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真核生物中的转座子

真核生物中的转座子

• 研究发现,Ds是激活因子Ac(activator)的缺 失突变体,不能自主转座,需被Ac因子激 活。尤其是两端重复序列与Ac同源。 • Ac也是一个转座子,由4563 bp组成,两端 有11 bp的反向重复序列,可转座到基因组 的任何位置,其靶位点有两个8 bp的同向重 复序列。其中间编码区不同程度缺失,形 成不同的Ds。
真核生物中的转座子
几种常见的转座子
• (一)酵母菌转座子; • (二)果蝇中的P因子; • (三)玉米转座子
• (四)人类的转座子
酵母菌是低等真核生物,其转座子类似于细菌转座
子。酵母转座子中研究较清楚的是Ty类转座子:
如TY1和TY917。
TY结构:含约5.6 kb中心区,都有分布于两端的
340 bp的同向重复序列(称为δ ),其作用与IS、
在体细胞中,内含子1、2被剪 接掉,所形成的mRNA翻译成一个 转座阻遏蛋白,抑制P因子转座。 在生殖细胞中,内含子1、2、
3都被剪接掉,所形成的mRNA翻译
成转座酶,导致P因子转座,插入W 位点引起配子劣育。 在转座子切离时可以是准确
的,也可能不准确,准确的切离,
导致插入位点所在基因的回复突变, 即恢复功能。
酵母Ty1转座子的结构( a)与Solo δ的形成( b)
Ty1转座因子
Ty1转座因子是通过一种 RNA 中间产物进行的。 首先以其DNA 为模板合 成一个拷贝的RNA; 然后再通过反转录合成一
条新的Ty1因子;
最后这条新的Ty1转座子 再插入到新的位点上。
果蝇中也有很多转座子: 如Copia、P、412、279、Tip、FB等。 其中,P因子可非复制型转座插入W位点,引起杂种 劣育。 P因子:2907 bp,两端为31 bp的反向重复序列的 中间含4个编码区(ORF0 ,ORF1 ,ORF2,ORF3)和3 个内含(1,2,3)。
反转录病毒类转座子序列 自主转座 非自主转座
DNA转座子序列 自主转座 非自主转座
Tn中的反向重复序列类似。
每个单倍体酵母基因组有30-35个TY,及至少100个
单一的δ 因子(solo δ elements)。
一般长度为 5900bp,两 端的δ因子, 每个都含有 一个启动子 和一段被转 座酶识别的 序列。Ty1 插入酵母染 色体后,受 体上就会出 现5bp正向 重复序列, 和细菌中转 座子作用相 似。由于δ 为正向重复 序列,有可 能发生类似 于细菌中复 制重组过程 形成的小环, 丢失一个δ 形成Solo δ。
• 当Ac开始转座活动时,Ds被激活也进行转 座,移动到新位点,使靶位点附近基因失 活或改变表达活性。
人类基因组的转座子
• 已知重复序列占了人类基因组的50%以上, 其中转座子占重复序列的45%。所有的转 座子都是多拷贝的,这些转座子分4种类型。
LINE 长散在重复序列 自主转座 有2个开放阅读框 SINE 短散在重复序列 非自主转座
不准确的切离,导致插入位点基因的突变,
由此发生的突变有白眼、焦刚毛、黄体等。
美国玉米遗传学家 McClintock(1940-1950)发 现玉米子粒色斑的不稳定 遗传现象。经长达10年的 研究,提出Ac-Ds转座系 统。首次提出了遗传因子 可以移动的观点,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