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肌力训练---复件PPT课件

肌力训练---复件PPT课件

42
• (8)训练的模式:模式可为静态、动态、
向心性、离心性。
• (9)训练的运动范围:包括短弧活动范
围和全关节活动范围。前者在一些手术后 全关节活动范围运动禁忌或关节活动范围 内的一部分运动产生疼痛时应用,或者特 定的角度运动诱发疼痛
43
• (10)开链或闭链运动的选择:在患者
尚不能进行功能性承重活动(行走、爬楼、 跳跃、俯卧撑等)时,宜选用开运动链练 习;可进行这些功能性承重活动时则选用 闭运动链练习
• 3、促进神经系统损伤后的肌力恢复
15
• 4、增强躯干和腹背肌力平衡,改善脊柱排 列和应力分布,增加脊柱稳定性,防治脊 柱疾病;
• 5、调整肌力平衡,对脊柱侧弯、平足等骨 关节畸形起矫治作用;
16
• 6、改善原动肌与拮抗肌之间的平衡,以促 进关节的动态稳定性,防止负重关节的退 行性改变;
• 7、增强腹肌和盆底肌训练对防治内脏下垂、 改善呼吸及消化功能有一定意义。
39
• 2、主要训练参数: • (1)训练的强度:依练习的目的、损伤
恢复阶段及患者的身体状况而定。一般分 为亚极量和极量,前者在增加耐力和软组 织愈合早期使用,后者在康复后期使用
• (2)训练的负荷量:一般以最大负荷量
进行,重复10次,即10RM,
40
• (3)训练的重复次数:增强肌力为主时,
重复次数应大于5—6次,小于15—16次; 以轻阻力改善耐力时,则可安排3—5组, 共40—50次。
肌力训练
1
2
内容简介
• 概述(骨骼肌运动生理) • 增强肌力的练习 • 肌力训练基本方法的选择 • 常用抗阻肌力训练方法 • 肌肉耐力的训练
3
§1 概述
4
一、骨骼肌的结构和生理
(一)结构和功能 • 1、骨骼肌形态 图1 • 2、肌纤维类型 • 3、运动单位 • 4、肌肉初长度—张力关系 图2 • 5、收缩速度—张力关系 图3
5
6
7
8
(二)肌力 • 1、绝对肌力 • 2、肌肉耐力
9
• (三)肌肉作用特征 • 1、肌肉功能分类 • 2、肌肉的协作
10
• (四)运动和失用对肌肉的影响 • 1、运动对肌肉的影响 • 2、失用对肌肉的影响
11
二、肌力训练的机制
• 1、运动时和运动后肌肉的即时变化 • 2、超量恢复规律★★ • 3、肌力练习时主观用力程度与练习效
部位疼痛、造成肌肉震颤、发生替代运动 时,应改变施阻部位或降低阻力
34
• 提供简单、同步、有鼓励性的语言口令 • 一组运动的重复次数为8—10次 • 重复组别为3—4组
35
(三)注意事项
• 练习中不应憋气,对有心血管问题的高危 患者要加强预防
• 对有一些特殊的神经肌肉失能疾病和心肺 失能疾病要尤为注意运动量
握肌力训练的主要作用及原则 • 掌握肌力训练的类型
22
§2 肌力训练基本方 法的选择
23
肌力为0级时
• 电刺激 • 传递神经冲动的练习 • 被动活动
24
肌力为1-2级时
• 电刺激仍可使用 • 肌电生物反馈疗法 • 助力运动
25
肌力为2级时
• 免负荷运动,即减重状态下的主动运 动
17
四、肌力训练的原则★
• 1、施加适当阻力 • 2、超常负荷 • 3、反复训练 • 4、适度疲劳 • 5、选择适当运动强度
18
五、肌力训练的分类
• 1、目的分类:增强肌力的训练 增强耐力的训练
19
• 2、阻力分类:徒手抗阻训练 器械抗阻训练
20
• 3、根据训练时肌肉收缩的形式分类: • (1)等长训练 • (2)等张训练 • (3)等速训练
• (4)训练的组数:练习组数*每组重复
次数为总重复次数。增加肌力可采用的方 法为6次/组*3组、12次/组*2组、3次/组*6组。
41
• (5)训练的频度:隔日或4—5次/周。
• (6)训练的疗程:增强肌力为目的时至
少持续6周以上。
• (7)训练的速度:自由重量或重量—滑
轮系统抗阻练习时,宜采用低速,以利于 安全。此外,低速运动利于运动单位的募 集。
果的关系
12
示意图:
超量恢复
_
/\
_


/ \_ 恢复
原有水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锻炼后降低 /
\/



虚线力量水平\

\/

13
14
三、肌力训练的主要作用★
• 1、防治废用性肌萎缩,特别是机体制动后 的肌萎缩
• 2、防治因肢体创伤、炎症时疼痛所致的肌 萎缩。
• 练习中应有3—4min的休息恢复期 • 注意避免过度训练现象 • 注意操作方法,避免代偿动作
36
二、机械抗阻训练
• 适应证及禁忌证 • 基本操作 • 注意事项
37
(一)适应证与禁忌证
• 同徒手抗阻练习
38
(二)基本操作
• 1、训练装置:包括自由重量、弹性抗阻
装置、滑轮系统、等张力矩臂装置、可变 阻力装置、功率车、抗阻交互训练装置、 闭链运动抗阻装置等
44
(三)注意事项
• 同徒手抗阻训练 • 此外,应对骨质疏松患者的抗阻训练
进行改良,并应避免训练导致急性肌 痛和延缓性疼痛等肌肉疼痛
45
三、等张训练
• 等张训练在肌力增强训练中应用较多。
46
(一)适应证与禁忌证
• 适应证

• 禁忌证
适于发展动态肌力、耐力和效 同徒手抗阻训练
47
(二)基本操作
• 1、仪器设备:自由重量(如哑铃、沙袋、
实心球)、弹性阻力装置、滑轮系统、等 张力矩臂组件(如股四头肌训练器等)、 可变阻力装置、功率自行车、组合训练器 等
疼痛 心血管疾病 骨折未愈合
32
(二)基本操作★
• 1、训练前
• 评估关节活动度及肌力 • 将患者置于适合练习的舒适体位 • 向患者演示所需的运动 • 告诉患者用最大努力但必需无痛地完成练
习,并且不要憋气
33
• 2、训练中
• 阻力置于肢体的远端 • 尽量固定好邻近关节,特别是近端关节,
避免产生替代运动。 • 选择合适的阻力 • 患者不能进行全关节活动范围运动、施阻
26
肌力为3级时
• 主动运动
27
肌力达4级时
• 抗阻运动
28
小结
• 重点掌握肌力训练基本方法的选择
29
§3 临床常用抗阻 肌力训练方法
30
一、徒手抗阻练习
• 适应证及禁忌证 • 基本操作 • 注意事项
31
(一)适应证和禁忌症
• 适应证 肌力3级以上患者可因此增加肌
力、耐力和效率
• 禁忌证 炎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