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氧化物排放情况和控制标准
36%1。20
100
循环床
80
链条炉
6态除渣煤粉炉
20
液态除渣煤粉炉
0
0 200 400 600 800 1000 1200 1400 1600 1800
NOx排放氮氧值化物(排m放g情/m况3和)控制标准
排污收费: 2003年2月国家环保局、国家发展计划委 员会、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联合颁布了《排污费征收 标准管理办法》,该办法规定:从2004年7月1日起 按每一当量0.6元的规定,征收锅炉NOX排放费。
从我国目前已有的法规政策来看,主要依赖于传统的 控制手段,虽然对火电厂NOx污染的控制提出了初步 要求,但相关的政策标准过于原则,操作性差。目前 我国火电厂采用烟气脱硝技术措施的比例还较低,难 以有效控制日益增长的NOx排放及其二次污染造成的 环境损害。
氮氧化物排放情况和控制标准
氮氧化物排放情况和控制标准
氮氧化物排放情况和控制标准
实施日趋严格的NOX排放标准 美、日、欧等西方发达国家控制NOX排放的经
验表明,制定并实施日趋严格的NOX排放标准 是控制各类燃烧设备NOX排放量的根本手段。 例如,美国通过制定并实施1990年CAAA中第I 条(臭氧达标)和第IV条(酸沉降控制)中的 NOX排放限值标准,已使全美的NOX排放由 1990年的2316万t降至2000年的2105万t。
范工程进行评估总结; 制订火电行业氮氧化物排放控制技术政策; 启动编制国家火电行业氮氧化物治理规划的相关工作。 强化氮氧化物污染防治,促进企业达标排放。 达不到排放标准或所在地区空气二氧化氮、臭氧浓度超
标的新建火电机组必须同步配套建设烟气脱硝设施,现 役火电机组应限期建设烟气脱硝设施。
氮氧化物排放情况和控制标准
氮氧化物排放情况和控制标准
氮氧化物排放情况和控制标准
氮氧化物排放情况和控制标准
氮氧化物排放情况和控制标准
图5给出了2000-2030年中国NOX排放量发展趋势的情景分析结果。可见,随着中国 人口的不断增加、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未 来30年中国NOX排放量将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如果不采取进一步的控制措施,到 2010年、2020年和2030年,全国能源消费导致的NOX排放总量将分别达到16771853万t、2363-2914万t和3154-4296万t。到2020年前后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 NOX排放国,如此巨大的排放量将给公众健康和生态环境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对火力发电锅炉氮氧化 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进行了规定,并且规定第3时段 火力发电锅炉须预留烟气脱除氮氧化物装置空间。 北京市在污染控制方面一直走在全国前列,2002年北 京市环境保护局颁布的《锅炉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DB11/139-2002)中对燃煤锅炉中氮氧化物的排放 限制规定为250~300mg/Nm3,目前正准备进一步提 高标准。 据了解,目前新的排放标准正在制定中,对火力发电 锅炉氮氧化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的要求将进一步提高。
1500 1100 650
1300 650 400
1100 650 450 200
燃油
150
燃气轮机
燃气
80
Vdaf,干燥无灰基挥发分,volat氮il氧e 化m物a排tt放er情(况和d控ry制a标s准h-free basis)
GB13223-2003三时段划分
1996年12月31日前建成投产或通过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批 的新建、扩建、改建火电厂建设项目,执行第1时段排放控制要求。
电力行业氮氧化物的控制
从酸雨发展的态势分析,氮氧化物排放对酸雨 的贡献愈加明显,火电厂是氮氧化物排放的最 大来源。
“十一五”是我国氮氧化物控制的起步阶段, 在不断强化排放管理和控制的基础上,要加强 电厂氮氧化物排放的计量管理,将氮氧化物纳 入环境统计范围,摸清电厂氮氧化物排污的基 数,为在“十二五”实施电力行业氮氧化物的 总量控制奠定基础。
例如,北京市2007年9月1日实施的《北京市锅炉大 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11/139-2007)、上海市 实施的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31/387—2007) 和山东省实施的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DB37/664—2007)。
氮氧化物排放情况和控制标准
我国氮氧化物排放控制标准的制定情况: 2003年12月23日发布、2004年01月01日实施的《火
氮氧化物排放情况和控制标准
中国NOX排放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具有如下特征: 排放总量巨大且将呈继续增加态势、不同地区
间NOX排放量相差悬殊,主要集中在人口密集、 工业集中的中东部省区; 不同经济部门对NOX排放总量的贡献率差异显 著,火力发电部门是中国NOX排放的第一大户, 其次是交通运输和工业部门,且交通运输部门 排放量增长迅速; 不大是同,柴燃燃油料煤和品是汽种中油对国,其NNOO他XX排排种放放类总的燃量最料的主贡贡要献献来率率源较差,小别其。很次
150
100
50
氮氧化物(mg/m3)
250
100
300
250
200
烟气不透光率(%)
15
15
20
15
15
烟气黑度 (林格曼,级)
1级
注1:自备电站锅炉执行工业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
注:第Ⅰ时段为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至2008年6月30日; 第Ⅱ时段为自2008氮年氧化7月物排1放日情起况和。控制标准
氮氧化物排放情况和控制标准
北京锅炉烟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北京《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11/139—2007) 在用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
污染物
电站锅炉
I时段
II 时段
工业锅炉1 I时段
≤45.5MW >45.5MW
II 时段
烟 尘(mg/m3)
30
20
50
30
30
二氧化硫(mg/m3)
100
50
1997年1月1日起至本标准实施前通过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审 批的新建、扩建、改建火电厂建设项目,执行第2时段排放控制要 求。
自2004年1月1日起,通过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批的新建、 扩建、改建火电厂建设项目(含在第2时段中通过环境影响报告书 审批的新建、扩建、改建火电厂建设项目,自批准之日起满5年, 在本标准实施前尚未开工建设的火电厂建设项目),执行第3时段 排放控制要求。
法规:我国2004年4月颁布的《大气污染防治法》 第30条规定:“企业应当对燃料燃烧过程中产生 的氮氧化物采取控制措施”。
氮氧化物排放情况和控制标准
《国家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防治“十一五”规划》中要 求:
将氮氧化物纳入环境统计范围,摸清氮氧化物排放基数; 修订氮氧化物排放标准; 开发推广适合国情的氮氧化物减排技术,对烟气脱硝示
氮氧化物排放情况和控制标准
有人将对氮氧化物排放的控制,总结为“一石击五 鸟”,包括生态系统问题、水体富营养化问题、臭氧 问题、颗粒物灰霾问题、大气中氮氧化物问题。
唐孝炎说:“现在来看,在全国,特别是在珠江三角洲、 长江三角洲、京津冀等地区的大气污染很严重,都是 复合型污染。我国大气污染特点不仅是多污染物排放, 更是多污染物高浓度排放,这是其他国家没有的。多 污染物高浓度排放就造成大气之间发生各种各样的物 理和化学反应,形成二次污染物。大气氮氧化物会影 响大气的氧化性,造成光化学污染、二次颗粒物大大 增加、灰霾问题等,已经到非解决不可的地步了。”
氮氧化物排放情况和控制标准
我国火电厂氮氧化物控制政策
国外对氮氧化物进行严格控制已经有近20年的历 史。我国长期以来对火电厂产生的大气污染物的 控制主要集中在烟尘和二氧化硫上,对氮氧化物 排放的治理尚处于起步阶段,对氮氧化物的总量 控制也刚列入工作日程。我国现阶段与氮氧化物 控制有关的法规政策及标准如下:
氮氧化物排放情况和控制标准
氮氧化物排放情况和控制标准
氮氧化物排放情况和控制标准
氮氧化物排放情况和控制标准
氮氧化物排放情况和控制标准
强化对NOX排放源的监督管理 根据《大气法》的规定和要求,在“两控区”内 NOX污染严重的部分地区进行NOX区域总量排放 控制、NOX排污收费和排污许可证制度的试点工 作。建立健全国家酸雨监测网,加强NOX污染排 放源的在线监测。进一步加强城市NOX污染环境 监测和污染源监测工作,完善城市和区域环境监 测网络的能力建设,推进NOX污染源的在线监测。
环境标准:1996年出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1996)经2000年修订后,标准中对大气 中的NO2的浓度限值做了明确的规定。
2003年修订的《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3223-2003),则按时段和燃料特性分别规 定了燃煤、燃油锅炉的氮氧化物排放限值,规定了火 电厂氮氧化物的排放限值。除国家标准外之外,个别 地方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颁布更为严格的地方性排放 标准。
氮氧化物排放情况和控制标准
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3223-2003)NOx标准
火力发电锅炉及燃气轮机组氮氧化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 单位:mg/m3
时段
第一时段
第二时段
第三时段
实施时间
2005.1.1
2005.1.1
2004.1.1
燃煤锅炉
Vdaf〈10%
10%Vdaf20 %
Vdaf〉20% 燃油锅炉
氮氧化物排放情况和控制标准
中国氮氧化物减排之路
“如果不对氮氧化物的排放进行控制,我国‘十一五’ 期间削减二氧化硫10%的努力,将因氮氧化物排放的 显著上升而全部抵消。”在日前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 司召开的大气氮氧化物污染控制技术研讨会上,这一 观点得到了多位专家的认可。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 程系教授贺克斌给出了一个形象的比喻:不要把甲肝治 成乙肝。研究显示,如果不进一步采取有效的措施控 制氮氧化物排放,未来15年中国氮氧化物的排放量将 继续增长,到2020年可能达到3000万吨以上。如此 巨大的排放量,势必对公众健康、生态环境和社会经 济造成严重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