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长途汽车客运站调研报告书

长途汽车客运站调研报告书

长途汽车客运站调研报告一、郑州长途客运中心站(南区)(一) 区位与选址郑州长途汽车中心站分南区和北区,南区在火车站对面,北区在火车站向北200米的二马路上。

位于火车站对面的郑州长途汽车中心站是一级客运汽车站,中心站班次多,车型全,日发班次2100班,节假日客流高峰期,日发班次达2400 班,日均客流量达3.6 万人次,客流高峰期达7万余人次。

前广场的车和人(二)总平面布局分析中心站由于离火车站很近,功能上承担了铁路客运和公路客运之间的转换,但位于市中心,客车出城很是不方便。

汽车站的南、北、西个有一条路,分别设人出站口,汽车进出站口,使人车互不交叉,流线清晰,人的进站口与火车站广场相结合。

站前广场的人和车(三)内部功能布局:分区明确,使用方便流线简洁,避免旅客车辆及行包流线的交叉分区内容除站前广场外,主要还有客运,站场和生产辅助三个大部门。

(四)内部人流分析:如左图总平面中红色箭头所示:客运这一部分其内部流线较为复杂,但是在总关系上是基本封闭的。

各个功能用房不能相互串流并且即使是到站的旅客也应该有组织地按照最简洁的路线离开站房,站台。

(五)内部车流分析如平面图中黄色箭头所示车辆从北侧进站口驶入,依次经过安全通道后分流驶入发车位。

待发区的车辆从东侧驶出。

与客人流线不交叉。

(五)站台及有效发车位车站采用一字式站台平面形式,候车厅、站台、调度车道处于平行状态;特点是构造简易、功能通顺,缺点是当有效发车位较多,平面较长(七)售票厅售票厅设计的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旅客对其客运站的印象。

此客运站按长途短途分为两个售票厅,并且设置了相互联系又独立的停车发车场地。

此售票厅分为一个袋形的排队区和一个供穿行通道区域;其中保留一些比较完整的墙面,用计算机显示营运状态,张贴路线示意图等。

(八)候车厅采用中庭的设计方式,增加候车厅的高度使候车厅更加宽敞。

但是高度越高对人工采光的满足一定的照度也是不利的候车厅的周围除了有检票口外,还设有公安,指示标志,小卖饮水等设施,为旅客提供了方便。

入口的直跑楼梯增加了人流的引导作用(九)设计优点二.郑州二马路汽车站(中心站北区)入口售票厅一角南北两侧候车厅不相通,使1-7检票口和8检票口之间距离远,容易误导乘客部分站台没有雨棚。

车站内植被太少,环境不利于缓解旅客的疲劳。

检票处汽车入口三.郑州客运南站郑州新客运南站位于京广南路与南三环路交叉口东南方,总占地面积近100亩,建筑面积1.58万平方米,按照一级站设计。

整个建筑分为两部分,圆弧形的是候车厅与售票处,高耸的伞状塔上有LED显示屏,每天为旅客提供天气信息、发车信息等。

检票处汽车进站口郑州客运南站调研分析一、车站选址二、与周围建筑环境的关系三、总平面中人流与车流进出站的设置四、体块分析人车的流线组织五、候车厅的空间布局,与各功能区的联系六、站内停车场与发车位的设置七、车站设计的可取与不可取之处一、车站选址郑州客运南站位于郑州市的西南方向,远离市区,避免了市中心的交通拥堵情况,保证了车流的顺畅运行。

客运南站位于京广南路与南三环的交叉口的东南方,在客运站的北边和西边有学校和小区,以及周边的分散人群,有一定的客流量储备,汽车站的西南方向有两个公园,有良好的环境加以辅助,削弱汽车站的坚硬感。

尤其值得说的南三环的立交桥,交通便捷,有利于客流的疏散。

二.总平面中人流与车流进出站的设置郑州客运南站的主体建筑部分用黑笔标示出来,在它的南边是车站的停车场,车站中人流的进出站流线用红色箭头标示,车流方向用蓝色箭头标示,车站没有设置独立的进站口和出站口,两者合二为一,位于车站的东侧,避开了人流方向二、与周围建筑环境的关系郑州长途客运南站周边建有错综复杂的立交桥,客运南站的外观多有柔和的曲线,与呈弧线形的立交桥相映成趣,色调采用沉稳的灰色,既不显得突兀又不失大气。

四、体块分析人车的流线组织从图中可以看出人流与车流的流线组织都十分流畅,保证了旅客和客车能便捷、快速的进出站。

售票与候车区均采用“一”字型布局,尽最大可能满足旅客需求,减少旅客的滞留时间。

节省了旅客的时间,提高了客流量的输送,能够很好地协助缓解其他交通方式客流的积聚。

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车站的各个功能区划分合理,便于车站的运营。

五、候车厅的空间布局,与各功能区的联系二图一图二由于汽车站人流量大,很容易让人产生压抑感,南站的设计采用大尺度,营造大空间,让旅客视野开阔,能够与室外进行精神上的交流,放松自我,开设侧高窗,满足通风和采光,同时屋顶采用钢结构,轻巧,更显现代主义风格,候车厅分设在一层和二层,紧挨售票厅,和发车位,旅客能随时看到整个车站的运营情况。

图二:通过体块关系了解各功能区的相互联系图一:候车大厅大空间,与售票厅相通,视野开阔,等车的旅客能够与室外进行精神上的交流,放松自我,钢结构的屋架更显现代主义风格,且紧挨售票处,能够缩短旅客进站行程。

图三图四图五分别是售票厅、整体、候车厅的空间处理。

图三图四图五六、站内停车场与发车位的设置图六图七图八站内有40个有效的发车位,(见图八)快速有效的输送旅客。

图九图十售票大厅两侧的餐厅部分,满足旅客的需求(见图九)1.车站设计的可取与不可取之处可取之处:1、在售票厅的入口处有无障碍设计通道,有特殊人员候车室。

(见图十)2、值班站长室位于候车厅,处于售票厅和发车区之间,能够随时处理各区发生的问题,方便旅客的出行。

不可取之处:1、客车的进站口和出站口合二为一,没有分开,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客流量的及时疏散。

2、客运南站附近植被较少,周围绿化不好。

网上调研部分昆明长途汽车客运站]设计目标1.标志性,可识别性2.解放战前广场3.营造舒适流畅空间4.站场车流通畅汽车站的功能组成部分长途汽车站结构与连接示意图小结1昆明汽车客运总站平面布局合理,人流线车流线互不干扰,而且各种流线简洁。

2汽车站平面图采用弧线显得美观大方。

整体看上去流线十分优美。

3立面更是与当地文化相结合,以风帆为设计灵感,特别大方,美观。

流线分析候车厅内景——装饰画局部总平面底层平面生态站场——广州海珠客运站设计建筑概况:建筑地点:广州市海珠区南洲路占地面积:36517㎡建筑面积:7132㎡客运站等级:一级站发车位:20个日旅客发送量:25000人次日发班次:800班次竣工时间:2003年1月设计单位:广州珠江外资建筑设计院海珠客运站位于广州市海珠区南洲路,设计力求集建筑艺术与现代科技于一体,建设一个高科技、智能化、生态化、人性化完美结合的新型公路客运站场。

客运站总用地面积36517 ㎡,绿化面积约9000㎡,发车卡位20个,日发送能力为25000人次,日发班为800 班次。

经营线路通达粤东、粤西及珠江三角洲地区,并辐射至湘、鄂、赣、闽、浙、桂等省、区。

1、总平面布局海珠客运站东邻广州大道、洛溪大桥、南环高速和番禺区;西接南洲公交海珠区大型居住板块和内环路;南临珠江主航道。

海珠客运站总平面组织上首先与城市的道路交通相结合,站房临北侧的东晓路而建,由站前广场相连接。

站前广场虽然面积并不大,但起到了融汇及疏散人流、丰富站场绿化的作用。

车辆的进站口和出站口分别设置于停车场东侧边缘的北端和南端,符合车辆进站、停靠及驶出的路线特点。

落客区设置在停车场的西北侧,临近站前广场,与车辆的进站口及出站口都相距较远,保证了人、车流线简洁、互不交叉,旅客上、下车分区明确。

单体平面以简洁的几何体组合,布局尽可能做到经济适用、高效紧凑。

客园,二者通过人行廊道连接。

为实现公交与公路长运的无缝接驳,在客运人流通道,长约100m,下车旅客可直接通过人行长廊进入南洲公交汽车总站或到售票厅购票转乘。

2、平面功能客运大楼按国家一级站场标准设计,面积约4000㎡,一层包括售票区、候车区、发车区、行包托运区等,旅客有明确的空间定位感,可以迅速进站或出站,方便快捷。

候车大厅设有咨询台、触摸式信息屏、IC卡电话、直饮水、医务室、子母候车室等服务设施,咨询台设置在大厅入口的中间位置,其它服务设施分别设置在大厅的东西两侧。

客运大楼西边部分二、三层为客站办公区,东边部分商业区设有各种餐饮、商店等配套服务设施。

该站设计充分考虑旅客的特别需要,处处展现新型生态环保站场的绿色人文关怀。

如设置其他汽车客运站尚未设有的无障碍服务台、自助式小件行李寄存柜等,在大厅里专门设计了达到国家标准的盲人通道,并给旅客提供咨询、购票、候车、上车等全过程的服务,可以称为广州地区首座“无障碍”客运站。

发车走廊采用锯齿斜插式停车卡位,保证乘客上车安全;在洗手间设计了专为孕妇、残疾人使用的设施。

剖面图入口外停车泊位入口大厅候车厅内景3、形体特点海珠客运站造型简洁、比例协调、尺度适当,运用现代材料组合和细部精巧构件来表达现代交通建筑的特征。

深远的挑檐板、纤细的立柱、柔美的不锈钢装饰线条、大面积的通透点式玻璃幕墙及大跨度结构钢桁架,使客运站具有“通、透、亮”的建筑风格。

开放的动感十足的建筑物充分体现了当地的气候条件、自然特征及其所处时代的精神。

背立面图广州被认为是千年不衰的东方古港,而四面环水的海珠区仿佛是飘浮在珠江上的航船。

作为城市的门户,客运站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从高空俯瞰,它像飘逸在珠江畔的一片绿叶,从侧面看又似荡漾在碧波上的一叶轻舟。

它有如展翅欲飞的“船型屋”,象征着广州历史悠久的“海文化”,延续了岭南建筑精巧通灵的地域特征。

在装饰材料的选择和细部处理上,采用具有现代风格的新颖材料,外立面选用“人”形钢柱、点式玻璃幕墙、铝板幕墙及不锈钢等。

屋架为拱型大跨度倒三角断面的钢管桁架,屋面为双曲流线型设计,屋面板采用氟碳喷涂复合彩钢板,屋盖系统个性突出、简洁有外观二力,成为客运站的识别标志。

室内设计既力求简约、大气,又让旅客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室内装饰材料也以玻璃、铝板、不锈钢、石材、面砖为主,色彩清新、淡雅、和谐。

东侧墙壁配以金属浮雕,表达汽车运输的主题,为室内空间引入诗意,与透入室内充足、柔和的自然光线交相辉映,给人们带来视觉上的愉悦。

局部外观3 局部外观4局部外观5 局部外观64、生态环境设计客运站场绿化设计与建筑物主题风格相协调,组合平台绿化与庭院绿化、水平绿化与垂直绿化,形成全方位的园林式绿化布局,站内设置微型“休闲公园”。

让自然绿色走进室内,走近旅客,旅客可以透过绿色花园,以全新的视点观赏客运站场。

太阳能系统全方位园林式绿化布局海珠客运站“生态站场”系统是由五个子系统组成的,包括气环境系统、声环境系统、水环境系统、能源环境系统、光环境系统,它们共同构成了海珠站完整的生态体系,使海珠客运站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国首例生态客运站。

站内引进一套空气清新系统,采用纯天然可食用植物提取液,在保证客运站安全、舒适的前提条件下,生态设计采用先进的环保技术对污水、噪音、尾气等进行收集处理,并引进世界最先进的太阳能灯和太阳能热水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