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分析殡葬行业报告PPT(共44页)

分析殡葬行业报告PPT(共44页)


走进现代殡葬业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的殡葬业与中国改革开放的伟 业一样,也处于历史上发展的最好时期。据不完全统计, 中国殡葬业已拥有的殡仪馆、火葬场、公墓等3000余家, 从业人员达40000余人。
朱金龙先生指出:“得到政府财政的支持和多种社会资金 的进入,中国殡葬业的服务设施有了极大的改善。上海、 广州、北京等大城市的殡仪馆的建设均投入了数亿元人民 币的资金。
宏观环境之自然环境分析
• 1985年2月中国政府发布了《关于殡葬管理的暂 行规定》,确定了积极地、有步骤地推行火葬, 改革土葬,破除封建迷信的丧葬习俗,提倡节俭 、文明办丧事的殡葬管理工作方针。并在全国范 围内划定了火葬区和土葬改革区。凡人口稠密, 耕地较少、交通方便的地区,划为火葬区,在火 葬区倡导推行火葬。人口稀少、偏僻山区,交通 不方便的地区,划为土葬改革区,实行土葬。

资料来源:殡葬信息网
宏观分析之人口分析
中国殡葬业作为一个拥有近14亿人口 市场的特殊行业,其容量及发展潜力 都是惊人的,孕育着无限的商机。我 们旨在对中国民情、国情、政情之格 局分析,掌控中国殡葬市场发展态势, 规划怀恩立基点及经营之道,率先抢 占中国殡葬市场先机。
宏观分析之人口分析
1、中国人口进入老龄化阶段。
宏观分析之政治分析
2010年3月31日,民政部一零一研究所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北京联合举办了 《殡葬绿皮书》发布会,正式对外发布了 《中国殡葬事业发展报告(2010)》。报 告主要对殡葬业的发展提出了三大政策改 革
(一)、实施惠民殡葬政策 (二)、推行绿色殡葬方式 (三)、殡葬服务标准化
同时,政府转移性支付力度加大,社会保障体系 的覆盖面扩大,增加了对无收入、无社保群体的 救助范围和力度,社会救济收入增长22.5%。部 分地区调高了各类社会保障标准,城镇居民最低 生活保障收入较去年同期增长24%。
宏观分析之经济分析
一、收入分析相关数据与报道: (1)居民收入表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营销风险 资料\收入.doc (2)统计局关于城镇居民收入报道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营销风险 资料\国家统计局调查资料.doc 二、北京市殡葬收费标准表: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营销风险
宏观环境之自然环境分析
•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占世界 总人口的22,而耕地仅占世界的7,人均耕 地不到1.5亩,仅是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1/3 。同时中国也是一个森林资源十分匮乏的 国家,森林覆盖面不足11,大大低于世界 的平均水平。保护土地资源是中国需要长 期坚持的基本国策。中国的殡葬改革是紧 紧围绕着保护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进行的 。
二十世纪末,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 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超过10%,2005年 底,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近1.44亿 ,占总人口的比例达11.03%。预计到 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4亿。而到 2050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可能多 达4.50亿人,占总人口的30%以上。
宏观分析之人口分析
2、中国人口老化进程加快 以湖南 人口年龄结构为例,从1998年进入老龄 化以来,老化进程不断加快,据2005 年1%人口抽样调查,2005年全省65 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为586.3万人,占 全省总人口的9.27%,比 2000年提高 1.98个百分点,其中长沙市60岁以上 的老人有近100万人。
葬技能人才建设体制机制逐步建立健全。

料来源:殡葬业发展绿皮书
宏观分析之经济分析
国家统计局关于12年上半年城镇居民的收入调查 中显示,城镇居民家庭人均转移性收入2273元, 增长16.0%,比去年同期增加了313元,月人均增 加52元。其占总收入的比重比去年同期上升了0.9 个百分点,占总收入的比重为23.5%,拉动总收 入增长3.6个百分点。
全国1500家殡仪馆中,已经有近二成的殡仪馆因设施和管 理水平符合标准,被评为国家等级殡仪馆,其中一级殡仪 馆42个,二级殡仪馆101个,三级殡仪馆134个。 资 料来源: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网
宏观分析之政治分析
殡葬业是一个尚待发展的行业,需 要倾斜的政策支持,促进其迅速发展 。
政府的扶持,尤其是政策上的倾斜 是殡葬产业化发展的外部动力。
走进城市殡葬业 ——10营一 刘海娥、陈艳庆
目录
一、殡葬业的简介 二、殡葬业的宏观分析 三、殡葬业的微观分析 四、殡葬业的机会与威胁 五、殡葬业的发展前景
殡葬是什么?
殡葬是人类自然的淘汰,是对死者遗 体进行处理的文明形式,是社会发展 的产物,也是文化传统的组成部分。 殡葬原是土葬的文言用词。包 括:遗 体整容,陵园设计、殡仪礼仪服务、 遗体接运、火化工。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宏观分析之政治分析
加强殡葬人力资源建设是落实人才强国战略、全
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是殡葬事业发展的需要
,同时也是殡葬从业者主动适应社会,提高自身
素质和竞争力的需要。近年来,通过开展殡葬职
业教育和培训以及实施殡葬行业职业技能鉴定,
殡葬人力资源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殡葬从业
人员队伍不断壮大,从业人员素质不断提高,殡
宏观分析之政治分析
第一,政府通过立法,发动可以利用的行政、社会力量, 通过宣传倡导,法律政策引导,加速殡葬方式的彻底改革。
第二,政府制定有力政策引导殡葬产业化发展。在政策上 明确对殡葬企业的扶持方式方法,引导其真正走向市场, 参与市场竞争,将竞争机制引入殡葬企业,使之成为真正 的市场主体,政府的作用是制定竞争规则,维护竞争秩序, 让百姓监督殡葬市场改革的成败,促使殡葬方式的改革和 殡葬产业化向深度和广度发展,为殡葬产业化的发展创造 广阔的前景。
殡葬行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它的性 质是长期以来一直处于民政局领导下 的事业性单位。
发展概况
1、殡葬的初步专业化 中国最早的职业殡葬始于西周。随着社会经济文
化的发展,殡葬逐步商业化。殡葬的初步专业化 和火葬与佛教在中国的流行有关。 2、殡仪馆的出现标志着殡葬进一步专业化 殡仪馆在中国的产生,是作为西方的现代文明被 引进的。近代中国殡仪馆最早在上海出现。随着 殡仪馆数量的增加,费用开始降低,就逐步进入 大众化。这时候的殡葬伦理学不只关注“孝”、 “礼”、“事死如生”,而且开始关注殡葬服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