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几大任务

浅谈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几大任务

浅谈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几大任务
苏州市吴中区胥口中学顾亚萍
在教授《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一课时,曾经和学生探讨过这样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可以坚定不移的说台湾是我们国家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你可以从哪些方面论证?大家很活跃,举了很多例子:台湾地区和我们一样有相同的姓氏,使用一样的文字,最重要的节日都是春节……
台湾在我国史书记载中曾称夷洲,明代始称台湾,历史上曾多次遭受外来侵略。

1661年郑成功率兵赶走荷兰侵略者,收复台湾。

1885年清政府正式设台湾省建制。

1895年台湾被日本侵占,直至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才回归祖国。

接着让同学们思考这样一道数学题:台湾和福建省隔台湾海峡相望,假设你和你同桌分别从福建的福州和厦门出发乘海轮去台湾的基隆和高雄市游玩,福州距基隆149海里,厦门距高雄165海里,海轮的时速是40海里,问:你和同桌多久后到达目的地?于是同学们又开始兴致勃勃的开始了数学应用题的计算。

地理学科所承担的角色,是集多重角色于一身的学科,是各门学科的“擦边球”,是一门综合性学科。

在地理教学中,选择契机,恰如其分地渗透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历史等学科的知识和思维方式,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做到润物无声。

地理学科分属于“人文与社会”和“科学”两个领域,既有“人文与社会”的哲学理念,又有“科学”的理性思维。

而作为一门与自然最贴近的学科,笔者认为地理对学生的价值观、科学观、世界观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引导和促进作用。

因此要做到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热情,并且做到理在课中晓,笔者认为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注意教学过程中学习和学科间的渗透
初中生的认知能力处于起步阶段,好奇心强但理解能力、宏观想象能力较差,因此直接的套用书上的原话并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而当在讲解过程中结合一些历史小故事、物理原理、古诗词时,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往往能很快的被调动起来,最重要的是,通过这些学科的渗透,让学生简单明了的明白知识点,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收获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可谓一举两得。

以语文学科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渗透为例,在中国璀璨的历史文化中,楚辞
汉赋,唐诗宋词,各领风骚一时。

从这些语言文字载体中,我们也能窥探到地理知识的踪迹。

比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反映了冷锋过境时先刮风后降水的天气变化特征;“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反映了气温垂直分布的特点;“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是我国新疆一带温带大陆性气候早晚温差大的真实写照;“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描写了我国江淮地区的梅雨天气;“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将西部干旱景观和江南湿润地区景观作了对比写照;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当教师把地理知识以恰当的方式呈现出来,以往被学生所认为的“抽象、空洞、枯燥、难以理解”等片面的观念将自然而然的消失。

除此之外,俗语、成语、谜语等语言文字的表现形式,都能成为地理知识的有效载体。

在学习过程中,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和创造性思维,就能将语文与地理有机地结合,从而提高地理课堂的学习效率。

二、引导学生建立持久而又广泛的兴趣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向。

”由此可见,必须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地理教材中涉及到宇宙、天文及各国的人文变化等,学生大多喜欢上地理课。

如宇宙形成,世界上最大的沙漠,降水最多的地方,漂亮而又发达的欧洲国家,流行穿白袍的阿拉伯国家等等都是学生们感兴趣的问题。

教师的任务一方面是要充分利用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全面的激发所有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研究如何使学生的兴趣处于持续稳定的状态,引导他们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树立他们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的科学创造精神,从而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另一方面,在他们了解所感兴趣的知识点时,就必须学好相关的地理知识,及科学的分析方法。

让学生不断的循环发现新的兴趣的同时,不断充实自己,学会科学的正确的分析问题,促进正确思维的形成。

让其由暂时的兴趣发展为持续稳定的兴趣,并对相关学科也产生广泛而持续的学习兴趣。

三、培养学生形成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
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

其中也涉及到一些国家的经济的发展过程或是人类前进的某些历程。

如在两个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时,会有一个知识点:“填海造陆”,为解决土地紧张的问题,香港、澳门近年来人工造陆,为自身
的城市发展拓展了一片新陆地,很自然,学生会联想到有关的典故: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

此外,还有我国的西气东输工程,南水北调工程,以及规模浩大的三峡水利工程,通过这些事例的学习,让学生明白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人类的创造力是无穷的、巨大的。

在这过程中靠的是全国民众的团队精神和向上不服输的个性,把不可能、不敢想的东西变成了事实。

只要努力海都能变成土地,各种资源都能为我们所用,还有什么不能办到的呢?学生有了这些事例作为借鉴,一定会顽强的面对学习、家庭和社会中遇到的困难。

四、指导学生形成稳定而积极的情感
积极的情感对正确的认识及行为的产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通过学习过程产生积极健康的情感,可以反过来促进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习的效果,并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在建立起兴趣教学的同时,让他们对地理课产生良好的情绪、情感。

认识到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要学会合理利用各种资源,如利用长江中上游丰富的水利资源发展水电业,可以举例发电量最大的三峡水利枢纽;而不合理利用资源造成的水土流失,资源枯竭等问题更值得我们关注。

帮助他们树立对自然、环境、人的关系的关心以及地球公民的责任感……在教学中,教师应因势利导地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导他们形成积极向上而又稳定的情感。

在课时并不多的地理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的时间,不仅要学生学会各个知识点,更要让他们始终保持学习地理的热情和兴趣,因此我们教师必须要合理利用课堂时间,始终牢记这几大任务,争取上好每一堂课,让每一堂地理课都是精彩的,成功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