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性坏疽的护理
一、护理评估
1、神志、面容、表情、营养状况和精神变化。
2、监测生命体征,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尿量。
3、皮肤颜色、温度、软组织肿胀程度、肌肉坏死情况。
4、分泌物的性质、气味、渗液量。
二、护理措施
1、术前护理:
(1)骨科手术前准备。
(2)完善术前辅助检查。
(3)训练床上使用便器。
(4)指导患者有效咳嗽、戒烟。
(5)备皮。
2、术后护理:
(1)同骨科术后护理。
(2)设置独立的隔离区,并专人护理。
严禁探视,防止交叉感染,隔离区每日用消毒液擦拭,并用紫外线消毒,每日 2 次,每次30 分钟。
(3)监测生命体征,体温高达40℃,及时给予物理降温。
(4)准确记录 24 小时尿量,如尿量减少,警惕肾功能衰竭。
(5)观察切口情况,切口敞开,用 3%双氧水或 1/5000 高锰酸钾溶液持续冲洗。
(6)给予高热量、高蛋白、丰富维生素饮食。
鼓励患者大量饮水,使尿量≥3000 毫升/天,以利于毒素排除。
不能进食者,遵医嘱鼻饲流质或静脉补充营养。
(7)心理护理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防止焦虑悲观心理。
(8)健康教育下肢截肢患者抬高患肢不可超过 2 天,及时使残肢维持在伸展位或固定于功能位。
膝下截肢后,患者躺、坐时不要让残肢垂下床缘,长时间处于屈膝卧位。
膝上截肢术后不要将枕头放在两腿之间,更不要把残肢搁在拐杖的手柄上。
病情稳定后及早开始残肢的功能锻炼。
鼓励患者勤翻身,每日俯卧 2 次以上,每次30 分钟以上,俯卧时在腹部及大腿下放一枕,嘱患者用力下压软枕,以增强残肢伸肌张力。
并可在两腿间放置一软枕,残肢向内挤压,以增强内收肌肌力,防止外展挛缩。
三、健康指导要点
1、观察切口情况。
2、给予高热量、高蛋白、丰富维生素饮食。
3、加强截肢后的功能锻炼。
四、注意事项
1、加强消毒隔离。
2、警惕感染性休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