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时中日的交流
唐玄宗时期的中日交流
唐玄宗时对日交流频繁的原因
政治稳定 经济发达 开明的民族政策 领先世界的文化成就
看图说出与唐朝交往的国家
日本遣唐使
• 从公元七世纪初至九世纪末约两个半世纪 里,日本为了学习中国文化,先后向唐朝 派出十几次遣唐使团。其次数之多、规模 之大、时间之久、内容之丰富,可谓中日 文化交流史上的空前盛举。
东渡成功
6
753年,鉴真一行终于抵达今日本九州南部的鹿儿岛。
鉴真准备第六次东渡
日本各界欢迎鉴真
鉴真所传 “奇效丸”的药袋、药纸
鉴真和弟子们带到日本大量书籍、技艺和药方。 鉴真本人精通医术,尤精本草,虽双目失明,但能 以鼻嗅分辨药物,对日本医学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被日本药商界奉为始祖。很长时间,日本的药袋上 绘画着鉴真的图像。
影响
• 由于晁衡 在唐的积极影响,增进了中国人 民对日本的了解。
• 晁衡是日本杰出的遣唐留学生,是中日两 国友好和文化交流杰出的使者。他以他的 非凡学识和高尚品德赢得中国朝野的器重 和信任。晁衡仕唐期间,实际上起了民间 大使的作用,他为增进中日友好、提高日 该国际地位,促进中日文化交流而辛勤献 身,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 630年(日本舒明天皇二年,唐贞观四年)第 一次遣使,最后一次在838年(即日本承和 五年,唐开成五年)。
遣唐使船
• 在众多的遣唐使中,要数日本的
阿倍仲麻吕最为著名。
•
• 阿倍仲麻吕亦名朝臣仲满,入唐
后改名朝晁衡。公元716年(日本
灵龟2年,唐开元4年),日本政
府决定派遣唐使第八次入唐。十
九岁的晁衡被举为遣唐留学生来
鉴真为中日友好做出了 哪些贡献?
1、传布佛教(律宗初祖) 2、介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药知识、建筑 艺术、书法绘画等(天 平之甍)
鉴真坐像
1980年4月13日,鉴真大师坐像,在日本唐招提寺长老森本 孝顺的护送下,由日本运抵上海虹桥机场,14日下午抵达扬 州大明寺,先后在扬州、北京展出,受到中国人民的热烈欢 迎。
图1为回国巡展的鉴真大师 坐像。坐像前面的香炉是日本裕 仁天皇为了表彰鉴真大师对日中 友好事业所作的重大贡献,而赠 送的。
阿 倍 仲 麻 吕
唐。到达长安后不久,晁衡就入 了国子监太学,仲麻吕聪敏勤备, 成绩优异。太学毕业后参加科试, 一举考中进士。后来,他在唐朝 为官,与李白、王维等 成为好友。
• 天宝十一载末(752年),晁衡已经入唐37年, 请求回乡获准。离别在即,阿倍仲麻吕写下了 《衔命还国作》的动人诗篇,赠答友人: 衔命将 辞国,非才忝侍臣。天中恋明主,海外忆慈亲。 伏奏违金阙,騑骖去玉津。蓬莱乡路远,若木故 园林。西望怀恩日,东归感义辰。平生一宝剑, 留赠结交人。表达了晁衡对友人的不舍。
鉴真六次东渡概况
次数
概
况
未出海便夭折。
1
遭诬告与海盗勾结,鉴真一行东渡的船只被官府查没。
被风浪所阻。
2
突遇风暴,船被汹涌的波涛击破,不得不上岸。一个月后,鉴真一行又下
海,再遭风浪,船触礁搁浅,被渔民救上岸。
东渡未能成行。
3
因官府出面阻止。
未果。
4
因弟子的好心阻拦。
遭遇台风,失败。
5
在海上漂泊了14天,到了海南岛。鉴真因暑热患眼疾,双目失明。
唐招提寺
唐招提寺位于日 本奈良,为日本著 名古寺,公元770年 竣工。由鉴真及其 弟子,设计、建造、 完成。整个建筑深 受中国盛唐建筑风 格影响。寺中主殿 金堂面阔七间,进 深四间,单檐庑殿 顶,八根廊柱并列 在台基上。唐招提 寺被日本视为艺术 明珠。
鉴真干漆夹纻坐像
公元763年,鉴真在 唐招提寺圆寂,葬于日 本。在他逝世前,其弟 子按其真容制作了鉴真 干漆夹纻坐像。塑像色 彩逼真,身体为肉色, 双手拱合,闭目微笑, 嘴唇有淡淡的朱红,须 发黑白相间,身着红色 衫,上披袈裟。塑像具 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至 今供奉在唐招提寺开山 堂内,被日本政府定为 “国宝”。
图2为森本孝顺长老护送鉴真 大师坐像由中国国家博物馆移至 法源寺展出时,受到聚集在法源 寺的北京各寺僧侣的欢迎。
总结
• 晁衡和鉴真都是唐玄宗时期中日交流的见 证者,他们一生都致力于中日之间的交往。 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他 们不畏艰辛,克服困难等精神也值得我们 借鉴。
鉴真东渡
• 鉴真(688~763)日文又称鉴真(がんじ ん),中国唐朝僧人,律宗南山宗传人, 日本佛教律宗开山祖师,著名医学家。日 本人民称鉴真为“天平之甍”,意为他的 成就足以代表天平时代文化的屋脊(意为 高峰)。
• 晚年受日僧礼请,东渡传律,履险犯难, 双目失明,终抵奈良。在传播佛教与盛唐 文化上,有很大的历史功绩。
• 可是他的归国路并不顺利,船触礁,没有回到日 本。当时消息传回,李白以为晁衡死了,于是写 下《哭晁卿衡》: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 蓬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表达 了李白对晁衡遇难的伤感之情。后来得知他没死, 百感交集。
• 770年1月,阿倍仲麻吕在长安病逝。并埋 葬在长安,唐代宗追赠他“璐州大都督” 的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