写景的句子是,叙事、写景相结合的句子是。

3.“问君何能尔”一句中的“尔”指代什么?答:4.怎样理解“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答:5.“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答:二、阅读李白《行路难》诗,回答问题行路难①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②,忽复乘舟梦日边③。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注:①此诗是李白遭到谗毁而被排挤出长安时所作。

②垂钓碧溪上:姜太公未遇文王前,曾一度在磻溪钓鱼。

③乘舟梦日边:伊尹将受商汤聘用时,梦见乘船经过日月旁边。

日月比喻天子、皇后。

6.诗人、面对华美的酒席,却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连续的动词,形象地表现了自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7.诗人在“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两句中,运用了的修辞方法,形象地表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诗人在第7句和第8句中用了两个典故,诗人用典的作用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最后两句诗,诗人的感情陡起,请说说诗人表达了什么感情,应该如何理解这种感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读《游山西村》做10——13题莫笑农家腊酒浑,半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0、这首诗的作者是时代著名爱国诗人;字务观,自号。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的陶醉,对的喜爱之情。

11、从表达方式看,这是一首诗,从格律看,这是一首诗。

从音律上看,此诗押的是韵,韵脚是等字。

12、诗中有两句蕴含着“人在遇到困境时会生出许多希望”的哲理,这两句诗是,。

13、全诗紧扣一个“”字,按时间推移展开叙述,层次清晰,语言生动,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各联的大意。

首联写。

颔联写。

颈联写。

尾联写。

四、《过故人庄》与《游山西村》比较阅读,完成14——17题。

过故人庄唐•孟浩然游山西村宋•陆游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4、试分析两诗的首联在内容与情感上的相同之处。

答:15、《过》诗颔联的写景是承首联的哪两个字展开的?这里写出了“故人庄”怎样的环境特点?答:16、《游》诗的颔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写出了怎样的景色?表现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含有怎样的哲理?答:17、两诗的尾联表达出诗人相同的志趣与愿望,请作简要分析。

答:【链接阅读】境在心中——读陶渊明《饮酒》(其五)有感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读《饮酒》这首诗,似乎有一种超然的气韵漫上心间,明净、轻柔、舒缓,让人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平静和安宁。

诗人就是在这种恬淡安然的心境中,感悟着自然的乐趣和人生的真谛。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何等的坦荡和自然!愤世嫉俗、心志高洁的陶渊明,并没有像历史上许多因不满现状、逃避现实的人士一样,归隐山林,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而是选择了另外一条路,就是弃官不弃世。

人活在世上,真的能超脱现实,不受时空的限制吗?陶渊明没有去深究这一点,但他相信,真正的隐居是一种心灵之隐。

心若“远”,即使身居闹市,亦不会为车马之喧哗、人事之繁琐所牵役。

“大隐隐于市”,正是这个道理。

真正透悟明了的陶渊明,在喧闹的尘世里执守一方清净,坚信只要“心远”,就能远离世俗,独享自然的快乐。

我由此而想起一句俗语:“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同样的坦荡,同样的不为外物和形式所拘,这种境界,缘于心灵真正的叛依和透悟。

严羽在《沧浪诗话》的《诗辩》里说:“诗者,吟咏性情也……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像,言有尽而意无穷”。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一传诵千古的佳话,其妙处正在于“言有尽而意无穷”。

“采菊”、“见南山”,普通的景象,却蕴意深远。

南山美吗,南山奇吗?见之如何,不见之又如何?此刻的陶渊明,其用意并不在“南山”本身,他所惊叹的是这“南山”竟于他浑然不觉中“闯”了进来,在眼中,在心里。

“见”,非望也,乃无意为之;“见”,亦非纯粹的“看见”,乃感受也。

在不经意间感受到一座普通的山的存在,这是怎样的一种境界啊!旁无杂念,只和大自然息息相通;心无它求,只和大自然融为一体。

“南山”,只是陶渊明表达其恬淡自如、怡然自得心态的引借。

诗言“南山”,“意”却在“南山”之外。

司空图在二十四《诗品》的《含蓄》一篇中说:“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对于所要表达的意,不着一字,却在所描绘的景物中隐隐的显露出来。

这就是意境。

陶渊明没有刻意去营造意境,意境也非刻意就能获得的。

陶渊明的意境,缘于他真实的内心感受。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看夕阳西下,看倦鸟归家,陶渊明真的在赏景吗?不然,他更多的是在感受,感受黄昏的祥和,感受大自然朴实纯粹的快乐。

自然,不正是曾展转官场、涉足世俗的陶渊明,在几经反复后,终于找到的精神家园吗?勤奋地劳作、塌实地生活,享受自然的快乐,这就是陶渊明所澈悟的人生真谛。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人生的真意,岂是三言两语就能概括的,不能言说,也无法言说。

在“真意”面前,“言”是那样的浅白无力。

聪明透悟的陶渊明,借言引意,“函缅邈于尺素,吐滂沛乎寸心”(陆机《文赋》)。

皎然的《诗式》里讲《取境》:“但见情性,不讲文字。

”你永远无法从《饮酒》(其五)纯粹的字句意义上捕捉到诗人真实的情意,因为诗人的情性,诗人不经意间营造的意境,已融化渗透在整首诗的浑然一体中,仿佛有一种淡雅、高洁的气韵,在字里行间流动,流过诗人的心,流过诗人的言,流进我们的心里。

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赏析陆游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一生勤奋创作,诗歌数量惊人。

据他自己说:“六十年间万首诗。

”流传至今的《剑南诗稿》仍保存了九千三百多首,在两宋诗人中翘居首位。

这些独具风采的诗篇,其主要内容正如钱钟书先生在《宋诗选注》中所说:“一方面是悲愤激昂,要为国家报仇雪耻,恢复丧失的疆土,解放沦陷的人民;一方面是闲适细腻,咀嚼出日常生活的深永的滋味,熨贴出当前景物的曲折的情状。

”这首《游山西村》所描绘的内容属于后者。

这首别开生面的诗篇,作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初春。

当时陆游正罢官闲居在家。

一年前,陆游因在隆兴二年(1164)积极支持抗金将帅张浚北伐,符离战败后,同样遭到朝廷中主和投降派的排挤打击,以“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从隆兴府(今江西南昌市)通判任上罢官归里。

陆游回到家乡的心情是相当复杂的,苦闷和激愤的感情交织在一起,然而他并不心灰意冷。

“慷慨心犹壮”(《闻雨》)的爱国情绪,使他在农村生活中感受到希望和光明,并将这种感受倾泻到自己的诗歌创作里。

这首诗题为《游山西村》,据《剑南诗稿》卷三十二《幽栖》诗之二自注云:“乾道(二年)丙戌始卜居镜湖之三山。

”这个地方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小村,距离绍兴城南大约九里,地名西村。

这里,山明水秀的优美环境,固然诱发诗人的兴味,而古代抒写田园生活的优秀诗篇,更是陶冶着诗人的性灵。

以开创田园诗派著称的陶渊明在《归田园居》诗中所描写的真景实事曾给诗人以启迪。

唐代擅长于歌咏山水田园的诗人孟浩然的名作《过故人庄》又给诗人带来了恬淡中有淳美的感受。

这些都是陆游诗歌创作所汲取的有益养料。

不妨让我们先读一下《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孟浩然的《过故人庄》与陆游的《游山西村》题材都是描写农村的风光,然而艺术构思各异。

前者主要写“邀我至田家”的眼前情景,而后者侧重写游村的所见所闻。

因此,我们欣赏陆游这首诗,必须紧紧扣住诗题的“游”字,才能把握住诗篇的脉络,体会到诗人别具的艺术匠心。

清方东树在《昭昧詹言》卷二十说陆游这首七律“以游村情事作起,徐言境地之幽,风俗之美,愿为频来之约”。

从诗的结构来看,这是符合实际的。

诗人运用凝练的笔触,全篇围绕着一个“游”字铺展,不仅写得层次分明,而且勾勒出一幅色彩明丽的江南农村风光图。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tún)”。

初看起来觉得平淡,就象“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那样,仿佛是一则普通的记事,毫不费力。

然而,诗人从这里的起句,写自己游村突然来到农家,主人盛情留客,渲染出农家丰收后的欢乐气氛,为下面出游写景抒情作了有力的铺垫。

“腊酒”,指腊月(农历十二月)里自酿的米酒。

这是稻谷丰收后出现的喜人景象。

腊酒在开春后饮用,外表显得有点浑浊,但是它有着名酒般的醇美。

何况农家主人又是那样热情待客,还备有丰盛的佳肴呢!豚,指小猪,这里“足鸡豚”是形容农家待客的菜肴极为丰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