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及其对中国的影响成思危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2012-02-21今天跟大家共同探讨经济形势的问题,我首先声明今天我讲的只是一个学者的观察和思考,主要讲三个问题:第一,面对金融危机,我国为什么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第二,近期国际经济形势对我国的影响;第三,2012年我国经济面临的挑战。

我国为什么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自2008年开始的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危机是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危机。

这次危机的发展是从次贷危机发展到债务危机,再发展到流动性危机,然后发展到信用危机。

从范围上讲是从美国向世界各国扩散,从虚拟经济领域向实体经济领域蔓延,造成了一次严重的全球性的经济危机。

面对金融危机,世界各国都采取经济刺激的办法,我国也不例外,大家还记得2008年11月我们启动了4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

根据我的研究,如果没有4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的话,2009年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可能只有2.4%。

由于有了这个经济刺激计划,我们达到了9.2%的经济增长速度。

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经济刺激计划的负面效应开始在2010年和2011年逐步显现。

造成负面效应的第一个原因是投资过高增长。

2009年投资增长了30.1%,总量达到了22.5万亿元,几乎占GDP的70%。

2009年9.2%的增长里面8.7%是投资拉动的,消费的贡献是4%。

净出口简单说就是外贸的贡献是负的3.5%。

这样大量投资的负面效应是什么?第一个负面效应是产能的过剩。

根据有关方面的资料,我们24个产业部门中有21个产能过剩。

第二个负面效应是库存的积压。

产能过剩,外需减少,当然库存积压的问题就显现出来了。

但是库存积压的问题在我国GDP统计里面是体现不出来的。

因为我国GDP的计算方法是生产法,而国外计算GDP多半是支出法或消费法。

所以我国的GDP里面反映不出库存积压的问题。

第三个负面效应是投资效益的降低。

从一段时期来看,投资效益有一个最简单的衡量办法,投资增加1%,从理论上说能拉动GDP增加至少0.5%,一般应该在0.7%以上,我国历史上最高到过1.1%。

但是从2009年的数据可以看到,我们的投资增长30.1%,GDP增长9.2%,投资效益是0.3%。

当然投资效益的降低有原因,因为大量的投资投到了铁路、公路、机场这些基础设施上。

这些基础设施回报率比较低,有一些高速公路建起来没有几个车跑,当然基础设施适度超前也是必要的,要不然开始的时候只建两车道,发展起来还要再拓宽,但是过度超前就有问题。

第四个负面效应是环境问题众多。

根据环保部统计的数据,2009年、2010年大大小小的环保事件发生的相当多,2009年几个水电站没有经过批准就动工,最后被环保部勒令停建。

造成负面效应的第二个原因是货币供应的过量。

货币供应过量对经济影响是很大的,我们说是4万亿,实际上银行的信贷在2009年这一年增加了9.6万亿,其中一季度增加了4万多亿,往后逐渐递减。

这么大量的货币供应产生什么样的负面效应?货币供应过量造成的第一个负面影响就是有通货膨胀的危险。

实际上我在2009年6月就提出了警惕通货膨胀这个问题,当时很多人不以为然,说CPI都是负的,有什么通货膨胀的问题。

CPI是负的,因为通货在紧缩,就有人说别拿通货膨胀来唬人了。

但是我当时提出这个问题是有道理的,因为我们当时发布的通货膨胀的数据是同比,今年6月和去年6月比这是同比。

由于2008年的通货膨胀比较高,所以2009年显得就比较低。

同时,我们还要看环比。

环比就是6月和5月比,这个数据现在统计局公布,以前是不公布的。

如果看环比的话,在2009年3月环比就变成正的了,这说明4月比3月已经出现了价格总水平的上升。

此外,2009年定的目标是5万亿,一季度就投放了90%,那么多货币进入流通,而实体经济不能一下发展那么快,这样就会带来通货膨胀的危险。

但是这中间有一个传导期,一般是6个月到一年。

根据我们国家的情况,在近几年里,这个传导期大概是8个月。

到2009年11月份,环比、同比都是正的,大家都承认有通货膨胀问题了。

再者,在虚拟经济发展比较快的情况下,货币的增加不一定马上就进入到实体经济,而是可能进入到房市、股市里去了,所以看不出来通货膨胀。

格林斯潘就犯了这个错误,2001年到2004年的时候,他觉得通货膨胀率很低,所以大胆降息,把联邦利率从5.25降到2%,最后降到1%,而且在1%这样的低利率下维持了将近10个月。

美国联邦利率是一个主导利率。

实际上他没看到当时美国房市在急剧上升,所以房市吸收了大量的货币,货币没有进入到实体经济里,导致通货膨胀看起来很低。

但是一旦房价下跌,流动性马上就突出出来了,这样通货膨胀很快就浮出水面,所以不得不把联邦利率从1%又逐步提回5.25%。

当然金融危机严重以后,为了刺激经济再降低利率这是另外一回事。

我国2007年的时候通货膨胀率也很低,所以央行觉得利率可以降了,实际上那年是股市吸收了大量的资金。

那一年股市疯涨,一直涨到6000多点,所以看不出通货膨胀。

但是2007年11月股市从6000多点急转而下,2008年通货膨胀马上就浮出水面。

货币供应量过大造成的第二个负面影响就是资产泡沫的增加。

2009年一季度信贷增加那么多,而且信贷主要是给了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

事实上一时不可能有很多项目说上就上。

另外,产能本来就过剩,有一些国有企业觉得上项目没有多大的收益,所以相当大一部分资金进入了股市。

我们做了一个测算,2009年上半年进入股市的资金大概是2万亿左右。

当然这个测算可能不是很准的,也没有人公布确切数据。

2009年上半年股市给抬上去了,这是很不正常的,因为经济在下行,经济最低的时候是2009年一季度,而股市上到3300点,这是不正常的。

就是因为大量的货币放出去以后,没有往实体经济走,而是往股市走了,当然这是不可持续的,2009年整个经济情况是比较低迷的。

所以到下半年,又有相当多的资金撤出股市,上半年的3300点只是昙花一现。

但是2009年房市上升了,上升的原因主要是地价的抬高。

当时地王很多都是国有企业,它们从银行拿到贷款,也得想办法投资,增加生产能力行不通,就投到股市和房市。

当时北京的一块地,起价是18亿,最后拍到40.6亿。

由于地价的快速增加,房价跟着就往上涨。

货币供应过量造成的第三个方面负面效应就是地方政府债务的增加。

大量的银行贷款给了地方政府,那个时候银行鼓励借钱的,因为当时要刺激经济。

根据审计署2011年6月的报告,地方政府的总债务是10.7万亿,其中有三分之一的地方政府没有还债的能力,也就是说它的债务超过了它的财政收入。

为了向银行借钱,各地成立了许多投资平台,大概有8000家,不仅仅是省里有,市里也有,甚至县里也有。

我到下面去,有的同志跟我说,不借是傻子,借少了更是傻子,借了还想还那绝对是傻子。

当然现在有的经济学家说地方债务还是在可控的范围之内,理由是说因为地方政府的总债务没有超过警戒线,这是对的。

但是有一点,那些借债少的省或还债能力强的省,能够帮助那些还债能力差的省还债吗?不可能。

所以,现在中央非常重视治理地方政府债务问题,而且允许四家地方政府自己去发债,自己发债自己还。

这个问题也是我们值得重视的。

大家看到,我们原来的这种增长模式就是依靠投资、外需这种增长模式,它是不可持续的。

因此去年的经济工作会议和今年的人大都提出来要转变我们的经济发展方式,更多的依靠内需,特别是依靠人民群众的消费。

我曾经在《人民日报》上发过一篇文章,讲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际上是三个外转内:一是要从依靠外需更多转向依靠内需;二是从外延性增长更多转向内涵性增长。

外延增长是做加法,内涵增长是挖掘内部潜力,提高劳动生产率。

对劳动生产率的问题一定要重视,前一段有人说涨工资会导致通货膨胀,这个话有部分道理,如果只涨工资,劳动生产率不提高,那肯定要造成通货膨胀,如果工资和劳动生产率同步提高,是不会造成通货膨胀的;三是从外生动力更多转向依靠内生动力。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再三讲到这一点,所谓外生动力就是政府的政策、政府的支持等,这些虽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靠企业内部的创新、企业职工积极性的提高。

我们在2003年到2007年经济增长的很快,是两位数的增长,但是这样高的两位数的增长,环境成本也是高的。

我们计算过2005年的环境成本,环境污染、能耗高和生态破坏的代价占GDP的13.5%。

而当年GDP的增长只有10.4%,这意味着我们在把环境债务留给子孙后代。

所以中央领导同志一再讲,我国经济原来的模式是不稳定、不均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为了改变这个情况,我们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近期国际经济形势对我国的影响我在2009年的国际金融论坛上曾说过,看来发展中国家已经逐步摆脱了金融危机,发达国家走上了曲折起伏的复苏之路。

现在看来确实是这样的,我们看三大经济体的情况。

美国的问题在哪儿?第一,美国的债务非常严重。

大家知道为了提高债务上线,美国两党之间争执不下。

当时有人说如果不提高债务上线弄不好美国政府要关门了。

我说,请放心,民主共和两党无论怎么斗,最后肯定要达成协议。

但是通过这件事也让美国老百姓看到,这两党把党派利益凌驾于国家利益之上,这也是占领华尔街的原因。

第二,美国的失业率居高不下。

一般在9%左右,最高9.2%,最近下降了一点,大概8.5%。

第三,美国的银行系统受金融危机冲击以后,还没有完全恢复过来。

银行系统的高管还拿着很高的工资,这也是人民群众不满愤而占领华尔街的另外一个因素。

第四,地方政府大量负债。

第五,美国中期选举以后,共和党在众议院占了多数,这样对奥巴马的一些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都会造成影响。

我最近刚去美国巡回演讲,我的感觉是这样的,尽管在这次金融危机中美国的实力受到比较大的削弱,但美国的总体实力在世界上还是最强的,并不是马上就要跨了,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日本经济长期低迷,所谓失去的20年,实际上2010年日本经济确实有一点起色,但是没想到发生了大地震并引发大海啸及其后的福岛核电站事故,对日本经济造成了很大的打击,使其复苏速度受到影响。

日本经济的长期低迷,可以从债券收益率来看,它的债券收益率只有1%。

日本政治最大的问题就是首相更迭太频繁。

我到东京大学讲学,一个副校长跟我开玩笑说,日本首相的生产率很高,20年之内换了15个首相。

首相更迭频繁,经济政策很难持续,整个政策都会受到影响,而且没法跟世界各国的领袖建立友谊,没有办法建立长期的比较稳定的关系。

关于欧洲大家最关心的就是欧洲主权债务危机。

所谓主权债务危机,简单说就是政府欠债,还不起了。

主权债务危机有三种类型:第一种情况是政府本身欠债,像希腊和葡萄牙。

希腊加入欧盟的时候是高盛帮它做了假,它当时就不符合条件,加入欧盟以后,因为它是比较落后的国家,所以借款比较容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