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章 幼儿园课程概述

第一章 幼儿园课程概述


“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 没有教不会的学生, 师。” 你觉得这句话有道理吗?为什么? 你觉得这句话有道理吗?为什么?

第一章 第一节 课程概念
课程主体论
知识(内化) 知识(内化)
基本观点: 基本观点: 把课程理解为学生的学习经验 讨论1 幼师的3年里,你的经验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讨论1:幼师的3年里,你的经验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同桌 的经验发生了哪些变化? 的经验发生了哪些变化? (经验的特征:个体性、内隐性) 经验的特征:个体性、内隐性) 讨论2 在课程经验论下,什么样的教师是好教师? 讨论2:在课程经验论下,什么样的教师是好教师? 答案: 答案:讲授的内容学生能够接收的教师是好教师 不足:课程教师很难实施; 不足:课程教师很难实施;评价较难

第一章 第一节 幼儿园课程的内涵 对定义的解析
(一)幼儿园课程是“活动” 幼儿园课程是“活动”
主观学习经验
客观学科材料

第一章 第一节 幼儿园课程的内涵 活动” 用“活动”解释课程的优越之处
1、有利于改变教育工作者的视角,促使他们同时注意问题的 有利于改变教育工作者的视角, 两个方面:学习对象(教学内容)和学习主体(学生); 两个方面:学习对象(教学内容)和学习主体(学生);
(二)幼儿园课程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 幼儿园课程是“ 经验……的活动” 的活动” 经验 的活动
进一步明确活动的指向性、 进一步明确活动的指向性、目的性 的作用,使过程与结果、 的作用,使过程与结果、形式和实 质更加密切地融合为一体。 质更加密切地融合为一体。

3、活动一词更能反映幼儿学习的本质和特点, 活动一词更能反映幼儿学习的本质和特点, 因而也更适合于解释幼儿园的课程。 因而也更适合于解释幼儿园的课程。 ——幼儿学习的本质:直接经验性 幼儿学习的本质: 幼儿学习的本质

第一章 第一节 幼儿园课程的内涵 对定义的解析

第一章 第一节 课程概念
课程客体论
知识(教材) 知识(教材)
基本观点:课程是指具体的学习内容的总和; 基本观点:课程是指具体的学习内容的总和; 课程是指培养人的蓝图和计划 教师的作用: 教师的作用:传递知识 学生的作用:被动接收的容器 学生的作用: 讨论:课程客体论下,什么样的老师才是好老师? 讨论:课程客体论下,什么样的老师才是好老师? 答案:能将教材中的知识全部传递给学生的老师就是好老师! 答案:能将教材中的知识全部传递给学生的老师就是好老师!???
教师
教材
活动
经验
学生
评价:通过活动中教师与学生的反应进行评价。 评价:通过活动中教师与学生的反应进行评价。

讨论: 讨论: 幼儿园的一次语言活动,教师先给幼儿讲故事, 幼儿园的一次语言活动,教师先给幼儿讲故事,讲完故事后让幼儿 常识复述,并回答相关问题。 常识复述,并回答相关问题。接着让幼儿把听到的故事用图画的形 式画出来。最后又让幼儿上台交流、表演。 式画出来。最后又让幼儿上台交流、表演。 请问:这堂活动课怎么样? 请问:这堂活动课怎么样?增加的环节画画和交流环节会不会对 教学目标的实现有没有帮助?会不会影响整个活动的目标的达成? 教学目标的实现有没有帮助?会不会影响整个活动的目标的达成? 不足: 不足: 可能会过分注重活动的形式,造成本末倒置,为活动而活动。 1. 可能会过分注重活动的形式,造成本末倒置,为活动而活动。 过分强调一切学习都要从活动实践开始, 2. 过分强调一切学习都要从活动实践开始,强调从实践中获得直接经 也并不完全反映学校经验和学生的本质特征。 验,也并不完全反映学校经验和学生的本质特征。

第一章 第一节 课程概念 教育史上最有代表性的课程定义: 教育史上最有代表性的课程定义:
内容维度 课程即教与学的内容(教科书 教材) 课程即教与学的内容( 教材) 课程客体论 计划维度 课程即教学计划和培养人的蓝图 经验维度 课程主体论 课程即经验 活动维度 课程活动论 课程即活动
第一章 第一节 课程概念
课程是科目
课程是教材
课程是系列学习材料
教与学的 内容
课程是学习内容
课程是老师传授的东西
课程是在老师的指导下, 课程是在老师的指导下, 在学校内外传授的东西

第一章 第一节 课程概念
课程是学习计划
教与学的 计划
课程是系列行为目标


第一章 第一节 课程概念
课程目标
课程内容
课程的构成要素
课程实施
课程评价

第一章 第一节 幼儿园课程的内涵
讨论:

第一章 第一节 幼儿园课程的内涵 我国幼教先驱们对幼儿园课程的阐释
张宗麟
——“幼稚园课程者,有广义的说之, ——“幼稚园课程者,有广义的说之,乃幼稚生在幼稚园一切 活动也。 活动也。”

第一章 第一节 幼儿园课程的内涵 我国幼教先驱们对幼儿园课程的阐释
张雪门
——“课程是什么?课程是经验, ——“课程是什么?课程是经验,是人类的经验用最经济的手 按有组织的调制,用各种的方法, 段,按有组织的调制,用各种的方法,以引起孩子的反应和活 幼儿园的课程是什么? 动。幼儿园的课程是什么? 就是给三足岁到六足岁的孩子 能够做而且喜欢做的经验的预备。 能够做而且喜欢做的经验的预备。
陈鹤琴
——“幼儿园应该给儿童充分的经验,这种经验来源有二: ——“幼儿园应该给儿童充分的经验,这种经验来源有二:一 是与实物的接触,二是与人的接触。 是与实物的接触,二是与人的接触。
自然环境 为中心组织幼儿园课程 社会环境

第一章 第一节 幼儿园课程的内涵 我国幼教先驱们对幼儿园课程的阐释第一章Leabharlann 第一节 幼儿园课程的内涵 对定义的解析
(三)幼儿园课程是各种活动的总和
幼儿园课程变现形式多样化, 幼儿园课程变现形式多样化,凡是作为实现幼儿 园教育的手段而运用的、 园教育的手段而运用的、能够帮助幼儿获得有益 的学习经验的活动, 上课,还是游戏、 的学习经验的活动,无论是上课,还是游戏、生 活活动,都是课程的组成部分。 都是课程的组成部分。

第一章 第一节 课程概念 课程的内涵
小结
每一种代表性的定义都有一定的指向性, 每一种代表性的定义都有一定的指向性,都指向当时特定的社 会历史条件下课程所出现的问题,都有其合理性, 会历史条件下课程所出现的问题,都有其合理性,同时也存在 某种局限性。 某种局限性。 对于课程工作者来说,重要的不是确认这种或那种课程定义, 对于课程工作者来说,重要的不是确认这种或那种课程定义, 而是意识到各种课程定义所要解决的问题和与之相伴的新问题, 而是意识到各种课程定义所要解决的问题和与之相伴的新问题, 然后根据课程实践的具体要求作出明智的选择。 然后根据课程实践的具体要求作出明智的选择。
物 对象
人 主体
课程

第一章 第一节 幼儿园课程的内涵 活动” 用“活动”解释课程的优越之处
活动自身是一种存在方式,教师看得见, 2、活动自身是一种存在方式,教师看得见,也比 较容易把握和控制; 较容易把握和控制;

第一章 第一节 幼儿园课程的内涵 活动” 用“活动”解释课程的优越之处

不足: 不足:
限制了教师的视野; 1. 限制了教师的视野; 只关注“教什么” 不关注“为什么而教” 怎么教” 2. 只关注“教什么”,不关注“为什么而教”和“怎么教”; 3. 只关注知识的逻辑、结构和体系,不关注学生的需要、兴趣、能 只关注知识的逻辑、结构和体系,不关注学生的需要、兴趣、 力以及所学知识对学习者个人的意义,忽视主体主动性。 力以及所学知识对学习者个人的意义,忽视主体主动性。 4. 只关注学生的认知学习,不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只关注学生的认知学习,不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5. 忽略学习者所获得的各种鲜活的直接经验和主体经验。 忽略学习者所获得的各种鲜活的直接经验和主体经验。 6.过分强调静态设计、预成课程,忽视动态设计、生成课程的倾向。 6.过分强调静态设计、预成课程,忽视动态设计、生成课程的倾向。 过分强调静态设计
课程客体论 知识学习的就结果 客观知识 教师教 学习结果评价

LOGO
幼儿园课程概论
本学期学习内容
1 2 3 4 5 6 幼儿园课程概述 幼儿园课程开发模式与设计取向 幼儿园课程目标、内容、实施与评价 幼儿园课程目标、内容、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 经典幼儿园课程理论与方案 园本课程

课程与教育的关系
课程是教育中最重要、最繁难、最容易被误解的问题 课程是教育中最重要、最繁难、最容易被误解的问题 是教育中最重要 之一。 之一。 课程是关于教育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的一个系统。 课程是关于教育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的一个系统。 关于教育目标 的一个系统 课程是教育思想、教育理论转化为教育实践的中介或 课程是教育思想、教育理论转化为教育实践的中介或 教育思想 转化为教育实践 桥梁。 桥梁。 教育实践常以课程为轴心展开。 教育实践常以课程为轴心展开。 课程为轴心展开 教育改革也常以课程改革为突破点。 教育改革也常以课程改革为突破点。 也常以课程改革为突破点

第一章 第一节 幼儿园课程的内涵
当前在我国得到广泛认同的幼儿园课程的定义
——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 ——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 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 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全 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 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 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各种活动的总和

第一章 幼儿园课程概述
第一节 幼儿园课程概念
课程概念 幼儿园课程内涵
第二节 幼儿园课程类型
以课程组织形态为分类的课程类型 其他分类标准下的课程类型

第一章 幼儿园课程概述
讨论: 讨论:


第一章 第一节 课程概念
相关主题