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双峰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入学考试试题(含解析)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S-32 Cl-35.5 Fe-56 Cu-64 Cr-52第Ⅰ卷(选择题,共54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风力、化石燃料、天然铀矿都是一次能源B. 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都是吸热反应C. 断开1molC-H键要放出一定的能量D. 燃煤发电是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答案】A 【解析】【详解】A. 指从自然界取得未经改变或转变而直接利用的能源,风力、化石燃料、天然铀矿都是一次能源,A项正确;B. 吸热反应是指生成物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的总能量,反应需要吸收能量,与外界条件无关,B项错误;C. 断开1molC-H键要吸收一定的能量,C项错误;D. 燃煤发电是将化学能化学能到内能,内能到机械能,机械能再到电能,不是直接转化为电能的,D项错误;答案选A。
2.①②③④四种金属片两两相连浸入稀硫酸中都可组成原电池.①②相连时,外电路电流从②流向①;①③相连时,③为正极;②④相连时,②上有气泡逸出;③④相连时,③的质量减少.据此判断这四种金属活泼性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 ①③②④B. ①③④②C. ③④②①D. ③①②④【答案】B【解析】【分析】组成原电池时,负极金属较为活泼,可根据电子、电流的流向以及反应时正负极的变化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则可判断金属的活泼性强弱。
【详解】组成原电池时,负极金属较为活泼,①②相连时,外电路电流从②流向①,说明①为负极,活泼性①>②;①③相连时,③为正极,活泼性①>③;②④相连时,②上有气泡逸出,应为原电池的正极,活泼性④>②;③④相连时,③的质量减少,③为负极,活泼性③>④;综上分析可知活泼性:①>③>④>②;故选B。
3.短周期元素X、Y、Z、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下图所示,其中W原子的质子数是其最外层电子数的三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原子半径:W>Z>Y>XB.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X>W>ZC. 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Y>X>W>ZD. 元素X、Z、W的最高化合价分别与其主族序数相等【答案】A【解析】【详解】A、同一周期的元素,原子序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小,不同周期的元素,原子核外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就越大,所以原子半径大小关系是:Z>W>X>Y,故A错误;B、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X>W >Z,所以它们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X>W>Z,故B正确;C、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相应的氢化物的稳定性就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Y>X>W>Z,所以元素的氢化物的稳定性:Y>X>W>Z,故C正确;D、主族元素除了O和F之外,最高化合价等于主族序数,所以X、Z、W的最高化合价分别与其主族序数相等,故D正确;故选A。
4.向四个体积相同的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一定量的SO2和O2,开始反应时,按反应速率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甲:500℃,10molSO2和5molO2反应乙:500℃,V2O5作催化剂,10molSO2和5molO2反应丙:450℃,8molSO2和5molO2反应丁:500℃,8molSO2和5molO2反应A. 甲、乙、丙、丁B. 乙、甲、丙、丁C. 乙、甲、丁、丙D. 丁、丙、乙、甲【答案】C【解析】【详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温度、浓度、压强、催化剂等,温度越高、浓度越大、压强越大、加入催化剂,则反应速率越大。
容器恒容,甲与乙的温度相同,反应物的物质的量相同,即反应物浓度相同,但乙加催化剂,所以乙的反应速率比甲的快;甲与丁的温度相同,但丁的反应物的物质的量小,即丁的浓度小,所以甲的反应速率比丁快;丙与丁的物质的量相同,即浓度相同,但丙的温度低,所以丁的反应速率比丙快;综上所述,按反应速率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乙、甲、丁、丙。
答案为C。
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形成离子键的阴阳离子间只存在静电吸引力B. HF、HCl、HBr、HI的热稳定性和还原性均依次减弱C. 第三周期非金属元素含氧酸的酸性从左到右依次增强D. 元素周期律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答案】D【解析】【详解】A项,形成离子键的阴、阳离子之间不但存在阴、阳离子之间的相互吸引,同样也存在着电子之间的相互排斥和原子核之间的相互排斥,故A项错误;B项,同主族元素,自上而下,元素的非金属性依次减弱,其氢化物的热稳定性依次减弱,还原性依次增强,故B项错误;C项,第三周期,自左向右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依次增强,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依次增强,但非最高价含氧酸不符合这一规律,故C项错误;D项,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导致元素性质成周期性变化,这一变化称为元素周期律,故D项正确;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D。
6.几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如表所示:根据表中信息,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相同条件下,单质与稀硫酸反应的速率快慢:R>Y>XB. 离子半径:T2->X2+C. 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Y>R>XD. 单质与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Z>T【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表中信息,Z元素的主要化合价为-2、+4、+6,所以Z是S元素;T的主要化合价为-2,则T是O元素;X、Y的主要化合价都为+2,都是第IIA族元素,X的原子半径比Y 的大,X是Mg,Y是Be元素;R的主要化合价是+3,且原子半径比X稍小,所以R是Al元素;A.Be、Mg、Al三种元素中金属性最强的是Mg,所以单质与稀硫酸反应的速率最快的是Mg(X),A错误;B.T2-与X2+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则离子半径:T2->X2+,B正确;C.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则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越强,Be、Mg、Al三种元素中金属性最强的是Mg,所以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最强的是Mg(OH)2,C错误;D.元素的非金属性T>Z,所以单质与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T>Z,D错误;答案选B。
7.在一定温度下,某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建立下列化学平衡:C(s)+H2O(g) CO(g)+H2(g)。
下列叙述中不能说明上述可逆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 )A. 体系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B. v正(CO)=v逆(H2O)C. 生成n mol CO的同时生成n mol H2D. 1 mol H—H键断裂的同时断裂2 mol H—O键【答案】C【解析】【详解】A、C(s)+H2O(g) CO(g)+H2(g)反应后气体的物质的量增大,容器中压强逐渐增大,当压强不再发生变化,说明反应到达平衡,故A不选;B、根据反应方程式可知,自始至终v正(CO)=v正(H2O),若v正(CO)=v逆(H2O),则v正(H2O)=v逆(H2O),说明反应到达平衡,故B不选;C、根据反应可知,生成n mol CO的同时一定生成n mol H2,不能说明反应到达平衡,故C 选;D、l molH-H键断裂的同时断裂2mol H-O键,断裂2mol H-O键同时生成l molH-H键,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到达平衡,故D不选;故选C。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为A,要注意反应中C为固体,不是气体。
8.被称之为“软电池”的纸质电池,采用一个薄层纸片(在其一边镀锌,而在其另一边镀二氧化锰)作为传导体。
在纸内的离子“流过”水和氧化锌组成的电解液。
电池总反应为Zn+2MnO2+H2O=ZnO+2MnO(O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该电池的正极为锌B. 该电池反应中二氧化锰起催化剂作用C. 当0.1molZn完全溶解时,转移电子个数为1.204×1024D. 电池正极反应式为2MnO2+2e-+2H2O=2MnO(OH)+2OH-【答案】D【解析】【分析】电池总反应为Zn+2MnO2+H2O=ZnO+2MnO(OH),Zn元素化合价从0升高到+2,失电子,被氧化,作负极,Mn元素化合价从+4降低到+3,得电子,被还原,作正极,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由上面的分析可知,正极为MnO2,A错误;B.MnO2中Mn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为电池的正极,作氧化剂,B错误;C.Zn元素化合价从0升高到+2,1molZn失去2mol电子,那么0.1molZn完全溶解失去0.2mol 电子,转移电子数=0.2mol×6.02×1023mol-1=1.204×1023,C错误;D.由上面的分析可知,MnO2作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结合电荷守恒、原子守恒可写出正极反应式为:2MnO2+2e-+2H2O=2MnO(OH)+2OH-,D正确。
答案选D。
9.下列措施对增大反应速率明显有效的是()A. Na与水反应时增大水的用量B. Fe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改用浓硫酸C. 在K2SO4与BaCl2两溶液反应时,加入少量氯化钠固体D. 将铝片改为铝粉,做铝与氧气反应的实验【答案】D【解析】【详解】A.水为纯液体,其浓度是个定值,改变水的量,水的浓度不变,对反应速率无影响,A错误;B.Fe和稀硫酸反应放出氢气,室温下,浓硫酸将Fe钝化,不能产生氢气,B错误;C.K2SO4与BaCl2反应的实质是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反应,加少量氯化钠固体,没有参与反应,反应速率无影响,C错误;D.将铝片改为铝粉,与O2的接触面积增大,反应速率增大,D正确。
答案选D。
【点睛】反应物为纯固体或纯液体时,加入再多,对反应速率均无影响。
10.X、Y、Z均为元素周期表中前20号元素,X a+、Y b-、Z(b+1)-简单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已知m X a+与n Y b-,得m+a=n-bB. 离子半径:Y b->Z(b+1)->X a+C. Z(b+1)-的还原性一定大于Y b-D.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 b+1Z一定大于H b Y【答案】C【解析】【分析】X a +、Y b-、Z (b +1)-简单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则Y 和Z 是位于同一周期相邻且Y 在右边的非金属元素,X 为与Y 和Z 相邻下一周期的金属元素,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 .因为m X a +与n Y b-的电子层结构相同,所以:m-a=n+b ,A 错误;B .由上面分析可知,原子序数:Z <Y <X ,层同看序数,序小半径大,所以,离子半径大小关系为:Z (b +1)- > Y b-> X a +,B 错误; C .Y 和Z 位于同一周期,Y 在右边,所以Y 的非金属性强于Z ,Y 单质的氧化性强于Z 单质, Z (b +1)-的还原性强于Y b-,C 正确;D .由C 可知,Y 的非金属性强于Z ,所以,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 b +1Z 一定小于H b Y ,D 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