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迷雾,还原真相作者:李小歌来源:《艺苑》2018年第03期【摘要】大量幻境的制造使得《蓝色时分》这部电影被重重迷雾包围,影片情节成为一个巨大的迷宫。
庞大意象群的设置为影片增加了丰厚的象征意味。
而潜藏在这些匠心独运的电影技法背后的是深刻骇人的主题与泰文化的巧妙传递。
本文从情节、意象、主题、文化四个方面对电影《蓝色时分》进行解读,以便“揭开迷雾,还原真相”让更多的观众看懂这部出色的影片,并了解影片背后的深意。
【关键词】《蓝色时分》;泰国电影;影片读解[中图分类号]J90 [文献标识码]A《蓝色时分》是由泰国新锐导演般亚华坦执导,青年演员甘·阿塔潘主演的一部电影。
影片于2015年上映,并入围第65届柏林电影节和第25届泰国金天鹅奖最佳男主角。
虽然影片没有获得很高的荣誉,但不影响其价值的存在。
很多观众在初看这部电影时,会将之归入同性恋电影,随着剧情的发展又将之归入恐怖片,看到结尾时又会认为这是一部犯罪片和心理惊悚片。
观影后整理思路,发现自己仍是一头雾水,不知所云。
这部电影难以理解的原因在于影片中涉及到太多的元素:成长主题、心灵创伤、同性恋、性压抑、弑父等,而导演又以独特的手法将之巧妙融合后呈现给观众,所以影片内蕴加深的同时,观影难度也相应增大。
下面笔者将对该影片进行详细解读。
一、虚实缠绕的迷宫式情节建构《蓝色时分》这部影片呈现了真实与虚幻两个世界,主人公丹为了寻找爱与理解,为了躲避罪与罚,构筑了自己的虚幻世界并模糊了真实与幻像之间的界线。
幻境的融入使影片呈现迷宫般的情节建构。
为了构建幻境,影片多次使用“镜子”这一“道具”。
不论是洗手间真实的镜子,还是游泳池水面呈现的镜像都是虚幻世界的一种暗示。
影片通过镜像的运用,构建了一个虚实缠绕的迷宫世界。
影片一开始配合着忧郁哀戚的音乐,主人公丹的全景镜头呈现在观众面前。
他无助地躺在带有污垢的蓝色地板上一动不动,书包扔在一旁。
接着镜头切换,呈现丹的面部特写:嘴角的血迹,痛苦的表情,绝望的眼神。
简单的一个镜头已经说明了在现实世界中丹是一个被欺凌者。
影片接下来呈现丹在洗手间冲洗伤口的画面,对着镜子他检查自己脸上的伤口并在左耳戴上耳钉,准备去约见自己的同性情人。
镜像的首次出现其实已经暗示了接下来发生的情节是丹自己编造的幻像。
丹前往一个带有游泳池的废弃别墅与同性情人会面。
选择游泳池作为约会地点是暗藏深意的。
游泳池的水面形成了一个大型的虚幻空间,暗示了接下来情节的虚幻性。
在废弃的旧屋中,丹第一次见到鹏,鹏斜靠着一个很粗的石柱站着与丹交谈。
当镜头转移到人物侧面时,鹏完全被石柱遮挡,丹像是一个人对着石柱说话,这也暗示了鹏并不是真实存在的,而是丹幻想出来的一个理想伙伴。
随后他们到废屋厕所里互相抚慰,丹在现实生活中遭受到太深重的压抑,他只能到幻境中寻找释放欲望的出口。
事后,他们在游泳池边交流,丹向鹏诉说自己的心事。
鹏提议潜到水底来释放压力,丹潜到水底后睁开眼睛向天空看,画面呈现较为污浊的一片水流,这时忧郁舒缓的音乐变为剧烈的撞击声,声音越来越加剧,撞击人心,造成强烈的心理压迫感。
接着无声源音乐转换为有声源音乐,幻境被剧烈的声音打破回到现实。
主人公丹正在无人的教室课桌上沉睡,同学的敲窗声把他从沉睡中惊醒,由于欠同学钱没还,丹被同学殴打后躺在充满污垢的蓝色地板上表情痛苦无助,与影片开头画面构成反复蒙太奇。
随后丹回到家,母亲对他进行了一系列盘问,表现出对他的不信任,希望他可以改正不正常的性取向,丹向妈妈道歉后便躺在床上入睡了。
丹躺在床上、地板上、课桌上的画面在影片中多次出现,重复蒙太奇画面意在强调影片的梦境性质,也有助于构建虚实结合的迷宫式情节。
这一段现实中的情节不仅呈现了丹受到同学的欺压得不到友情,也缺乏家人的理解与关怀,再加上性向扭曲带给他的压抑使得他承受极大的心理压力。
丹睡下后,敲击声再度出现,借助声音完成由现实向梦境的转换。
丹醒来后出门发现是鹏来找他了,他们一起爬上丹居住的屋顶交谈心事。
通过谈话得知父亲将丹的房间改做了别的用途,丹只好搬到屋顶去住,言谈间流露出丹对父亲的不满,与家人的矛盾和同性恋给自己造成的压力。
傍晚时分,鹏领着丹到了一个巨大的垃圾场,那里搭有一个小帐篷,是他们的安乐窝。
然而怪事接连发生,丹发现了埋在垃圾堆下面的尸体,又莫名奇妙的被一个穿着军服的持枪者追杀。
出于自卫,丹用铁棍打死了持枪者。
鹏帮丹把尸体埋好后,他们躲在安乐窝里讨论未来的事情,后来鹏把丹送回家后独自离去。
回家后的丹被妈妈叫住,妈妈对丹问询了一番,对之表示关心与理解没有责备他,丹流下了感激的眼泪。
然而,所有的这一切不过是幻像罢了!在幻境中他得到了妈妈的一点温柔。
随后丹躺在床上的重复蒙太奇画面再度出现,敲门声再次响起,由幻境过渡到真实世界。
被敲门声惊醒的丹开门后发现敲门人是他的哥哥。
丹下楼后,狗对着他狂吠,母亲和哥哥质问他有没有偷爸爸的枪,丹否认了,但是母亲不相信他,哥哥还打了丹。
镜头呈现丹的面部特写:绝望、愤怒、隐隐的杀意。
接下来没有过渡,直接由现实世界转入虚幻世界。
随着两声枪响,两只鸽子应声落地。
丹与鹏讨论卖枪的事情,卖掉枪后他们偿清了债务一起回到鹏的住处,丹躺下后画面切换到游泳池。
丹孤独地坐在游泳池边,注视着对面游泳池壁上呈现出的人形黑影,忽然他跳入泳池拼命去洗刷那个满是污垢的人形壁画,这时镜头转向人物侧面,泳池侧面的两个人形壁画映入眼帘。
丹惊恐万分,刚想去洗刷黑影却被一双无形的手拖入水中。
鹏救了丹,给他讲了“鬼遮眼”的故事,试图引导丹认清真相。
为了寻找真相,他们来到废弃房屋的浴室,却意外发现了丹的哥哥的尸体。
为了避免被人怀疑鹏陪着丹回家,却在丹卧室的墙上发现了血迹,地上发现了狗的尸体。
他们用床单包裹狗的尸体扔到垃圾场时,狗突然活了过来在包裹中挣扎,鹏用铁棍把狗敲死。
随后他们打算到废旧别墅处理掉丹的哥哥的尸体,而尸体却不翼而飞。
丹和鹏分头寻找,鹏却消失不见。
一双鬼手遮住丹的眼睛,鬼手撤去后丹绝望地靠在墙壁上,只有一个人形暗影与他并肩。
这段情节是“幻境中的幻像”也可以称为“梦中梦”。
丹为了逃避现实世界构筑了自己的幻境,在幻境中他满足了自己的欲望,不仅得到了钱还有一个理想的伴侣爱他陪伴他,然而罪恶感让他陷入幻境中的梦魇,引导他逃离幻境面对真相。
“梦中梦”醒了,画面再次切回到鹏的宿舍,丹流下眼泪,他知道自己的梦醒了,幻境即将坍塌。
他小心翼翼地触碰了一下鹏的脸颊后起身独自一人回家,走出幻境回到现实。
丹回到家打开灯后,看到家人横躺着的尸体。
丹的眼神由哀痛变为坚定,他不再逃避,与鹏一起自沉于湖底……原来自始至终都没有游泳池,泳池只是用以构造幻境的工具。
而鹏是丹幻想出来的亲密伙伴,最终丹让鹏陪着他一起走向了死亡。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发现,影片的上半部分基本上采用了虚实交织的情节建构手法,而下半部分更多地呈现的是幻境,甚至还运用幻境中套梦境的手法来构建情节。
独特技法的运用增加了观影难度,却展示了导演构建双重时空的能力,也将主人公的心理真实展现得淋漓尽致。
现实中的丹被朋友欺凌,被家人漠视受到多重压抑,于是他在幻境中创造了体谅他、关心他、爱护他、帮助他、引导他的完美伙伴鹏。
现实中的丹因为不堪忍受欺凌与虐待,狠毒地杀死了自己的家人,在梦境中他拒绝承认他犯下的罪行。
丹在垃圾场打死身穿军服的人,却不认识那是他的父亲;现实中他杀死了母亲和哥哥,幻境中他只是打死了两只鸽子;现实中的母亲阴沉冷漠,幻境中的母亲温和体贴。
通过现实与幻境的缠绕形成一个迷宫般的世界,而这一迷宫世界却把人心中最本质的东西呈现了出来。
二、庞大意象群的暗喻式手法运用《蓝色时分》中设置了大量的意象,这些意象有着深刻的象征意,为电影增添了丰厚的意味。
(一)蓝色在影片《蓝色时分》中,“蓝色不仅是一以贯之的影像基调与色彩基调,而且是一个重要的视觉形象”[1]66。
英文中的“blue”一词有忧郁的意思,所以蓝色暗喻了一种忧郁的氛围与心情。
蓝色在影片中大量出现,影片开头出现的蓝色地板,丹家的蓝色冰箱,丹卧室里的蓝色被子,丹的蓝色衬衣,蓝色的天空,蓝色的泳池及池水……丹被蓝色包围,即便逃到幻境都逃不出忧郁对他的压抑。
现实世界中冷漠的人际关系对丹造成了深刻的伤害,形成了他忧郁的性格气质,而“蓝色”正是他忧郁气质的外化。
游泳池是丹在幻境中建构的一个意象,“泳池作为一个视觉上的蓝色载体,一个巨大的蓝色空间形象”[1]85,再度强化了忧郁对丹造成的深刻伤害,也使得忧郁情调贯穿影片始终。
(二)人形黑影影片中出现于游泳池壁和浴室墙壁上的人形黑影也有深刻的象征意义。
丹第一次来到游泳池坐在泳池边上,便看到了对面泳池壁上的黑色人影。
这时镜头首先呈现丹与他水中的倒影,然后切换到人形黑影与他水中的倒影,意在形成对照,暗示人形黑影是丹阴暗罪恶灵魂的象征。
这时的丹已经犯下了弑亲之罪,虽然他逃到了自己编织的幻境之中但难以逃离自己罪恶的灵魂。
丹跳到泳池中用水洗刷黑影的行为便是他妄图洗刷灵魂罪恶的隐喻。
浴室墙壁上的人形黑影也是丹罪恶灵魂的外现,丹绝望地靠在墙上与黑影并肩,终于看清了自己的罪恶。
泳池壁上的另外两个人形黑影是丹死去亲人的冤魂的象征。
丹对这两个黑影的恐惧以及丹的突然溺水都是冤魂对他的报复。
(三)垃圾场垃圾场是一个别有深意的意象。
丹认识鹏后,鹏带着丹来到一个垃圾场,垃圾场里的小帐篷是他们的安乐窝,影片在此处颇具反讽意味,因为正是在最肮脏的地方他们找到了一丝温暖与自由。
垃圾场是丹的家的隐喻,丹在垃圾场发现了尸体正好对应丹在自己家中发现父母的尸体。
把家比作垃圾场,暗示了家的冷漠,丹在家里得不到丝毫的爱与温暖,家对于丹来说也许连垃圾场都不如。
此外,在丹与鹏的对话中提到“他们霸占了我们的地”对应丹的父亲霸占丹的房间,让丹搬到房顶去住这一细节。
所以垃圾场是家的隐喻,“他们”暗指丹的家人。
除了以上提及的三大意象外,《蓝色时分》还呈现了诸多耐人寻味的细节意象,如被打死的鸽子暗示了母亲和哥哥的死亡;枪是青春暴力冲动的象征;废弃别墅“禁止入内”(多次出现)的标记暗示别墅其实并不存在;以及第一部分提到的镜类意象对幻境的暗示作用都具有深刻的隐喻性。
三、弑亲背景下罪与罚伦理主题的探讨与警示《蓝色时分》这部影片主要讲述了一个身体和心灵受到双重伤害的少年在极端压抑的生存处境下,终于难以忍受自己所面临的一切,于是出于报复,他杀死了自己的家人却难逃心里罪孽的折磨,于是逃到自己编织的幻境中却依然无法解脱,最终认清现实,甘受惩罚自杀赎罪的故事。
故事揭露的是一个非常严肃和深刻的主题——弑亲背景下罪与罚的伦理主题。
弑亲题材在西方很早就出现了(中国艺术作品中此类型题材比较少见,因为我国是最看重血脉亲情的国家),希腊神话中就有主神宙斯之子坦塔罗斯为了取悦诸神把自己的儿子烧烤后给众神食用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