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河流泥沙的基本特性
一、几何特性
泥沙的几何特性指泥沙颗粒的形状、粒径及其组成。
泥沙的形状棱角峥嵘、极不规则,常可近似地视为球体或椭球体。
泥沙粒径的求法:对于较大颗粒的卵石、砾石,可以通过称重求其等容粒径。
所谓等容粒径,就是体积V与泥沙颗粒体积相等的球体的直径,即d=(6V/π)1/3。
或者,通过量出颗粒的长轴a、中轴b、短轴c,算其几何平均粒径 d=abc,这实际上是将泥沙颗粒视为椭球体而求得的椭球体的等容粒径。
对于较细颗粒的泥沙,实际工作中,通常采取筛分析法或沉降分析法求其粒径。
筛析法的作法是,将孔径不同的公制标准筛,按孔径上大下小原则叠置在一起,放在振动机上,将沙样倒在最上一级筛上,把经振动后恰通过的筛孔孔径作为该颗粒的粒径,并称此粒径为筛
径。
采用沉降法求其粒径并称为沉降Array粒径,其原理是,通过测量沙粒在静
水中的沉降速度,按照粒径与沉速的
关系式((3-2))反算出粒径。
泥沙的组成常用粒配曲线表示。
即通过沙样颗粒分析,求出其中各粒
径级泥沙的重量及小于某粒径泥沙
的总重量,算出小于某粒径的泥沙占
总沙样的重量百分数,在半对数纸上
图3-3 半对数纸上的泥沙粒配曲线
绘制如图3-3 所示的泥沙粒配曲线。
据此粒配曲线,可反映沙样粒径的粗
细及其组成的均匀性。
如图3-3 所示,Ⅰ、Ⅱ两组沙样相比较,沙样Ⅰ的组成要粗些、均匀些;沙样Ⅱ的组成要细些、不均匀些。
根据图3-2示粒配曲线,易于确知沙样的中值粒径d50。
它的意义是,沙样中大于和小于这一粒径的泥沙重量各占50%。
在实际工作中,通常可以中值粒径d50作为沙样的代表粒径。
二、重力特性
1.泥沙的容重与密度
泥沙颗粒实有重量与实有体积的比值,称为泥沙的容重γS,单位为N/m3。
泥沙颗粒实有质量与实有体积的比值,称为泥沙的密度ρs,单位为t/m3或kg /m3。
泥沙的容重γS 与密度ρs 的关系:γS =ρs .g 。
这里g 为重力加速度。
工程上,泥沙密度常取ρs =2.65t/m 3 = 2650 kg /m 3
由于河流泥沙处在水中运动,其实际容重应为(γS -γ),因此在工作中,常采用有效容重系数a 表示其重力特性。
a= γγ
γ-s =ρρ
ρ-s (3-1)
其中γ、ρ分别为水的容重和密度。
2.泥沙的干容重与干密度
沙样经100~105℃温度烘干后,其重量与原状沙样整个体积的比值,称为泥沙的干容重γ,,单位为N /m 3。
其质量与原状沙样整个体积的比值,称为泥沙
的干密度ρ, ,单位为t /m 3或kg /m 3。
,干密度ρ,与干容重γ,的关系:ρ=γ,
/g 。
研究泥沙干容重的理论意义在于,在河床冲淤变化分析中,冲淤泥沙的重量G 与体积V 的关系,需通过干容重γ
,换算,即G =γ,V 。
三、沉降特性
泥沙因其容重较水为大,在水中必然往下沉降。
泥沙的沉降特性是指,泥沙在水中下沉时的状态及其沉降速度。
泥沙沉速的定义为,泥沙在静止的清水中等速下沉时的速度。
泥沙沉速常用符号ω表示,单位cm/s 。
研究得知,球体沉速一般公式为
ω = d C 34
gd s γγγ- (3-2)
式中,C d 为阻力系数,与沙粒雷诺数R ed 有关,R ed =ωd/ν,其中ν为水的运动粘滞性系数,ω、d 分别为泥沙的沉速和粒径。
C d 由试验确定。
对于泥沙来说,虽然其颗粒形状与球体不同,但其沉降的物理特性理应一致。
因此,上面球体的沉速公式应该同样适用于泥沙。
只是由于泥沙的形状不规则,阻力系数C d 应该较球体略大。
泥沙沉速是河流泥沙的重要特性之一。
在许多情况下,它反映着泥沙在与水流相互作用时对运动的抗拒能力。
在同样水流条件下,水流中的泥沙沉速越大,则泥沙发生沉降的倾向越大;河床上的泥沙沉速越大,则泥沙参与运动的倾向越小。
因此,在河流泥沙研究与河道演变分析中,与泥沙沉速无关的课题是很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