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导材料具有的高载流能力和低能耗特性,使其可广泛用于能源、
交通、医疗、重大科技工程和现代国防等领域。
超导技术是具有巨大
发展潜力的高技术。
以铌钛和铌三锡为主的实用低温超导体的研究和
开发起始于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开始广泛用于磁体技术。
目前已在两方面形成了较大规模的应用。
一是重大科技工程方面,主要是高
能物理研究所需的大型粒子加速器,如正在欧洲建造的周长为27km的
大型质子碰撞机LHC,以及热核聚变反应装置,如ITER和LHD等;二是在医疗诊断方面正在广泛应用的核磁共振成像系统MRI和具有较高科学
与应用价值的核磁共振谱仪NMR。
高温超导体自1986年被发现以来,在材料的各个方面,尤其是成
材技术和超导性能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与此同时,各种应用开发
研究也已广泛展开,并且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HTS材料具有较高的临界
温度(Tc)和上临界磁场(Hc2),从而使超导技术的应用在材料方面
有了更广泛的选择。
首先高温超导材料可以使超导技术在液氮温区实
现应用,高Hc2值使高温超导材料成为制造高场磁体(>20T)的理想
选择。
近年来,千米长线(带)材的成功制造,已使高温超导材料在
电力能源方面的应用成为现实。
这些应用包括:磁体、输电电缆、电
动机、发电机、变压器、故障电流限制器等。
用高温超导材料制成的
不同量级(1~20kA)的电流引线已于90年代初实现商品化,并广泛应
用于各种超导磁体系统,使得低温超导磁体可由G-M致冷机冷却,无
需液氦,实现了超导磁体可长时间稳定运行的目标。
从目前的发展现
状和趋势,可以清楚地预见,在今后20年内,高温超导技术将在广泛
的领域走向实用化和商品化。
目前已发现的高温超导材料都属于氧化物陶瓷材料,不易加工成
材。
同时,很强的各异性和极短的相干长度使得高临界电流密度(
Jc)只能在使晶体高度取向的情况下才能实现。
在众多的高温超导材
料中,铋锶钙铜氧体系和钇钡铜氧体系最具有实用价值,所以线(带)
材的研究开发主要集中在这两类超导体。
超导体的实际应用除了需要
高Jc之外,还需要材料有相当的长度(>1km)和良好的机械性能及热
稳定性。
所以同金属材料复合是必由之路。
银(银)及其合金由于其
良好的稳定性和塑性,成为合适的高温超导线材基体材料。
经过十余
年的研究和开发,高温超导线(带)材已取得重大进展。
铋-2223线(带)材铋-2223超导体具有较高的超导转变温度(Tc~110K)和上临界磁场(Hc2,0~100T)。
特别是其层状的晶体
结构导致的片状晶体很容易在应力的作用下沿铜-氧面方向滑移。
所
以,利用把铋-2223先驱粉装入银管加工的方法(PIT法),经过拉拔
和轧制加工,就能得到很好的织构。
另外,在铋-2223相成相热处理
时,伴随产生的微量液相能够很好地弥合冷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微裂纹,
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弱连接的影响。
正由于这两个基本特性,使
人们通过控制先驱粉末、加工工艺及热处理技术,成功地制备出了高
Jc(>104A/cm2,77K)长带。
目前世界上已有多家公司在开发和生产铋-2223带材。
处于前列
水平的公司主要是美国的ASC,欧洲的NST和日本的住友等公司。
它们均能够生产单根长度大于1000米的线(带)材,其Jc值大于2×104A/cm2(77K)。
在性能水平上已能满足在电工能源应用方面的要求。
我
国在铋-2223线(带)材的研发方面最近取得重要进展,西北有色院
成功地制备出了200米长带,其临界电流密度超过30安培,达到国际上长带的先进水平。
做为实用超导带材,200米的长带可满足磁体、电缆、电机、变压器及故障限流器等应用。
因此,200米长带的研制成功标志
着我国已掌握了制造高温超导长带的关键技术,为高温超导材料的实
用化打下了很好的
院电工所等单位共同承担的国家863超导攻关项目“高温超导输电
电缆”已取得重要进展。
经过科技人员的艰苦努力,先后克服了超导
带材的先驱粉、加工及热处理和输电电缆的终端、制冷及绝缘等一系
列关键技术难题,采用铋系带材成功地研制出长6米、临界传输电流达2400安培的超导输电电缆。
从总体来看,铋-2223线材在电工领域应
用项目带动下,正朝着提高性能、扩大规模和降低成本方面发展。
今
后的基础研究将重点放在铋-2223成相机理和磁通钉扎两个方面。
同时,围绕着工程应用,将需要进一步提高线材的机械强度和降低交流
损耗。
钇钡铜氧涂层导体钇钡铜氧超导体在液氮温区(77k)具有较高不
可逆场和载流能力。
从本征特性来看,是在液氮温区实现强电应用的
理想材料。
遗憾的是,人们不能用传统的PIT法制备高Jc钇钡铜氧线材。
但研究发现了利用离子束辅助沉积方法,在双轴织构基带上成功地制
备出了钇钡铜氧涂层导体,其在液氮温区的性能优于低温超导铌钛和
铌三锡在4.2K的性能。
目前短样Jc超过2×106A/cm2。
所以近年来美国、欧洲和日本等投入了很大的人力和物力从事钇钡铜氧涂层导体的
研究和开发。
这种导体一般是由金属基带、阻隔层、超导层和保护层
等组成的多层复合结构。
已有多种物理和化学的沉积方法,如磁控溅
射、脉冲激光沉积、化学气相沉积、液相外延和金属有机物沉积等,
被成功地用来在金属基带上制备高Jc钇钡铜氧层,但用这种方法制备
的涂层导体的长度目前不超过10米。
根据目前高温超导线材的发展状况,人们把已开始实现商品化的
铋系线(带)材称为第一代导体,而把将来可能实现商品化生产的钇
钡铜氧涂层导体称为第二代导体。
对于第一代导体的实际应用,从技
术上已不存在本质的障碍。
但高温超导线材的成本将是制约大规模应
用的主要障碍。
提高高温超导材料的性能和降低成本将是今后的重要课题。
从应
用角度而言,超导线材的成本是以每千安米的价格来计算的。
所以除
了降低原材料和加工成本外,提高线材的载流能力将会使成本大幅度
降低。
多数高温超导应用项目需要线材的性能-价格在10美元/kA·
m左右,因这一价格相当于铜导体实际应用的性能价格。
在1999年,铋-2223带材的价格已由1998年以前的1000美元/kA·m降到300美元,预计在5年内成本可降到50美元。
高温超导线(带)材的应用开发主要是利用第一代导体铋-
2223和铋-2212,应用开发的项目主要是磁体、电缆、电动机、发电机、变压器和故障电流限制器等电工能源方面的应用。
这些应用项目都起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
随着线材性能的提高和规模化生产,近年各项应用均取得了可喜的进展,所制做的多种原型机已基本接近实用要求。
人们预计,在今后5~10年间,这些高温超导产品可能会先后实现商品化。
令人振奋的是,2000年12月新型高温超导体二硼化镁(属金属间化合物,Tc~40k)的发现,又掀起了新一轮的高温超导热,现在全世界许多超导研究组都在日以继夜地研究开发,我国几个主要超导材料研究单位都已研制出单相的二硼化镁超导体,正在对其特性进行深入的研究,线材的研究开发也在同步进行,并已取得初步成果。
与氧化物高温超导体相比较,二硼化镁具有结构简单,稳定性好,易于生产等特点,更重要的是它具有很高的临界电流密度(Jc>105A/cm2),其性能价格比被认为优于铌钛超导体,能够用致冷机在20k实现应用,无需液氮。
预计二硼化镁超导体很快达到实用化水平,预示着又一个超导材料的崭新时代可能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