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家畜育种学大学期末复习资料

家畜育种学大学期末复习资料

动科072班《家畜育种学》复习参考一、大题目1.驯化动物与驯养动物有何区别?答:驯化动物是指人类饲养的野生动物,脱离了野生环境并凭经验感知到人类是其食物和栖息地的供应者而不是其危害源的动物。

它要成为家畜,还必须满足两个条件:①能够人工繁殖;②人工选择下,人类所需要的选择性状能得以充分表现,并逐渐遗传下去。

驯养动物是指人类长期饲养的动物,符合人类要求而有能在人工条件下繁殖的动物,它和人类的关系密切。

2.品种应具备的条件有哪些?答:品种应具备的条件有:1. 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或种用价值;2. 具有相同的血统来源;3. 性状及适应性相似;4. 遗传性稳定;5. 有完整的品种结构;⒍足够的数量;⒎分布地区广;⒏经政府或品种协会审定认证。

3.什么是数量性状?其遗传基础是什么?答:数量性状是指遗传上受许多微效基因控制,性状变异连续,表型易受环境因素影响的一类性状。

其遗传基础是:(1)微效多基因假说;(2)数量性状基因座。

4.简述杂交育种的基本步骤。

答:杂交育种的步骤:1)确定育种目标和方案2)杂交创新阶段3)横交固定阶段4)扩群提高阶段。

)的主要因素有哪些?5.影响近交系数增量(F答:影响世代近交增量的主要因素有群体规模、性别比例、留种方式、亲本的贡献、交配系统、在代间群体规模的波动以及世代间隔等。

6.影响选择反应大小的因素有哪些?答:1)可利用的遗传变异2)选择强度3)育种值估计或指数选择的准确度4)世代间隔。

7.简述引入杂交的方法。

答:引入杂交的方法:基本上符合要求但有某项缺点的品种(原来品种),可以选择一个与之相同但有针对其缺点的优良品种(引入品种),和它进行一次杂交,从所得杂种后代中选出最优良的个体再与原品种的公母畜交配,产生的后代进行培育,如果已符合要求,选择其中最好的公畜与符合要求的母畜横交,如果效果并不理想,则用回交后代再次与原来品种配种,符合要求后进行横交。

8.写出混合模型的表达式及其所包含的矩阵。

答:模型为:y=Xb+Zu+e式中y为观察值向量;b为固定效应(包括μ)向量;u为随机效应向量;e为随机残差向量;X为固定效应的关联矩阵(设计矩阵或发生矩阵);Z为随机效应的关联矩阵(设计矩阵或发生矩阵)。

9.原位保种应采取的措施有哪些?答:(1)划定保种基地(2)建立适度规模的保种群;(3)尽可能实行各家系等量留种;(4)制定合理的交配制度;(5)适当延长世代间隔;(6)控制外界环境条件,防止基因突变。

(7)尽可能避免选择。

10.简述培育品种的特点?答:生产力高而专门化;早熟,但不粗壮;要求的饲养管理水平较高;分布广泛;性状变异范围大;品种结构复杂;育种价值高。

11.简述测定站测定的优缺点?答:测定站测定的优点:1)所有个体都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测定;2)容易保证做到客观性和中立性;3)能对一些需要特殊设备或较多人力才能测定的性状进行测定。

缺点:1)测定成本高;2)测定规模受到限制,选择强度也相应较低;3)被测个体在运输过程中容易传播疾病;4)在某些情况下,利用测定站的测定结果进行遗传评定并不一定适应生产条件。

12.缩短世代间隔的育种措施有哪些?答:1)缩短种畜的利用年限2)在保证一定的选择准确性的前提下,选择有利于缩短世代间隔的方法3)实行头胎留种或早期留种。

13.什么是线性模型?一般线性模型由哪几部分组成?答:线性模型是指模型中所包含的各个因子是以相加的形式影响观察值,即它们与观察值的关系为线性关系。

线性模型的组成有:1.数学方程式(或数学模型式)2.模型中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与方差及其分布;3.建立模型时的所有假设和约束条件。

(※)14.采用引入杂交方法改良畜群时有哪些注意事项?答:1)慎重选择引入品种;2)严格选择引入公畜;3)加强原来品种的选育;4)引入外血要适当;5)加强杂种选择和培育;6)应该限定范围进行15.单性状选择的经典方法有哪些?其适用条件各是什么?答:单性状选择方法分为个体选择、家系选择、家系内选择和合并选择4种方法。

个体选择的适用条件:遗传力高,群体遗传变异大。

家系选择的适用条件:低遗传力;大的家系;共同环境造成的家系间差异小。

家系内选择的适用条件:低遗传力;大的家系;共同环境造成的家系间差异大。

合并选择的效果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亚于个体选择。

16.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有何区别?答: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目的不同;方向不同;作用的性状不同;选择的进展不同。

(※)17.简述生产性能测定的意义。

答:生产性能测定的目的在于:(1)为家畜个体遗传评定提供信息;(2)为估计群体遗传参数提供信息;(3)为评价畜群的生产水平提供信息;(4)为畜牧场的经营管理提供信息;(5)为评价不同的杂交组合提供信息。

18.防止近交衰退的措施有哪些?答:(1)严格淘汰;(2)加强饲养管理;(3)血缘更新;(4)灵活运用远交。

19.简述动物遗传资源保存的方法。

答:动物遗传资源的保存应保存动物种群的基因库。

动物遗传资源保种的方法有原位保存和冷冻生殖细胞和胚胎、DNA文库等易位保存方法。

20.动物模型BLUP的理想性质。

答:(1)能最有效地充分利用所有亲属的信息;(2)能校正由于选配所造成的偏差;(3)当利用个体的重复记录时,可将由于淘汰造成的偏差降到最低;(4)能考虑不同群体及不同世代的遗传差异;(5)能提供个体育种值的最精确的无偏估值。

(※)21.影响数量性状选择效果的主要因素有哪些?1)可利用的遗传变异2)选择强度3)育种值估计或指数选择的准确度4)世代间隔。

(※)22.什么是品系?品系应具备的条件有哪些?是指具有突出的优点,并能将这些优点稳定遗传下去的种畜群,是品种的亚单位。

具备条件:1)优点突出,且能稳定遗传;2)个体间具有一定亲缘关系,品系间血缘隔离;3)具有一定的数量,能够达到自群繁育。

(※)23.简述间接选择的适用条件。

1)辅助性状与目标性状具有较高的遗传相关;2)辅助性状的选择有利于缩短世代间隔时;3)辅助性状的选择有利于提高选择强度时;4)辅助性状的选择有利于提高育种值估计的准确度时;二、论述题1.论述生产性能测定的一般原则。

要点: (1)测定性状的选择:应有足够的经济意义及充分的遗传和生物学基础。

(2)测定方法:要保证所得的测定数据具有足够的精确性;应有广泛的适用性;尽可能使用经济实用的测定方法;随经济和技术条件的改进而改进。

(3)测定工作的实施:应具中立性和权威性;应保证其连续性和长期性。

(4)测定结果:应便于统计分析和和遗传评定。

2.结合示意图论述引入杂交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答:(1)引入杂交的方法:基本上符合要求但有某项缺点的品种(原来品种),可以选择一个与之相同但有针对其缺点的优良品种(引入品种),和它进行一次杂交。

首先引入品种与原来品种杂交,从所得杂种后代中选出最优良的个体再与原品种的公母畜交配,产生的后代进行培育,如果已符合要求,选择其中最好的公畜与符合要求的母畜交配(横交),如果效果并不理想,则用回交后代再次与原来品种配种,符合要求后进行横交。

(2)引入杂交的注意事项:1)慎重选择引入品种;2)严格选择引入公畜;3)加强原来品种的选育;4)引入外血要适当;5)加强杂种选择和培育;6)应该限定范围进行。

(※※)3.试述杂种优势利用的主要环节。

1.杂交亲本群体的选优与提纯:选优是指通过选择使亲本群体固有的优良基因频率尽可能加大;提纯是通过近交和选择使亲本群体在主要性状上,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尽可能提高。

2.杂交亲本的选择:(1)母本的选择条件:选择当地数量多、适应性强的品种或品系;选择繁殖力高、母性好的品种或品系;在不影响后代生长发育的情况下,母本的体型不要太大。

否则,饲养成本大。

(2)父本的选择条件:选择生长速度快、饲料利用率高、胴体品质好的品种或品系;选择与杂种要求的类型相同的品种或品系;对于父本,种畜的来源和适应性不必多考虑。

因为需要数量较少,特殊照顾所费不大。

3.杂交效果的预测:在进行配合力测定前,应先对各组合进行杂交效果的预测:亲本群体的加性基因效应越大,也即对亲本群的选优工作做的越好,杂种后代的优势往往越大。

亲本群体越整齐,也就是说对亲本群的提纯工作做得越好,杂种后代的优势往往越大。

亲本间的遗传差异越大,其后代的杂种优势往往越高。

就性状而言,遗传力低的性状,也就是近交衰退严重的性状,杂种优势往往越大。

4.配合力测定:进行配合力测定主要是测定其特殊配合力。

实质就是进行杂交组合试验;主要试验方法由双列杂交和经纬杂交。

5.杂交的方法主要有:二元杂交、三元杂交、双杂交、轮回杂交、回交、顶交、6.加强杂种的培育。

4. 如何应用群体继代选育法培育新品系?答:要点:(1)选集基础群:选集方法与要求;基础群的数量。

(2)闭锁繁育:只允许基础群中公母畜交配,不得再引进种畜。

后备种畜都要从基础群的后代中选留,至少持续4~6代,直到该品系建立。

(3)选种方式和要求;(4)选配方式。

三、名词解释1.孟德尔群体:个体间有交配的可能性,在连续世代间有基因交换的有性繁殖群体。

2.选择差:被选留个体的平均表型值与侯选群平均表型值之差。

3.育种值:基因的加性遗传效应,能稳定遗传,在育种过程中能被固定,故又称为育种值。

4.BLUP:最佳线性无偏预测。

“最佳”指估计值的误差方差最小;“线性”指估计值是观察值的线性函数;“无偏”指估计值的数学期望等于被估计量的真值;“预测”指对随机变量的估计。

5.杂种优势:杂交所产生的杂种,往往在生活力、生长势和生产性能等方面,表现在一定程度上优于其亲本纯繁群体的现象。

6.家畜:在人类控制干预下,能够顺利的进行繁殖的,有相当大的群体规模,并有利于人类的经济性状得到充分发展并能遗传下去的家养的脊椎动物。

7.培育品种:是指有明确的育种目标,在遗传育种领域与技术指导下,经过较系统的人工选择过程而育成的家畜品种。

经过人们有明确目标选择和培育出来的品种。

8.基因库:在一个有性繁殖群体中,全体成员所共有的基因组合。

9.遗传漂变:小群体内,由于配子的随机抽样导致的基因频率在世代间的随机变化就称为随机遗传漂变。

10.遗传力:广义遗传力是指数量性状基因型方差占表型方差的比例。

狭义遗传力是指数量性状育种值方差占表型方差的比例。

11.胴体重:屠宰后去内脏、头和蹄后的左半扇胴体重。

12.管围:在左前肢管部上1/3最细处量取的水平周径。

13.动物模型:当一个模型中随机遗传效应为动物个体本身的加性遗传效应时,称此模型为动物模型。

14.选择反应:通过人工选择,在一定时间内,使得性状向着育种目标方向改进的程度。

它是选择差稳定遗传给后代的部分。

15.留种率:被选留种用个体的数量占被测定个体数量的比值称为留种率。

16.相对育种值:个体育种值相对于所在群体均值的百分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