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讲《社交礼仪》导论一、《社交礼仪》课程介绍:课程性质、地位、社会功能、学习方法等(10分钟)二、导入新课:1、礼仪的含义:中国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素有“礼仪之邦”之称,中国人也以其彬彬有礼的风貌而著称于世。
礼仪文明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起了广泛深远的影响,其内容十分丰富。
礼仪所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几乎渗透于社会的各个方面。
“礼”和“仪”,实际是两上不同的概念。
“礼”是制度、规则和一种社会意识观念;“仪”是“礼”的具体表现形式,它是依据“礼”的规定和内容,形成的一套系统而完整的程序。
从个人的角度,礼仪是一个人的内在素养和外在气质。
从道德的角度,礼仪是为人处世的行为规范。
从交际的角度,礼仪是交际艺术。
从民俗的角度,礼仪是待人接物的一种惯例。
从传播的角度,礼仪是人际沟通的技巧。
从审美的角度,礼仪是心灵美的外化表现形式。
2、礼仪的内容:主体、客体、媒体、环境四个要素。
(1)礼仪的主体:礼仪活动的操作者和实践者。
它可以是个人(规模小时),也可以是组织(规模大时)。
(2)礼仪的客体:礼仪活动的指向者和承受者。
他可以是人、物、,也可以是有形的、无形的,还可以是具象的、抽象的,精神的、物质的。
(3)礼仪的媒体:有人体礼仪媒体、物体礼仪媒体、事体礼仪媒体等,在操作过程中,经常是不同的礼仪媒体交叉、配合使用的。
(4)礼仪的环境:礼仪活动进行的特定的时空条件。
分为礼仪的自然环境和礼仪的社会环境。
所以,根据上述四个基本要素构成的礼仪,依据其适用对象、适用范围的不同,大致分为政务礼仪、商务礼仪、服务礼仪、社交礼仪、涉外礼仪等几大分支。
(1)政务礼仪:国家公务员在执行国家公务时应当遵守的礼仪。
(2)商务礼仪:公司、企业的从业人员从事经济活动时所遵守的礼仪。
(3)服务礼仪:服务行业的从业人员应当遵守的礼仪。
(4)社交礼仪:社会各界人士在交际应酬中遵守的礼仪。
(5)涉外礼仪:人们在国际交往中与境外人士打交道时需遵守的礼仪。
前三者主要是按照行业划分的,可称为行业礼仪或职业礼仪。
后二者以主要是以交际范围分,可称为交往礼仪。
3、礼仪的归属:学科特点:应用性科学(强调实用性);实践性科学(来源并服务于社会实践)普及性科学(人人必修);综合性科学(民俗学、传播学、美学、论理学、心理学、社会学、公共关系学等)礼仪与民俗学:“礼出于俗”,礼化为俗。
礼仪与传播学:传播学是礼仪规范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基础;礼仪与美学:“有礼则雅”;礼仪与论理学:礼仪是对论理学所提出的道德要求的具体表现形式。
礼仪与心理学:心理学是礼仪活动的基础;礼仪与社会学:交际活动是社会学的重要研究对象,其成果必然有助于礼仪活动的成功;礼仪与公共关系学:礼仪是处理公共关系的技术手段。
4、礼仪的扬弃:中国古代,三千年以前的西周时期,古代礼仪基本成型。
春秋时期,由孔子集大成。
此后,由孔子所构造的礼仪体系一直影响中国社会长达两千年。
(1)认为是国之基:“礼者何?即事之治也”(孔子)(2)认为是做人的道德:“礼者,人道之极也”“约之以礼”(孔子)(3)个人及社会应当遵守的准则:“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孔子),《周礼》则强调:“礼,不逾节,不侵侮,不好狎”。
(4)各种正式的仪式:管仲说:“礼仪者,尊卑之仪表也”、“方物之程式也”、“故动有仪则令行”由此可见,古代礼仪的主旨,维护封建等级制度,强调人的等级差异。
荀子:“礼者,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贫富轻重,皆有称也。
”强调:“礼之用,和为贵”。
这一点,可以作为现代礼仪所借鉴。
现代礼仪与古代礼仪的差异在于以下三点:(1)基础不同:古代礼仪的基础是封建等级制度,现代礼仪强调人格平等、社会平等。
(2)目标不同:古代礼仪的目标是维护封建等级制度,现代礼仪追求人际关系的和谐。
(3)范围不同:古代礼仪——“礼不下庶人”,现代礼仪人人必修,在继承古代礼仪的精华的同时,现代礼仪也汲取国际礼仪的长处,为我所用。
当代国际礼仪与我国现代礼仪相比,有三大特点:(1)国际礼仪强调个人至上。
尊重个人隐私,维护人格自尊。
(2)国际礼仪强调女士优先。
反对性别歧视。
(3)国际礼仪强调交际务实。
不过分自谦,也不过分客套。
我国现代礼仪对于国际礼仪中适合我国国情的、切实可行的原则有很多借鉴。
另一方面,对国际礼仪没有必要照搬照抄。
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5、礼仪的特征:(1)规范性:约定俗成的一种自尊、敬人的形式,没有必要另起炉灶,另搞一套。
(2)限定性:所处的场合不同、身份不同,礼仪不同。
初次交往、因公交往、对外交往三种场合。
(3)可操作性:“言之有物”“行之有礼”。
(4)传承性:任何民族的礼仪行为都是不断地积累,继承,发扬,扬弃。
(5)变动性:人类的实践活动在变化,社会的发展,人类文明进步。
礼仪也与时俱进,推陈出新。
6、礼仪的原则:(1)遵守的原则:自觉遵守。
(2)自律的原则:自我约束、自我反省。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敬人的原则:“礼者,敬人也”(4)宽容的原则:宽以待人。
(5)平等的原则:对任何交往对象一视同仁。
(6)从俗的原则:“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7)真诚的原则:以诚相待。
(8)适度的原则:注意技巧,合乎规范。
凡事过犹不及。
7、礼仪的功能:(1)有助于提高人们的自身修养。
(2)有助于人们美化自身、美化生活。
(3)有助于人们的社会交往,改善人际关系。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4)有助于净化社会风气,推进精神文明建设。
荀子说:“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8、礼仪的学习:(1)进行理论学习。
(2)向社会实践学习。
(3)向专人学习。
专人:教师、培训专家、礼仪顾问等。
学习礼仪的方法:(1)理论联系实际。
(2)重复渐进。
(3)自我监督。
“吾日三省吾身”。
(4)多头并进。
(5)抓住重点。
所谓重点:就是那些主要原则:可分为两大类,其一,是适用于整个交际活动的原则;比如“以右为尊”。
其二,是适用于局部交际活动的原则;比如在正式场合着装的“三色原则”。
思考与练习:1、结合自身的实际,谈谈你学习礼仪的方法。
2、通过观察身边的人和事,有哪些地方不符合礼仪规范的,举例说明。
3、礼仪是一种文化,是多种学科的交融,怎样理解礼仪作为一门社会科学的边缘性学科特点?4、结合礼仪的学习内容,结合实例谈谈“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现象。
第二讲个人礼仪之仪容什么是个人礼仪?个人礼仪又称私人礼仪,因为它所处理的大体上都是私人之事。
个人礼仪,就是有关个人社交形象设计、塑造与维护的具体规范,它是社交参与者在社交之前必须精心注意的。
在社交场合,第一印象(首因效应)至关重要,通常由个人的仪容、举止、表情、服装、佩饰等要素构成。
它们可以总称为仪表问题。
掌握两条基本原则:1、三应原则。
三应,指的是应事、应已、应制。
应,含有适应之意。
应事,是要求塑造个人形象要适应具体所处的场合。
应已,是要求塑造个人形象要适应个人特点。
应制,则是要求塑造个人形象要适应约定俗成的各种规范。
2、修饰避人原则。
它的含义,是要求塑造、维护个人形象,应当避免在大庭广众之前,尤其是在陌生人和异性面前进行。
不然,就有存心表演,搔首弄姿之嫌。
仪容仪容,通常是指人的外观、外貌。
,其中的重点,则是指人的容貌。
社交礼仪对个人仪容的首要要求是仪容美。
其含义有三层:1、自然美。
它是指仪容的先天条件好,天生丽质。
尽管以相貌取人不合情理,但先天美好的仪容相貌,无疑会令人赏悦目,感觉愉快。
2、修饰美。
它是指依照规范与个人条件,对仪容进行必要的修饰,扬其长,避其短,设计、塑造出美好的个人形象,在人际交往中尽量令自己显得有备而来,自尊自爱。
3、内在美。
它是指艺术素养、道德水准,高雅气质、美好心灵。
修饰仪容时,通常有头发、面容、手臂、腿部、化妆等五个方面。
(一)头发修饰头发,应注意的问题有四个方面:1、勤于梳洗:一是有助于保养头发,二是有助于消除异味,三是有助于清除异物。
2、长短适中:(1)性别因素:一般认为,女士可以留短发,但很少理寸头;男士头发可以稍长,(前不覆额,侧不掩耳,后不及领)但不宜长发披肩,梳辫挽髻。
在头发的长度上可以中性化一点,但不应超过极限,不女不男,令人“安能辨我是雄雌”?(2)身高因素:头发的长度就应与身高成正比。
(3)年龄因素:人有长幼之分,头发的长度亦受此影响。
(4)职业因素:职业对头发的长度影响很大。
比如,野战军战士通常理光头,商界对头发的长度有明确限制:女士头发不宜长过肩部,必要时应盘发、束发,男士不宜留髻角、发帘,最好不要长于7厘米,即大致不角及衬衫领口。
3、发型得体:考虑个人条件和所处场合。
(1)个人条件:包括发质、脸型、身高、胖瘦、年纪、着装、佩饰、性格等等,都影响到发型和选择,脸型对发型的选择影响最大。
选择发型时,遵守应已原则,比如,国字脸的男士最好别理板寸,否则看上去好像一张扑克牌。
Ω发型,则主要适合鹅蛋脸的女士,它下端向外翻翘,可展示此种脸型之美。
要是倒三角脸型的女士不应选择了它。
(2)所处场合:在工作场合,发型应当传统、庄重、保守一些;社交场合,发型个性、时尚、艺术。
艺术工作者发型前卫、怪异。
4、美化自然:美发的方法有四种形式:(1)烫发(2)染发(3)作发(4)假发(二)面容1、眼睛:(1)保洁、(2)修眉、(3)眼镜:在社交场合与工作场合,按例惯不应戴太阳镜,免得让人“不识庐山真面目”,或是给人以拒人千里之外之感。
2、耳朵:(1)卫生、(2)耳毛3、鼻子:(1)清洁、(2)鼻毛及时进行修剪。
4、嘴巴:牙齿洁白,口腔无味是护理上的基本要求。
一要每天定时在饭后刷三次牙;二要经常采用爽口液、牙线、洗牙等方式方法保护牙齿;三要在重要应酬之前忌食烟、酒、葱、蒜、韭菜、腐乳之类气味刺鼻的东西。
5、胡须:男士若无特殊宗教信仰和民族习惯,最好不要蓄须,应经常及时地剃去胡须。
若女士因内分泌失调而长出类似胡须的汗毛,应及时清除。
6、脖颈:修饰脖颈,一是要防止其皮肤过早老化,与面容产生较大反差。
二是经常保持清洁卫生,尤其是脖后、耳后藏污纳垢,肮脏不堪,与脸上泾渭分明,反差过大。
(三)手臂(手掌、肩臂与汗毛)手臂往往被人们视为社交之中每个人都有的“第二枚名片”。
1、手掌:是手臂的中心部分,也是“制作”形形色色的手语的关键部分。
它的修饰重点有:(1)洗涤、(2)指甲、(3)死皮、(4)伤残:若长癣、生疮、发炎、破损、变形要治疗,还应避免使之接触他人。
2、肩臂:修饰肩臂,最重要的就是这一条。
着装时肩臂的露与不露。
社交礼仪规定,在正式的政务、商务、学术、外交活动中,手臂尤其是肩部,不应裸露在衣服之外。
即不宜穿半袖装或无袖装。
3、汗毛:在外人或异性面,腋毛是“个人私隐”,不应为对方所见的。
被人见到是很失礼的。
女士特别要牢记,不要穿着会令腋毛外现“露怯”的服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