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性教育现状及对策大学生性教育现状及对策摘要:随着大学生性观念越来越开放,由于普遍缺乏与性有关的知识,导致他们在性心理行为等方面出现了问题,如一方面谈性色变,另一方面又热衷色情文化、未婚同居、性犯罪、从事商业性性行为等。
其原因虽然有很多方面,但主要还是因为目前大学教育对大学生性教育缺乏重视。
本文通过文献案例对目前大学生性教育的组织形式和内容方面进行分析,发现学校性教育只偏重生理卫生知识的传授却忽视了性意识观念的培养,本文针对该现象对性教育中师资和课程体系建设提出了一些对策,应正视大学生需要,明确性教育必要性,各部门态度需从根本上转变,高校全面开展性教育工作,建立新的性教育课程体系并以多种形式向大学生提供,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性观念。
关键词:性观念;性现状;性行为及后果;原因;对策长期以来,高校的性教育缺乏系统和规范,致使大学生的性知识相当缺乏;已有的性知识也并非完整和全面的,有的仅仅只停留在表层上,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的性生理和性心理的健康发展,使大学生走入性认知和性行为的误区。
错误的性知识使大学生更容易受到形形色色的性诱惑,性心理水平的不成熟使单相思、恋爱受挫、性放纵、婚前同居或怀孕、卖淫嫖娼等现象日益增多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健康成长[1]。
在高等院校,对大学生进行性教育也逐步被提上了议事日程,特别是 1993 年国家教委发布了文件,提出《大学生健康教育基本要求》,规定应进行“性心理与卫生”的教育,不过这方面的工作一般还只是以讲座形式进行,缺乏系统性与广泛性。
此后华南师大、首都师大、华中师大分别在 1989、1990、1995 年开设了性健康教育的选修课程,清华大学连续多年聘请北京医科大学的教师开设大学生性健康教育系列讲座与咨询,目前部分医学院校中已开设了性医学的课程,高等教育出版社为满足高等学校的急需,于1995 年首次出版了高等学校性教育课程的教学用书《性科学与性教育》,1996 年,首都师范大学为培养中学青春期教育的师资又创办了学制为两年半的性健康教育辅修专业。
2000 年10 月华中师大成立了全国第一个大学生性科学协会。
2002 年 3 月,国内第一部青春期性教育系列教材开始在黑龙江省各级学校试用,教材针对初中、高中、大学等不同年龄段青春期青少年,内容由浅入深,主要有青春期性发育、性心理特点和障碍、性保健和自我保护、性伦理学、婚恋期性教育、性生活避孕、性功能障碍、常见性传播疾病及艾滋病的预防等。
它的出版和试用在全国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
当今高校性教育内容主要应该为调整恋爱与人际关系、避孕、性态度和价值观的引导。
校园性教育是在校大学生培养健康心理与塑造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这是因为校园性教育有利于规范与促进大学生的异性沟通,而理性的异性沟通对于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而言具有极大的内在功效[2]。
一、当代大学生性现状(一)当代大学生性观念当前,大学生性观念正悄悄地发生着变化,一些针对大学生性问题的调查显示,大学生性观念愈来愈开放,大部分被调查的大学生都承认自己已经有了性的欲求或性经历。
从生理上讲大学生年龄多在18岁至24岁之间,有了这种欲望极其正常的,本应无可厚非。
但另一方面,由于普遍缺乏性的有关知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面临与性相关的健康危险,给正在成长中的大学生带来身心创伤。
调查显示,在大学生群体中,因为不能正确对待性和处理两性关系等而导致精神郁闷、自暴自弃、焦躁、多疑、神经衰弱等精神疾病,涉足色情场所、染上性甚至发生性罪错的事例屡见不鲜。
事实已经证明一些大学生在性生理、性心理或性行为上出了问题,往往与他们对性知识的无知或对其教育不当有关[3]。
1.恋爱观大学生恋爱观和传统恋爱观相比有了明显的改变,大学生在大学期间谈恋爱的动机并不纯,表现多元化、非婚化现象;寻求刺激、填补精神空虚、游戏人生的心理在大学生中不是绝对少数,“婚姻”这个恋爱一般情况下的终点站,却并不是如今大学生恋爱的惟一目的。
笔者在此引用了刘秀英以河南省高校 364 例在校大学生为个案的大学生性心理现状调查部分数据进行分析。
表1 2010年河南省大学生恋爱态度内容男女合计χ2P n % n % n %应当禁止 4 1.9 2 1.3 6 1.6应当限制 4 1 4 2.6 6 1.6应当正确指导92 44.2 78 50 170 46.7 11.59 0.021 顺其自然发展106 51 71 45.5 177 48.6没想过 4 1.9 1 0.6 5 1.4表2 2010年河南省大学生恋爱动机内容男女合计χ2P n % n % n %满足心生理需求108 51.9 65 41.7 173 47.5打发无聊时光13 6.3 14 9 27 7.4随大流不落伍7 3.4 8 5.1 15 4.1 10.77 0.029情到深处50 24 41 26.3 91 25选择人生伴侣30 14.4 28 18 58 15.9由表1可以看出大学生对在校学习期间的恋爱态度趋向“应当正确引导”和“顺其自然发展”,性别分布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顺其自然发展”比例最高,为48.6%。
其中女生更趋向于寻求正确指导,占有女生调查人数50%的比例,而男生更趋向于寻求自然发展,占男生调查人数的51%。
由表2可以看出恋爱动机趋向满足心生理需求占总人数比例的47.5%,在性别方面比较差异亦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在生源、年级等方面比较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大学生谈恋爱多是好奇心所致,真正认真对待恋爱的人不多。
大学生的选择充分说明他们在面对恋爱中遇到的各类问题时渴望能够得到学校和教师的正确引导。
大学生追求异性、选择配偶的心理体验是在特定时期必然出现的客观现象。
问题在于大学生正处于各方面发展、变化、完善的重要阶段,热恋中不理智发生的婚前性行为及失恋后不成熟的处理方式,往往会引发诸多身心健康问题[4]。
大学生在恋爱过程中受到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伤害,有的会在受到伤害之后长久的沉浸在痛苦之中,甚至视对方为仇人,做出极端行为报复对方,因失恋受伤而失志、失德。
2.性爱观当男女大学生在校园里有了相当亲密的恋爱关系之后,随着感情的不断升温,是否发生婚前性行为就是他们经常会遇到的一个现实问题,如何看待这最后一道防线,这就取决于两个人对性关系的认识了,即性爱观。
受西方影响,许多大学生因爱而性,不再将性与爱情人为的割裂开来,不再固守“纯洁高尚的爱情,与性无染”的性道德观,这就导致他们在面对性行为时大多遵照感情行事。
既然因爱而性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如果性背叛了爱则不能原谅。
因此,当恋人提出性行为要求时,他们认为只要确立了恋爱关系就可以同意对方的要求,只要恋人现在真心爱我,就不在乎他(她)曾与别人发生过性关系。
这些都表明当代大学生开放、务实的恋爱观性意识[5]。
据一项来自全国28万大学生的抽样调查表明:正在恋爱的大学生,有16. 5%的恋人至少发生过一次性关系,值得引起重视。
大学生对性关系的自我认知模糊,特别是对因恋爱产生的性关系表示理解与宽容。
如今,校外同居现象并不鲜见,尝禁果的大学生似乎越来越多。
在受调查的同学中,有13%的人坦言有过性行为,其中以男生居多。
大部分的学生同意只要是和相爱的人,可以发生婚前性行为。
并且85%的学生认为,已经发生性关系的男女不一定非得结婚。
这对传统从一而终的观念是一种巨大的挑战。
3.贞操观据杨惠琴和叶芹的四川地区12所高校3600名大学生性心理状况调查研究显示,大学生的贞操观在性别之间存在差异,男生更看重女生的婚前童贞,女生比男生更认定婚姻中的忠贞;男生对自己的贞操要求相比女生明显低。
被调查者中,有47.7%的男生和62.99%的女生选择“和一个失去童贞的人结婚,不会令自己烦恼”;有28.57%的男生和23.62%的女生赞同“对某个人绝对忠诚一生,就像独身一样愚蠢”;有45.85%的男生和8.66%的女生“希望有好多个性伙伴”。
从对四川地区大学生的性心理状况的调查,我们发现,现代大学生的性观念较之以前明显不同,变得更加开放、更加前卫、更加多元化。
1989年,黄希庭等的调查表明,2/3以上的大学生对贞操很看重;1993年,耿文秀的调查显示,同意“贞操是姑娘最珍贵的财富”的大学生占一半。
而本次调查显示,对贞操很看重的比例进一步下降[6]。
现代意义上的贞操不再是维护男系家族利益的一种女性独有义务,而是自然人依法享有的、基于性自主权利自治行使而具有的尊严型人格利益,基于这种利益的享有即是贞操权。
这种权利强调自然人不分男女皆享有贞操利益,这种利益是自然人性自主利益不受侵害或者性活动关系中意志自由下的一种尊严型的精神品格。
但是,保护性意志自由并不是鼓励性放纵,它是有限度的,它必须要在相爱的基础上,是恋爱或者爱情的体现,它也是一种责任承担[7]。
(二)大学生性现状1.热衷色情文化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有一些性的影射,如晚熄灯后的“卧谈会”,交流黄色段子,涉及性的问题相当“深入专业”;格调低下、充满淫秽内容的黄色漫画书,颇受大学生“青睐”,如《欲望占有者》、《快感乐园》等;观看影视节目录像、尤其是沉溺于黄色网站,甚至在网上发布黄色信息。
据新闻频道,2010年1月8日上午,在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的一间会议室内,小张从全国“扫黄打非”办负责人黄晓新手中接过万元现金。
小张去年12月5日通过传真给全国“扫黄打非”办发了一封信,信中他讲了自己和周围同学所受“黄网”之害,并举报了32个黄色网站。
大学生是网络色情、手机色情重灾区,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这些现象变得越来越严重。
浏览色情网页成为一种习惯,关于性的话题变成口头禅,成为一种流行的态度。
更糟糕的是它已经渗透入大学生的现实生活,小张同寝室8位同学中,有6位有过性经历,其中2位让女生堕过胎,2位有过去色情场所的经历,只是追求所谓的快乐。
2.未婚同居导致怀孕、堕胎趋向严重传统的贞操观在当代大学生中也到了崩溃边缘,大部分同学认为珍视贞操是对人性的压抑,认为那是封建的东西,应为时代所抛弃。
婚前性行为日渐被大学生当做使爱情深化的客观需要。
据正义网消息,北京海淀妇幼保健院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主任王金玲曾做过这样的统计,在每月来院终止妊娠的 900 至1000 名妇女中,半数为未婚女性,其中 30%为在校大学生。
北京海淀妇幼保健院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主任王金玲曾做过这样的统计,在每月来院终止妊娠的900至 1000 名妇女中,半数为未婚女性,其中 30%为在校大学生。
每逢寒暑假之后,来流产的少女就会明显增多,一个月接近 10 例。
怀孕、堕胎常使女性在心理上产生负疚、负罪感,身心受到严重的伤害[8]。
3.早性、乱性致使性罪错增多,性病、艾滋病蔓延近年来,大学生中的性违法犯罪行为也屡见报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