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速公路:具有四个或四个以上车道,并设有中央分隔带,全部立体交叉并具有完善的交通安全设施与管理设施、服务设施,全部控制出入,专供汽车高速行驶的公路。
2、高速公路与普通公路的区别:a.汽车专用b.分道行驶c.控制出入d.完善的设施3、高速公路具有的突出优点:1.行车速度高,通行能力大。
2..交通事故降低,安全性好 3.运输效益高缺点:投资大,造价高;对环境影响大4、设计车速:在天气良好的,交通量小,路面干净的条件下,中等技术水平的驾驶员在道路受限制部分能够保持安全而舒适行驶的最大速度。
5、运行速度:指在一定的道路几何条件下,某种车辆的实际行驶速度。
6、不同之处在于设计速度是理论车速,运行车速是实际速度。
7、交通量:指道路上某一断面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车辆数。
设计交通量:第30位小时交通量作为设计交通量8、设计通行能力:在良好的气候条件下,交通运行状态保持在一定的服务水平上,标准车辆在单位时间里通过有代表性的,均匀路面上的一条车道或一行车道上某一断面的最大车辆数。
9、服务水平的决定因素有:运行速度和行驶时间,驾驶自由度,交通间断,舒适,方便和安全。
常用运行速度和V/C值来定量描述10、高速公路规划的目的在于通过系统分析公路现状,科学预测交通需求,合理做好路线布局,恰当安排建设序列,使高速公路的建设能适合并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11、高速公路规划的主要任务:通过调查研究、分析与评价现有公路交通现状,根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与公路交通客货流分布特点,预测交通量发展,提出告诉公路发展的目标,合理确定路线建设序列(包括分期实施),并提出实现规划目标的政策与措施。
12、高速公路规划的内容:1..公路网现状分析2.社会经济发展预测3.公路交通量预测4.高速公路的布局与优化5.高速公路规划的具体措施6.实施高速公路规划的对策与措施7.高速公路的综合评价13高速公路规划的方法:四阶段模式法,总量控制法14、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1.现状评价2.发展预测3.建设条件4.协作条件5.施工工艺6.投资和效益15、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程序:提出问题,调查情况,拟出方案,技术经济论证16、道路经济效益可由成本和受益两部分组成17、经济评价指标有四个:净现值,效益费用比、内部受益率、投资回收期18、高速公路选线的原则:1.公路选线应根据公路选线使用任务和性质2.认真领会计划任务书的精神3.选线应贯彻工程经济与运营经济结合的原则4.充分利用有利地形、地势、尽量回避不利地带5.路线应选择地质稳定、地形条件较好的地区通过6.选线应与环境保护相结合7.名声风景,古迹地区的公路,应保护历史文物遗址8.要考虑施工条件对选定路线的影响19、选线步骤:全面布局;逐段安排;具体定线20、沿河线主要是处理好河岸的选择,线位高低和跨河地点三个关键问题。
21、越岭线布局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垭口选择,过岭选择和垭口两侧路线展线的拟定22、平面线性要素: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23、直线过短或过长对行车都不安全的。
适宜的直线最大长度是行车速度的20倍;24 同向曲线间最小直线长度不小于行车速度的6倍,反曲线间最小直线长度不小于行车速度的2倍25、缓和曲线:是直线与圆曲线或者半径不同的圆曲线相互连接时,为适应汽车行驶轨迹曲率变化所采用的半径逐渐变化的过渡曲线。
26、缓和曲线的作用:a.曲率的逐渐变化,便于驾驶与路线顺畅,以构成最佳线形;b.离心加速度的逐渐变化,是汽车不致产生侧向滑移;c.作为行车道横坡变化的过渡段,以减少行车震荡。
27、设置超高的目的:在于防止车轮在路面上的横向滑移,并使路面在有利于排水的前提下,把行车引起的横向力影响减少到最低的程度。
28、超高横坡变化的旋转方式:绕中间代中心线;绕中央分隔带边缘;绕各自行车道中线29、平面线性组合有哪几种:基本型、S型、卵型、凸型、复合型、C型30、停车视距主要由:a.驾驶员反应时间所行使的距离;b.开始制动到刹车停止所行驶的距离。
31、曲线法设计的基本原则:首先在需要设置弯道的地方根据地形、地物的要求布设一系列圆曲线,然后再这些圆曲线之间用回旋线或直线连接,形成平面线形。
32、纵断面-通过道路中线的竖向断面。
33、地面标高-道路中线处的原地面标高。
34、设计间距-纵断面每一坡段的长度即相应于纵坡两转折点的间距。
35、合成坡度-在设有超高的平曲线坡段上,由路线纵坡与曲线超高横坡所组成的斜向坡度。
36、竖曲线-为减缓汽车行驶在纵坡边坡处锁产生的冲击,以及保证行车视距,必须插入的纵向曲线。
37、爬坡车道-是在纵坡大于4%的陡坡路段于正线行车道一侧增设的供载重汽车行驶的专用车道。
38、爬坡车道的构造:1.横断面构成-爬坡车道设置在正线车行道右侧,一般宽3.50m,其与正线车行道之间设以路缘带。
当爬坡车道旁路肩较窄,不能提供紧急停车时,应在连续很长的爬坡车道路段,根据需要设置紧急停车带。
2.超高与加宽-爬坡车道的行车速度较小,为保证行车安全,在需要设置超高时,取与正线相应的超高坡度规定值,超高坡度的旋转轴为爬坡车道内侧边缘。
3.爬坡车道的平面布置,其总长由起点侧三角端渐变长L1、爬坡车道L、和终点侧的附和长度L2三部分组成。
爬坡车道起点三角端过渡长度L1为45米。
终点侧的附加长度段式供车辆驶入正线前加速到容许最低车速所需的长度,其长短与正线的纵坡有关,该值包括重点三角端渐变长60米在内。
39、爬坡车道长度的确定:爬坡车道长度通常是根据爬坡性能曲线图解方法求取。
其方法是按道路设计纵坡与坡长的关系,经查爬坡性能曲线图逐段推求各段端点车速,其中低于容许最低车速的分割路段,即为待定的爬坡车道的起讫范围。
步骤:1.绘制道路纵断面线形图。
2.绘制分段换算坡度图。
3.绘制速度曲线图。
4.确定爬坡车道范围与偿付。
40、平原地区高速公路采用高路堤的缺点:1.土方量大2.占地多3..噪声波及远4.破坏景观和环境中的生态平衡 5.土基施工压实难度大,特别当遇到软土路基时造成过大和不均匀的沉降。
41、浅路堑或低路堤方案的优点:1.可使土石方横向平衡,不需远距离取土或弃土;2.将挖出之土在两侧修筑成缓坡土堤,可将噪声阻隔在道路通道之中;3.方便上跨跨线桥的建筑;4.侧面缓坡土堤外侧修成1:10的缓坡,可归还农村种植庄稼;5.土坡上也可植树绿化,美化环境。
42.、纵断面线形组合设计的一般原则:1.在进行纵断面设计安排各个坡段和设置竖曲线时应前后反复审核和调整,无比使线形适应地形和环境,保证行车安全,全线运营车速均衡。
2.在较长的直线路段,应避免在短距离内出现凹凸反复起伏或中间暗凹的线形3.在较长的连续上坡路段,宜将较陡的坡段放在底部,接近坡顶的纵坡宜适当放缓一些4.两相邻路段纵坡变化小时,竖曲线半径要尽可能大些,避免竖曲线长度过短5.避免在同向竖曲线间插入短的直线坡段,特别是凹形竖曲线。
6.加减速通道进出口处前后的纵坡宜平缓些。
在积雪冰冻地区,应避免采用陡坡。
43、横断面-是由横断面地面线和设计线构成的闭合图形。
44、高速公路横断面突出点:1.为保证高速行车安全,高速公路的双向行车必须严格分开,为此必须设置中央分隔带。
采用分离式路基者除外。
2.为保证高速公路上车流的连续性,没有到达规定车速的车辆不准驶上行车道。
3.为使高速行车有足够的安全性,在双向每幅行车道的两边都须设置宽为0.5m的路缘带。
4.在中央分隔带两侧和两边路肩上一般须设置安全护栏。
5.为使路幅全封闭,禁止非机动车和行人进入车道,路基两边都必须设置防止进入的防护栅或其他隔断设施。
45、行车道-是高速公路横断面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它至少由双向四个车道组成,可以是六个车道或八个车道。
最靠近中间带的车道车速最高,为超车车道;最右边的车道为慢车道,载重车和大客车较多,车速也在60KM/H以上。
46、中间带-由中央分隔带和两侧路缘带组成。
功能是:1.分割对向车流,防止对向车辆碰撞;2.减少干扰,保证车速3.减轻夜间对向车灯的眩光4.清晰显示内侧边缘,引导驾驶员视线5.防止行车任意转弯调头,并可作为设置安全护栏,标志,绿化及其他交通设施之用 6.路缘带起着诱导视线及增加侧向余宽的作用。
47、路肩-是指从行车道外缘至路基边缘的地带。
有外侧路缘带、硬路肩和保护性土路肩组成。
功能:1.保护盒支撑路面,并作为侧向余宽的组成部分 2.临时停放产生故障或发生事故的车辆3.养护和维修工作人员和应急车辆的临时通行4.显示行车道外侧边缘,引导视线,增加行车的安全性5.为设置路上设施或埋置地下设施及养护作业提供场地。
48、三维立体线形组合设计原则:1.平、纵线形合理的组合设计,应使线形连续,在视觉上能自然地诱导驾驶员的视线。
2.要经常考虑保持平、纵线形大小的均衡。
3.汽车在高速公路上高速行驶时,驾驶员的动态视野应当宽阔清晰,不能再视野所及范围内出现扭曲、突变。
隔断等不良的线形。
4.高速公路线形设计时,平、纵断面组合时应避免下列情况:①凸形竖曲线顶部或凹形竖曲线的底部,应避免设置反向曲线的拐点。
②在一个平曲线内避免存在竖曲线反复凹凸情况③应避免在场的直线段插入小半径的竖曲线④应避免使用短的平曲线、竖曲线和直线,特别在同一方向转弯的曲线之间应避免加入短的直线。
5.应选用恰当的合成坡度。
49、高速公路环境设计;1.环境噪声的影响2.废弃和污水的危害3.对社会经济的影响4.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50、交叉口-是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公路网中各条公路补课便面要相遇形成交叉口。
51.、立交按相交道路性质,公路上的立交分为:公路与公路立交、公路与铁路立交、公路与城市道路立交、公路与乡村道路立交等。
公路与公路立交分为分离式和互通式52、互通式立交的组成:跨线桥、引道、匝道、出入口、变速车道、集散车道、辅助车道53、立交的分类;按交通功能分为互通式和分离式。
互通式立交分为全互通式、部分互通式和环形立交。
全互通式分为;喇叭形、苜宿叶形、双喇叭、定向式立交部分互通式分为:菱形、部分苜宿叶、部分定向式、四路交叉中的单喇叭形环形立交优点是占地少、层次相对少、结构简单。
缺点是环岛上行驶车速慢、通行能力不大。
54.匝道通行能力与主线和相交道路的通行能力和交通量、货车比例、车道数等有关。
匝道通行能力取决于下列三值中的最小值:1.匝道入口处的通行能力、匝道路段的通行能力、匝道出口处的通行能力。
55、变速车道-是在匝道与主线之间的附加车道,供驶离或驶入主线的车辆变速,以调节主线与匝道上的车速差。
出口处应为减速车道,入口处应为加速车道。
56.、高速公路的特点:线形指标高;路面质量好;全封闭,无行人和慢车干扰;交通安全设施齐全。
57、道路安全审计-是对处于规划、设计、施工及运营中的道路工程项目、交通工程项目或任何与道路用户有关的工程项目正式地进行安全检查,以发现项目潜在的安全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