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课件]细胞生活的环境(公开课)PPT

[课件]细胞生活的环境(公开课)PPT

1)细胞外液成分归类。 2)哪些离子含量多?所起作用如何? 3)HCO3-、 HPO4-主要作用 。
6、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的成分及差别?
内环境成分:水、无机盐、蛋白质、各种营 养物质、各种代谢废物、气体、激素等。 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的成分相近,但又不完全 相同。 血浆中含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 白质含量很少。
细胞外液本质上是一种盐溶液,反映生 命起源于海洋。
考点精析1:内环境的组成
1.内环境的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但不是说就 只有这三种。例如,脑脊液也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 2.注意区别:
如:血红蛋白、呼吸酶、膜上的载体等
例2.(2011· 江苏单科,9)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 叙述,错误的是( )。 A.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 B.内环境成分中含有CO2、尿素、神经递质等 C.组织液渗回血浆和渗入淋巴的量相差较大 D.血浆的成分稳定时,机体达到稳态
物质类别
考点精析2:穿过的膜层数
相关系统
消化系统 循环系统
循环系统 泌尿系统
穿膜层数 进出上皮细胞(2)+ 进出毛细血管壁细 胞(4)+进组织细胞 (1)=7层 出组织细胞(1)+进 出毛细血管壁细胞 (4)+进出肾小管壁 细胞(2)=7层
进出肺泡壁细胞(2)+进出毛 细血管壁细胞(4)+进出红细 胞(2)+进组织细胞(1)=9层 ;若被利用+进线粒体(2)= 11层;CO2运输主要不经红细 胞,所以相应减少2层膜
D
【例3】(2010· 汕头模拟)下表为人体细胞外液和细胞 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C
A.④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 B.②属于血浆,③属于组织液,②的蛋白质含量比③多 C.肌细胞中的CO2从产生场所扩散到②至少需穿过5层磷 脂分子层 D.③与④的成分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细胞 膜的选择透过性
细胞生活的 环境(公开课 )
人体内环境与稳态
课标与考纲
1.内环境成分的判定和理化性 质,及其担负的功能。 2.人体稳态的机制和生理意义, 探究以人体稳态调节机制为背景的 实验设计。
知识结构网络
概 念 概念 内 环 境 成 分 稳 态 理化 特征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 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 媒介
调节机制
人体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模型
8、内环境的作用?
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意义
一.基本概念与基础知识的复习总结
1.生物的细胞生活环境有何异同?
单细胞生物的细胞直接与外界环境接触,直接与 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细胞生活环境不稳定。 多细胞生物的细胞不直接与外界环境接触,不直 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细胞生活环境相对 稳定。
相同点:细胞都生活 在一定的液体环境 中
单细胞生物-草履虫 动物某局部细胞
D
1.默写体液的概念图、及其相互关系图!
2. (1)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
(2)毛细血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
(3)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
(4)淋巴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
(5)体内绝大多数组织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
3.造成组织水肿的原理,组织水肿的类型?
4.内环境在化学组成上的区别?
5.分析教材第4页图表:
2.人体细胞生活环境是什么样的? 人体的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内环境
3.组织液、血浆和淋巴三者间的关系如何?
(1)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 血浆 ) (2)毛细血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 ( 血浆和组织液 ) (3)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 ( 淋巴和组织液 ) (4)淋巴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淋巴、血浆 ) (5)体内绝大多数组织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 ( 组织液 )
4.什么情况下会导致组织水肿?
1.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低。
(如非洲儿童、大头娃娃、孕妇)
2.毛细淋巴管阻塞,淋巴回流 肾小球肾炎,导致血 受阻。
浆蛋白透出而流失。
(如某些病人) 组织细胞代谢旺盛, 3.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 代谢产物增加,引起 (如过敏反应) 组织液浓度升高。
你还知道哪些?
例1. 下图示为人体皮下的组织,A、B、C表示 细胞外液。下面诸多因素中,可能引起病人组织 水肿的是 ①周围的管壁破损 ②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 ③淋巴管阻塞④花粉等过敏源引起毛细血管的通 透性增加 ⑤肾炎导致血浆蛋白丢失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7、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
渗透压 ___________ 酸碱度 __________ 温度 是细胞外液的 1._________ 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 溶质微粒 对水的吸引力,溶液 2.渗透压 指溶液中___________ 高 对水的吸引力越_____, 大 微粒越多,则溶液浓度越_____, 高 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主要源于 溶液渗透压越_______. + 有明显优势.在37℃时, 无机盐 其中_____ - ________, 和 _______ Na Cl 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_________, 770KPa 相当于细胞内液的 渗透压. 3.酸碱度 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 - - HPO HCO3 和_______ 4 的PH之所以能保持稳定,与它含有_______ 有关. 37℃ 左右. 4.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_________
转移途径 消化(外环境)→吸 养料(如葡 收(内环境)→血液 萄糖) 循环→组织液→组 织细胞 组织细胞→组织液( 废物(如尿 内环境)→血液循环 素) →泌尿系统或皮肤 →体外 肺泡→肺毛细 血管→血液循 呼吸系统 O2 环→毛细血管 循环系统 →组织液→组 织细胞 与O2的转移途 循环系统 CO2 径相反 呼吸系统
剧烈运动时血浆pH的调节:
乳酸+NaHCO3 乳酸钠+H2CO3 H2O+CO2
由肺将CO2排H2CO3 NaHCO3 由肾脏排出
联系生活:请从葡萄糖、Na+中任选 一例分析该物质如何进入内环境?从 CO2、尿素中任选一例,分析该物质 如何从内环境排出到体外? (结合初中学过的人体消化、呼吸、 循环、排泄等知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