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儿科护理安全ppt课件

儿科护理安全ppt课件

此百分比显示了身材上下部的比例的改变, 反映了身材匀称性 .
3岁以下 (弓上方、枕后结节绕头一周的长度。 反映脑和颅骨的发育程度。 出生:约34cm 1岁:46cm → 2岁:48cm → 5岁:50cm 15岁接近成人:54~58cm。
头围测量在2岁以下最有价值。 头围过小提示脑发育不良; 头围过大提示可能为脑积水。
主要内容。
主动免疫制剂 菌苗 疫苗 类毒素
(一)获得性免疫接种方式
被动免疫
未接受主动免疫地易感者在接触传染源后,被给予相 应地抗体,而立即获得免疫力。一般持续3周。
被动免疫制剂
特异性免疫血清:抗毒素、抗菌血清、抗病毒血清
丙种球蛋白 胎盘球蛋白
易引起过敏反应或 血清病
(二)疫苗种类
死菌苗:不能生长繁殖,产生免疫力不 高,接种量大。如:霍乱、百日咳、伤
接种活疫苗后需 隔4周,接种死 疫苗后需隔2周 ,再接种其他疫 苗。
剩余药液,用无菌干 纱布覆盖安瓿口,空 气中放置≤2小时。
预防接种的注意事项
严格掌握禁忌证 一般禁忌证
① 急性传染病
② 严重慢性病
③ 消耗性疾病
④ 活动性肺结核
⑤ 化脓性皮肤病者 ⑥ 过敏者
⑦ 有癫痫病或惊厥史的小儿等
预防接种的注意事项
由于受机体内、外因素的影响, 小儿生长发育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 ,各有其自己的生长“轨迹”。
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
遗传和外界环境因素是最基本的因素
遗传
营养
生长发育
疾病
环境
性别 孕母 状况
遗传
影响皮肤及毛发的颜色、 相貌特征、身材高矮、性成 熟的迟早、对疾病的易感性 等,也影响性格、气质和能 力,体重受遗传影响较小。
2~3月俯卧时抬头
6月会独坐
8月会爬
10月扶物能走
12月会独走
15月走的好
精细动作
3~4个月
握持反射减弱、消失
6~7个月
出现换手、捏、敲等探索动作
9~10个月
可用拇指、食指拾物,喜欢撕纸
12~15个月 学会用匙,乱涂画
18个月
能叠2~3块方积木
2岁
能叠6~7块方积木,会翻书
语言的发育
1~2岁小儿可出现暂时性乱语情况; 3~4岁小儿发音不准,易着急形成口吃。
冠状缝
前囟
额骨 额骨
颅骨缝:3~4个月闭合
顶骨 顶骨
额缝 失状缝
后囟:两顶骨与枕骨交界处 形成的三角形间隙,出生时 很小或已闭合,最迟6~8周 闭合
人字缝
枕骨 后囟
颅骨发育
前囟迟闭或过大:见于佝偻病、甲状腺功能减低、脑积水等; 前囟早闭或过小:见于小头畸形; 前囟饱满:常提示颅内压增高,见于脑膜炎、脑炎、脑积水、脑 肿瘤等; 前囟凹陷:见于脱水或重度营养不良。
身高
上部量与下部量比例
出生时
60%:40%,中点在脐上
2岁
中点在脐下
6岁
中点在脐与耻骨联合上缘之间
12岁
1:1,中点在耻骨联合上缘
身高测量方法
量板测量 (3岁以下)
身高计测量 (3岁以上)
坐高
由头顶至坐骨结节的长度称坐高。 坐高代表头颅与脊柱的发育。
坐高/身高:出生时66%,6~7岁降至60%以 下。
2~青春期前 (kg)
12+(年龄-2)*2kg
体重测量方法
卧位测量 坐位测量 立位测量 母抱测量 (婴儿) (1~3岁) (3岁以上) 测量前准备 晨起、空腹、 排尿、脱衣
身高
身高是指从头顶到足底的全身长度 ,是头部、脊柱与下肢长度的总和。 身高是反映骨骼发育的重要指标。
3岁以下婴幼儿采用仰卧位测量, 称为身长;3岁以后用立位测量,称 为身高。
身高
出生时
50cm
1岁
75cm
2岁 2~12岁
85cm
平均每年增长5 ~ 7.5cm =年龄*7+70(cm)
身高
人体头部、脊柱、下肢三部分发育速度不一致,临床 上需要分别测量上、下部量以检查其比例关系,判断 疾病更有意义。
身高
从头顶至耻骨联合上缘 (与脊柱的增长有关)
从耻骨联合上缘至足底 (与下肢长骨的发育有关)
菌苗:用细菌菌体制成。 寒菌菌苗等。
活菌苗:可生长繁殖,但不引起疾病, 效果好。如卡介苗、鼠疫菌苗等。
疫苗:用病毒或立克次体接种于动物、鸡胚或组织中培养,经 处理后形成。如乙型脑炎和狂犬病疫苗、麻疹疫苗等。最适宜 保存条件:2℃~10℃ 的干燥,避光处。
类毒素:如破伤风和白喉类毒素等。
计划免疫程序
;计划免疫概念、免疫程序和异常反应。

熟悉小儿的神经系统、运动及语言发 育;各年龄期小儿的护理。

了解儿童发展理论小儿生长发育中
的特殊问题及干预。
Thank you
安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安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体重
出生时 3月龄 1岁 2岁 2~12岁
3kg(第1个月增加1~1.5kg) 6kg(约为出生时的2倍) 9kg(约为出生时的3倍) 12kg(约为出生时的4倍) 平均每年增长约2kg
体重估算公式
1~6月 (kg) 出生体重(kg)+月龄*0.7(kg)
7~12月 (kg))
出生体重(kg)+6*0.7(kg)+(月龄-6)*0.4kg
生长发育的连续性和阶段性
生长发育的 两个高峰期
婴儿期
青春期
各系统器官发育的不平衡性
神经系统 发育较早
生殖系统 发育较晚
淋巴系 统先快 后慢
生长发育的顺序性
❖ 由上到下 ❖ 由近到远 ❖ 由粗到细 ❖ 由低级到高级 ❖ 由简单到复杂
生长发育的顺序性
二抬四翻六会坐 七滚八爬周会走
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
3
2
1
发音阶段 (出生~1岁)
1~2个月发喉音;
2个月发简单元音;
理解语言阶段 (1岁~1.5岁)
9个月听懂简单词句
6个月出现辅音;
7~8个月无意识叫爸 爸、妈妈;
10月能有意识叫爸爸、 妈妈。
表达语言阶段 (1.5岁~3岁)
先说单词,后组成 句子;
从简单句到复杂句 。
第三节 各年龄期小儿的健康指导
儿科护理学
第二章 生长发育与健康评估
安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学习目标
掌握生长发育的概念及规律;小儿体格生长发
一 育的常用指标及评估方法;颅骨和牙齿的发育
;计划免疫概念、免疫程序和异常反应。

熟悉小儿的神经系统、运动及语言发 育;各年龄期小儿的护理。

了解儿童发展理论小儿生长发育中
的特殊问题及干预。
第一节 生长发育概述
生理弯曲的出现
脊柱发育
颈椎前突 (3个月)
胸椎后突 (6个月)
腰椎前突 (12个月)
牙齿的发育
牙齿
乳牙(20颗)
恒牙(32颗)
牙齿的发育
乳牙萌出:4~10个月;12个月不出牙视为异常; 乳牙出齐:2.5岁; 出牙顺序:从下到上、自前向后; 2岁内牙齿数:月龄-(4~6)。
牙齿的发育
恒牙:6岁出第一磨牙,7~8岁乳牙按萌 出的先后次序依次脱落代之以恒牙,20 ~ 30岁出齐。
皮下注射(上臂 外侧)
肌内注射(上臂 三角肌)
3次 0.2~ 0.5ml 1次 0.2ml
3次 5μg
掌握间隔期, (4~6周)避 免无效注射
接种前1月及接 种后2周避免用 胎盘球蛋白和丙 种球蛋白制剂
预防接种的注意事项
1 严格掌握禁忌证
2 严格执行免疫程序
3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4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
胸围
沿乳头下缘水平绕胸一周的长度。 反映胸廓与肺的发育。 出生:约32cm,<头围1~2cm。 1岁:胸围=头围=46cm 1岁~青春前期:
胸围-头围=岁数-1
腹围
平脐(小婴儿取剑突与脐之间的中点)水平绕腹一 周的长度。
2岁前胸围与腹围大约相等, 2岁后腹围较胸围小。
腹围异常增大多提示腹水及消 化道先天畸形(如先天性巨结 肠)等。
生长发育的概念
生长:指小儿身体各器官、系统的长大和形态变化。可用测 量的方法表示其量的变化。
发育:指细胞、组织、器官的分化完善与功能上的成熟。表 示质的变化。
生长是发育的物质基础,发育成 熟反映生长的变化。
生长发育规律
1 生长发育的连续性和阶段性 2 各系统器官发育的不平衡性 3 生长发育的顺序性 4 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
预防接种后的反应及处理(异常反应)
过敏性皮疹 类型:荨麻疹最为多见 出现时间:接种后几小时至几天内 处理:服抗组胺药物后可痊愈
全身感染 原因:免疫系统原发性严重缺陷或继发性免疫防御功能破坏。 处理:积极抗感染
学习目标
掌握生长发育的概念及规律;小儿体格生长发
一 育的常用指标及评估方法;颅骨和牙齿的发育
按照我国卫生部的规定: 1岁内婴儿必须完成卡介苗、乙肝疫苗、脊
髓灰质炎疫苗、百日咳、白喉、破伤风类毒素混 合疫苗和麻疹疫苗等5种疫苗的接种。
计划免疫程序
免疫原
初种
复种
接种途径
初种次 数剂量
注意事项
卡介苗
生后2~3天 到2个月内
脊髓灰质炎减 2、3、4月 毒活疫苗糖丸 龄各1次
7岁、12岁复 查,结核菌素 呈阴性
妊娠早期病毒感染可 导致胎儿先天畸形;妊娠 期严重营养不良可引起早 产和胎儿体格及脑的发育 迟缓。
生活环境
家庭资源、家庭文化、 家庭类型及社会环境等, 对小儿的生长发育起着重 要作用。
第二节 生长发育评估
体重
身高
坐高
头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