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药理学-作用于血液和造血系统的药物

药理学-作用于血液和造血系统的药物


第一节 抗凝血药
双香豆素抗凝作用和作用机制:
• 是维生素K的拮抗剂,在肝脏抑制维生
素K由环氧化物向氢醌型转化,阻止维生
素K(-梭化酶的辅酶)的反复利用,影响 含有谷氨酸残基的凝血因子II、VII、IX、
X的合成,从而影响凝血过程。
• 对已形成的上述因子无抑制作用,因此
抗凝作用出现较慢。
• 只有体内抗凝作用,无体外抗凝作用
第一节 抗凝血药
双香豆素的临床应用: • 用途与肝素相同,可防止血栓形成和发 展,一般只用于血栓栓塞性疾病的治疗, 可作为心肌梗死的辅助用药。 • 口服有效,作用时间较长,但作用出现 缓慢,剂量不易控制。 • 也可用于风湿性心脏病、髋关节固定术、 人工臵换心脏瓣膜等手术后防止静脉血栓 发生。
第一节 抗凝血药
血栓形成……..
凝血酶
纤维蛋白
血流
纤维蛋白 溶解药
抗凝血药
抗血小板药
血栓的治疗药物

抗凝血药
– 肝素 – 低分子量肝素 (依诺肝素、替地肝素、弗希肝素、 洛吉肝素等) – 口服抗凝血药(双香豆素、华法林)

纤维蛋白溶解药
– 链激酶、尿激酶 –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tPA)

抗血小板药
– 抑制血小板代谢的药物(环氧酶抑制药、TXA2合酶 抑制药和TXA2受体阻断药、磷酸二酯酶抑制药) – 阻碍ADP介导的血小板活化的药物 – 凝血酶抑制药 – 血小板膜糖蛋白IIb/IIIa受体阻断药
双香豆素的不良反应: • 自发性出血:根据凝血酶原时间控制在 25~30s(正常值12s)调节剂量。过量可 用维生素K对抗,必要时输新鲜血浆或全 血。 • 禁忌证同肝素(肝肾功能不全、有出血 素质、消化性溃疡、严重高血压患者、孕 妇都禁用肝素)。 • 其他不良反应有胃肠反应、过敏等。
第一节 抗凝血药
第一节 抗凝血药
内源性凝血系统 HMWK, Ka XII XIIa XI XIa 外源性凝血系统 III
VIIa-III复合物Fra bibliotekVII
IX
X
IXa
Ca2+, PL, VIII
Ca2+, PL, TPL
Xa
Ca2+, PL, V
纤维蛋白源 IIa
II XIII XIIIa
纤维蛋白
第一节 抗凝血药
1、肝素(heparin):存在于肥大细胞、血浆、
药物的相互作用: • 食物中维生素K缺乏,或应用广谱抗生素抑制肠 道细菌,使体内维生素K含量降低,可使本类药 物作用加强。 • 阿司匹林等血小板抑制剂可与本类药物发生协 同作用,口服避孕药因增加凝血作用均可使本类 药物作用减小弱。 • 水合氯醛、羟基保泰松、甲磺丁脲、奎尼丁等 可因臵换血浆蛋白。 • 水杨酸盐、丙咪嗪、甲硝唑、西咪替丁等因抑 制肝药酶均使本类药物作用加强;巴比妥类、苯 妥英钠因诱导肝药酶使本类药物作用减弱。
第二十九章 作用于血液及造血器官的药物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作用于血液及造血器官的药物 纤维蛋白溶解药与纤维蛋白溶解抑制药 抗血小板药 促凝血药 抗贫血药及造血细胞生长因子 血容量扩充药
血液机能障碍
1. 血栓形成:抗凝血药、抗血小板药、纤 维蛋白溶解药; 2. 出血:纤维蛋白溶解抑制药、促凝血药 3. 贫血:抗贫血药、造血细胞生长因子、 血容量扩充药
血管内皮细胞中,具强酸性,经单核-巨嗜细胞系 统破坏。 抗凝作用及作用机制* l 肝素在体内、体外均有强大的抗凝作用,可使多 种凝血因子灭活,口服无效、需要静脉注射。 凝血酶,凝血因子XIIa, XIa, IXa, Xa
丝氨酸
精氨酸
++++ 赖氨酸
肝素
抗凝血酶III Antithrombin III, AT III
第一节 抗凝血药
肝素的禁忌证 l 对肝素过敏、有出血倾向、血友病、血小板功能 不全、血小板减少症、严重高血压、颅内出血等。 药物相互作用 l 不能与碱性药物合用,与抗血小板药物等合用可 增加出血危险,与糖皮质激素合用,可致胃肠道 出血,与胰岛素、磺酰脲类合用能致低血糖,静 脉同时给予肝素和硝酸甘油,可降低肝素活性, 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合用可引起高血钾。
第一节 抗凝血药
2. 低分子量肝素如依诺肝素、替地肝素、弗
希肝素、洛吉肝素、洛莫肝素等(分子量<6.5KD) 与肝素相比具有选择性抗凝血因子 Xa活性,发挥作 用时不形成肝素-AT-III-凝血因子Xa复合物 肝素
低分子量肝素
AT
IIa
Hep
AT
Xa
第一节 抗凝血药
2. 低分子量肝素
与肝素相比: • 生物利用度较高;
除抗凝作用外,
„1‟肝素能使血管内皮释放脂蛋白酯 酶,水解乳糜微粒和VLDL,发挥降脂 作用; „2‟抑制炎症介质活性和炎症细胞活
动,有抗炎作用;
„3‟抑制血管平滑肌增生,对实验动 物有抗血管内膜增生作用等。 „4‟抑制血小板聚集。
然而这些作用因生物利用度低及抗凝 作用强大,影响其临床应用。
第一节 抗凝血药
肝素的临床应用 l 血栓栓塞性疾病,防止血栓形成和扩大,如 深静脉血栓,肺栓塞,脑栓塞及急性心肌梗死 。
l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C ),早期应用,可
防止因纤维蛋白原及其他凝血因子耗竭而发生 继发性出血。 l 防治心肌梗死、脑梗死、心血管手术及外周 静脉术后血栓形成。
l 心血管手术、心导管、血液透析的抗凝(体
• t1/2较肝素长,静脉注射后活性可维持12小时;
• 抗凝血作用稳定,较少引起过量出血,无需监测。 • 极少发生血小板减少症; • 过量后,鱼精蛋白的作用较弱。
第一节 抗凝血药
3. 香豆素类
是一类含有4-羟基香豆素基本结构的物质,
口服参与体内代谢才发挥抗凝作用,故称
口服抗凝药
双香豆素、华法林、醋硝香豆素等。 华法林口服后生物利用度为100%,99%与 血浆蛋白结合,双香豆素则几乎全部与血 浆蛋白结合。
外循环等一些体外抗凝)。
第一节 抗凝血药
肝素的不良反应 l 出血:过量应用易引起自发性出血,应不断监测 部分凝血酶时间(PTT)。一旦发生自发性出血, 应停用肝素,注射带有阳电荷的鱼精蛋白。 l 血小板减少症:部分病人应用肝素2-14天期间可 出现肝素诱发的血小板减少,与免疫反应有关。 l 其他:妊娠妇女应用肝素可引起早产及胎儿死亡; 连续应用肝素3~6个月,可引起骨质疏松,产生 自发性骨折;亦可引起皮疹、药热等过敏反应; 肝肾功能不全、有出血素质、消化性溃疡、严重 高血压患者、孕妇都禁用肝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