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
• 宋美璇[27]等比较普通引流袋、康维抗反流引流袋和防逆流
引流袋预防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尿路感染的效果 • A组使用普通引流袋,每周更换2次; • B组使用康维抗反流引流袋,每周更换1次; • C组使用防逆流引流袋,每周更换1次。
毕默佳[24]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对集尿袋更换时间进行Meta 分析,比较集尿袋每天更换与每3d更换、每3d更换与每周更换、每 天更换与每周更换发生泌尿系感染的几率,研究结果建议更换集尿 袋的最佳时间每3d更换1次。 刘聪云[25]对144例留置尿管患者分别于1日、每周2次、7日更换集 尿袋,通过细菌培养结果比较发现,集尿袋的更换频次为每周2次时, 尿路感染的可能性较低,有利于患者康复,适合在临床领域进行广泛的 推广与应用。 抗反流集尿袋的使用尚无明确规范,仅在外包装上明确说明更换时间 为每周1次 林雪英[26]研究结果证实了这一观点,抗返流集尿袋于每周更换1次, 泌尿系感染发生率在导尿后第3、7、14天均低于普通集尿袋。
80%是医院感染, 采用适当的预防感染策略,17%~69%的导尿管相
关性尿路感染(CAUTI)是能够预防的[3]。
发病机理
• 腔外感染: 插入尿管过程中 • 腔内感染:集尿系统的密闭性打破 尿液逆行
无菌技术遭到破坏
• 生物膜形成
是导致一些侵入性操作致病的结构基础。
• 生物膜是包括细茵、宿主细胞及分泌物在内的复杂结构, 损坏膀胱表面粘膜层,促使更多生物膜形成。 • 拔除导尿管
菌尿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且非消毒液能够降低医疗护理费用 且舒适度高
韩玲样[15]等采用Meta 分析 方法,对国内医疗机构不 同清洗消毒尿道口的方法 预防尿道插管相关感染的 效果的部分文献进行分析,
分析结果显示,采用 氯己定消毒液、 碘伏消毒液、 无菌水和生理盐水等不同方 法擦拭清洗尿道口,预防尿 道插管相关感染的效果之间 无统计学差异。
气囊注水量15 - 30 ml 时, 气囊 为中心形或部分偏心形
气囊能均匀覆盖膀胱颈处, 与尿道内口嵌合好, 且受力均匀, 气囊对膀胱颈有一定压迫作用, 可有效避免漏尿发生及尿管脱落
注水15 ml 以后再增加注水量
气囊形状变化不大, 仅表现为气囊长度、直径、重量增加
根据压强理论分析, 对同一物质实施压力, 重量增加, 对该物质压强增加, 为减少过度充盈气囊对膀胱黏膜损伤及病员坠胀感, 实验提示:注水量以 15 ml 为宜[5]。
膀胱中的尿液比密参考值为1.015-1.025,一般大于1.020
由于生理盐水,比密不同,气囊因浮力作用易飘离尿道 内口,气囊越大,浮力越大,加上增加注水量后的气囊 形态改变,并不能使气囊与尿道口嵌合而发生漏尿。
实验结果表明[11], 当我们将气囊注入物换作比重为 1 .42 的76 %泛影葡胺液时, 渗尿情况明显减少, 特别是 半卧位组由于充分发挥了重力的作用, 效果更为显著。
[16]采用对照组采 郑醒云 观察组患者的尿道口局部皮 用0.5% 碘伏消毒尿道口, 肤红肿和清洗时疼痛烧灼感 观察组采用灭菌注射用 的发生率分别为4.35%和 水清洗尿道口 8.70%,低于对照组的17.39%
和47.83%。
2组患者留置尿管后第 3天、第7~10天和第14 天的菌尿发生率和尿 路感染发生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在患者留置导尿管后,医务人员应根据具体情况尽量缩短 留置尿管时间。 • 研究显示[1],CAUTI的发生率与留置尿管时间呈正相关,导 尿管留置1天,泌尿系统感染为1%;留置2天,感染率为5
%;大于14天的长期留置患者感染率为100%。
• 护士应做到应每天评估患者拔管指征,结合患者病情,一 旦不需要留置尿管应及早拔除,减少发生CAUTI的风险。
•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AUTI工作手册报告导尿管相关
尿路感染引均住院天数,增加住院费 用,加重了社会和家庭的经济负担。
影响因素
系统 护士
患者
医院、工 具和环境
患者层面
患者罹患镰状细胞血
症或免疫系统疾病、 • 女性患者由于生理
• 但这些因素往往是无法通过护理的方法得以解决(除尿管
堵塞外),因此,我们所能做的就是通过各种手段使尿管 气囊均匀覆盖膀胱颈处,使之与尿道内口嵌合良好,有效 避免漏尿发生。
折刀型、完全偏心形
部分偏心形、中心形
• 16号气囊尿管注入15 ml液体时呈部分偏心形
• 注入20ml时呈中心形
• 注入30ml及更多的无菌生理盐水时,气囊只是长度、直径 和重量增加,体积变大 • 16号气囊尿管气囊最佳注入量为15~20 ml • 18号、20号气囊尿管最佳注入量为20ml[4]。
• 吉亚玲[22]选取神经外科162 例需住院且留置尿管( 采用的 是硅胶管导尿管) 1 个月的脑外伤患者,将其随机分两组, 对照组88 例,持续留置尿管时间为2 周,实验组74 例, 持续留置尿管时间为4 周。
• 尿量、膀胱冲洗次数
集尿袋
普通集尿袋
抗反流引流袋
抗反流装置瓣膜向下开放,使引流 的尿液仅能正向流动[23] 教科书[17]上规定 普通集尿袋每日更换一次
可抽出囊内盐水4 ml,使气囊的张力降低, 气囊上浮力减小, 同 时向外轻拉导尿管, 使气囊与尿道内口接触面增大, 紧密度增加
周玉甩[10]对气囊导尿管气囊注水量与溢尿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 认 为气囊内注入液体过多反而易引起渗尿, 建议渗尿发生后, 从囊内抽 出3-4 ml 液体。
气囊内注入液体密度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
前言
导尿术临床上最基本的操作,被广泛应 用于排尿困难、麻醉、尿失禁以及引流尿 液中。留置尿管是临床上会阴部伤口保持 清洁干燥、监测患者病情的主要护理方法。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Catheter Associate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CAUTI)指患者留置 导尿管后,或者拔除导尿管48小时内发生 的泌尿系统感染。
导尿管的固定
• 气囊导尿管在离尿管头约3 ~ 4cm 处有一气囊,只要注入
一定量的液体,气囊随即膨大成球状,开口处的活瓣就自 动关闭,起到固定尿管和防止尿液外流的作用。 • 对于注射用灭菌用水充盈气囊,教科书中未给出明确充盈 体积,只规定按照导尿包固定气囊容积注入等量液体。
气囊注水量
• 留置尿管过程中尿液外溢与尿管引流通畅与否、膀胱功能、 角色转换是否到位、尿道括约肌松弛及是否伴有各种合并 症等因素均有关系。
国内外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指南5部 • 其中1部由我国制定,是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 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 行)》 • 其余4部均由国外制定
• 国外指南均为循证指南
• 我国指南中未提及推荐的 指南形成方法,也未交待 具体证据来源
5部南在制定过程中均未收集患者代表的观点及目标 人群的试用情况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护理的研究
• 严格把握留置导尿操作指征 • 不同材料导尿管的选择 • 导尿管的插入技术 • 导尿管的固定 • 抗生素的使用 • 尿道口护理
• 集尿袋更换
• 膀胱冲洗 • 拔除导尿管前是否夹闭导尿管
严格把握留置导尿操作指征
• 国外临床实践指南《成人导尿 管相关尿路感染的诊断、预防 和治疗》中明确提出,留置尿 管应有明确的指征,例如留置 尿管应作为尿失禁最后一步的 处理方式,即在其他措施(物 理疗法、药物疗法等)无效的 情况下,或者患者要求留置导 尿管。 • 在我国,临床对于留置尿管的 指征的把握还很不足,甚至有 相当部分医务人员认为给予留 置尿管方便准确记录、保持局 部皮肤干燥、避免压疮等方便 护理工作,也有认为留置尿管 是病情所需,无需重点考虑是 否留置尿管的必要性。
胡萍[6]研究气囊注水量10mL 再加注5mL 空气时,气囊为中心形或部分偏心形
注入空气游离于气囊上面, 注入大部分的水在气囊下面, 能产生一定重力作用, 使尿管接近或完全位于气囊中心, 且受力均匀,能均匀覆盖膀胱颈 处,与尿道内口嵌合好。 气囊注入液量越多,固定时间越长, 气囊回缩就越差, 实践证明,向气囊注入0.9%氯化钠 +空气,可有效避免橡皮屑堵塞气 囊通道口,防止回抽液体受阻而发 生拔管困难。
结构特点,较男性 更易感染CAUTI、 其他感染性疾病、尿 路感染病史、膀胱排 空障碍、大便失禁
患者年龄大于50岁
上者
护士层面
• 护士接触导尿管前未洗手、 • 不恰当或粗暴的导尿管插入技术操作、 • 未严格把握指征导致的不恰当的使用、
• 破坏了集尿系统的密闭性、
• 引流袋的排放口污染、 • 导尿管未妥善固定到身体上、 • 没有继续使用必要性而继续留置导尿管
尿道口护理
徐波[12]等对比清洁水和洗必 泰每日2次用于擦洗留置尿 管患者尿道口 结果显示对尿路感染影响不 显著,用清洁水擦拭不会增 加尿路感染机会
Classen[13]采用随机对照试验 结果显示,383例接受抗生素 清洁水擦拭不会增加尿路感染机会 比较了用抗生素清洁尿道口和 尿护患者的CAUTI感染率为 每天沐浴时清洗尿道口对于 6.8%,而每天正常沐浴组为 抗生素擦拭尿道口并不能够达到预 CAUTI的作用 CAUTI发生率的影响 10.1%,两者无统计学差异 马池芬[14]等对留置导尿管期间 使用非消毒液进行导尿管护理 与消毒液对患者进行短期护理 相比
• 我院使用湛江事达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使用无菌导 尿包内仅配备10mL 无菌生理盐水,因此导尿时加注入 5mL 空气无需再另备无菌生理盐水可节约支出,提高工作
效率。
发生漏尿后气囊注水量
方仕婷[9]等过观察发现, 发生渗尿的患者尿道比较松弛, 当 气囊注生理盐水10 ml 后, 气囊在膀胱内上浮, 与尿道内口 接触面减小, 尿液易顺着导尿管流出
症状及危害
• 泌尿系统症状 • 下尿路感染 • 上尿路感染 • 尿路感染严重者甚至可并发肾乳头坏死、肾周围肿、肾结
石、尿路梗阻或革兰阴性菌败血症而危及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