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潘建基-中国鼻咽癌分期2017版-解读
潘建基-中国鼻咽癌分期2017版-解读
以外的咀嚼肌间隙、颅内(海 绵窦、脑膜等)
➢ AJCC/UICC 8th/Chinese Staging 2017 edition
Tx 原发肿瘤无法评估
T0 未发现肿瘤,但有EBV阳性且 有颈转移淋巴结
T1 局限于鼻咽腔内、口咽/鼻腔, 无咽旁间隙侵犯
T2 咽旁间隙和(或)邻近软组织 侵犯(翼内、外肌、椎前肌)
91.8
82.6
84.7
香港 2014 444
85.6
82.6
79.8
四川 77.1
台湾 2014 504
88.7
85.6
78.3
福建 2015 1241
92.9
82.6
81.1
浙江 2015 720
93.6
87.2
86.1
上海 2015 869
89.7
85.6
84.0
的预后作用存在争议 ➢ 椎前肌侵犯的作用不明 ➢ 以影像解剖学颈部淋巴分区
替代锁骨上窝的可能性 ➢ 简化标准,取消不确定的亚
组
鼻咽癌AJCC/UICC 8th/ Chinese Staging 2017 edition主要更新
➢ 鼻咽癌2008分期
T1 局限于鼻咽腔内 T2 侵犯鼻腔、口咽、咽旁间隙 T3 侵犯颅底、翼内肌 T4 颅神经、鼻旁窦、翼外肌及
NPC Staging UICC/AJCC 8th Edition/Chinese 2017 Edition
2017中国鼻咽癌临床分期修订研讨工作会议
中国鼻咽癌临床分期工作委员会委员及专家
(按姓氏笔画为序排列)
➢ 中国鼻咽癌临床分期工作委员会委员: 顾问:徐国镇(1);主任:卢泰祥(2)、潘建基(3) 副主任:郎锦义(4)、胡超苏(5)、高黎(1) 委员:王仁生(6)、朱小东(7)、李金高(8)、何侠(9)、陈晓钟 (10)、陈韵彬(3)、林少民(11)、金风(12)、胡德胜(13)、 席许平(14);秘书:林少俊(3)、易俊林(1)、赵充(2)
后作用存在争议 ➢ 椎前肌侵犯的作用不明 ➢ 以影像解剖学颈部淋巴分区替代
锁骨上窝的可能性 ➢ 简化标准,取消不确定的亚组
口咽/鼻腔
Liu MZ,Ma J. IJRBP
2008, 70(4):1115-1123.
6 th
7 th
实际上T2a的病人仅占4.3%,IIA期占0.5%
Liu MZ…Ma J. IJRBP 2008, 70(4):1115 Lee AW, Clinical oncology 2004, 16(4):269
N2 颈部:双侧、最大直径 ≤6cm,环状软骨下缘以上区域 淋巴结转移
N3 最大直径>6cm或环状软骨下 缘以下区域淋巴结转移
鼻咽癌AJCC/UICC 8th/ Chinese Staging 2017 edition主要更新
➢ 鼻咽癌2008分期
I:T1N0M0 II: T1N1M0,T2N0-1M0 III: T1-2N2M0,T3N0-2M0 IVA: T1-3N3M0,T4N0-3M0 IVB: any T, any N M1
分期手段
➢ 全面的临床病史询问、体检和鼻咽镜检查 ➢ MRI检查已被确立为鼻咽癌T、N分期的首要影像检查
手段和诊断依据,MRI检查确立为鼻咽癌T、N分期的 首要手段和依据,MRI扫描检查规范参照《2008中国 鼻咽癌分期》。 ➢ CT检查做为诊断肿瘤侵犯颅底骨质结构的重要补充手 段。 ➢ 评估远处转移的常规检查手段:肺部CT、腹腔超声/ (MRI/CT)、骨ECT。
中国鼻咽癌分期2017版
图2 中国鼻咽癌分期2017版分期示意图 2A:鼻咽层面轴位图像、2B:口咽层面轴位图像、2C:颅底 层面轴位图像、2D:海绵窦层面轴位图像、2E:正中矢状位图像、2F:冠状位图像。绿线T1期:肿瘤 局限于鼻咽腔、或累及鼻腔和/或口咽;蓝线T2期:肿瘤突破咽颅底筋膜侵犯咽旁间隙、椎前肌、翼内 外肌未超过翼外肌外侧缘、颈动脉间隙等结构;黄线T3期:肿瘤累及颅底骨质、翼状结构、颈椎、鼻旁 窦等结构;红线T4期:肿瘤广泛软组织侵犯即超过翼外肌外侧缘累及翼外肌前间隙、颞肌、咬肌或腮腺 等结构,或侵犯下咽、眼眶、颅神经、颅内等结构;2E和2F:白色虚线代表环状软骨下缘平面相当于 C6下缘水平,为上、下颈区域淋巴结的分界线;2G:颈淋巴结分区示意图,红线代表上、下颈区域的 分界线,即位于环状软骨下缘平面
the 8th Edition of AJCC/UICC Staging System for NPC in the Era of IMRT
鼻咽癌AJCC/UICC 8th/ Chinese Staging 2017 edition主要更新
中国鼻咽癌分期2017版
鼻咽癌AJCC/UICC 8th/ Chinese Staging 2017 edition主要更新
Junlin Yi, Xiaodong Huang, Li Gao, et al, Radiation Oncology 2014, 9:56. Xueming Sun, Shengfa Su, et Radiotherapy and Oncology 110 (2014) 398–403. Ng WT, Lee MC, Oral Oncol. 2014 May;50(5):506-12. Weidong Wang, Mei Feng,,Bio Med Research International.2014.
T3 骨结构和颈椎、翼状结构,和/ 或鼻旁窦
T4 颅内、颅神经、下咽、眼眶、 腮腺受累,和/或有超过翼外肌的 外侧缘的广泛软组织侵犯
鼻咽癌AJCC/UICC 8th/ Chinese Staging 2017 edition主要更新
➢ 鼻咽癌2008分期
N0 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N1a 咽后淋巴结转移; N1b 单侧Ⅰb、Ⅱ、Ⅲ、Ⅴa区淋
➢ 目的:使中国鼻咽癌分期与UICC/AJCC分期融为一体,利于分期 标准统一和国内外交流。
NPC Staging UICC/AICC 8th Edition/Chinese 2017 Edition
汇报提纲
➢ 新分期修订背景 ➢ 分期手段 ➢ 新分期修订标准中主要更新内容及循证证据 ➢ 新版鼻咽癌分期问题与不足
巴结转移且直径≤3cm;
N2 双侧Ⅰb、Ⅱ、Ⅲ、Ⅴa区淋 巴结转移,或直径>3cm,或淋 巴结包膜外侵犯;
N3 Ⅳ、Ⅴb区淋巴结转移
➢ AJCC/UICC 8th/Chinese Staging 2017 edition
Nx 无法评估区域淋巴结
N0 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N1 咽后淋巴结(不论侧数), 和(或)颈部:单侧、最大直径 ≤6cm,环状软骨下缘以上区域 淋巴结转移
2017中国鼻咽癌临床分期修订研讨工作会议
➢ 中国鼻咽癌临床分期工作委员会:2007年10月20日在福建武夷山 成立并启动鼻咽癌临床分期修订工作。2008年12月26日在广州委 员们修订了鼻咽癌’92分期,推出了“鼻咽癌2008分期”。
➢ 2017年7月1日,在中国鼻咽癌临床分期工作委员会的组织下,来 自国内从事鼻咽癌临床诊治的癌症中心的专家们齐聚于福建南平。
汇报提纲
➢ 分期修订背景 ➢ 分期手段 ➢ 新分期修订标准中主要更新内容及其循证证据 ➢ 新版鼻咽癌分期问题与不足
鼻咽癌新分期修订标准中主要更新内容
中国分期2017版 ➢ 口咽/鼻腔 ➢ 鼻旁窦 ➢ 咽后淋巴结 ➢ 颈部淋巴结最大径 ➢ 淋巴结包膜外侵犯
UICC/AJCC第八版: ➢ 咀嚼肌间隙(翼内/外肌)
1.Ng SH...Hsu CL. Eur J Nucl Med Imaging 2009,36(1):12-22. 2.Lee SW...Kim JH. Radiother Oncol 2008,87(2):211-6. 3.Liu WS...Lee JK. 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 2012,8(2):561-6.
口咽/鼻腔
IMRT时代,T1-T3病人的局 控得到很大的提高
Hong M...Fang Q. 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 1994,30(5):1037.
中国IMRT治疗鼻咽癌的远期疗效
单位 Time Cases LRFS(%) DMFS(%) 5y-OS(%)
北京 2014 333
87.0
79.4
83.3
广州 2014 868
中国鼻咽癌新分期2017版
(修订解读)
潘建基 福建省肿瘤医院
提纲
➢ 新分期修订背景 ➢ 分期手段 ➢ 新分期修订标准中主要更新内容及循证证据 ➢ 新版鼻咽癌分期问题与不足
鼻咽癌分期的历史
➢临床分期的目的
指导治疗 预测预后 评价疗效 学术交流
鼻咽癌分期的演变
➢ 基于对疾病的认识,诊断和分期评估技术的进步 ➢ 随着疾病预后的改善,治疗方法与技术的进步 ➢ 鼻咽癌5年生存率由15-25%[1]逐步提高到如今的80%左右 ➢ 鼻咽癌分期经历了从经验到依赖循证医学的演变
鼻咽癌分期的历史
➢ 国内分期历史
➢ 国外分期历史
1959天津 1965上海 1979长沙 1992福州 2008分期 2017版新分期
1962UICC(第1版) 1992UICC/AJCC(第4版) 1997UICC/AJCC(第5版) 2002UICC/AJCC(第6版) 2010UICC/AJCC(第7版) 2017UICC/AJCC(第8版)
鼻咽癌AJCC/UICC 8th/ Chinese Staging 2017 edition主要更新
2008中国鼻咽癌分期
新分期修订标准中更新内容的循证证据
中国分期2017版: ➢ 口咽/鼻腔 ➢ 鼻旁窦 ➢ 咽后淋巴结 ➢ 颈部淋巴结最大径 ➢ 淋巴结包膜外侵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