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系统分析管理办法
1.目的
评定及维持测量系统的可靠性,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规定要求。
2.范围
适用于对本公司的检验、量具的分析。
3.定义
重复性:由一人评价,采用一种测量仪器,多次测量同一零件的同一特性时所获得的测量值变差。
再现性:是由不同的评价人,采用相同的测量仪器,测量同一零件的同一特性时测量平均值的变差。
线性:是在量具预期的工作量程内,偏倚值的差值。
② 对数据进行统计:算出 UCL 和 LCL 值,画出X/R 图;
③ 分析步骤:按《测量系统分析》手册(第三版)P71-72 执行。
5.2.3.3 偏倚:
① 抽样、测量:在生产现场中选取接近中间值的一个零件,由检验员测量(≥10 次),测量的结果的平均值作为参考值;由另一检验员对该零件测量≥10 次;
● 数值分析:根据数据表内的数据进行数值分析,在“量具重复性和再现性报告”AV)
R&R 变差
零件间变差 PV
总变差 TV;
④ 分析、评价准则
● 若 R&R 百分比为 10%以下,ndc≥5 认为该测量系统可以接受;
● 若 R&R 百分比 10%-30%之间,认为该测量系统尚可接受;
● 若 R&R 百分比 30%以上认为该测量系统不可靠,不能接受。
● 若同一测量者两次结果不一致或两个测量者之间结果不一致时,则测量系统需加以改进后重新评价。
5.2.3.2 稳定性:
① 抽样:在生产现场中选取接近中间值的一个零件,由检验员测量(10 次),测量的结果的平均值作为参考值(CL);由另一检验员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对该零件测量 3 次,作为一组数据,共测量≥10组数据,并填入稳定性分析数据表中;
5.2.4.3 分析步骤:按《测量系统分析》手册(第三版)P109-118 执行。
5.3 处置
5.3.1 系统分析结束后,技术员将“检测设备测量系统分析报告”提请科长审核,并对不可接受的设备操作作出如下处置:
● 经分析不可接受原因属设备变差时,质量部按照《计量器具控制程序》“不合格处理”执行。
● 经分析不可接受原因属测量人员变差时,质量部应通知厂办要求对组织测量人员进行培训,合格后方可允许参加测试工作。
② 将数据填入偏倚研究的分析图表,进行统计计算,画出直方图;
③ 分析步骤:按《测量系统分析》手册(第三版)P73-78 执行。
5.2.3.4 线性:
① 抽样、测量:随机抽取 5 个已加工好的零件,由检验员对其进行全尺寸检验作为参考值;由另一检验员对每个零件进行全尺寸检验 15 次,将数据填入线性研究数据表中;
5.分析方法
5.1 提出年度 MSA 实施计划:由质量部每年年初制定当年年度 MSA 实施计划;
5.2 计划实施
5.2.1 人员组成:测量人员(检验员)2-3 名,技术员 1 名;
5.2.2 测量、统计
5.2.3 计量短期分析方法:
5.2.3.1 重复性和再现性:
① 抽样:随机抽取样本 10 个,测量人员 2-3 名,每人对样品测量 3 次/件;
稳定性:是测量系统在某持续时间内测量同一基准或零件的单一特性时获得的测量值总变差。
偏倚:是测量结果的观测平均值与基准值的差值。
计量短期分析:用以确定一个测量系统中由重复性和再现性共同形成的变差性。
计数短期分析:用以评价一个测量系统通过或拒收一个零件的能力。
4.职责
质量部是测量系统分析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测量数据收集、测量系统的分析、评价。
● 经分析不可接受原因属设备变差和测量人员变差均大于评定标准时,应同时按以上两点执行。
5.3.2 经分析认为设备不可接受时,立即将结果通知相关部门。
6.相关文件
监视和测量装置管理程序
7.相关记录
量具测量系统分析数据表
测量系统分析报告
量具年度 MSA 实施计划
编制:张亚周 审核: 批准:
② 测量:对样品进行测量,并将测量结果填入“量具重复性和再现性数据表”;
③ 统计:确认测量者的测量值,并对测量值进行统计。
● 数值计算:根据数据表算出R、X DIFF、RP、UCLR、LCLR值,并填写在数据表内;
● 根据以上数据画出“重复性极差控制图”和“零件平价人平均值图”;
● 若 R 值大于 UCL R 者,该组测量数据应剔除或重新测量,纠正造成失控状态的原因,直到所有 R 值平均比UCL R 小后,再重新统计。
② 算出各数据与参考值的偏倚,画出线性图。
③ 分析步骤:按《测量系统分析》手册(第三版)P78-83 执行。
5.2.4 计数型测量系统的分析法:
5.2.4.1 可接受判定:任何一种不一致的测量结果都将被认为是失效的,该测量系统仍不可以接受。
5.2.4.2 如果数值不理想, 从以下方面查找原因: A 测量者的资格和能力;B 零件一致性;C 测量方法的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