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明确国库会计管理制度中有关问题的通知》(银国库(2006)59号)

《关于明确国库会计管理制度中有关问题的通知》(银国库(2006)59号)

关于明确国库会计管理制度中有关问题的通知银国库…2006‟59号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金融服务一部,各分行、营业管理部,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及大连、青岛、宁波、深圳、厦门市中心支行国库处:为使各级国库在贯彻落实《国库会计管理规定、《国库会计核算业务操作规程》、《中国人民银行国库资金清算业务处理手续》《国库资金风险管理办法》《待缴库税款收缴管理办法》等国库管理制度工作中,能准确理解和把握相关制度规定与要求,现对有关问题明确如下:一、《国库会计管理规定》中需要明确的有关问题(一)关于明确第七条规定中的国库会计人员从业资格、业务培训和会计主管任职资格的问题。

各级国库应坚持国库会计人员持有会计人员从业资格证书的规定,对于新调配、没有从业资格证书的人员,应要求其在较短的期限内取得会计人员从业资格证书。

各级国库可结合辖区内国库人员情况制订培训计划,可与本行人事教育部门联合组织实施业务培训工作,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培训,以切实达到上岗要求。

国库会计核算工作是国库各项工作的基础,各级国库的会计主管由本部门负责会计核算工作的负责人担任,因此,会计主管即是本部门会计核算工作的负责人,又是辖区内国库会计核算工作的组织管理者,应认真履行职责。

(二)关于明确第十条规定中“重要岗位”和“按有关规定强制休假”的问题。

本条款对强制休假仅作原则性规定,不作具体要求。

强制休假制度应按照《中国人民银行会计基本制度(以下简称《会计基本制度》)执行。

本规定中的岗位都是重要岗位,强制休假可结合当地工作实际科学安排。

(三)关于第十一条规定的“国库部门负责人的变动,应征得上级国库部门的同意”在实际工作中执行难度大的问题。

《国家金库条例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第五条第二款规定“分库的正副处长、中心支库的正副科长、支库设股的股长或副股长,按现行干部管理权限办理正式任免手续。

他们的任免、调动,应经过上级国库的同意”。

各地在实际工作中应遵照《实施细则》和《国库会计管理规定》的条款规定执行,并采取具体措施狠抓落实,可在评比办法中增加对该项工作执行情况的评比考核,总库也将加大这方面的考核力度,以促进该项制度顺利执行。

(四)关于第十五条规定与现行国库会计核算系统(下称:TBS)对岗位设置要求相悖的问题。

现行TBS3.0版已按制度规定进行升级,在用户管理中增加了“一人多岗”的设置功能,会计主管可按照岗位间相互制约、合理兼岗的基本要求,在TBS3.0中的用户管理模块进行岗位设置。

(五)关于第十六条规定的岗位设置与基层国库人员配备不足导致执行困难、存在风险隐患的问题。

本条款要求设置的7-8个岗位,是按照现行央行会计、支付结算制度的规定而设定的,既考虑了县级支行人员紧张的实际状况,也符合防范风险、实施岗位制约的要求,不能再压缩。

各地要针对县级支库的实际情况,一是根据业务需要,适当增加基层国库部门的人员;二是适当吸纳其他部门的人员兼职办理国库业务,通过合理兼岗来缓解人员紧张的压力。

支库可分别设置会计主管岗、综合核算岗、明细核算记账岗和资金清算记账岗,其中,明细核算记账岗和资金清算记账岗可交叉复核;由国库部门自身进行事后监督的,增设一个事后监督岗;同城票据交换岗和系统维护岗可由会计、科技等外部门人员合理兼岗。

这样,人员较少的县级支行配备4-5人,基本可满足制度要求。

但同时要建立有效的国库会计岗位风险管理机制,注意业务管理与会计核算有机结合,避免因管理与操作脱节而出现资金风险。

(六)关于第十七条规定的“国库会计重要事项由国库会计主管审批或登记”中未明确哪些具体事项必须登记《会计重要事项登记簿》的问题。

对此,国库局已专门下发了“关于《国库会计管理规定》《国库会计核算业务操作规程》和《中国人民银行国库资金清算业务处理手续》中有关事项的说明(银国库[2005]67号,该文件对《会计重要事项登记簿》必须记载的事项作了进一步规定,各地可在此规定的基础上进行细化。

(七)关于第十八条要求的执行现行《会计基本制度》规定,与第二十四条的会计凭证种类及格式的规定有出入的问题。

对于《会计基本制度》中规定的会计凭证格式,总库已与会计财务司商定,在国库会计记账方式和会计核算系统未作更改之前,国库会计凭证格式仍按第二十四条的规定执行。

(八)关于第二十二条规定的更正处理手续和《会计基本制度》第五十五条规定不一致的问题。

二十二条是对预算收支科目串科目差错的更正处理要求,而《会计基本制度》第五十五条是对会计账务差错的更正处理要求,处理的差错不同,并不存在矛盾。

(九)关于明确第三十一条规定中财政授权机构、退库申请书格式、办理退库依据以及退库文件时效性的问题(1)关于财政授权的机构。

在《实施细则》第十三条规定“国家预算收入分别由各级财政机关、税务机关、海关以及国家指定的机关负责管理、组织征收或监交。

这些机关通称‘征收机关”;第二十三条规定“各单位和个人申请退库,应向财政、征收机关填具退库申请书。

即财政授权机构包括上述各相关部门,各地应按有关规定执行(2)关于退库申请书的格式。

总行在制度上不作具体要求,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与当地财税部门协商,根据《实施细则》的规定印制(3)关于办理退库的依据。

制度要求和《实施细则》规定是一致的,国库是审核者,不是审批者,但各地在审核退库业务时,如认为有必要,可要求提供原缴款书复印件(4)关于退库文件的时效性。

各地可在具体操作中向财税部门了解核实文件的时效性和有效性,加强沟通,防止退税人用失效的文件作依据。

(十)关于第三十四条规定的“各级国库可要求同级财政部门及时提供年度财政预算支出计划”执行中存在不确定性的问题。

总库认为,这项规定是明确的,此条包含的意义,不仅是年度财政预算支出计划要提供给同级国库部门,而且,年度中间追加的支出计划也应提供给同级国库部门,这是加强国库对支出的审核、确保财政资金安全的需要。

《实施细则》的这一规定必须得到有效落实。

各地国库应多从服务的角度加强与同级财政部门的沟通,做好解释和宣传工作,争取财政部门的理解和支持。

(十一)关于第三十七条中未规定预算支出错误更正的问题。

各地国库人员在办理预算支出业务时出现的串科目等差错,比照预算收入业务的差错进行更正处理。

(十二)关于第四十条和第四十一条中未规定征收机关检查发现以前年度差错如何更正的问题。

本条款规定各地国库部门与征收机关对账及进行年终决算后,为体现年终决算的严肃性,原则上不允许跨年度更正。

各地如有特殊情况需要跨年度更正的,涉及中央级预算收入的,必须通过当地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按规定办理;不涉及中央级预算收入的,也必须与当地财政部门协商一致并有财政部门的书面许可函件后,方可按规定办理。

(十三)关于第四十七条规定中未明确国库部门办理的国债收款单兑付业务与国债收款单管理系统对账的问题。

此问题属于国库内部对账的范畴,本条已包括。

(十四)关于明确第四十九条规定中各级国库与征收机关对账盖章的问题。

各级国库应要求各征收机关预留对账印章,在与各征收机关对账时,应在对账回单上加盖对账“预留印章”,以确保对账工作的严肃性,消除风险隐患。

(十五)关于明确第六十二条规定中用户口令管理的问题。

各级国库应加强对国库会计核算系统用户口令的管理。

在当前国库会计核算系统用户无法解读以前年度历史数据的情况下,对年终决算期间使用的用户口令,各级国库应密封并与同期会计档案一同保管,保管期限与会计档案相同。

(十六)关于第七十三条规定的“国库部门负责人和国库会计主管应对业务印章的管理情况经常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与《国库资金风险管理办法》第二十二条规定的“国库部门负责人应定期或不定期对印章管理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两者检查主体不一致的问题。

两者并不矛盾。

国库会计主管对业务印章的监督管理主要体现在日常会计核算工作中,经常对核算人员对业务印章的使用、存放是否符合制度要求进行监督检查;《国库资金风险管理办法》第二十二条规定,突出的是国库部门负责人对业务印章的管理,要在会计主管进行监督管理的基础上,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印章管理进行检查,对会计主管的履职也要进行监督检查,从而进一步明确了国库部门负责人对业务印章管理的责任。

(十七)关于对第八十条中规定的“单位签章”理解不一致导致执行困难的问题。

本条款规定的“单位签章”是考虑到国库业务的特殊性,由于国库涉及的各有关部门的预留印鉴种类繁多,国库部门单家无法对外部门作统一规定,但各级国库在执行中不能含糊,在对外部门印章的审核中必须认真、细致。

(十八)关于明确第八十九条规定中“国库会计重要物品保管登记簿”保管期限的问题。

在“属于永久保管的有”条款中增加“国库会计重要物品保管登记簿”的规定。

二、对《国库会计核算业务操作规程》(下称《操作规程》)中需要明确的有关问题(一)关于“会计科目与账户”中的“国库会计业务系统日志”打印内容多的问题。

各地可以按照《国库会计事后监督办法》中的要求打印,不一定全部打印,TBS3.0版已具有简化内容的功能。

(二)关于“国库存款计息处理”中未明确规定计息积数调整的问题。

《操作规程》考虑了国库存款的特殊性,并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国库存款计付利息有关问题的通知》(银发[2003]44号)和《会计基本制度》对国库存款计息作出具体要求,未比照银行存款计息的一些做法,因为国库存款计息与银行存款计息不可比。

(三)关于在“表外科目”下未规定“财政性资金申请划款凭证”作为重要空白凭证管理的问题。

由于各地对“财政性资金申请划款凭证”的印制、管理办法不一,现明确如下:由人民银行统一印制的,应纳入国库的重要空白凭证管理;由代理银行自行印制的,应要求其纳入重要空白凭证管理。

各地国库可在制定代理银行管理办法中进行规定,并纳入人民银行国库的管理监督范畴。

(四)关于在“会计资料交接登记簿”中增加内容的问题。

为更便于使用“会计资料交接登记簿”进行外部会计资料的交接,在“会计资料交接登记簿”中的“份数”栏后增加“总金额”栏。

三《中国人民银行国库资金清算处理手续(下称《处理手续》)中需要明确的有关问题(一)关于明确发起小额借记业务中的“支付系统借记回执凭证”问题。

国库通过小额支付系统发起借记业务处理时,除“上划预算收入、兑付国债本息借记款项”无需打印“支付系统借记回执凭证”外,其他需要打印的“支付系统借记回执凭证”使用“支付系统专用凭证”。

(二)关于在发起小额借记业务中明确上划借记凭证作小额支付往来暂付户记账凭证附件的问题。

在“发起业务处理”下的“借记业务“(3)上划预算收入、兑付国债本息借记款项”中,将“上划借记凭证作小额支付往来暂付户记账凭证”改为“上划借记凭证作小额支付往来暂付户记账凭证附件”。

四、《国库资金风险管理办法》中需要明确的有关问题关于明确第三十五条中规定的个人口令长度的问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