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信息化文献综述
3、总结
目前,从物流信息化在我国的发展来看,仍处于基础建设阶段,信息化过程中的技术问题、政策问题等还有待于进一步解决。但从物流信息化发展趋势来不难看出,物流企业、物流行业和政府已经看到了物流信息化在国民经济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企业积极探索先进物流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政府相继出台推进物流信息化的政策规划,取得了巨大成就。由于物流活动与信息技术具有紧密的联系,因而出现了现代物流活动与信息技术及业务相互融合的趋势。信息经济条件下,物流企业应根据自身的业务性质与定位,合理地确定信息化融合的方向及比重,正确选择信息化融合的组织与运作方式,建立起竞争合作型产业组织,这将有利于提高物流企业的资源利用能力和水平,保持物流企业持续稳定的成长。
李日保等(2009)[14]指出我国物流信息化总体水平还不高,影响物流市场扩大,影响物流企业做强,影响物漉企业经营,影响物流企业创新和作业自动化。
万江平等(2008)[15]分析出我国物流信息化研究主题:物流信息技术、企业物流信息化和物流信息平台,讨论了未来可能的研究主题:新物流信息技术、物流信息类标准、企业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区域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以及应用领域的扩张和探索。
[8]齐二石,程文明.浅析现代物流企业的信息化[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79-81.
[9]孙建华.关于物流企业信息化重要性的分析[J].法制与社会,2007,(7): 440-441.
[10]马健.物流企业的信息化融合趋势及竞争战略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5,(10): 217-219.
[14]李日保.谢建冬.李沁醇.物流信息化对物流企业的影响及对策[J].工会博览·理论研究,2009.(2): 71-72.
[15]万江平,朱时庆,曾勇华.基于词频法的我国物流信息化研究主题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8,(12): 251-253.
[16]任美莲.浅谈物流信息化发展趋势[J].科技资讯,2008,(27): 197.
胡颖(2005)[12]通过对物流业信息化的分析,揭示了我国物流业信息化的现状,并对我国物流业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王微(2003)[13]指出中国的物流产业目前仍然处在起步发展阶段,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其中既有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也有经济体制方面的束缚,更有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较低等技术条件的约束,使得中国物流产业发展面临着市场规模、组织形式、设施条件、竞争方式等诸多方面问题和障碍,本文对此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相关对策。
[5]徐梦婧.论信息化条件下虚拟物流中心的构建[J].商品储运与养护,2008,(6): 20-23.
[6]朱涅林.物流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问题探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7,(15): 68-69.
[7]任方旭.谈企业物流与信息化的协同发展[J].商业时代,2006,(19): 19-20.
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设计(论文)题目:物流信息化水平研究
学院名称:交通与物流学院
专业:物流管理
班级:物流09-3
姓名:张鹏学号09408100321
指导教师:赵亚鹏职称讲师
定稿日期:2010年06月20日
1、前言
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对物流的不断增长的需求的强力推动下,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跨国公司的大举进入,物流信息化开始在经济生活中推广应用,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市场上只有供应链而没有企业,真正的竞争不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和供应链之间的竞争,而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换就成了竞争的关键要素。哪条供应链上的信息能够及时、准确、有效的在各节点企业传递,哪条供应链就能在竞争中取胜;反过来,若供应链上的信息不能及时地在企业间传递,或者在传递过程中发生扭曲,就会导致供应链竞争力的下降,直至企业最终被市场所淘汰。可见,物流信息化已成为现代物流管理的核心。未来,随着物流国际化、物流高级化的发展以及现代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物流系统各个环节的作业将会出现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为主的发展趋势。
马健(2005)[10]通过对物流企业的信息化融合趋势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物流企业信息化融合可能产生的效应,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物流企业所应采取的业务与组织等竞争战略,这些战略的实施将提高物流企业资源利用的能力与水平,保持物流企业的持续与稳定成长。
张凯(2005)[11]指出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最大区别就是以各种信息技术为核心,应用数据采集系统、电子商务、电子数据交换、供应链管理等信息技术使得单体数字化、物流过程信息化、物流网络数字化、物流中心管理数字化,最终使物流与信息流一体化。
2、对我国物流信息化水平研究的文献综述
宋杰(2007)[1]通过对我国物流信息化管理现状的分析,指出物流信息化管理是物流企业的命脉及核心,并展望我国物流信息化的发展前景。
刘翠芳(2008)[2]通过对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我国物流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及物流信息化手段在物流行业中的重要性的分析,提出了物流信息化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含义,它深刻地影响着企业的管理和经营方式,物流信息化的实施使得企业不得不变革其原来的经营方式,以适应物流信息化的要求。
任美莲(2008)[16]指出物流信息化就是通过物流信息网络,使物流各环节上的成员能实现信息的实时共享,现代物流企业的综合管理过程也就是物流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过程,为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物流企业要想做强、做大必须实施信息化建设。物流信息系统建设的内容包括:仓储管理系统、运输信息系统、订单管理系统、成本结算系统等。
李辉民(2001)[17]指出信息技术是当今发展最快的高新技术,但就信息技术本身来讲,它是一种工具,并不能替代其它产业,只有和其它产业结合,才能够真正成为传统产业发展的倍增器。信息技术与我国物流业结合,可以为传统物流注入新的技术活力,使我国传统物流业得到超常的发展。
杨路明等(2003)[18]指出现代物流的出现,是物流产业发展的时代要求和必然结果,而且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一股强大的新动力,伴随着加入WTO以及经济全球化趋势,物流信息化是电子商务时代现代物流发展的显著特征和必然要求。通过建立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实行物流节点网络化等信息化手段来改善和提升现代物流企业的物流水平是电子商务时代实现现代物流信息化的必然途径。
徐梦婧(2008)[5]通过探讨了物流虚拟化三个方面的成因,从而引出对虚拟物流中心解释,并提出了虚拟物流中心的构建是通过集中分散的制造商、供应商、销售商、物流企业、相关部门、银行、保险公司形成一个多功能的虚拟物流交易平台。最后从企业、第三方物流、人才以及管制四个方面提出了建议,指出物流的实体网络与虚拟网络的无缝结合已成为现代物流需求的首要目标和物流行业的发展方向。
[11]张凯.物流信息化的时代现实性浅析[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科版), 2005.(3): 32-33.
[12]胡颖.物流信息化与中国物流的发展[J].贵阳金筑大学学报,2005,(4): 41-43.
[13]王微.中国物流产业适应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的对策[J]财贸经济,2003,(1):76-79.
齐二石等(2005)[8]在对物流信息处理的流程认识的基础上,分析了现代物流信息系统的四大功能与系统结构,提出了典型现代物流信息系统的应用软件体系结构模式,提出信息化是有效实现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变的关键要素,是物流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法宝。
孙建华(2007)[9]通过对联邦快递公司实施信息化的实证分析,从五个方面分析了信息化对物流企业的重要性,提出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是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创建品牌企业必要的前提条件,给我国物流企业实施信息化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钟正(2006)[3]讨论了现代企业发展物流的必要性,物流与信息的关系,物流信息的基本功能,物流信息化的相关对策等问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塑造和维持必须以高效的物流为前提,指出了物流在提高企业效率、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加强竞争力等方面及在产品开发、采购、分销等各业务流程中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徐天亮等(2002)[5]通过分析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对物流系统的影响和作用及加快实现物流知识管理的途经和方法,说明物流信息化必将走向物流知识管理阶段,物流企业通过知识管理整合企业内外部的物流资源,由“量变”到“质变”,增强物流系统的智能化功能。
4、参考文献:
[1]宋杰.物流信息化管理及发展[J].中国市场,2007.(15): 66.
[2]刘翠芳.我国物流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市场,2008,(32): 26-27.
[3]钟正,.物流管理信息化初探[J].商场现代化,2006,(3): 84.
[4]徐天亮,余虹.现代物流从信息化走向知识管理[A].2002年CSL首届中国物流协会年会[C],2002:146-153.
朱涅林(2007)[6]通过对物流信息及物流信息化的相关概念,设计了物流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的功能模块,探讨研究了物流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技术实现的问题。
任方旭(2006)[7]从企业物流与信息流的关系入手,进而分析了企业物流信息化的进程,最后得出企业物流发展的信息化优势及方向提出,指出物流信息化和网络化是现代物流发展的核心,物流信息化既可有效地加快物流速度、节约物流成本、提高物流作业管理的现代化水平,又可使物流能够真正满足当今电子商务活动的需要,而企业物流显然也需要加快信息化的改造和升级,使信息化成为现代物流的方向。
[17]李辉民.以信息化促进物流现代化[J].中国远洋航务公告,2001,(1探索[A]. 2003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 398-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