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复习学案复习目标:1、积累作者及“表”有关的常识2、积累文中重点的字、词、句(字:字音、字形、通假字;词:课下注释中的重点词语、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句:主旨句、运用修辞的句子、课下注释中的句子)3、理解文章的内容与写法,明确诸葛亮的三条建议和本文的写作目的。
(复习重点)4、能够结合文章内容品评人物及文章的写作特点(复习难点)5、会背诵、默写、翻译全文复习方法:知识整理法、自由背诵法、提问法、联想记忆法复习程序:1、根据学案完成自主复习内容2、根据学案的完成情况组内对疑点难点重点进行研讨3、教师结合考点对知识的梳理自主复习内容一、文学常识积累本文作者: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人称“卧龙”。
陆游曾称赞《出师表》道:“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杜甫感叹作者北伐未竟也在《蜀相》中写到:“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表”是古代文体的名称,用于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
常见有:疏、表、奏、章几种。
表主要是用来陈情的。
本文选自《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在古代,臣子写给雇主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
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如乐毅《报燕惠王书》、李斯《谏逐客书》,“书”是舒心、意见书的总称。
到了汉代,这类文字被分为四个小类,即章、奏、表、议。
刘思在《文心雕龙·章表》里说:“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
”可见,表的主要作用就是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希望。
二、字词句积累(一)、看拼音写汉字或看汉字写拼音崩殂.( cú) 恢.弘( hóng) 妄自菲.(fěi)薄陟.(zhì)罚臧否..(zāngpǐ)以遗.(wè)陛下疲bì(弊) bì(陛)下bì(裨 )补quē(阙 )漏wěi(猥)自枉屈二十有.(yòu)一年夙. (sù)夜行.( háng)阵驽.钝(nú) 其咎.(jiù) 咨诹.(zōu)(二)、重点字词解释1、中道崩殂..死;崩,古代皇帝死亡;殂,死亡2、危急存亡之秋.时3、以光.先帝遗德发扬光大4、引.喻.失义.称引、譬喻;适宜,恰当5、陟罚臧否..善恶6、论其刑.赏罚7、以遗.陛下给予 8、悉以咨.之询问 9、性行淑均..淑,善;均,平10、卑鄙..身份低微,见识短浅11、猥.自枉屈辱,这里有降低身份的意思12、驱驰..奔走效劳13、夙.夜忧叹早14、深入不毛..不长草15、庶竭驽钝..比喻才能平庸16、斟酌损益..损,除去;益,兴办、增加17、察纳雅言..正言18、以咨诹.善道19、以彰.其咎.表明、显扬;过失(三)、重点句子翻译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这实在是危急存亡的时候啊2、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异3、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如果有作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或做了好事对国家有贡献的,都应该交给主管的官员判定他们受罚或者受赏4、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所以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留给陛下5、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都拿来跟他们商量,然后实行,就一定能够补救缺点,防止疏漏6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只希望在乱世里苟且保全性命,并不想在诸侯中做官扬名7、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这是我报答先帝、忠于陛下的职责(四)、通假字1、必能裨补阙漏:“阙”通“缺”,缺点2、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简”通“捡”,挑选3、尔来二十有一年矣:“有”通“又(五)、词类活用1、以光.先帝遗德光:名词活用动词,“发扬光大2、亲.贤臣,远.小人形容词作动词,“亲近、疏远(六)、一词多义1、遗是以先帝简拔以遗(wèi)陛下(给予)深追先帝遗(yí)诏(遗留)2、效恐托付不效(成效)讨贼兴复之效(任务)3、以先帝不以臣卑鄙(因为)以光先帝遗德(来)以塞忠谏之路也(以致)愚以为宫中之事(认为)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把)4、道:咨诹善道(方法)中道崩殂(道路)得道多助(仁政)(七)、古今异义词1、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古义:身份低微,见识短浅;今义:品质低下、恶劣2、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古义:痛心遗憾;今义:深切地憎恨(八)、理解性默写1、诸葛亮《出师表》中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严明赏罚建议的语句是: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2、《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
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一致。
3、《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原因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4、写出先汉兴隆和后汉倾颓的原因的句子是亲贤臣,远小人;亲小人,远贤臣;5、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不宜妄自菲薄6、诸葛亮给刘禅建议中最重要的一条是:亲贤臣,远小人;7、当任命一个人来挽救局面,人们常引用本文中的一句名言: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8、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9、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10、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11、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①开张圣听;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③亲贤臣,远小人。
(或:第一条建议是广开言路,第二条建议是严明赏罚. 第三条建议是亲贤远佞。
) 作者反复陈述的一条,也是最重要的一条建议是亲贤远佞。
五、内容及写法理解《出师表》是诸葛亮出师临行伐魏前写给后主刘禅的奏章,文中以恳切的言辞,劝说了后主要继承先帝遗志,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表达了诸葛亮对先帝的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的决心。
结构:第一部分(1~5段)分析了当前形势,提出了三条建议 第二部分(6~7段)追忆经历,忠刘氏,兴师北伐表心愿。
第三部分(8~9段)总结全文,提出要求,归结责任。
写作手法:全文以议论为主而辅之以叙事,议论叙事中都带有浓厚的抒情色彩。
具体地说,第一部分是寓情于议,在谈论形势、任务、治国方针和历史经验之中,贯穿着一条明显的抒情线索,就是希望后主刘禅能够继承先帝遗志,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
因此一开始就提到“先帝创业”,接着依次说先帝对贤臣的“殊遇”、“简拔”贤臣的标准和论史时的“叹息痛恨”,既表达了对先帝的崇拜、爱戴之情,又有激发刘禅效法先人的作用。
第二部分是寓情于事,在叙述作者本人身世、追随先帝创业经过和“受命以来”的工作的同时,抒发了对先帝的感激之情,表达了效忠刘备父子的心愿。
第三部分中,“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这句话辞情恳切,更足以催人泪下,是诸 阅读《出师表》(节选),完成1~5题。
(14分)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任选两小题)(2分) (1)遂许.先帝以驱驰( 答应 ) (2)邹忌修.八尺有余( 长,这里指身高 ) (3)池.非不深也( 护城河 ) (4)便.要还家( 通“邀”,邀请。
)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分)(1)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近贤臣,远避(疏远)小人,这是汉朝前期所以能够兴盛的原因 (2)先帝不以臣卑鄙先帝不因为我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3.从选文中找出表明作者淡泊名利的句子。
(2分)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4.诸葛亮出师北伐的战略目标是什么(用原文回答)?你心目中的诸葛亮是怎样的一个人?(4分) 答:目标: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2)宁静淡泊,知恩图报,谨慎细致;对先主刘备忠心耿耿,竭力辅佐后主刘禅;为建立蜀国大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智慧的化身等(甲)亲贤臣,远小人。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乙)伏念臣赋性拙直,遭时艰难,兴师北伐,未获全功,何期病在膏肓,命垂旦夕。
伏愿陛下清心寡欲,约己爱民,达孝道于先君,存仁心于寰宇,提拔隐逸以进贤良,屏黜奸谗以厚风俗。
臣家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孙衣食,自有余饶。
臣身在外,别无调度,随时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
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2分) ①躬.耕于南阳 亲自,亲身 ②先帝不以臣卑鄙.. 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③约.己爱民 克制 ④悉仰.于官 仰仗依靠 2.翻译下列句子。
(2分)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也不允许家人收受财物,在外有盈余的钱财,而辜负了陛下的恩德啊。
3.甲、乙两文体现了诸葛亮的哪些可贵品质?你知道后人对诸葛亮有何评价吗?(4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忠心耿耿,尽职尽责,公正廉洁 陆游: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杜甫: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潮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4.甲、乙两文中诸葛亮反复向后主刘禅提出了一条什么建议?这条建议在当今有何现实意义? 亲贤臣,远小人,选贤任能。
对于当今的领导干部来讲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只有选拔有才能的人,善于听取意见,才能更好的为人民服务,为百姓办实事,如果只是一味任人唯亲或量“财”而用,那只会祸国殃民,违法乱【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乙】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
徐庶见先主,先主器①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
”庶曰:“此人可就见②,不可屈致③也。
将军宜枉驾顾之。
” 由是先主遂诣④亮,凡⑤三往,乃见。
因屏人⑥曰:“汉室倾颓⑦,奸臣窃命,主上蒙尘。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⑧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⑨,至于今日。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注解:①【器】重视。
②【就见】到诸葛亮那里去拜访。
③【屈致】委屈(他),招(他上门)来。
④【诣】去拜访。
⑤【凡】总共。
⑥【因屏人】就此叫旁边的人避开。
⑦【倾颓】崩溃。
⑧【信】现在写作“伸”。
⑨【猖蹶】失败。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2分) 先帝不以臣卑.鄙.( 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 将军宜枉驾顾.之( 拜访 )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特指皇帝死 ) 由是..先主遂诣亮( 因此 ) 2.甲文中带线句子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是 效忠刘氏父子的一片赤胆忠心(2分)3. 甲文中与乙文所叙的事情相关的句子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4.将下边两个句子译为现代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