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唐玄宗留给后人的启示

唐玄宗留给后人的启示

唐玄宗是个毁誉交加的风流天子唐玄宗前前后后一共当了46年皇帝。

在这46年中,他前期明智,后期昏聩基本已经成为历史的共识。

唐玄宗统治中国四十多年,他的统治时期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开元时期,一共二十九年。

第二个阶段是天宝时期,一共十五年。

在开元时期,唐玄宗励精图治,形成了政治清明、物阜民殷的局面,创造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黄金时代:开元盛世。

进入天宝时期,步入晚年的唐玄宗开始懈怠朝政,把主要精力放在享乐上,而且花样百出,朝中大事基本上托付给了没有一点政治节操的宰相杨国忠,东北边事则交给了安史之乱的发动者—胡人将领安禄山。

自己一头扎进了华清宫的温柔富贵乡,与杨贵妃开始了神仙般享乐的日子。

正因为他的怠惰和昏聩,使这个声名显赫的伟大帝国遭遇了唐朝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劫难—长达八年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让唐朝像坐过山车一般,一夜之间就从高高在上的繁华鼎盛,坠入了万劫不复的无底深渊。

他自己被迫禅位,事业灰溜溜地结束,同时,爱情的悲剧也提前上演,眼睁睁地看着自己心爱的女人香消玉殒,长恨至今,悲歌绕梁。

是个极富生命力的皇帝。

唐玄宗当政四十四年,竟然不给自己提前修陵寝。

泰陵是在他逝世之后才匆匆开始修建,而且从动工到完成不足一年,所以卑小简陋至极。

之所以如此,原因在于他创造的时代是个不考虑死亡的时代,他本人是一个极富生命力的皇帝!早年,他旺盛的精力施之于政治,于是,就有了中国古代历史的巅峰—开元盛世;中年以后,当他的政治热情如潮水一般退却时,旺盛的精力则施之于情爱,于是,又有了感金石、回天地、昭白日、垂青史的爱情传奇。

他追求完美,无论是政治之道,还是儿女柔情,总要轰轰烈烈,总要发挥到极致,这才不负其才,不虚此生!在这样的追求中,只有不能自已的生命热情,哪里还有死亡的位置呢!这种气概,正是我们孜孜以求的慷慨挥洒的盛唐气象!然而,既然是一个无比鲜活的生命,那就会体现生命的自然规律。

唐玄宗会变老,会倦怠,会改变追求的目标,也会转移生活的重心。

早年,他意气风发,渴望建功立业,于是,观沧海,歌大风,能文能武;中年以后,他功成名就,渴望享受生活,于是,赏名花,对妃子,亦醉亦仙。

这样阶段性的生活安排本没有错—如果他是你我一样的普通人。

但是,他是皇帝,是专制时代的专制皇帝。

这个角色需要他用权力意志控制一切,甚至控制自身。

也许,清代的康熙皇帝做到了这一点,但是,唐玄宗做不到。

当他对情的追求胜过对道的追求时,他就由明变昏了。

随之而来的是安史之乱,马嵬泣血。

一个曾经让生命的力量臻于极致的皇帝,也最终耗尽生命,埋进泰陵的黄土。

“倚天把剑观沧海,斜插芙蓉醉瑶台”。

这样的生命比传说更美丽。

唐玄宗最为突出的才华有哪些?开元天宝年间涌现如此众多的杰出人才,开元盛世取得如此辉煌灿烂的功业,首先要归功于唐玄宗的领导才华。

他既能审时度势,又有知人之明,这是盛世出现的重要保证。

怎么叫审时度势、知人善任呢?玄宗永远知道自己要什么,也永远知道谁能帮他达到目的。

临淄王时期,他要皇位,他知道,刘幽求、王琚这样的纵横家是最好的选择。

开元初年,他要拨乱反正,让国家尽快走上正轨,这时候,他知道多谋善变的姚崇是最好的选择。

政治规模基本确立了,他要守制度,立法度,这时候,他知道,为人耿直,讲原则的宋璟是最好的选择。

再后来,国家已经安定繁荣的时候,他要文治,他知道一代文宗张说就是最好的选择。

文治过度,朝廷腐败,全社会奢靡成风,这时候,他知道,清廉简朴,刻苦自励的李元纮、杜暹就是最好的选择。

国家长期快速发展,容易让人产生自满情绪,需要牛虻刺激一下的时候,韩休、张九龄这样的直肠子就是最好的选择。

能够随时把握时代脉搏,再根据时代需要任命合格人选,这就是唐玄宗作为领袖有能耐的地方。

唐玄宗还是一位非常有艺术才华的皇帝。

中国古代从秦到清,几百个皇帝,其中当然不乏有为之士。

但是,就像毛主席在词里讲的那样:“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大多数有为的皇帝都只具备政治才华。

当然,皇帝之中也不乏才子,像南唐后主李煜填词,不是独步千古,号称“粗服乱头,不掩国色”吗?还有宋徽宗赵佶,那不是瘦金体的创始人,宫廷画家的知己,号称书画双绝吗?可是,他们治国的本领又都太差了。

谁能像唐玄宗那样又能治国,又多才多艺呢?他不仅能创造开元盛世,还能写诗、能作曲,能弹琵琶、能打羯鼓,骑马打猎,挥杆打球也不在话下。

他设立梨园,亲自“教太常乐工子弟三百人为丝竹之戏”,最终成为戏曲界遵奉的梨园鼻祖。

唐玄宗也很有思想才华。

他曾亲自为《孝经》、《老子》、《金刚经》作注。

大家知道,〈孝经〉是儒家经典,〈老子〉是道家经典,〈金刚经〉是佛教经典,儒释道三家也正是当时中国最主流的思想体系。

玄宗为什么要给这三部经典作注释?这就叫做三教并重,三教合流。

这不正是中国后期思想领域发展的主旋律嘛!能认清思想发展的脉络,本身就算是有思想啦。

正是在唐玄宗的引导和提倡之下,开元盛世才显得格外文彩焕然。

文化的保存和传播都要靠图书,据《新唐书•艺文志》记载:“藏书之盛,莫盛于开元,其著录者,五万三千九百一十五卷,而唐之学者自为之书,又二万八千四百六十九卷。

”藏书是为了保存以往的学问,但是,更重要的还是要开创未来,培养未来的学者。

怎么培养呢?办学校啊。

开元二十六年,唐玄宗下令天下州县,每乡都要设置学校一所,以教授学生。

正因为这样重视文教,当时的社会温文尔雅,蔚然成风。

按照《旧唐书•玄宗本纪》的说法,就是“垂髫之倪,皆知礼让。

”有这样风雅的皇帝,有这样风雅的社会风气,唐代人才辈出也就不足为奇了!唐玄宗打造的开元盛世之盛到底表现在哪些方面?中国古代,号称有三大盛世。

汉武盛世、开元盛世和康乾盛世。

在这三大盛世之中,开元盛世无疑是最为辉煌灿烂的一个。

在经济上,开元盛世创造了粮食储备一万万石的奇迹,男耕女织,各得其所;在政治上,开元盛世拥有姚崇、宋璟等一代贤相,他们的能力和业绩在中国历史上大名鼎鼎,远无愧于西汉的萧规曹随,近不亚于唐初的房谋杜断。

在军事上,王忠嗣、高仙芝等一批良将,在安西、北庭、河西、陇右、朔方、河东、范阳、平卢、剑南等等沿边藩镇纵横驰骋,捍卫着大唐西到葱岭,东到大海的广阔边疆。

在文化上,开元盛世更是群星璀璨,不仅拥有李白杜甫那样的天才诗人,高僧一行那样的科学奇才,还拥有司马承祯、吴筠那样的道教学者和张果老那样的道教仙家,以及由天竺僧人善无畏、金刚智和不空构成的密教三杰—当时号称开元三大士。

在外交上,政治领域的高度成熟造就了大唐开放包容的名声,使当时的唐朝获得了崇高的国际地位,成为全世界范围内当之无愧的超级大国,使首都长安成为全世界的心脏。

跟中国有朝贡关系的国家就有70多个,夸张的说法是“九天阊阖开宫阙,万国衣冠拜冕旒”。

附:形容开元盛世的典型词汇:锦天绣地、满目俊才、富裕开放、风雅和谐、典章涣然、文采风流、盛世华章、风流宏伟唐玄宗时代由盛转衰的原因是什么?唐玄宗所开创的开元天宝时代,既然是如此地富裕开放、如此地风雅和谐,为什么还会爆发安史之乱,让大唐从太平盛世,转眼就跌入了天下大乱的深渊呢?唐玄宗时代由盛转衰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社会发展造成的制度不完善。

要知道,唐玄宗时期是社会高度发展,变革特别激烈的时代,很多旧制度都失效了,替代它们的新制度正在形成之中。

但是,任何一种新制度都需要长期磨合才能成熟。

而在成熟之前,它必然存在缺陷,可能诱发危机。

就拿给唐朝酿成大祸的节度使制度来说吧。

它本来是为了解决府兵制既扰民,战斗力又差,还缺乏边防常备军的窘境而产生的,它的出现本来是好事,也解决了当时唐朝军事上的大难题。

但是,这种制度也存在着缺陷。

什么缺陷呢?它把兵权都集中到边将手里,形成了所谓内轻外重的不稳定结构。

一旦节度使的忠诚出现问题,危机也就跟着应运而生了。

换言之,这本来就是一种还不成熟的制度。

这就需要用人的智慧来驾驭,来补足了。

但是,非常遗憾的是,唐玄宗时代由盛转衰的第二个原因恰恰就是人的层面也出问题了。

唐玄宗逐渐陶醉于开元盛世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中,再也不肯克己复礼,而是变为骄奢淫逸了。

既然在精神上已经不再励精图治,那么,第三,政治上的问题也就随之出现了。

唐玄宗后期,在政治上有两大失误。

第一是任相失误。

第二就是拒绝纳谏。

我们讲过,开元年间,唐玄宗一直是根据需要随时调整宰相人选。

这些宰相,都能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也都能随时指正唐玄宗的失误,正是他们和玄宗一起缔造了辉煌灿烂的开元盛世。

但是,从开元后期开始,唐玄宗越来越懈怠朝政,也越来越喜欢柔顺能办事的李林甫了,天宝后期,竟然把国事一股脑推给了没有任何政治操守的小混混杨国忠。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唐玄宗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其实就是他自己,就是他的骄奢之心。

唐玄宗执政的46年中,他前期明智,后期昏聩基本已经成为历史的共识。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除了唐玄宗个人不能加强修养,善始善终之外,另外也有皇帝制度的责任。

我们讲过,皇帝本质上讲是没有退休制度的,只要不死,就只能一直做下去。

可是,人的精力其实恰恰和年龄成反比,当政时间越长,皇帝昏聩的可能性就越大。

大家知道,号称千古一帝的唐太宗仅仅当政23年,都出现了统治后期不如前期的问题,而唐玄宗的任期则整整是太宗的2倍。

试想,如果唐玄宗也像太宗那样只当政23年的话,谁能说他不是最伟大也最完美的皇帝呢?但是,事实上是,无论他有多年迈,多懒惰,多昏聩,他这个皇帝只能一直当下去,从年轻时候的意气风发,当到中年的志得意满,再当到老年的沉迷荒唐,这不也是一种悲哀嘛!皇帝的悲哀最终造成了大唐的悲剧。

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的统治黯然结束,大唐盛世也一去不返了。

注:一个皇帝尚且如此,普通人又该怎样?入世与出世,纷纷扰扰,人又该如何度此一生?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年轻时不勤勉克己,老来难免晚景凄凉。

不过,总是追逐名利,也会错过生命中诸多乐趣。

人生如此矛盾,惟有“舍得”而已! 鱼与熊掌兼得难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