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唐玄宗

唐玄宗

[11]




开疆拓土 除了对兵制进行改革之外,唐玄宗还采取了其他很多的整 军措施,如颁布了《练兵诏》,命令西北的军镇扩充军队, 加强训练。同时,任命太仆卿王毛仲为内外闲厩使,全力 负责军用马匹的供应,这使短缺的马匹及时得到了补充, 提高了战斗力。另外,为彻底解决军粮问题,玄宗又命令 扩充屯田范围,在西北和黄河以北地区大力发展屯田,增 加粮食产量。 在做好了充分准备后,唐朝逐步把营州等地收复,长城以 北的回纥等族也自动取消了独立割据的称号,重新归附唐 朝。安北都护府也恢复了,唐朝重新行使对长城以北土地 的管辖权。 西域地区政权的恢复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收复 碎叶镇,第二阶段是重新恢复了丝绸之路。唐朝的威望在 西域重新建立起来。[1
最终结局:
1、太子李亨乱中称帝,玄宗被封太上皇; 2、至德二年(757年)十二月,玄宗被迎回京 城,不问政事;受制于宦官李辅国 ,漠视于 亲子 肃宗,孤独终老。 改葬贵妃而不得; 李矫诏强迁玄宗迁居西内; 亲信遭清洗;
孤寡终老原因:
1、生活上渐渐骄奢急欲,挥霍无度; 2、拒谏饰非(先后贬韩休、张九龄),提拔重 用奸佞之臣(李林甫、王); 3、懒于朝政,将政事交给宦官处理(高力士); 4、纵情声色,追求享乐(杨贵妃); 5、为了益寿延年,崇道好仙; 6、为御外敌,臵节度使,内重外轻局面;贪求 边功,穷兵黩武,民族矛盾激化——安史之乱
本课目标:基本了解唐玄宗生平,辩 证的眼光看其历史定位; 本课重点:通过前后对比,思考为何 会有如此落差,对我们或者当今社会 有何启发
盛世景象:
政治方面:



玄宗即位后,先起用姚崇、宋璟为相,其后又用张嘉贞、 张说、李元纮、杜逻、韩休、张九龄为相。他们各有所长, 并且尽忠职守,使得朝政充满朝气。而且玄宗在此时亦能 虚怀纳谏,因此政治清明,政局稳定。 玄宗采纳张九龄的建议,制定官吏的迁调制度。选取京官 中有能之士,将其外调为都督刺史,以训练他们的处事才 能及培养行政经验。同时间,又选取都督刺史中有作为者, 将其升为京官。这样内外互调,增进了中央与地方的沟通、 了解和信任。 玄宗亦将全国分为十五道,于各道臵采访使,以监督地方 州县的官员,并考察地方官吏的政绩。而在选拔人材方面, 玄宗亦对科举制度作出改革,限制了进士科及第的人数, 以减少冗官的出现,提高官吏整体的素质。
经济方面:



为了增加国家的收入,打击强占土地、隐瞒不报的豪强, 唐玄宗发动了一场检田括户运动。当时的豪强霸占了农民 的土地之后,称为"籍外之田",他们还将逃亡的农户变成 自己的"私属",在土地和人口两方面逃避国家税收。 公元712到725年之间,唐玄宗的检田括户运动收到了实 效。他任命宇文融为全国的覆田劝农使,下设十道劝农使 和劝农判官,分派到各地去检查隐瞒的土地和包庇的农户。 然后把检查出来的土地一律没收,同时把这些土地分给农 民耕种。对于隐瞒的农户也进行登记。这样下来,一年增 加的客户钱就高达几百万之多。 通过这些有效的措施,唐玄宗使唐朝的经济又步入正轨, 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同时也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促进 了国家经济的繁荣。
外交方面:

唐玄宗时期,国力强盛,中外交往异常频繁。高丽、新罗、 百济(均在朝鲜半岛)、日本、林邑(今越南)、泥婆罗 (今尼泊尔)、骠国(今缅甸)、赤土(今泰国)、真腊 (今柬埔寨)、室利佛逝(今印尼苏门答腊)、诃陵(今印 尼爪哇)、天竺(今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狮子国 (今斯里兰卡)、大食(今阿拉伯)、波斯(今伊朗)等国 都与唐朝有广泛的经济文化交流。各国使节、贵族、商人、 学者、艺术家、僧侣、旅游者,人数众多,不断来到唐朝。 唐朝的使臣、僧侣、商人,亦不绝于途。亚非地区和唐通使 交好的国家,有70多个。唐朝有鸿胪寺接待各国使节宾客, 在各地设商馆招待外商,设互市监、市舶司掌管对外贸易。 长安、洛阳、扬州、广州、兰州、凉州、敦煌,是唐朝对外 贸易的重要城市。长安尤为著名,这里汇集了各国来宾,许 多外商在“西市”经营店铺,长期居住,国子监接受了众多外 国留学生,留居长安的“胡人”多达4000家~5000家。[18]
军事方面:



兵制改革 唐玄宗不仅对内政进行有效的治理,对于边疆也进行了有 成效的治理,将原来丢失的领地重新夺了回来。这主要是 对于兵制进行了改革。原来的府兵制由于均田制的破坏, 致使农民逃亡,影响了军队的兵源。到了唐玄宗做了皇帝 时,士兵逃跑现象极为严重,军队战斗力也很低,无法和 强悍的突厥军队抗衡。 在公元723年,即开元十一年,唐玄宗接受了宰相张说的 改革主张,建立雇佣兵。从关内招募到军士十二万人,充 当卫士,这就是"长从宿卫",也叫做"长征健儿",这次改 革是从府兵制到雇佣兵制的转变。此后经过十多年的努力, 玄宗将这种制度推广到了全国。这种制度使原来的府兵轮 番到边境守卫的做法取消,解除了各地人到边境守卫之苦。 同时,这种雇佣兵还为集中训练、提高战斗力提供了保证。
《旧唐书》“国无贤臣,圣亦难理;山有猛虎,兽不敢窥。得 人者昌,信不虚语。昔齐桓公行同禽兽,不失霸主之名;梁 武帝静比桑门,竟被台城之酷。盖得管仲则淫不害霸,任朱 异则务清净,事薰修,留连 轩后之文,舞咏伯阳之说,虽稍移于勤倦,亦未至于怠荒。 俄而朝野怨咨,政刑纰缪,何哉?用人之失也。自天宝已还, 小人道长。如山有朽坏,虽大必亏;木有蠹虫,其荣易落。 以百口百心之谗谄,蔽两目两耳之聪明,苟非铁肠石心,安 得不惑!而献可替否,靡闻姚、宋之言;妒贤害功,但有甫、 忠之奏。豪猾因兹而睥睨,明哲于是乎卷怀,故禄山之徒, 得行其伪。厉阶之作,匪降自天,谋之不臧,前功并弃。惜 哉!” 赞曰:“开元握图,永鉴前车。景气融朗,昏氛涤除。政才 勤倦,妖集廷除。先民之言,„靡不有初„。”[21]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唐宗李隆基
唐明皇即唐玄宗,名李隆基,玄宗是其庙号, 其 谥号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清朝为了避 康熙皇帝玄烨之讳,故多称唐玄宗为“唐明 皇”。 唐明皇一生活了七十八岁,他一手塑造了大唐 王朝的鼎盛时代,又亲手将其葬送。他多才多 艺,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成为千古悲剧。他英 雄一世,最终却发现一切都不在自己的掌握 中……
(2)自主评价 1、通过本课学习,你认为唐玄宗李隆基是什么 样的人? 2、“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 明得失”,通过对李隆基本人及其相关历史的 学习,你能学到什么?
三、评价
(1)历史上的评价 《剑桥中国隋唐史》:“唐代诸君主中在位期最长的玄宗帝 是一位非常能干的统治者,王朝经过了几十年的篡位、权 力衰落和政治腐败的苦难,他又使它的力量达到了新的高 峰。对生活在他退位以后苦难动荡的几十年的中国人来说, 他的执政期代表着一个已失去光辉的黄金时代,一个政绩 彪炳、安定繁荣和在国内外同样取得成就的时期。但是他 的统治以悲剧和灾难告终,这一结局主要是他自己的一些 几乎摧毁这个王朝的行动和政策所造成。对在8世纪50年 代后期撰写玄宗期历史的历史学者来说,他是一个悲剧中 的英雄,他在执政开始时政绩显赫,但后来被野心和狂妄 引入歧途,以致使帝国的行政和资源过分紧张,最后以退 出政务来结束他支离破碎的统治。但所有学者都认为,他 是一个出类拔萃的统治者,他给当时的历史留下了不可磨 灭的痕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